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折”了作业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筷子“折”了》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了解筷子的制作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正确应用筷子的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食物资源,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和习惯。
二、作业设计:
1. 活动一:筷子的制作原理
通过观看视频或老师讲解,学生了解筷子的制作原理,包括原料、工艺流程等内容。
然后,老师准备好筷子的原料,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对筷子,体验筷子的制作过程。
2. 活动二:筷子的应用方法
老师向学生介绍正确应用筷子的方法,包括握筷、夹菜等技巧。
然后,老师准备一些小食物,让学生练习应用筷子夹取食物,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3. 活动三:筷子的保养与清洁
老师向学生介绍筷子的保养与清洁方法,提醒他们要注意保持筷子的清洁卫生。
学生可以在家里实践清洁筷子的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活动四:筷子的文化意义
老师向学生介绍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包括筷子的由来、演变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奇特地位。
5. 活动五:筷子的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利用废旧筷子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制作筷子画、筷子雕塑等作品。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作业要求:
1. 学生需要认真完成每一项活动,并按时提交作业。
2. 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筷子的制作和应用练习。
3. 学生需要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增进交流和进修。
4.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或表扬,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四、评判标准:
1. 完成度: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每项活动。
2. 准确性:学生是否掌握了筷子的制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3. 创造性:学生是否展现了艺术创作的能力。
4. 表现力: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展现了良好的进修态度。
五、作业总结: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筷子的制作原理和应用方法,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同时,通过进修筷子的文化意义,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和习惯。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食物资源,学会正确应用筷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