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上
导入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代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 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都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 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清朝的官 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问官员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得到皇帝信任,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 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权力;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特务政治的代表)
实质:君主专制强化; 封建制度衰落。
朝堂上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皇帝
司礼监
宦官专权
中央
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中书省 丞相
内阁
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政治上威德南兼倭施北:虏战争方式、册封方式 (2)军事上注重巩固边防:重修长城、设奴儿干都司 (3)经济上“厚施恩赐”
马市既开,官商云集,银货星罗,不特将 士藉其腾骧,而地方亦资其贸易,故不一 而壁垒改观,疲兵振起。
——明思宗“茶马互市”执行命令稿
和戎真利国,烽火罢边防!——顾炎武
3、东北: 女真各部
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
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朝堂上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③废行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一人。 ——明思宗朱由检
(4)清军入关1644
(1)建金
年,清军进入山海关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各部, 1616年称汗,
国号大金。
(2)清朝建立
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
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世界中
郑和下西洋
倭寇
西方殖民者
海防 问题
朝堂上
废宰相 设内阁 宦官专权
内疆 问题

政治黑暗
收税
起义
农民
民族关系中 藏族
消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 的,成本高于收益,给明朝带来 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对外 交往的内驱力。倭寇及欧洲殖民 者侵扰也促使明朝政策出现变化
世界中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2、沿海形势—海防新问题 (1)“倭寇”威胁
“倭寇”由什么人组成?为何明初以来倭患愈演愈烈?
隆庆元年(1567),上谕 “准贩东、西二洋”。万历十七 年(1589)规定,每年准往东、 西洋的商船各44只,后不断增加。
——王天有、高寿仙著《明史: 多重性格的时代》
世界中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2、沿海形势—海防新问题 思考:西方殖民者的到来会产生哪些影响?
(2)西方殖民者威胁
废除丞相制度后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劳模朱元璋: 据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 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 1666件,涉及3391件政事。每日要阅读近209 件奏章,处理424件事情。
朝堂上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5)确立全国统治 击败农
2、明清易代
(3)农民起义、明亡
民军余部、明朝残余势力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 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明思宗朱由检
1644年李自成建大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 顺政权,攻占北京,崇 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祯帝自缢,明亡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
蒙古南下
联姻
女真建州部崛起
明清(顶峰) 元(新发展) 宋朝(加强) 隋唐(完善) 两汉(巩固) 秦朝(形成)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皇帝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集 中
中央:设中书省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中央集权 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苏 满剌加

西

门 答

印尼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旧港度爪哇 洋及新沿村岸一带
三宝垄
郑和航海路线 郑 和航 海到 达的 国家 和地 区
世界中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
思考: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如何理解这句话? (P78思考点,如何看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
倭寇骚扰
厉行海禁 (经济封锁)
居民与倭寇勾 结,走私猖獗
戚继光、俞 大猷等抗倭
东南形势稳定朝廷放 松私人海外贸易限制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 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 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 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 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 可胜诛者。——【明】谢杰《虔台倭纂》
2、政治制度的变化 (2)设立内阁
明太祖 明成祖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文渊阁大学士(参与决策)
奠定基础 正式确立
明宣宗
票拟权
地位提高
明神宗
大权尽归内阁
全盛
工作流程
部分 奏章
内 墨笔拟出处理意见

票拟
皇帝
审定后由太监朱笔抄出
批红
施行
相互牵制
← 首辅权压众臣
阁臣
→ 太监
太监乱政
朝堂上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2)设立内阁 特点:
课时预览 时空坐标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两大中枢制度变化: 两种外部侵扰势力: 日本倭寇 欧洲殖民者
废除宰相制度 建立内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获得 澳门租住权
1368年 明太祖 明成祖 一次壮举 郑和下西洋 1553年
东北女真组建 立大金政权
荷兰占据台湾
明朝 灭亡
1616年
1624年 1636年 1644年
①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诛其人)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废其制)
③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永不立)
吏部
明朝
户部
礼部
皇帝
兵部
刑部
工部
朝堂上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①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六部直接 对皇帝负责,“省”退出中央。 ②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③过分集权于皇帝,导致宦官专权。
2、史料实证:阅读明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了 解明朝对边疆的经略政策。
3.历史解释:对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特别是通过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 使学生客观评价明朝政治制度。
4、唯物史观:了解明朝时期政治上的变迁及其影响,运用唯物史观理解 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5、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历史,确立多 元一体的民族观念和民族认同感。
朝堂上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 明。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1351年,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朱元璋参加 郭子兴部队。此后,势力不断壮大,统一南 方大部分地区
张士诚 朱元璋 陈友谅
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明朝对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处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原因: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③影响: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破坏了中国主权,给沿海人民带来了灾难; 西学东渐、客观上促进文明交往
④说明:明清政府的海权意识和海防能力薄弱
16世纪中叶,葡萄牙取得 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
设奴儿干都指 挥使司(简称 “奴儿干都 司”); 封授官号
明朝的海疆和内陆边疆——核心素养落实 三、明朝处理海疆和内陆边疆的政策、结果和作用
区域 海疆
内陆边 疆
对象 日本 葡萄牙
荷兰和 西班牙 北方: 蒙古人
西藏
东北: 女真族
明朝处理海疆和内陆边疆的政策和结果
政策 抗倭斗争
保无守有力、手段防御
结果 形势逐渐稳定 获得澳门居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 南部和北部,后西班牙退出
民族关系中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思考:明朝民族关系的特点?
1、内陆边疆
1、北方:内蒙古 (1)防御:修筑长城 (2)战争:明中期 “土木堡之变” (3)议和:1571年
2、西南:藏族 (1)册封: 法王、王等称号 (2)设机构:
自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对于南方的航 行,更为熟悉,华人移殖海外的渐多。
——吕思勉
虽宣威异域,普及南洋,为中国历史所
未有。
——蔡东藩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 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
积极:加强中国与南洋的联系, 宣扬国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 治影响;空前规模;大大领先。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废行省,设“三司”的后果
中央
布政司 (行政)
按察司 (监察)
三司
都指挥司 (军政)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朝堂上的明朝(—2—)核措心素施养: 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的措施
元朝
管 理 全 国

丞相
高 权
行 政

明朝 建立
废丞相 设立锦衣卫
修长城、迁都北京 设内阁、设东厂、 郑和下西洋
明中期
明朝与蒙古
清朝 清军 建立 入关
三种边疆关系: 明朝与西藏
明朝与女真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课程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学习
标准
目标
了解明朝 封建专制 的发展, 梳理明朝 的对外关 系和经略 边疆的相 关举措。
1、时空观念: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线路图,以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郑和下 西洋的主要成就和伟大创举。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内阁辅政
行中书省
地方
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
(行政) (监察)
(军政)
三司分权 权归中央
世界中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世界文明
1519—1522年 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
1351年 元末农民 起义
1368年 朱元璋建立 明朝
A.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B.是内侍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 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统领百官,无决策权。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 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 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朝堂上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3)宦官专权 思考:归纳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及这一套政治设计的实质?
明朝形势图(1433)
朝堂上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理由是否充分?
结合【问题探究】中黄宗羲的说法,该如何评价此举?
明会自踵权太动古而乱祖乱三亡政认,公。。为大论汉今宰权道、我相集,唐朝一于六、罢职皇卿宋丞并帝分因相非则职之,自有,,设古利虽五并就于有府不有国贤、曾,家相六设历稳,部立史定然、丞上。其都相宰间察。相所院自专用、秦权者通始乱政置多政司丞有,、相小造大,人成理不,社寺旋专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明朝
明朝 建立
16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 澳门租住权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 权,攻占北京、明 朝灭亡、清军入关
明朝 灭亡
世界中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思考: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实质?实质:朝贡贸易 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宣扬国威
加等以强衙稳皇门当权,。,分以维理后护天子统下孙治庶做。务皇(,帝实彼时质此,目颉并的颃不),许不立敢丞相相压,,臣事下皆敢朝有廷奏总请之设,立所者,
黄文宗武羲群认臣为即废时丞劾相奏导,致将明犯朝人无凌善迟治,。全绝家对处皇死权。,存—在—皇《帝皇独明断祖的训弊》端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
占据台湾南北
战争、修长城、 和议、册封、互市
册封、设行都 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
设奴儿干都司、册封
作恢用复:贸易,明末维持和平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多 民族国家巩的固统统一治(政);
推动边疆一地定区程的度社巩会固发统展治(经); 促进民族交融(民族);
民族关系中的明朝——核心素养落实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三年六成月祖,疑命惠和帝及亡侪海王外景,弘欲等踪通迹使之西,洋且。欲…耀…兵宣异天域子,诏示明 ,中因国黄给富赐强南河京其。君永刘东家长乐港
,不服以阿武拉慑伯之忽。鲁谟斯
——《明大史·江 郑和传海》
天方
佐法儿 阿丹
印印 度度
古里
榜 葛剌
泰国 越南
暹罗占 城
南 吕宋
木骨都束
麻林 慢八撒
非洲
柯枝
马来西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