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合集下载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摘要:在社会分工出现之后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逐渐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种不同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理论,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效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Abstract: in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economics theory after gradually appear differenti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a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two kinds of different theories.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in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ics theory, the western economics effective experience,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political economics从17世纪初开始,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17世纪得到了充分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逐步出现,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为了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现象,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并分化出了专业性较强的经济学分支。

最先分化出来的经济学分支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最早于1615年在蒙克莱田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被提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也提及了政治经济学,他将政治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学问。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一向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于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很多人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割裂开来, 认为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系统,应该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

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虽有区别, 但相互联系我们应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这两种体系, 挖掘其中的共性, 才能更好地摸清两者的实质。

以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两套体系之间的联系。

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家庭管理” 后来这个词慢慢脱离了它的原意。

而无论西方经济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在沿用“经济”这一词语这就说明了两者从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同样起源于古典经济学1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的分工出发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模式和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将亚当·斯密认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他的经济思想的道路上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是准确的但他囿于时代背景未能看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将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学说做了改进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

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缺陷不断做着修补。

外部性、不对称信息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凯恩斯主义则是对经济失灵现象做出的回应。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在同一源头发展出的两套分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修补到今天发展成为不同的理论。

从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套体系具有紧密联系.如前所述两套体系都使用了“经济”一词这就意味着两者都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学现象。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_卫兴华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_卫兴华
卫兴华
我国是由共产党 领导的 社会主 义国家。党 的指导 思想是 马克思主义 , 既包括 马克思 主义创 始人的科 学理论 , 也包括 后继者发展 了的 马克 思主 义。从 经济 理论 与实 践的 方面 说 , 无论经济学的教学与 研究 , 还是 社会主 义经济 建设与 改革开 放 , 都应以马克思主 义的经 济理论 为指导 , 而 不是也 不应以 西方经济学为指导。 这样讲 , 并 不意味 着忽视 甚至排 斥对西 方经济学的研究与掌 握。从经济 学的教 学与研 究以及 经济实 践来说 , 应首先学好 用好马 克思主 义经济理 论。高校 经济学 专业的师生 , 要较为系 统和深入 地学习 和掌握 马克思 主义经 济学 , 应注意以下三点 : 首先 , 无论对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 原创理 论 , 还是对毛 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等 , 都需要完 整、 准 确地把握 原意 , 尽可能消 除加予其上的误解、 错解 甚至曲 解。目前 , 这方 面存在 的问题 很多 : 既存在不读马列、 不懂马 列 , 却在那里使劲地否定和批判 马列的 现象 ; 也存在不 读马列、 不懂马列 , 却自 称是发展马 列、 创新马列的现象。需要正本清 源 , 澄清理论是非。 其次 , 马克思的经 济学 , 是 一个博 大精深 的宝 库 , 需要 很好研究与发掘 , 我 们现在 的政治 经济学教 科书 , 大 都是在 浅层次上转述马克思 的经济 学基本 原理和思 想 , 而且 由于理 解不准确 , 还存在着 转述走 样的情 况。特别是 马克 思、恩格 斯有许多重要经济思 想 , 对社会 主义经 济发展 和体制 改革具 有现实的理论指 导意义 , 但 过去注 意和重 视不够。 比如 , 社 会主义制度下 人 的全 面 自 由 发展 问 题 , 马 克 思 曾 在 资 本 论 和其他著作中作为重要 原则提 出来 , 但以 往我们 的经济 学教学与研究中很 少涉及。 近年来 , 党 中央的 有关文 献中提 出了人的全面发展 问题 , 理 论界才 开始重视 研究与 宣传。再 比如 , 资本论 第 三卷第十章中 , 马克 思论述 的市场价 值、 市场价格、供求规律 、竞争 规律 等 理论 思想 , 比 资 本 论 第一卷所阐述的价值 与价格理论在内容上拓展和丰富了很多 , 对研究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 济很有 理论和现 实意义 , 但这一 章的内容比较难懂 , 不 少经济理 论和实 际经济 工作者 没有读 过 , 或者虽然读过而 没有读 懂 , 甚至 误解和错 解 , 在政 治经 济学教学与教科书 中也没 有反映。 在经济学 的教学 中 , 重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是必要 的 , 但以往 对马克 思的财 富论几 乎没有反映 , 而财富论 对社会主 义实现 人的全 面发展 和根本 目的 共同富裕来 说 , 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三 ,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是开放 的、发展 的经 济学 , 马 克思和恩格斯一 再反对把它 们的理 论当作 教义和教 条。需要 首先学习和把握 的是马克 思主义 的立场、 观点和方 法。什么 立场 ? 工人阶级的 立场 , 劳苦 大众的 立场 , 为人 民群众 解放 而奋斗的立场 , 科学 社会主 义的立 场 , 为穷苦 群众讲 话和谋 利益的立场。马克思 把自己 的经济 学称作 劳动的经 济学 , 把 资产阶级经济学 称作资本 的经济 学。究竟 是替劳动 说话 , 为 劳动的利益献计 献策 , 保护 和发展 劳动的 利益 , 还是 替资本 说话 , 为资本的利 益出谋划 策 , 损害 劳动的 利益。这是 两种 经济学和两类经 济学家的 分野。什 么观点 ? 科 学性和 阶级性 相统一的观点 , 理论 与实践 相结合 的观点 , 揭 示人类 社会经 济发展规律的观 点 , 阐 明资本 主义经济 关系的 本质及 其产生 发展和终将为社 会主义所取 代的观 点 , 有关社 会主义 经济关 系本质、经济运行、 经济发 展的基本 观点。什 么方 法 ? 辩证 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物主义 的方法 , 吸收前 人的科学 成果、去 伪存真的方法 , 历史 与逻辑 既相一 致又有 区别的方 法 , 进行 科学抽象的方法 。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与西 方经济学 , 作为劳 动的经济 学和 资本的经济学的 分野来说 , 两 者的理论 体系和 根本观 点是相 对立的。但是 , 两者在另外一方面 , 又有相 通和相容的地方。 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与西方经 济学都 具有意 识形态属 性 , 二者 的对立主要体现 在这个方 面。不过 , 无 论马克 思主义 经济学 或西方经济学又 具有分析 工具的 属性。例 如 , 西方经 济学研 究经济增长与发 展 , 分析通 货膨胀 与紧缩 , 研 究市场 配置资 源的机制与作用 , 研究制度 创新、管 理创新、科 技创新 的途 径与方法 , 研究市场 机制与 计划机 制相结 合的原理 , 研究政 府宏观调节的内 容与方法 , 等等 , 对于 我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与发展 , 对于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的建立 与完善 , 对 于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 , 具 有程度不 同的借 鉴意义。 但是 , 在借 鉴与 运用过程中 , 又不 能照搬照 套。即使 作为分 析工具 , 西 方经 济学的分析对象 , 主 要是资 本主义 经济 , 对于 社会主 义经济 来说 , 并不完全适用。例如 , 怎样发展和完 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社 会主义初 级阶段 的基本 经济制 度 , 怎样发展和完善 按劳分 配为主 体、多种分 配方式 并存的 分配制度 , 怎样使社 会主义 公有制 与市场 经济相结 合 , 怎样 搞好搞活公有制 经济 , 怎样通 过社会主 义经济 体制的 改革与 发展 , 实现 社会 主义 的本 质 , 即 解放 生产 力 , 发 展 生产 力 , 消灭剥削 , 消除两 极分化 , 最终达到 共同 富裕 , 等 等 , 只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余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1)概述 (3)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标准 (3)1、西方学者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 (3)2、西方学者对科学标准的曲解 (5)3、经济学研究的逻辑基础 (7)二、经济学研究中的假设与伪设 (9)1、假设与伪设的概念 (9)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假设示例 (10)3、西方经济学的伪设示例 (11)4、假设与背景的区分 (12)三、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比较 (13)1、西方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违背 (13)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运用 (18)四、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逻辑比较 (19)1、西方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违背 (19)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运用 (23)五、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理逻辑比较 (25)1、西方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违背和滥用 (25)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运用 (26)结论 (27)参考文献 (28)概述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上,西方经济学一方面混淆科学研究的逻辑标准,将其与现实不符的理论称为是科学的,另一方面则采取双重标准,拒绝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至少与其同样具有“科学性”。

但是,西方经济学并不总是能够表明自身的科学性的。

在这种时候,西方经济学就会否认一切可能的科学的经济理论的存在。

但是,不仅科学的经济理论是存在的,而且西方经济学决不是科学的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在逻辑推理上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标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数理逻辑。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坚持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的典范。

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标准1、西方学者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1。

“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一向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于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很多人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割裂开来,认为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系统,应该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

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虽有区别,但相互联系,我们应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这两种体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摸清两者的实质。

以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两套体系之间的联系。

一、发展历史:相同的起源,不同的轨迹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家庭管理”,后来这个词慢慢脱离了它的原意。

而无论西方经济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在沿用“经济”这一词语,这就说明了两者从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同样起源于古典经济学1,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的分工出发,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模式和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将亚当·斯密认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他的经济思想的道路上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是准确的,但他囿于时代背景,未能看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将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学说做了改进,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

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缺陷不断做着修补。

外部性、不对称信息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凯恩斯主义则是对经济失灵现象做出的回应。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在同一源头发展出的两套分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修补,到今天发展成为不同的理论。

从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套体系具有紧密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的理性 比较
于喜 繁
( 山师范学院, 东 潮州 5 14 ) 韩 广 2 0 1
【 摘 要 】 科学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的地位和作 用, 需要对二者进行客观 的理性 比较。 西方经济 学聚焦资源配置, 马克 思主义经济 学聚焦 劳动解放 ; 西方经济 学以物为本 , 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以人为本 ; 西方经济 学聚焦 效率, 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聚焦效率基础上的公平 。二者在现代化建设 中各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 西方经济 学; 比较 ; 资源配置 ; 以人为本 【 中图分类号 】 0 1 【 F9. 9 文献标识 码 】 【 A 文章编号 】 0 4 2 6 (0 2 0 — 0 1 0 10 — 7 8 2 1 )9 0 0 — 3



二、 西方 经 济 学 以物 为本 马 克 思主 义 经 济 学 以人 源的合理配置这一 困扰着人类 的根本 问题 。因为 , 人们 追求 生 活幸 福的欲望是无止境 的 , 而能够满 足这些欲望 的资源要 素相 为本 对 于欲望本 身来 说则是 稀缺 的 , 因而 , 经济 学就始终 以这种 稀 由于对经 济学 的定义 和研 究对 象的理解 存在 着根本 性 的 缺资源的合理 , 导致 了西方经济学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人 与物的关系 人所 “ 幸运 ” 地获得和为谁带来 更多的财富 , 这在他们看来则 是 认 识上 的根本对 立 。西 方经济 学从资 源配置 的定义 和对象 出

待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 自的地位和作用 , 这是一 个无法 回避和绕开 的重大 问题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 学各有 自己的聚焦点和研究题域 , 口发展非公 有制经济和市 借 场经济体制 而排 斥和否定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 , 或者 因为坚持 马 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而否定西方经济学 , 都是错误的 。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精)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精)

2010年 5月刊改革与开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朱黄莉 (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学生对二者的关系认识还存在诸多困惑。

论文在辨证分析二者异同点的基础上, 从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者关系所应坚持的科学态度, 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Abstract: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has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rses existed a lot of confusion towards studen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urses by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states acientific attitude, which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bwo courses from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his papaer aims to benefi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关系Keywords: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Western economics relations作者简介 :朱黄莉, 女, 出生年月:1983年 2月, 土家族, 籍贯:湖北省恩施市 ; 学位:经济学学士, 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理论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无疑具有一定的利益立场。马经和西经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立场的学说体系。
马经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企图证明商品价值进而社会财富是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的,被资产阶级占有和享用的财富理应归工人阶级所有。西经继承古典主义的阶级立场,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企图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是合理的,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全民福利,有利于把财富这块蛋糕做大。即使出现了大萧条和垄断甚至国家垄断,自由主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出了个凯恩斯,呼吁国家干预,这还是在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合理性,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就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像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更是自由主义的卫道士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坚决捍卫者。
在西经体系中,以供求的现实矛盾为出发点和主线,供求理论为核心,“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来展开分析。依次提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等,构成了微观经济学体系。大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的现实要求,脆生了从总体上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必要,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体系,也是以总供求理论为核心展开的,卢卡斯革命以后,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成为了主流。国际经济活动的实践要求,使得微观和宏观分析体系延伸到国际经济领域,构成了国际经济学。可见,在以供求理论为核心的西经那里,看不到马经分析框架中的价值、使用价值,更看不到剩余价值,看到的是由供给、需求、效用、成本、收益、边际、均衡等概念构成的不同的分析框架。
特别要指明的是,千万不能望文生义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从“政治”和“阶段”的角度去研究经济,它确实联系了上层建筑,但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具有经济特征的生产关系。关于“政治”一词的由来,可以参看下面的说明: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卢梭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家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蹩脚的修补匠,而马克思则是精通建筑学的建筑师,他能看清建筑的整个结构,并且知道它的漏洞明白该怎么推导重建。学习西方经济学是为了不上西方经济学的当,是为了不被西方经济学家忽悠而乖乖得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是一种理性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根据实证和证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与社会科学理论,同样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并探讨其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一种思想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变化和发展的,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动力和发展趋势。

这些理论都是通过对实际存在的事物进行观察、实证和逻辑推理得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要求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也必须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都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将理论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体系。

2.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推导出社会变革的规律。

这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3.阶级斗争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对不同阶级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的研究,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和必然性。

这种科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矛盾,指导社会变革的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关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无论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和路径,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摘要:辩证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个性和共性,认为两者之间除了对立之外,也存在着发展和传承的关系,同时认为只有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个性与共性,才能在不违背阶级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规范找到促进我们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从而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借鉴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个性差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是理论经济学,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经济学,是两种基本立场对立的基础经济思想体系,有着本质上的巨大区别。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19 世纪40 年代,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最激烈矛盾。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以及吸收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创立了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人类解放事业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历史任务,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阶段矛盾,阐明它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而大多数西方经济学派以市场经济的运行为对象,通过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目的在于论证资本主义市场制度是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制度,是完美的永恒的制度,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从这点上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水火不容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具有对立的阶级性。

研究的对象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无数的事实说明,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阶级立场,代表和维护特定的阶级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采取符合特定阶级利益的价值判断,因而不存在超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最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

最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摘要:经济学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的认识。

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西方经济学占据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却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两种学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协调发展并逐渐发生演变,共同指导国家经济朝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

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属于生产问题;垄断资本之间相互瓜分剩余价值则属于分配问题;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相互交换、工人和工人之间相互交换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可以研究生产力。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及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与叙述的方法等。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各类问题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基本矛盾为出发点的。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完成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过程,以最大化满足人类无限欲望,即解决资源稀缺性与欲望无限性的基本矛盾成为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由于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的各不相同,每门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过程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和经济数学分析。

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国几十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比分析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比分析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比分析引言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强调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注重经济制度的分析。

而西方经济学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调市场竞争和个体理性,注重市场机制的运作。

本文将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 理论基础1.1 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出剩余价值,进而实现利润的增长。

资本积累理论则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不断积累,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1.2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奥地利经济学等流派。

这些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不完全相同,但都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资源闲置和不稳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国家政府的干预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全民福利。

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个体的理性行为,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福利。

奥地利经济学则注重市场信息的重要性,强调经济活动中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2. 分析视角2.1 分析对象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注的分析对象不同。

马克思经济学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强调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

而西方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经济中的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强调市场竞争和效率。

2.2 分析方法马克思经济学采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马克思经济学注重对经济制度的批判和改革,试图实现社会的解放和平等。

而西方经济学采用的是实证分析和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强调理性行为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精)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精)

2010年 5月刊改革与开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朱黄莉 (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学生对二者的关系认识还存在诸多困惑。

论文在辨证分析二者异同点的基础上, 从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者关系所应坚持的科学态度, 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Abstract: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has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rses existed a lot of confusion towards studen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urses by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states acientific attitude, which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bwo courses from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his papaer aims to benefi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关系Keywords: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Western economics relations作者简介 :朱黄莉, 女, 出生年月:1983年 2月, 土家族, 籍贯:湖北省恩施市 ; 学位:经济学学士, 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1 卷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这里明确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研究物质生产一般的自然规律,而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既不是指生产力,也不是指生产关系或二者的统一。

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解释有如下表述:“……同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

”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量使用“生产关系”这一词语,在研究对象的表述中同时使用“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可见,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不是指生产关系,但也不是指“生产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我国理论界的看法比较一致,在各种版本和各种体系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是这样定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生产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生产力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虽然有些论者也明确提出,“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但这也不过是一个联系问题,并不说明社会生产力也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本身也属于西方经济学。

但根据我国对西方经济学的传统理解,西方经济学仅指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外的西方经济学说。

在这里,我们只谈谈西方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

1、早期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有这样几个阶段:古代思想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增长财富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和财富增长;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领域中研究财富及其增加的;19世纪庸俗政治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一般。

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有科学态度

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有科学态度

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有科学态度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15:25来源:《求是》期号:2005.8作者:李闽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为准,从当前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情况看,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过程中,强调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与借鉴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是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防止“生搬硬套”。

中国古语讲,“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理论的产生和运用是有条件的,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将其普遍化和绝对化,难免会导致理论指导和实践成效上的偏差。

以个人主义为基本理论倾向的西方经济学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政治、社会制度休戚相关。

它以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适用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体制和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等等,都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

比如,长期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重视对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在研究中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推导,但这些模型大多是建立在假定前提基础上的,与我国的现实相差甚远。

如果不顾我国的具体国情而拿来指导我国实践,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

现实中有些人明知西方经济学的许多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并不适用,却硬要生搬硬套,这只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总之,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经过认真分析,科学地予以辨析、选择、改造和利用。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社会制度与具体运行机制的关系,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可“本末倒置”。

试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

试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试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长时间以来,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据着关键的统治地位。

所以我们只有在正确地分析认识了政治经济学跟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异同,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建设途径和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完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一、相同的起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主要诠释在各个发展阶段人类社会所遵循的分配规律如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以人和社会的选择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以使用一些稀缺的资源去生产各种不同的商品。

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有一定的区别,但其起源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都是以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发展的起源。

均衡价格这一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但两者都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二、本质的差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本质观点是人是社会的人,是历史的人但它对于人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并不否定。

然而,人类社会是群居的,其口的就是要将一切的私有和剥削消灭掉,构建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生产力高度发达、精神充实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虽然当前社会主义在改革市场经济,私有制允许存在,但这仅仅是改革的手段之一,其主导地位依旧被公有制占据着。

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强调集体主义,它认为精神力量和群众力量是一种强大的合力,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西方经济学的本质观点是人性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不会因为任何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这一特征,因为个人的潜能只有在私有制下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私有制对他们来说是最永恒有效的,是唯一的市场经济基础,跟人性十分一致。

虽然西方有很多的经济学派,但他们研究的前提都是私有制,即便是实行企业国有化,也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能改变私有制的本质。

可见在西方国家里,资本主义的根本就是私有制,绝不会动摇分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一 切优 秀成果之 上的 , 革命 的科 学 。 是
而现 代西 方经 济 学是 在 马克 思之 后 , 由英 国的 马歇 尔和凯 恩斯 以及 美 国的萨谬尔森 和斯 蒂格 利 茨 发展起 来 的经济学 , 以现代 西 方发 达 国家 市场 经 是 济为研 究客体 的经济 学 。现代西方经 济学 的体系 可 以分 为微观经 济学 和宏观经 济学 。现代 西方微 观经 济学 的体 系基 本形 成 于 1 纪末 2 纪初 , 的 9世 0世 它 主要 代 表 人 物 是 英 国资 产 阶级 经 济 学 家 马 歇 尔 (8212 14 -94年 )现代 宏 观 经济 学 的体 系基 本 是 2 ; 0 世纪 3 0年代 中期建立 的 , 的主要 的代 表人物是 英 它 国资产 阶 级 经 济学 家 凯 恩 斯 (8314 18 . 6年 ) 美 国 9 ; 的萨谬 尔森和斯 蒂格 利茨则是 西方经 济学 当今 的权 威 代表 。萨谬尔 森 的《 经济 学》 和斯 蒂格 利 茨 的《 经
经济 学研 究 ・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盛 正 国
( 阳师范学 院 政 法学 院 , 信 河南 信 阳 440 ) 600
摘 要: 如何 正确处理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 学与现代 西方经 济学 的关 系的 问题 , 是近年 来经济
学界 讨论 的热点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 学与西 方经济 学都是 科 学 , 二 者 又有 本质 区别 。在 中国 但 要 以马克 思主义政 治经济 学为指导 , 借鉴 西方经济理 论 的研 究规 范 , 立具有 中国特 色的 经济 学理 建
收稿 日期 :0 71 .6 2 0 .0 1
创 立 了新 的科学 体 系 。从一 定 意 义上 也 可 以说 , 都 是 古典经 济学 的继承 和 发展 , 不 同 角度 不 同层 面 从 继 承和 发展 了古典 经济 学 。
作者简 介 : 正 国(9 一 , , 南商城人 , 盛 16 ) 男 河 4 副教授 , 士生 导师 , 硕 主要 从 事社会 主义 经济理论教 学与研 究 。
论 体 系。
关键词 : 马克 思主义政 治经济 学 ; 西方 经济 学; 国特 色的经济 学理论体 系 中
中图分 类号 :00 1 F -0 9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3 36 2 0 ) 10 0 - 10 494(0 8 0 -160 5
在实 行 改革 开 放 和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形 势 下, 面临着 坚持 马克思 主 义政 治 经济 学 在经 济 科 学 中的指导地位 和正确 处理 马克思 主义政治 经济学 与 现代 西方经 济学 的关 系 的问题 。马克 思主 义政治经 济学与西方 经济学 都 是科 学 , 它们 应 该 分属 理 论经 济学 的两个分 支 , 是 从 最一 般 的角 度研 究 人 类社 都 会 物质资料 的生产 和再生产 活动过程 及其各 个环节 的一 般经济规 律 的经 济学 , 是论 述 经 济学 的 最基 都 本概念 、 最基本 原理 以及 经济 运行 和 发展 的最一 般 规律 , 因而具 有 很 强 的一 般 理 论 性 , 又 有 本 质 区 但 别 。所 以 , 要 以科 学 的态度 来对待 科学 , 发展 我们 用 的眼光 来看待科 学 , 且 以发 展着 的 马克 思 主 义政 并 治经济 学为指 导 , 借鉴 西方经济 理论 的研究规 范 , 提 出更有 针对性 的学术 观 点 创新 、 术 体 系创新 和科 学 研方法 创新 的马克 思 主义 中国化 的理 论 , 中 国 的 为 改革与 发展服务 。

制, 揭示 了资本主 义生产 方式的运行 规律 , 论证 了资 本 主义制度 的历史 性 、 渡性 以及 为社 会 主义 、 过 共产 主 义所取代 的历史 必 然性 , 而 形成 了 全新 的 马克 从 思 主义政治 经济学 。马克 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 的创立 是反 映 了时代 的 客观 要求 , 建 立在 批判 地 继 承前 是

马 克思 主义 政治 经 济学 与 西方 经济 学都 是
科学
第一 , 马 克 思主 义政 治 经济 学与 西 方经 济 学 从
的产 生和发展 来看 它们 的科 学性
济学》 风靡西方世界 , 成为最权威 的现代西方经济 学著作 。西方经 济学利 用严格 的逻辑推 理和通过 数
据进行 的计 量 检 验 , 成 了一 套 科 学 的 研 究 规 范 。 形 无 论马 克思主义 经 济学 还 是现 代 西方 经 济学 , 是 都 对 古典 经济 学采 取 了扬 弃 的态 度 , 取或 继 承 了其 吸
维普资讯
信 阳师 范学院 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r lUnv ri o ra o yn oma iest l Xi y
第 1期
20 0 8年 2月
( hl . Sc S i dt) o. 8N . e . 0 8 P i s & o. c.E i V 1 o 1F b 2 0 o . 2
科 学的 内核 , 摒弃 了庸 俗 的成 分 , 添 了新 的 内涵 , 增
我们 知道 , 论是 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 济学 , 是 不 还 现代西方经 济学 , 它们 都 有一 个 共 同 的重要 来 源 就 是古 典经济学 。 马克思 主义政治 经济学 是在批 判地 吸取 古典政 治经 济学 的基 础上产 生和发 展 的经 济学 。马克思 和 恩格 斯用辩证 唯物 主义和历史 唯物 主义研究 政治经 济学 , 详细地 分析 了资本主 义经济形 态 、 济运行机 经

16・ 0
维普资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