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由来和神话传说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春联的来历和故事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贴春联的由来和神话传说

贴春联的由来和神话传说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喜庆的大红春联贴门上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贴春联的由来和神话传说,为大家推荐。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关于春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关于春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春联的来历呢?今天小编整理了春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时间最宜贴春联2022十二字春联大全经典十一字春联2022虎年春联八字带横批关于春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位神将,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
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覆盖有三千里呢!再说桃树梢上蹲着一只金鸡,每当清晨打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必须经过桃树赶回巢穴。
于是玉帝就派这两位神将在桃树下把守,如果妖怪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这就是与《黄帝内经》、《周易》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的故事。
后来,天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趋利避邪。
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公元964年五代岁尾的一个除夕,据说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蜀国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由此开始,不仅用桃符来替代“神荼”和“郁垒”,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诗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美好心愿的春联。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2022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2022过年贴春联是每家每户都有的风俗习惯,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非常喜庆,春联是有上下联的,有些人分不清楚,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介绍2022,欢迎阅读!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一、贴春联的由来春联一开始不称“春联”,而叫“桃符”。
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
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
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
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
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二、贴春联的寓意(意义)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2、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3、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4、避凶免难: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是什么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是什么春节贴春联的由来是什么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春联吧,春联的颜色又与当地民俗相关。
普遍能够见到的就是红色,红色代表喜迎。
春联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贴春联的由来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春节贴春联的由来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2、春节是什么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3、春节的习俗特点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
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
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联是什么春联,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贴春联风俗的来历

贴春联风俗的来历贴春联风俗的来历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
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
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
”如果说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
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春联的另一****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联的发展到了宋代,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桃符与春节的驱傩仪式一样,其本身带有的祛除妖鬼的神秘色彩逐渐减弱,相反,其带有的新春祈福的特点逐渐成为其主要特征。
随后,人们便把这种带有新春祝福与祈福色彩的桃符叫作“春贴”,直到明朝时期人们才将其正式命名为“春联”。
在宋代,尽管在桃符上写吉祥话的做法还没有普及,但这种行为却逐渐受到了文人雅客的喜爱,文人将其视作彼此之间交流与比赛的途径之一,通过对对联,既能够陶冶情操、增添文采,还能够一较高下。
春节经典对联带横批1. 上联:门迎富贵平安福下联:家庆祥和康乐年横批:吉星高照2. 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3. 上联:吉星高照平安宅下联:财神常驻幸福家横批:迎春接福4.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5. 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6. 上联:瑞雪纷飞清玉宇下联:花兔起舞贺新年横批:欢度春节7.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8. 上联:天开美景春光好下联:人庆丰年节气和横批:成就大业9.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10.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11.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12. 上联:门迎百福福星照下联:户纳千祥祥气开横批:鹏程万里13.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14. 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15.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16.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17. 上联:人增福寿年增岁下联:鱼满池塘牛满栏横批:吉星高照18.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19.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大快人心20.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春联的传说

春联传说
《山海经》记载: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高山——度朔山。
山上长着一株桃树,蔓延三千里,枝叶繁茂。
而在这株大树的东北方向,有两位神人,一个叫神荼(shū),一个叫郁垒(lǜ)。
这两位神人十分威风,手执斧钺、绳索,专门在桃树下捉拿夜间害人的鬼怪,将它们投喂老虎。
因此,天下的鬼魂都畏惧两人。
久而久之,黄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就用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模样,放在门上,以震慑百鬼,祈求人间安宁。
再到后来,百姓们知道了这件事情,每逢新年,他们也找来两块桃木板,在上面刻上神人的名字或画像,张挂在大门两边,认为这样可以镇邪去恶,开启美好的新年。
这两块桃木板,被称作“桃符”,这就是最早的春联形式。
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

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第1篇: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你知道为什么每年都要贴春联和门神吗?春节的传说故事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流传至今,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仅供参考!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门神、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版”。
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夭条,罪该问斩。
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
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
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今天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贴春联的来历和习俗

贴春联的来历和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联被视为迎接新年的重要习俗之一。
春联是一种用红色纸张写成的对联,依附在门框上,寓意着祝福和好运。
本文将探讨贴春联的来历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
一、贴春联的来历贴春联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习俗,其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
相传当时有一个叫春忌的妖怪,它喜欢在春天时作乱。
人们为了避开这个妖怪的侵扰,开始在家门贴上红纸写有祈福文字的对联,以祈求平安和好运。
这种习俗被人们发扬光大,并世代相传至今。
二、贴春联的习俗1. 春节前的准备工作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人们会开始准备春联的材料。
通常会购买一些红纸和毛笔,用来制作春联。
同时,也可以选择购买现成的春联,上面已经印有吉祥的对联内容。
2. 制作春联制作春联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
首先,选取好红纸,然后使用毛笔或者钢笔书写吉祥的对联,通常要求书写工整、字体端庄。
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情况,可以选择写有祝福健康、富裕、平安、快乐的文字。
3. 贴春联通常,春联的贴法是贴在家门的两侧,也可以贴在屋内的显眼位置。
在贴春联之前,人们会进行一番清洁工作,将家里打扫干净,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贴春联的时候,要注意对联的对称和平整,确保整体效果美观大方。
4. 祝福和寓意贴春联意味着祝福和期盼。
对联的文字通常寓意着福气、幸福和好运。
通过贴春联,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得到福气与好运,家庭和谐,生活幸福。
5. 春联的拆除在农历正月十五或者十六,人们会拆除家门上的春联。
这是因为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同时也意味着新年已经过去,春节的氛围要渐渐散去。
春联的拆除也象征着一年的开始,人们会收拾起心情和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
贴春联作为中国春节期间重要的传统习俗,既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也烘托了节日的氛围。
这个活动通过家庭的参与,增进了亲情和团聚的意义。
贴春联的习俗源远流长,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也成为世界各地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
总结:春联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一个重要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贴春联的来历详解春联的起源与传说

春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 历史 了。
不过,过年贴春联习俗的形成过程,是经历了一个慢长的过程的,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我国春联的起源与相关传说。
一、春联的组成春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
如对联“天赐平安吉祥福,地生富贵鸿运财”横披“富贵平安”,对联“劳动致富六畜兴旺,勤俭持家五谷丰登”,横披“幸福家庭”等等。
从历史资料来看,春联的产生主要是与郁垒、郁垒的传说有关。
二、神茶、郁垒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有一条山脉,名字叫度朔山。
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因为山上有一棵不知道长了多少万年的大桃树。
在这桃树东北处的枝叶中间,却有一个不平常的洞,传说中的这个洞,就是所有的鬼怪出入的大门。
这些鬼怪全都归两个神人管辖。
这两个神人是两兄弟,一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郁垒弟兄要是逮住了鬼的话,就拿去喂虎。
三、黄帝与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传说中,一些人把尧、舜之前的一位叫黄帝的部族首领,也当成了神人。
说他非常重视神荼、郁垒捉鬼,于是便制定了一个节日的仪式:每当除夕的时候,各家便在自已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的神像,在门楣上悬挂上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上老虎:认为这样做了,便可以赶走妖魔鬼怪,求得新的一年的幸福。
四、春联的前身——“仙木”、“桃符”如果从载有这一习俗的有关书籍来看,也应该亳不犹豫地说,这个习俗至迟在汉代就相当普遍了。
这个节日活动传下来,汉朝及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渐渐简化成了桃木板。
人们把这桃木板称为“仙木”、“桃符”,意思当然还是象征着桃都山桃树上的那两位神人。
但因为同时流传的习俗中还有在门上画门神的办法,这两件东西也就显得有些重复。
五、春联的发明人——孟昶到了五代十国时,后蜀一个叫孟昶的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年除夕便叫人拟出对联写在两旁的桃木板上。
桃木不是红的吗?发展到后来,就成了大红纸上写春联了——从此,我们年年都要贴的春联正式形成了。
贴春联有什么来历传说贴春联的风俗由来介绍

贴春联有什么来历传说贴春联的风俗由来介绍你知道贴春联有什么来历传说吗?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的贴春联的风俗由来。
贴春联有什么来历传说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
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广和朱元璋密不可分。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春联在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
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春条、横披、斗方等几种。
贴春联的风俗介绍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春联贴的场所也有所讲究:“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节对联的传说-关于春联的传说-贴春联的由来

春节对联的传说-关于春联的传说-贴春联的由来
贴春联是庆贺春节的形式之一,关于春节对联的传说,大家了解有多少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节对联的传说
说起春节对联的传说,不得不提到门神的由来。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侯,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在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

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你知道为什么每年都要贴春联和门神吗?春节的传说故事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流传至今,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仅供参考!贴春联和门神的由来门神、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版”。
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夭条,罪该问斩。
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
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
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今天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贴春联的由来历史故事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贴春联的由来历史故事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贴春联呢?小编整理了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贴春联的由来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春联的传说

春联的传说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廿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侯,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在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恭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
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
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恭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执鞭者是尉迟恭,执锏者是秦琼。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
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
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
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
贴春联神话传说

贴春联神话传说贴春联神话传说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春联吧,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
那要怎么写好春联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贴春联神话传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年过春节,家家都要贴春联。
你知道春联是咋来的吗?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
那时候,在风景秀丽的度朔山上,有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
在桃林中,有一棵最大最大的桃树,大桃树下有两间青石屋,石屋内住着兄弟俩,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
兄弟俩的力气大着呢,雄狮见他们低头,恶豹见他们瘫倒,老虎为他们守林。
这是一片野桃林,兄弟俩就生在这里。
父母早就死去了,弟兄俩相依为命,吃着野桃长大,为此对这桃林可亲啦。
天旱了,他们挑来山泉水;生虫了,他们一个一个细心捉;培土整枝,辛勤劳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野桃林结的桃子,吃起来又香又甜,特别是林子中间那棵大桃树,结的.果更是格外大,格外甜。
人们传说这大桃树上结的桃儿是仙桃,吃了这仙桃能延年益寿,成仙成神。
在这度朔山的东北方向,还有一个野牛岭,野牛岭上有个野王子,野王子也有把笨力气,他仗着自己力大人多,占了这一方为王。
这野王子心比蛇蝎毒,手比虎狼狠,常常吃人心,喝人血,可把这一方百姓害苦了。
野王子听说度朔山上有仙桃,吃了仙桃能成仙,他的口水流了三尺长,立时派人上了度朔山。
来人到了桃林边,喝令神荼兄弟俩献仙桃,兄弟俩冷冷一笑说:“这桃只送穷人不贡王。
”说完就把来人撵下了山。
野王子听了手下人诉说,只气得七窍生烟,立时带了三百人马上了度朔山。
神荼兄弟也带着守林虎迎出桃林,两方相遇,一场恶战,把野王子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
野王子逃回野牛岭,想仙桃想得茶饭不香,思报仇昼夜难眠。
他想啊想啊,想得头上脱了三层皮,脑门上添了三道沟,终于想出了个坏主意。
一个风大天黑的夜里,神荼兄弟在石屋里睡得正香,忽听外边有动静,忙起身开门,向外看去,只见从东北方过来几十个鬼怪,一个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奇形怪状,嗷嗷乱叫,向石屋扑来。
贴春联的来历及寓意介绍

贴春联的来历及寓意介绍贴春联的来历及寓意介绍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春联吧,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春联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贴春联的来历及寓意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贴春联的原因贴春联,意义是为了辟邪和去除今年的晦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
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
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
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
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过年贴春联的讲究关于春联还有很多讲究。
据说桃木是红色的,红色可以辟邪,象征吉祥,所以后来的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
除此之外,春联还有一些讲究,比如,门心、框对、春条、斗方等都有要求,这比原来的桃符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不再是单纯的将画像画于桃符上,而是将自己对来年的美好心愿写在纸上表达出来。
春节贴春联的传说故事

春节贴春联的传说故事
春节贴春联的传说故事
小编导语: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
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贴春联神话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春联的历史。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就符。
”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优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连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关于春联的传说故事

关于春联的传说故事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春节前夕,人们会在门上贴上一对红色的对联,称为春联。
据说,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相传,在汉朝时期,有一个叫做张良的大臣,他是刘邦的得力干将。
一年春节前夕,张良获悉有一只凶猛的怪兽要来袭击人们,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
张良把门上贴上了红色的纸条,并在上面写上了“岁岁平安”四个大字。
第二天一早,怪兽来袭,看到门上贴着红色的纸条,它被吓跑了。
从此以后,人们开始在春节前夕贴上红色的春联,以保佑家庭平安和快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于春联的传说。
相传,有一位叫做曹雪芹的文学家,他在家里贴上了一副春联:“花开富贵,果树成双”,寓意着他希望家里的花草能够茂盛,家庭能够幸福美满。
然而,不久之后,他家里的果树竟然真的结成了双果,而且事业也蒸蒸日上,家庭也十分幸福。
从此以后,人们开始认为春联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祈求美好生活的方式。
总之,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寓意深刻,富有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 1 -。
春节的春联与门神

春节的春联与门神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欢庆、祈福和团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春联和门神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用以装点家庭和庆祝节日。
本文将探讨春节的春联与门神的由来、意义以及相关传统。
一、春联的由来与意义春联,又称对联,是写在红纸上的对称诗句,常常悬挂在家门上或室内墙壁上。
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早期是寺庙佛经经文的一部分,后来渐渐与春节相关联。
春联通常成对出现,一般有四个字或者八个字,以书写规范、内容吉利为主要特点。
春联的意义在于祝福和庇佑。
联的内容常常与春节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寓意相呼应,如“欢天喜地迎春到,幸福如意过大年”、“招财进宝迎新春,合家欢乐庆团圆”。
春联的挂放不仅能增添节日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祝福。
二、门神的由来与意义门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元素,用来保护家庭平安和驱邪避凶。
门神贴画通常贴在家门或大门的两侧。
门神起源于古代传说,人们相信门神能够驱除邪恶,护佑家庭和所有住户。
门神的形象通常以将军、武士、文官等形态出现。
在清代,绘制门神的技艺达到了巅峰,门神形象更为丰富多样,颇具艺术价值。
门神贴画上会绘制一些神灵或者吉祥图案,如祥云、龙凤、寿字等,以加强吉祥祝福的寓意。
三、传统与现代的春联和门神虽然春联和门神都是传统的春节装饰,但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春联和门神有了一些新的改变和发展。
在春联方面,现代的春联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对家人的祝福、表达对国家的美好愿景、弘扬传统文化等。
与传统的红底黑字相比,现代春联的色彩、字体甚至形状都变得更加多样化,更符合当代审美观。
在门神方面,虽然传统的门神贴画仍然存在,但现代的家庭也倾向于选择更加简洁实用的门神挂件,比如红色的门神贴纸或门神压岁钱袋。
这些新的形式更符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方便贴取和保存。
四、春联与门神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春联和门神不仅仅是家庭装饰的一部分,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春联的由来和神话传说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喜庆的大红春联贴门上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贴春联的由来和神话传说,为大家推荐。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
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
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
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何都会望而生畏。
在汉族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中国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前,有无门神尚不得确知,如果有,大概就该是神茶、郁垒。
这两位神人貌
相十分怪异凶狠一一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虽然相貌狰狞,但是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不仅是他们的责任,而且是他们的天性。
许多人都知道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形相。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春联,俗称门对子。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
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
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
王安石“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春联始于五代。
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
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
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
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
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
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