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绿色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绿色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
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
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当你去超级市场采购时,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叶、咖啡、果脯、饮料等的包装袋(盒)上都印有同样的图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叶轻托着一枚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这些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你也许也曾疑惑,以为绿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绿色的蔬菜、水果吗,怎么连奶粉,饮料之类也成了绿色食品?其实,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
那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告诉我们,绿色食品出自纯净,无污染的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勃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
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环境污染问题是困扰全人类的重大问题,它使人类生存受到了威胁。
因为人的食物结构中,大多数食物来自田野里的农作物和禽肉鱼蛋等,如果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它们的体内就会积累起有害物质,这样,人吃了这些作物或用禽畜加工成的食品,就会中毒,影响人的健康。
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
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炮、电池、开关等化工厂,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多的汞。
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
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口齿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病状,甚至会死亡。
农药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据统计,现在常用的400多种农药中,就有140多种农药含有毒性很大的有机氯等化学成分……人稍有疏忽,吃了用这些作物做成的食品,轻者会出现头昏、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还会丧命。
丙如果人长期慢性中毒就会得白血病、胃癌等不治之症,现在,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屡屡发生,人类的食源已亮起了红灯。
绿色食品是对人和环境无害、有营养、优质的食品,它的生产必须以生态环境较佳的地域为基地,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努力做到生产流通使用及废弃物的后处理均对食品、人和环境无污染或尽可能的少污染,可见绿色食品工程是一项致力于环境保护,减少和消除食品污染的系统工程。
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可将对食品的化学污染的治理从治标转化为治本。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
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养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产地的环境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既不产生污染,也不破坏环境,即绿色食品的生产应该是绿色生产。
为从技术上消除或减少对产品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生产中运用绿色技术尤为重要。
比如提倡
以有机农业技术取代无机农业技术,在使用农用或食用化学品上推行“少就是多”的新概念(即用量要求越小越少,其效果却要愈强愈好),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用生物类杀虫剂少用化学农药,慎用化学生长调节剂。
还有食品业中广泛采用的塑料包装以及塑料大棚、地膜等废弃物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仅是继水质大气污染之后的又一大社会公害,而且会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
解决这一问题的真正出路在于运用绿色包装技术,即采用新型可降解(光解或生物降解)的绿色塑料代替传统的百年之久不分解的塑料。
这样不仅使食品“里面”(原料、生产过程)绿,也使食品的外观绿,换上了无污染的绿衣服。
因此,选择维护食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的绿色技术,采用食品的绿色包装,是预防食品的化学污染、发展绿色食品工程的重要环节。
许多人认为食品的化学污染问题是生产者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多大关系。
据专家统计,平均每人每天要制造0.9kg垃圾,5个不可分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头发、洗澡、洗衣服平均每天制造200L的废水污染河流、大海、土壤;一个人每天平均用
20g的化学用品在污染着环境……造成地球上生态环境恶化,工业污染只占总污染源的41%,家庭污染却占到了59%。
不难想象,人们不恰当的消费、生活行为也是危害人类生态环境的一大污染源。
绿色消费的主旨在于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无害于环境。
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掀起了绿色消费的浪潮,他们购买产品首先考虑产品是否对环境有害,其次才是产品的价格、性能等。
我国是在1991年推行绿色食品标志的,目前市场上的绿色产品大多处于“配角”,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比较淡薄。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跨入WTO大门,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刻不容缓,因为只有绿色消费这一源动力,才能保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较佳的生态环境,才能刺激绿色食品的生产,推动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丰富绿色食品市场,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随着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普及和提高、环境法规和食品质量标准的完善和严格、绿色食品工程的发展,绿色食品最终会实现其主导地位,那时食品的化学污染问题也将被遏制在源头,人类生活会变得更
加健康,更加美好,如绿色食品般充满希望!
2012年2月15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