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
蓟县侯家营镇初级中学王凤艳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纷繁复杂的文化社会思潮,影响到了广大农村青少年学生,也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
因此,教师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们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建构农村德育工作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逐步完善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程序和方法,形成一个完善的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系统。
探索一条更有效的富有农村特色的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
关键词:德育教育德育研究
一、研究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
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纷繁复杂的文化社会思潮,影响到了广大农村青少年学生,也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
因而德育教育对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加强德育教育途径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身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
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着手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首先德育教育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学实践的需要。
只要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
这样,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有利于使教师们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建构农村德育工作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为当前的农村初级中学提供成功范例。
二、研究内容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教师备课、听课、评课必须把德育目标的落实作为主要内容。
2、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3、探索德育工作的目标体系。
使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形成一套符合农村初中学生特点的德育目标体系。
4、研究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
学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过程性的,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5、研究农村中学德育的理论框架,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内容、途径和方法,考核与评价、组织领导等方面相结合的多元德育机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转化为实际行动。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
有不少学生数学成绩是很差的。
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寻找根源,对症下药。
为了能对症下药我逐个进行家访,结合家访,先做好家长的工作,逐个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
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培养信心。
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
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
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
是责备、批评。
因此,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
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
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
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既然立志终身从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坚定信念。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丰富的知识吸引人,以优异的品德引导人。
(二)、在教学内容中贯穿德育思想
各个学科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数学课上在一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介绍发明者和发明过程。
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比如学习中外不同习俗文化,尊重他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内容
一个有心的教师,会从自己接触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出知识和现实的结合点,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思想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贯穿德育内容,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的做法是: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好数学上来。
例如,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兴趣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快乐的教学方法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人要有理想。
有理想,首先就要下苦功学习,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人。
第三,就是针对学科教学的特征来渗透德育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结合学科学习,明白很多社会道理、做人道理。
这比空洞的政治说教,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更能起到成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在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全体课题组成员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为主,深入了解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采取分组研究与全面整合共进的方法,以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由课题组成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总结,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此课题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与方法,与时俱进,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同时这一探索与研究过程也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工作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水平。
课题研究从新时期农村学生特点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还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逐步完善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程序和方法,形成一个完善的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系统。
探索一条更有效的富有农村特色的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
课题组成员发表了多篇论文如《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等等。
而且本课题的研究在农村中学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们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同时,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郑湘晋《中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岳建军《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原则》杨华
“千名计划”学员教育研究课题结题论文
农村初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
所在区县:蓟县
学员姓名:王凤艳
工作单位:侯家营镇初级中学
参训学科:
参训级别:
研究方向:学科德育策略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