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史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具
明清家具——中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期
明式
⏹明代家具的种类:
1、椅凳类
2、几案类
3、橱柜类
4、床榻类
5、台架类
6、屏座类
⏹明代家具的特色是:
⏹(一)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

⏹(二)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

⏹(三)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

明式家具多用榫,而少用钉或胶。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1、园林建筑的兴起
⏹2、木材丰富
⏹3、木工具的提高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简,厚,精,雅。

⏹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精,是指它作工精巧,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家具其所以取得高度得艺术成就,主要是它巧妙地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工艺美术地设计原理。

⏹1、注意意匠美
⏹2、注意材料美
⏹3、注意结构美
⏹4、注意工艺美
⏹明式家具的造型设计,给人最深刻的感受是简炼和空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线为主的风格特征。

⏹家具造型的线条表现,是依附于形体的,因而被称之为线形。

在明式扶手椅、圈椅、桌、案、几的造型中,不论是搭脑、扶手、柱腿、枨子、牙子等构件的线形,都非常简炼、流畅、挺劲、优美而富有弹性和韵味。

而线形与线形之间,产生很大的虚空间,与椅座面、桌面、案面、几面,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使家具造型透出空灵和轻巧。

至于明式家具中部件截断面边缘线的线脚处理,也通过各种直线、曲线的不同组合,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光影效果,增加了家具形体空间的层次感,使家具造型显得既简炼空灵,又不失充实丰满
⏹中国染织
⏹唐代
⏹夹缬
⏹蜡缬
⏹绞缬
宋代
⏹如果说唐代织物的装饰设计是花团锦簇,华丽多彩;那么,宋代织物的装饰设计,则是规整秩序,清淡典雅。

⏹实际上,宋代的整体装饰风格,都可以说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宋代织锦上的装饰纹样,最有特色的是几何纹和几何纹与写实纹样的组合,如龟背纹、方胜纹、四合纹、雪花纹、球路纹、曲水纹、六达晕、八达晕、天华纹等。

这些装饰纹样,在创意上都具有吉祥的蕴涵;
⏹在构成手法上,则以方形、圆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进行单一的或相互压叠,或综合交错的排列,组成框架结构,并重复连续的构成。

中国青铜
所谓青铜
主要是指铜、锡、铅等元素的合金,用这些合金材料制造的青铜产品,统称为青铜器。

最早的青铜器,是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器皿、工具和兵器。

如夏代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爵、斝、鼎、盉、铃、戈、镞等青铜器,从功能和造型来分析,都是非常实用的。

完全可以说,青铜器这种崭新产品在发明和创造之初,完全是为了物质生活的需要。

⏹“夫祀,国之大节也。

”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国语·周语上》
⏹“所谓天神、地祗、人鬼,都是大千世界中游荡不息的神灵,统统都在殷人的顶礼膜拜之中。


--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殷商至西周早期青铜器艺术,可以归结为
四个特点:
体积庞大
造型庄重
制器尚象
装饰怪异
鼎是青铜祭器中最重要的器型,这种原本作为烹饪使用的器皿,到了殷商时期,一跃成为祭器之首。

甚至是国家的重器,王权的象征。

⏹饕餮纹,是这个时期青铜器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怪异神奇意味的装饰纹样
⏹《吕氏春秋·先识览》说。

“周鼎著饕餮纹,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又言报更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谓之饕餮。


李泽厚先生认为,饕餮纹的“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不在于这
些怪异动物形象本身有如何的威力,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李泽厚:《美的历程》
⏹张光直先生则认为,青铜礼器主要是作为“通民神,亦即通天地”所用的,“以动物供祭也就是使用动物协助巫觋来通民神、通天地、通上下的一种具体方式”,因此,饕餮纹等动物纹样,“乃是助理巫觋通天地工作的各种动物在青铜彜器上的形象。


——张光直:《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中国青铜时代》
周代青铜器总的艺术风格是质朴洗练,疏朗畅达,富于韵律感,有节奏美。

春秋战国
⏹商代是酒器的组合,以祭祀用器为主
⏹周代重食器,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

⏹春秋战国钟鸣鼎食的组合,向生活器物方向发展,以实用为主。

装饰
⏹在装饰题材上,逐渐摆脱宗教的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样进一步抽象,变化为几何纹,反映现实生活。

如宴乐,射猎,战争等。

制作
⏹在制作上,出现了焊接、镶嵌、蜡模等新技术、新方法。

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制陶技术的提高,和漆器的兴起,它们已可逐步替代青铜制品。

到战国后,青铜器开始进入最后时期。

工艺技法
⏹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错平滑。

⏹失蜡法
⏹镶嵌
⏹汉代铜镜的特点是:
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
⏹图案组织:
1 四方式
2 反射式
3 旋转式
4 同心圆式
5 对称式
6 阶段式
中国漆器
唐代
⏹金银平脱铜镜
⏹元代著名漆器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等。

⏹雕漆
⏹雕漆又称剔红
⏹剔黄剔黑剔彩(张成、杨茂)
⏹戗金彭君宝在漆器上进行雕刻,在填以金彩。

中国陶瓷
彩陶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也称之为“彩陶文化”,因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为“仰韶文化”。

分布
⏹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

⏹大汶口文化和青莲冈文化黄河下游、淮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江下游
黄河上游
彩陶的装饰艺术
彩陶的装饰基本以几何形式出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编织的模拟
⏹劳动的节奏感
⏹图腾的符号化
⏹自然物的抽象化
唐三彩
⏹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因为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制作地点,分布在洛阳长安等地。

⏹制品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

⏹根据器物不同,采用轮制/模制/雕塑等制作方法。

⏹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手法。

五代
宋瓷
⏹把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
⏹河北曲阳附近
⏹胎质坚细,作乳白色,多素地,自然纹样
⏹刻花/划花/印花
⏹汝窑
⏹河南临汝县青瓷窑
⏹刻花/划花/印花
⏹素瓷无纹或莲花等。

⏹官窑
⏹未发现窑址,青瓷
⏹耀州窑
⏹陕西同官(今铜川)
⏹刻花/划花/印花/堆贴
⏹植物,动物,其中婴戏颇有特色
⏹青瓷窑
⏹钧窑
⏹河南禹县
⏹形式多样,尤以花盆出色,有圆形/海棠多种。

南方地区
⏹哥窑
⏹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

⏹龙泉窑,釉色苍翠。

⏹景德镇窑
⏹宋代瓷器装饰设计所体现的肌理美感,是在长期的瓷器生产制作实践中逐渐摸索创造出来的。

其工艺条件,有的是掌握了釉的化学组成和烧成温度之间的关系,如钧瓷的窑变。

有的是利用瓷器烧成时胎的铁质在高温中向釉层扩散造成的效果,如兔毫纹、油滴斑等。

有的最初只是烧成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后来掌握了其规律,有意识地用胎与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收缩率大而使釉层开裂,形成了特殊的装饰,如冰裂纹。

⏹宋瓷的装饰,没有多彩的描绘和繁缛的雕镂,着意突出釉色之美和肌理之美,“天然去雕琢,尽在釉色中。

”这种美,是一种平淡的美、含蓄的美、自然的美、淡雅的美。

⏹元代釉下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青花和釉里红。

⏹从元代开始,瓷器的设计和制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花瓷得以迅猛发展,对于这种变化,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蒙古族尚蓝和尚白。

因此,白蓝相间的青花瓷异军突起,独领风骚。

----尚刚:《元代工艺美术史》
⏹元代还有一种新型的釉下彩绘瓷器——釉里红。

⏹所谓釉里红,是指用铜红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再上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的气氛中烧成,呈现白地红彩的瓷器。


景德镇窑
⏹永乐时期永乐瓷器,压手杯是著名品种。

“白如凝脂,素犹积雪” “殷红灼烁,宝光耀目”
⏹宣德时期以青花最有名
⏹成化时期“斗彩”和“填彩”两种。

“填彩”的方法是先在胎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

“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

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

景泰蓝
⏹制作流程:
⏹制胎/ 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工艺特点:形/纹/色/光

⏹清代初期瓷器的装饰技艺和制作工艺是十分精湛的,甚至超过了明代。

⏹康熙年间的五彩,解决了明代五彩中的蓝彩只靠釉下青花来表现的难题,成为名符其实的五彩。

釉上彩绘的装饰技法还新创了珐琅彩和粉彩。

⏹珐琅彩也叫“瓷胎画珐琅”,即利用珐琅料在瓷胎上进行描绘,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粉彩则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在装饰画面上以玻璃白粉打底,然后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进行渲染,使纹饰产生浓淡明暗变化,富有绘画效果
工艺论著
⏹考工记、长物志、髹饰录、闲情偶寄、天工开物(了解、解释)
中国传统美学风格的解析(了解、分析、展开)
⏹具有自然亲和、人文内涵、材料品质以及工艺所长的倾向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仪礼美
⏹中国文化中的风格,含有风度、风范的意思;格则有格式、样式的含义。

成为样式的风格不仅仅是制造者个人的事情,而是成为一种具有强烈的约定俗成、世家祖制、甚至圣上传谕的含义。

在造物领域中风格不只是个人性的,更具有社会性、集体性与民族性。

中国传统设计中的风格是一个涉及丰富文化内涵及社会寓意的词,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样式。

⏹中国传统审美经验类型中有两种取向,一是“错彩镂金”之美,一是“出水芙蓉”之美。

⏹中国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中美的逻辑主要体现在“理、数、气、相”四点上,简单的讲,
⏹“理”是设计的法理;
⏹“数”是设计的物性;
⏹“气”是设计的关联性;
⏹“相”则是设计的形态特征,
⏹这四个字所体现的造物原则和理念支撑起传统造物的空间,影响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其中“合”又是其方法论的核心。

⏹“气”是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物与事、人与事、事与事的关系。

《考工记》另一段重要论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天有四时变化,地有资源不同,材有美丑之别,工有巧妙不同,把这四者之优势结合起来方能产生好的产品;材优而加工精妙,但仍然得不到好的产品,那就是因为不合自然规律,不能够适应地理条件的缘故。

气是中国造物方法与原则中独有的指标,它既包含着地理、物理之气,也代表着人事、物事之相关性。

与今天的地域设计、人性化设计所要求的指标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色彩,除了对形制、材质、工艺、尺度,色彩也是影响中国传统工艺美的形态的重要因素。

⏹了解“斗茶”与“曲水流觞”的习俗与器物的关系
⏹“流动性”与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历史格局
⏹中国的“象思维”及其认识论与方法论
⏹对于传统审美研究而言,必须要把握三个不同的影响审美取向的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时尚的,转瞬即逝的符号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稳定的,缓缓流变的样式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恒久的,长期地引导人们内心生活的精神层面
⏹具象→结构→意象
⏹技术→制度→文化
⏹设计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创造着人类更好的生活方式。

设计者不仅是设计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设计在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的前提下,其人文价值的体现也是设计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设计不仅是为了使用,更传递着设计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每一次设计,都是设计美学的人文价值的实现过程。

把握这个过程,对设计者本身来说,就是与消费者的心灵沟通,是与生生不息的自然的共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