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西师大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西师大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练习。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圈出诗中押韵的字。

[2]这首诗中包含了“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两个四字成语。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一句中的“劝”,改用“要”或“求”的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钟山
_________的情景。

[2]“茅檐相对坐终日”一句中诗人既是相对______而坐,又是相对______而坐。

[3]在写静景的时候,诗人常常会用以动衬静的间接描写的方法,比如“鸟鸣山更幽”,但本诗作者用了________的写法。

2. 阅读理解。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____是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3.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完整诗句。

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
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4. 课外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①。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①[轮台]代指边疆。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戍()阑()
2.结合本诗,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铮: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璨碎地声。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完成下面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己亥杂诗》是清朝的_________写的,诗中有两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生气:________
恃:_______
喑:________
抖擞:_______
[4]其中对“九州生气恃风雷”中“九州”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别称之一
B. 地名
[5]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天公振作精神,打破常规降下有用人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_____________之情。

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

[1]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_________字概括。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①,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②遮。

(注)①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②暮云:傍晚时的云。

[1]根据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目远眺却望不见家乡,是因为________。

[3]诗人极力描写家乡的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9. 阅读诗句,完成练习。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这首诗既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卷,又表现了戍边将士_______的思想感情。

10. 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用原句回答)。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

[2]说说“入”“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你体会到老百姓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_____,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_,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__________,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_______,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
_______,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_______,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12. 思维飞跃。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画出每句诗的节奏。

(2)写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解释所填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

[3]解释下列词语。

(1)游子:________________ (2)临:________________
(3)意恐:________________ (4)归: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_________。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________。

“深夜千帐灯”点明了
______________。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此声”指。

(4)故园有什么呢?请通过想象,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首诗是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临终前写给________的。

[2]解释下列字词。

元:________ 乃翁:_______
[3]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