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用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品种层出不穷,更新速度加快,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也在不断增多。

本课程设置综合了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内容。

阐述了合理用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它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着重叙述了合理用药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等涉及到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

各论部分介绍了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口服降血糖药和糖皮质激素等临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本课程以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为基础,是医学和药学、基础和临床结合的交叉学科,其目的是指导临床医师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实施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适用于临床医师、药师、基层医务人员临床用药的参考。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等涉及到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2.掌握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口服降血糖药和糖皮质激素等临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3.能根据病人生理病理状况、药物的药动药效学性质等综合情况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

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
四、考核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二层次,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题型为1.单选题,2. 多选题,3. 判断说明题,4. 填空题 5.问答题
第一章合理用药概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合理用药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和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熟悉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给药时间和合理停药。

课程内容
一、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
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的不良
反应。

三、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权衡利弊,合理选药及合理的用药方案,少而精和个
体化原则,联合用药,对症、对因治疗相结合的含义。

四、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药物的两重性,明确诊断。

2.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影响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时间的因素,药物疗程。

3.合理停药的意义和停药方法。

考核知识点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影响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时间的因素
考核要求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
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掌握:(1)药物的两重性(2)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3)半衰期
熟悉:合理停药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一、简述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述个体化原则的含义及其理由。

合理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和机体方面因素,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影
179
响因素及严重的不良反应。

课程内容
一、药物方面因素
1.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2.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作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及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机体方面因素
1.生理因素年令、性别、心理、精神营养状态、昼夜节律(体温、血压、激素分泌,酶的活性等)、个体差异。

2. 疾病因素胃肠道功能的疾病、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不良、神经功能等
3.遗传因素代谢酶异常、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

4.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快速耐受性、耐受性、依赖性(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耐药性。

考核知识点
一、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环节、相互作用的后果及其意义。

三、个体差异的概念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联合用药的目的、指征及方案。

考核要求
一、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因素
掌握: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环节及其临床意义。

二、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方面因素
掌握:生理、疾病、遗传因素及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对药效的影响。

熟悉: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影响因素及严重的不良反应。

复习思考题
一、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有哪些?请从药物和机体方面进行说明。

二、药物相互作用分哪几种类型? 请从药动、药效学方面论述药物相互作用环节及其临床意义。

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及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三、临床上为什么常联合用药?简述联合用药的目的、指征并举例说明。

四、名词解释:竞争性拮抗、耐受性、依赖性(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耐药性。

第三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各类型的特点。

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易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

了解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和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课程内容
一、药物不良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80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性质分类,A型不良反应和B型不良反应的概念及所包括的类型。

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A型:药动学因素,药效学因素。

B型:药物的因素和病人的因素。

二、药源性疾病
1.药源性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量效关系密切型、量效关系不密切型、长期用药致病型和药后效应型。

2.重要脏器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及血液系统损害的疾病的类型及易引起的药物。

三、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四、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监测
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和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考核知识点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各类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药源性疾病的定义,易引起药源性肝脏、肾脏、心脏和肺脏疾病的药物及预防。

考核要求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各类型的特点。

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了解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和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二、药源性疾病
熟悉药源性疾病的定义、易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及预防。

复习思考题
一、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哪几类型?简述每一类型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二、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是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药源性疾病?易引起药源性肝脏、肾脏、心脏和肺疾病的药物有哪些?如何预防?
第四章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老年人药动、药效学特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原则。

熟悉小儿、妊娠期妇女药动药效学的特点和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妊娠期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了解胎儿药动学特点。

课程内容
一、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1.老年人药动、药效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特点。

2.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原则。

二、小儿的合理用药
1.小儿药动、药效学的特点和小儿药量的计算方法。

2.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1.胎儿药动学特点。

2.妊娠期妇女的药动学特点,妊娠期用药对胎儿的影响。

181
3.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用药注意事项。

考核知识点
一、老年人药动、药效学特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原则。

二、小儿药动、药效学的特点和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一、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掌握老年人药动、药效学特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原则。

二、小儿的合理用药
熟悉小儿药动、药效学的特点和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熟悉妊娠期妇女的药动学特点,妊娠期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了解胎儿药动学特点。

复习思考题
一、老年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有何特点? 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简述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禁用或慎用哪些药物?为什么?
第五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和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熟悉细菌的耐药性及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具体表现。

2.盲目选用对病原体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的药物。

3.用药方案不当用药途径、方法、剂量、疗程不当。

4.多种药物并用和联合用药不当。

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证;严加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和预防性应用;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情况用药;注意特殊群体用药;选用适宜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尽量减少和及时确定耐药性的发生;联合用药要有明确指征,合理组合。

三、怎样做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尽早确立病原学的诊断。

2.抗菌药物的选择根据抗菌谱、致病菌的敏感度、药动学特性选择药物。

3.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4.细菌的耐药性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的目的、指征、结果和原则。

四、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182
1.毒性反应肾脏、肝脏损害、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二重感染。

2.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怎样做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的原则、目的和指征。

三、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四、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的应用注意。

考核要求
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掌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怎样做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的原则、目的和指征。

熟悉:细菌的耐药性及预防。

三、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掌握: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复习思考题
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应用?
二、简述一般急性感染和败血症时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换药时间和疗程。

三、简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指征、结果和原则,并举例说明。

四、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肝肾功能损害时应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合理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其它药物的作用和应用;各类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课程内容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合理应用
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2.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心律失常的合理用药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缓慢型心律失常选用的药物。

4.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原则
5.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

二、抗心功能不全药的合理应用
1.抗心功能不全药物的分类,各类药的作用和应用。

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的用药原则。

3.强心苷类合理应用强心苷类常用制剂、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及中毒的防治、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

183
4、利尿药的合理应用利尿药的应用原则、适应证和应用注意事项。

5.血管扩张药的合理应用血管扩张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适应证、注意事项和禁忌证。

三、抗心绞痛药的合理应用
1.抗心绞痛药物的类型,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药的作用特点。

2.心绞痛的合理用药原则。

3.联合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联合用药方案。

四、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常用药物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钙拮抗药、α受体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抗高血压药的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的治疗系统、依据血压高度、病情轻重和并发其他病症时的选药。

3.抗高血压药的治疗原则,联合用药。

考核知识点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合理应用
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各类心律失常选用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原则。

二、抗心功能不全药的合理应用
1.抗心功能不全药物的分类,各类药的作用和应用。

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的用药原则和强心苷类的合理应用。

3.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的分类、适应证、应用注意事项和禁忌证。

三、抗心绞痛药的合理应用
1.抗心绞痛药物的类型及作用特点。

2.心绞痛的合理用药原则,联合用药方案及用药注意事项。

四、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抗高血压药的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的治疗原则。

考核要求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合理应用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奎尼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心律失常的合理用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原则。

二、抗心功能不全药的合理应用
掌握:抗心功能不全药物的分类及各类药的作用和应用;强心苷类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及中毒的防治。

熟悉:强心苷类常用制剂、给药方法、药物相互作用;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物的用药原则;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的合理应用。

三、抗心绞痛药的合理应用
掌握: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β受体阻滞药或钙拮抗药合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熟悉: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作用、应用,心绞痛的合理用药原则。

四、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常用药物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钙拮抗药、α受体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熟悉:抗高血压药的合理选用和治疗原则。

复习思考题
184
一、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每类代表药,常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二、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应首选何药治疗?
三、简述抗心律失常药临床用药原则。

四、治疗CHF的药物有哪几类?为什么它们能发挥治疗效应?
五、简述抗CHF药物的用药原则。

六、简述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七、简述利尿药的用药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血管扩张药的分类及其适应证。

八、抗心绞痛药有哪几类?简述每一类代表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九、简述抗心绞痛药的合理用药原则。

为什么硝酸酯类常与β受体阻断药或钙拮抗药合用?
十、简述常用抗高血压药分类及每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十一、高血压病人为什么常联合用药?简述联合用药的方案及依据。

十二、简述高血压病人临床用药原则。

第七章口服降血糖药的合理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每类药代表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

降血糖药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熟悉:降血糖药的联合应用。

课程内容
一、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刺激剂格列奈类药物。

2.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

3.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

4.胰岛素增敏药噻唑烷二酮类(TZD,格列喹酮类)。

二、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合理使用
1.降血糖药的选择按血糖水平、患者体形、年龄性别、高血糖类型及有无其他疾病选药。

2.合理用药治疗时机、药物剂量、服药时间、血糖控制理想时的处理、对症用药、胰岛素治疗。

3.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案。

三、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1.磺脲类低血糖症、增加体重、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

2.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其它,禁忌证。

3.双胍类消化道反应、乳酸性酸中毒(LA)、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

4.α-糖苷酶抑制剂胃肠道反应、低血糖。

禁忌证。

5.噻唑烷二酮类水肿和体重增加、肝脏毒性,禁忌证。

考核知识点
一、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每类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二、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合理使用。

三、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考核要求
一、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掌握: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每类药代表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

185
二、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合理使用
掌握:降血糖药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熟悉:降血糖药的联合应用。

复习思考题
一、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每类药所包括的药物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二、简述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合理使用。

联合用药的原则和方案。

三、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八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

掌握糖皮质激素用药原则及用药注意事项。

熟悉糖皮质激素的体内过程、常用的制剂分类、作用及选用、给药方法。

课程内容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生理效应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

2.药理作用抗炎、免疫抑制、抗毒、抗休克作用,血液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作用。

二、体内过程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分类、作用及选用。

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替代疗法、严重感染或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及过敏性疾病、器官移植排异反应、抗休克、血液病、局部应用。

2.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停药反应
四、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法
五、糖皮质激素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禁忌证
考核知识点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的体内过程,临床常用的制剂分类、作用及选用。

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四、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法。

五、糖皮质激素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禁忌证。

考核要求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掌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熟悉:生理效应。

二、糖皮质激素体内过程
熟悉:糖皮质激素体内过程,临床常用的制剂分类、作用及选用。

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防治。

四、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法
熟悉: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法,每日晨给药法或隔晨给药法的依据及意义。

五、糖皮质激素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186
掌握:糖皮质激素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禁忌证。

复习思考题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是什么?
二、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主要不良反应?试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三、哪些病人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什么? 为何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人不能突然停药?
四、糖皮质激素的体内过程,严重肝病患者应选用的制剂。

五、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和用法有哪些? 每日晨给药法或隔晨给药法的依据、选用的药物及其优点。

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实施,特做如下说明:
一、关于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规定能力层次要求,掌握内容是关于合理用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熟悉内容要求能把握相关内容或概念,并对其有明确的印象;了解内容应该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

有关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的提出,是便于教与学过程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操作,使考试命题范围和重点加以明确,有利于学生进行自学和复习。

二、学习方法指导
1. 本课程是医学和药学、基础和临床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以药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基础学科和药物治疗学、临床医学等临床学科为基础,阐述合理用药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为了听懂授课内容,更好地掌握并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必须复习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死记硬背。

首先应理解内容,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住知识的要点。

要注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在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合理用药》中基本理论和概念较多,一定要做到及时复习。

一个阶段学习后,进行必要的复习和小结,平时可以结合本大纲列出的一些复习题进行自我检测,这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和巩固。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了解占5%;熟悉占35%;掌握占60%。

3.试题应合理安排难度结构。

试题难易度适中,分析型试题约占35%
4.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采用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说明题、问答题等。

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大纲附录。

附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一组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序号填在试题括号内。

1.耐药性是指()
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对部分患者无效
B、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
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