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区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港区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
B.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等石油加工方法,其目的均为得到更多的汽油
D.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
:Cu2+(aq)+ MnS(s)CuS(s)+Mn2+(a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c(Mn2+)
B.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 +)变大
D
3.某高分子化合物R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R的说法正确的是
A.R的单体之一的分子式为C9H10O2
B.R完全水解后生成物均为小分子有机物
C.碱性条件下,1 mol R完全水解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 mol
D.通过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可以生成R
4.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④⑤
5. 某小组以石膏(CaSO 4·2H 2O )为主要原料制备(NH 4)2SO 4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B 是NH 3,可循环利用
B .操作Ⅰ中,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
C .操作Ⅱ中,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纯净的(NH 4)2SO 4
D .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SO 4+CO 2+2NH 3+H 2O =CaCO 3↓+(NH 4)2SO 4
6. 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 使NH 4+完全转化为N 2,该反应可表示为
4222NH 3ClO N 3Cl 2H 3H O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
B .还原性NH 4+< Cl -
C .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 2,转移6 mol 电子
D .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不可以直接排放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C .NaHCO 3比Na 2CO 3热稳定性强
D .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因为它们的结构不同 8.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 的平均反应速率:
B. 的平均反应速率:
C. 反应到时,
D. 反应到时,分解了50%
9.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c(HCN)<c(CN-)B.c(Na+)< c(CN-)
C.c(HCN)-c(CN-)=c(OH-)D.c(HCN)+c(CN-)=0.1mol·L-1
10.今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粉末,为确定其组成,现提供4mol/L 的FeCl3溶液(其他用品略),某合作学
A.第①组溶液中c(Fe
B.第②组剩余固体是铜铁混合物
C.第④组反应后的滤液中c(Fe2+)=6 mol/L
D.原混合粉末中n(Fe):n(Cu)=3:2
11.有容积不同的X、Y两密闭容器,X中充满CO气体,Y中充满CH4、O2、N2的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得两容器中气体密度相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Y容器中CH4、O2、N2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6∶3
B.Y容器中CH4、O2、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3∶6
C.两容器中所含气体分子数一定不同
D.两容器中所含气体的质量一定不同
1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 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 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 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1氨水中,c(OH-)=c(NH4+)
B.10 mL 0.02 mol·L-1 HCl溶液与10 mL 0.02 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 mol·L-1的(NH4)2SO4溶液中,c(SO42-)>c(NH4+)>c(H+)>c(OH-)
D.0.1 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14.已知是比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达到平衡后,要使的浓度增大,可加入足量的下列哪种物质
A. B. C. D.
15.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 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6.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甲、乙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阳离子交换膜,通电后中间隔室的Na+离子向正极迁移
B.通电后,同温同压下得到的气体a与气体b的体积比约为2:1
C.通电后,得到的产品c是NaOH,产品d是H2SO4
D.负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 +2e-=2OH-+H2↑,负极区溶液pH增大
二、填空题
17.乙二酸俗名草酸,下面是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酸晶体(H2C2O4·xH2O)进行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该组同学的研究课题是:探究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的x值。
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查寻,得知草酸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原理为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滴定方法测定x值:
①称取1.260g草酸晶体,将其制成100.00mL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取25.00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③用浓度为0.1000mol·L-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10.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将酸性KMnO4标准液装在如右图中的___________ (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2)本实验到达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数据,求得x=___________。
讨论:
①若滴定到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刻度线读数,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滴定时所用的酸性KMnO4溶液因久置而导致浓度变小,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___________。
18.如表所示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α______(填“<”“>”或“=”)1×10−14,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SO )=5×10−4 mol·L−1,取1 mL该溶液,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的(2)25℃时,某硫酸钠溶液中c(2
4
溶液中c(Na+):c(OH−)=______________。
19.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以生物材质(以C计)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2是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制H2方法。
该方法由气化炉制造H2和燃烧炉再生CaO两步构成。
气化炉中涉及的反应有:
Ⅰ.C(s)+H2O(g)CO(g)+H2(g)K1;
Ⅱ.CO(g)+H2O(g)CO2(g)+H2(g)K2;
Ⅲ.CaO(s)+CO2(g)CaCO3(s)K3;
燃烧炉中涉及的反应为
Ⅳ.C(s)+O2(g)===CO2;
Ⅴ.CaCO3(s)===CaO(s)+CO2(g)。
(1)该工艺制H2总反应可表示为C(s)+2H2O(g)+CaO(s)CaCO3(s)+2H2(g),其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用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Ⅰ,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其中加入1.0mol炭和1.0mol水蒸气(H216O),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1.25倍,平衡时水蒸气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向该容器中补充a mol 炭,水蒸气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再补充a mol水蒸气(H218O),最终容器中C16O和C18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已知反应Ⅱ的ΔH=-41.1 kJ/mol,C≡O 、O—H、H—H键的键能分别为1072.9 kJ/mol,464 kJ/mol、436 kJ/mol,则C=O的键能为________ kJ/mol。
(4)对于反应Ⅲ,若平衡时再充入CO2,使其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右”、“向左”或“不”);当重新平衡后,CO2浓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①C(s)+1/2O2(g)=CO(g)∆H1 =-110.5 kJ·mol−1
②H2O(g)=1/2O2(g)+H2(g)∆H2 =+241.8 kJ·mol−1
③C(s)+H2O(g)=CO(g)+H2(g)∆H3
请回答:
(1)反应①属于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反应①消耗12 g C(s)时,∆H =______kJ·mol−1。
(3)反应②生成1 mol H2(g)时,∆H = ______kJ·mol−1。
(4)反应③的∆H3 =______kJ·mol−1。
2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有关问题,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已知:S2O32-+2H+═H2O+S↓+SO2↑)
(1)除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种实验用品是________。
A.温度计B.秒表C.酒精灯
(2)若在2min时收集到224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气体,可计算出该2min内H+的反应速率,而该测定值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二:
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已知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3)表中V x=____mL,t123
实验三:
取5mL0.1mol/L的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溶液2mL,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为证明该反应达到一定可逆性且具有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黄色(AgI)沉淀;
②再取少量反应液,滴加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
根据①②的现象,他们得出结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4)指导老师指出他们上述实验中①不合理,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 。
(5)有人认为步骤②适合检验生成I2较多的情况下,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这种方法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CH 4和H2O(g)可发生催化重整反应:CH4(g)+H2O(g)CO(g)+3H2(g)。
(1)每消耗8g CH4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
(2)已知:①2CO(g)+O2(g)=2CO2(g)△H1=akJ·mol-1
②CO(g)+H2O(g)=CO2(g)+H2(g)△H2=b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H3=ckJ·mol-1
④CH 4(g)+H2O(g)CO(g)+3H2(g)△H4
由此计算△H4= kJ·mol-1。
(3)T℃时,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H 4和1molH2O(g),发生反应:CH4(g)+H2O(g)CO (g)+3H2(g),经过tmin,反应达到平衡。
已知平衡时,c(CH4)=0.5mol·L-1。
①0~t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
②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③当温度升高到(T+100)℃时,容器中c(CO)="0.75" mol·L-1,则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已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放电过程中K+和Na+向电极(填“A”或“B”)移动。
②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海港区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7.(1). 甲(2). 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3). 2 (4). 偏大(5). 偏小
18.(1)>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
(2)1000∶1
19.K1·K2·K325% 不变1:a 803 正向不变
20.放热-110.5 +241.8 +131.3
21.B SO2会部分溶于水 4 t1<t2<t3因为KI本身就是过量的,无论怎样都会生成AgI沉淀加入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淀粉溶液
22.(1)3N A(2)c+3b-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