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共作技术示范与推广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太阳辐射,被混水中的悬浮微粒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并传给周围水体,使水温升高,促进水稻吸收养分,另外鱼类在稻田里游动搅动底泥促进水稻根系分蘖的作用,最终达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的。

4小结随着我国消费者需求的转型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稻田养鱼不仅能让农业增产,更能让农民增收,稻田养鱼既增粮又增鱼,而且可使稻田少施肥,少喷农药,节约劳力,增收节支。

稻鱼共作技术示范与推广报告
李彦波高天宇孙雪鑫
(肇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肇源166500)
2016年,我站继续承担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支持的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主要示范推广稻鱼共作模式。

在省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在示范区经营主体肇源县东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圆满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1.项目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项目计划任务建立项目示范区、辐射区各一个,两区总面积7000亩,其中:示范区面积800亩,辐射区面积6200亩,全部实施稻鲤、稻鲫两种稻鱼共作综合种养模式。

示范区计划亩产商品鱼15k g 以上,辐射区计划亩产鱼种5k g 以上。

示范区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新增收3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辐射区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新增收10%左右,农药施用量减少5%左右,化肥使用量减少5%左右。

(2)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示范区共计完成稻鲤共作400亩、稻鲫共作400亩;稻鲤共作单产18.5k g ,稻鲫共作单产16.2k g 。

辐射区稻鲫共作18200亩,稻鲫共作平均单产6k g 。

示范区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新增收2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30%,化肥使用量减少42.9%;辐射区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新增收10%,农药施用量减少5%,化肥使用量减少5%。

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达到无公害标准。

2.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1)示范区示范区位于肇源县肇源镇东兴村何家屯,经营主体为肇源县肇源镇东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示范区内道路平整,电力、供水设施完善,面积800亩。

项目于5月上旬开始施工,开挖稻田边沟面积约500平方米,另有一处小池塘与示范区稻田地相通,优越的条件有利于鱼类正常活动。

示范区落实稻鲤共作面积400亩、稻鲫共作400亩,共投入鲤鱼春片鱼种2000k g 、鲫鱼春片鱼种2000k g 。

示范的主要技术:①苗种的选择和放养时间。

本项目选择2个放养品种,即鲤鱼和鲫鱼(中科3号)。

放养时间在插秧3-5天,水稻返青时期放养。

②日常管理。

加强巡查看护,注意经常检查田埂,及时维护和修整进排水口处拦鱼设备,防止人畜祸害。

要根据水稻的不同阶段特点,适时调整水深。

. All Rights Reserved.
30如遇治病、灭草、除虫等必须晒田时,要把稻田中的水缓缓放出,使鱼进入鱼沟、鱼坑或暂养池中,晒田后要及时灌水,确保鱼类能及时进入稻田中。

③投喂饵料。

每日投喂饵料两次,时间在上午10时,下午3时,要经常检查食场,根据鱼类生长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饵量。

(3)病虫草害防控关键技术示范。

充分利用鲤鱼、鲫鱼(中科3号)杂食性的特点,达到生态除虫草的作用,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使用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

④水质调控关键技术示范。

根据水稻生长要求,保持合理水位。

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

⑤施肥技术示范。

施足基肥,减少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水稻和鱼类长势良好。

9月10日经省水产专家组对示范区稻鲤、稻鲫共作模式进行测产验收,稻鲤共作模式测产面积22亩,水产品产量407.5k g ,单产实现18.5k g ,平均体长26.9cm ,平均体重501.1g ;稻鲫共作模式测产面积5亩,水产品产量81k g ,单产实现16.2k g ,平均体长15.7cm ,平均体重121.7g ;10月15日经肇源县农业中心水稻专家对示范区综合种养田块的水稻进行测产,采取田块收割法进行测产,测产面积50亩,水稻产量30000k g ,单产实现600k g ;同时,对常规水稻单种田块进行测产,测产面积50亩,水稻产量25000k g ,单产实现500k g 。

(2)辐射区辐射区面积18200亩,主要分布在东兴村、兴安村、四方山村和鲶鱼沟渔场等地水稻种植大户,辐射区稻田地共计投放夏花鱼苗240万尾,秋收季节后通过比较,辐射区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新增收10%,农药施用量减少5%,化肥使用量减少5%。

二、综合效益评价
截止10月20日,示范区面积800亩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项目水稻实现亩产量600k g ,亩产值1860.00元,扣除亩成本1199.00元,亩利润661.00元;而水稻单种亩产量最高为500k g ,亩产值1550.00元,扣除亩成本1241.00元,亩利润309.00元。

示范区稻鲤共作鲤鱼亩产量18.5k g ,亩产值203.50元,扣除鱼种成本60.00元,亩利润143.50元;稻鲫共作鲫鱼亩产量16.2k g ,亩产值194.40元,扣除成本60.00元,亩利润134.40元。

两种养鱼模式平均亩利润138.95元。

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推广项目亩可新增效益799.95元,比水稻单种增加效益259%,农药使用比水稻单种减少30%,化肥使用比水稻单种减少42.9%。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站长高天宇担任组长,站内水产技术人员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为成员,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和内部责任制度,落实项目实施监管负责人,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等全面负责,加强项目实施的检查指导和监管,在示范区设立了项目办公室。

项目运行中,严格按照省下达的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资金必须按计划落实到位,财政补助资金必须用于规定内容,不得擅自调整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方案。

项目实施单位遵循勤俭办事原则,降低项目实施成本,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2.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项目实施后,科技技术人员经常深入项目区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站聘请了省专家对全县各乡镇、场养殖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2天。

7月17-18日,我站在肇源镇政府会议室举办肇源县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培训班,聘请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4名高级工程师讲课,参加培训的稻农50多人,技术骨干15人,并利用半天的时间组织学员参观稻田养鱼现场。

通过培训和观摩,使全县水产科技人员和稻农对稻田养鱼认识进一步提高,为我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强化服务意识为了确保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推广项目的顺利进行,我站不断加强服务功能建设,对技术人. All Rights Reserved.
31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了工作职责。

从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田间工程的建设,苗种的投放,鱼类生长期间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们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为稻农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通过科技人员几个月的努力工作,使项目得以圆满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加大宣传力度,肇源电视台、大庆电视台、今日肇源等电视台和报纸大力宣传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全县掀起了稻田养鱼的新高潮。

四、取得的成效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综合利用水田资源,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粮鱼并行的一种好方式。

稻田养鱼对蓄水保水,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田的土壤肥力减少水稻病虫害、增产稻谷起到显著作用。

通过肇源镇东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周边的稻农看到了稻田养鱼的发展前景,对稻田养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利用稻田进行养鱼生产,实现粮鱼双丰收的双重效益。

因此,稻田养鱼在我县大面积推广是有希望的,它是广大稻农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

木兰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总结报告
任朝辉
(木兰县水产总站黑龙江木兰151900)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幅员面积3600平方公里,大小河流32条,水域面积6.5万亩,水资源总量为9.3亿立方米。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70万亩,其中约有30万亩适合稻田养鱼。

2016年,木兰县水产总站承担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以“抓样板、树典型,以点带面”的办法,加快推进全县稻田养鱼的发展步伐。

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任务指标
建立项目示范区500亩,示范“水稻—鲤鱼”共作、“水稻—鲫鱼”共作两种技术模式。

在全县辐射面积5000亩以上。

计划亩产鱼20k g 以上,亩稻谷增产5%以上,亩均增加渔业收入200元以上。

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的稻田,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30%,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显著提高,亩增收30%以上,真正实现“稻鱼”双丰收。

通过技术示范推广,推动、巩固、规范
“稻鱼共生”技术模式,做好推广工作,力争培育打造1个优质稻米品牌。

二、项目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位于木兰县新民镇新鲜村,建设规模500亩,其中:“水稻—鲤鱼”共作示范面积400亩,“水稻—鲫鱼”共作示范面积100亩。

改造、完善示范基地内的进排水系统、道路、田间工程,形成规模连片的标准化新型“稻鱼共生”示范基地,采用单边留坑的方式,水稻种植采用“大垅双行”,加大稻间距,放养大规格鱼种,提高养鱼对稻田的生态辅助功能,形成真正的稻鱼和谐。

三、项目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