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审计准则-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CAP执行鉴证业务,明 确鉴证业务的目标和要素,确定审计准则、 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简称)适用 的鉴证业务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 册会计师法》,制定本准则。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 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 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本准则所称鉴证业务要素,是指鉴证业务的 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 告。
第二章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
第五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 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 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 计量的结果。
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标准) 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 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而形 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
第七条鉴证业务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 和直接报告业务。 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对鉴证 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 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 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 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 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 读鉴证报告获取鉴证对象信息。
三、审计准则的特性
1.权威性。 2.规范性。 3.可接受性。 4.可操作性。 5.相对稳定性。
四、审计准则的作用
1.提供了审计工作规范。 2.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了衡量 尺度。 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和审计人员 的正当权益。
第二节政府审计准则
P122 我国政府审计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性的审计 规范,是审计法规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审 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熟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 了解国际审计准则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政府审计准则基本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一、审计准则的产生
二、审计准则的涵义
三、审计准则的特性
四、审计准则的作用
作业准则
报告准则
内部管理准则
附则
主要参考资料 1、参考书: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国石化出版社,2019 中国内部审计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9 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中国审计出版社,99年等等
2、准则:
2019-2019年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7具体 准则
3、网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 ciia 4、期刊:中国内部审计等。
一、审计准则的产生
内因:自身发展、巩固地位的需要 外因:社会公众的强烈要求
二、审计准则的涵义 简单的说,是执行审计工作应该遵循的规 范。 是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 以概括而归纳出来的原则。 作为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虽然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审计人员在 进行审计时都应遵守。
第四节 社会审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架构及鉴证业务基 本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 务质量控制。
CPA执业规范体系: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核心) 职业道德规范准则 质量控制准则 后续教育准则
我国已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注册会 计师审计准则,已颁布48个准则,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鉴证业务准则、 相关服务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第八条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 有限保证。 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 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 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准则类 业务类 是我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 管理类 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
2019-2019年,以《审计法》和《审
计法实施条例》为主要依据,制定我 国国家审计准则体系: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通用审计准则(具体)、专用审计准则 审计指南
第三节内部审计准则
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依据及
目标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架构及基本准
则
中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
1、《审计法》95年1月实施
2、《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2019、5 3、《内部审计准则》等2019年6月—2019、09 4、《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依据及目标 依据《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 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目标:规范、保质、明责、衔接。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基本准则
审 计 准 则 审 阅 准 则
其 他 鉴 证 业 务 准 则
相 关 服 务 准 则
质 量 控 制 准 则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内容( 九章,六十条) 总则 第三章业务承接 第五章鉴证对象 第七章证据 第九章附则 第二章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 第四章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第六章标准 第八章鉴证报告
具体准则
实务指南
质量控制与 后续教育规范
一般准则
内 部 审 计 准 则 体 系 结 构
作业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一批10个 报告准则
第二批5个 内部管理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三批5个 基本建设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共计29个左右 物质采购审计实务指南
审计报告实务指南
总则 一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 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架构及基本准则架 构
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结构基本准则内 部 审 计 规 范 体 系 结 构
内审法律
行政法规 行业标准规范 地方性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审人员、 机构规定 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章 审计准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 第二节政府审计准则 第三节内部审计准则 第四节社会审计准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业务必须遵循的职业规 范,掌握审计准则的涵义、特性和作用;掌握我国政府审 计准则、社会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的一般结构及基本 准则的内容。 应能正确理解审计准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