蒙古的三次西征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的三次西征之路
历史上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部族为了巩固政权,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于公元1219年-1260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蒙古大军凭借着在广漠草原上练就的彪猛血性,以较少的军队征服的地区近达3000万平方公里,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蒙古铁骑大军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等地的军事变革;
公元1206年,蒙古国正式立国称号,铁木真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开始不断地向外扩张。
公元1218年,蒙古灭西辽,破除了长期盘踞在北部地区的势力威胁;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西征
公元1219年,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下令杀死蒙古使者和商队,史称“讹答剌惨案”,于是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亲自率20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一度打到里海、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以及伏尔加河流域,公元1225年2月东归;
(公元1227年,蒙古灭西夏,彻底将广阔的西北部地区连成一片;成吉思汗在征途中病逝;)
公元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
公元1230年,窝阔台绰儿马罕率兵3万西征扎兰丁在波斯重建的花剌子模国;
(公元1231年东征高丽;公元1233年灭东真国;公元1234年灭金国;)
第二次西征——拔都西征(又称“长子西征”)
公元1235年,大蒙古国决议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统率约15万大军,出征欧洲钦察、斡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此次西征拔都只是名义上任西征大军统帅,实际指挥权却掌握在速不台的手中,各分支宗室的诸王子也跟随从征,而诸王子又都是各个分支宗室的长子,因此这次西征又称为“长子西征”。
公元1236年春,西征大军出发,公元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
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神圣罗马帝国联军,此战役使得整个欧洲为之震惊;
公元1241年12月窝阔台病死,拔都率联军回撤东还;
公元1243年到达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
公元1251年六月,蒙哥继承帝位,为了继续开疆拓土,遵照成吉思汗开藩建汗的遗愿,加上
位于里海南部的木剌夷国不肯对蒙古称臣和献贡,蒙古以此为籍口发动第三次西征;
公元1253年七月,蒙哥任命其皇弟旭烈兀统军出征木剌夷国;
(公元1253年夏,忽必烈率领十万南进大军,采用大迂回包抄战略,穿过吐蕃地区,进入滇北,公元1254年秋,灭大理国;)公元1257年九月,蒙古大军进攻灭阿拔斯王朝;
公元1258年一月,蒙古大军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二月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灭亡;
公元1259年四月,蒙古大军占领大马士革,至此已占领叙利亚大部分领土,阿尤布王朝名存实亡;这时候蒙哥暴毙,旭烈兀率部撤退,命令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九月蒙古军与密昔儿(埃及)军队在阿音·札鲁特决战,主帅怯的不花轻敌战死,埃及军队大败蒙古军,蒙古全军覆没,埃及战役的胜利制止了蒙古铁军的扩张野心;
公元1260年,第三次西征由此结束;旭烈兀在东回的途中留驻帖必力思,建立伊利汗国(伊儿汗国);
蒙古的三次西征,助其建立起了空前庞大的帝国,形成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并立的格局;一方面对于中国和西欧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消除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障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欧地区的文明进步、繁荣。
同时由于战争过程中蒙古军队的一贯的屠城行为,百姓死伤无数,人口骤减,征战地区经济长期未能恢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