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春秋》背景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作《春秋》背景解读
孔子作《春秋》的时代因缘,世道人心太乱,必须检讨其根源,以谋拨乱反正。

本来这种大事,应该由当时的最高领导者周天子负责,但周道衰敝,早已无心无力。

故而夫子以一介平民毅然承担,立春秋之法,以垂后世。

欲真知孔子之道,惟有从《春秋》入手。

若有人嫌他僭越失礼,也只在这部春秋。

夫子至圣,岂是孜孜追求虚名者,他所担心的,是为后人所误解,不明白他真正的思想主张,表面尊重利用,实则对社会纷乱的根由不了解,进而耽误了文明演进的正途。

天下为公的理念,虽有上古尧舜禅让的渊源,毕竟至禹而德衰,三代以后,家天下的局面已积重难返,当世改革绝不可能。

只好作《春秋》以明大义,寄望后世形移势转,有新的王者兴起,能行《春秋》之道。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春秋》辨明大是大非,涉及政治经济,以及人类社会全面深入的理解。

夫子无法委诸他人,完全圣心独断,子夏是孔门高徒,又以文学见长,却帮不上老师半点忙。

《春秋》写定后,千秋万世或知或罪,夫子文责自负。

知《春秋》者,豪杰之士可闻风兴起,行天下为公之道,以拨乱反正。

罪《春秋》者,多半私欲难去,嫌夫子揭露且妨碍了他们的行事。

换句话说,罪我者正是因之而惧的乱臣贼子,《春秋》所谓的乱贼,其确切意义为何《春秋》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始,至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终,共二百四十二年,借事明义,褒善贬恶,以建立大是大非的标准。

达王事,即施行王道政治,前提是打倒一切特权阶级。

天子为家天下世及制度的核心,当然也不例外,这是大彻大悟、大开大阖的根源之论。

天子可贬,诸侯当退,大夫擅权僭越,更应大力讨伐,以便建立崭新的王道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