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A(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A(附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卷首寄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亲爱的同学,转眼间,三年级的学习生活就要接近尾声了,你肯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请完成下面的题目,相信你会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把自己做好的表现展示出来。
祝你考出好成绩,加油!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积累.(lèi )倒映B.闲散.(sǎn)吹佛
C.匀称.(chèn )姿式D.陌.生(mò)辨认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检察欧洲B.厉史符合C.匀秤释怀D.辨认急燥
3.下面带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句是()
A.他没.精打采
...地坐在地上,低着头,一声不响。
B.岸边种满了垂柳。
它们姿态各异,争.奇斗
..艳.。
C.海参和海豹差别太大,所以不可以相提
..并论
..。
D.你说的话自相矛盾
....,我不会相信你的。
4.“赊( shē)”字根据形旁猜测,它的意思可能与()有关。
A.大小B.尺寸C.金钱D.姓氏
5.下面句子中,对古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溪泛尽却山行”中,我们知道诗人的出游方式为先走山路,再走水路。
B.“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指唐代诗人杜牧。
C.“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怀念。
D.“因释其耒而守株”,“因”是因为的意思。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辨一辨,用“√”选择合适的词语。
(1)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创造)了文字。
(2)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批评奚落)它。
(3)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松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
7.我会填,我会写。
(1)文房四宝是,雅人四好是。
(2)迟日江山丽,。
泥融飞燕子,。
(3),春来江水绿如蓝,?
(4),而身为宋国笑。
(5)《鹿角和鹿腿》一文讲的是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
们的道理。
(6)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请选择一个写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风俗吧。
8.我知道要先比一比,再组词。
援辨缭资
捞辩络贡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9.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ㅤㅤ外婆在院子里种了蔬菜各种各样的,有豆角、草莓、黄瓜和西红柿。
每天清晨,外婆都会题着篮子去采摘一些新鲜蔬菜。
1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来越远了吗?(改成陈述句)
(2)小溪缓缓地向远方流去。
(改为拟人句)
(3)今年的杏儿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用关联词联成一句话)
(5)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
..的月亮
...,弯弯
..的月亮
...下面是,。
(照样子往下写)
阅读与鉴赏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1.课外选文。
颐和园的廊与画
ㅤㅤ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ㅤㅤ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
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
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也就是英文字母“W”的形状。
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面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福到了。
ㅤㅤ第二绝是风水绝。
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
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了阵阵的凉风。
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
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变化无穷。
ㅤㅤ长廊的第三绝是结构绝。
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由木头搭成,没有用一个钉子,这是老一辈们留下的精湛技艺!
ㅤㅤ长廊奇,但更奇的是长廊上的画。
它们一共有一万多幅呢!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
当年乾隆下江南,游山玩水,回来后,意犹未尽,很留恋江南的景致,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江南。
于是,乾隆就让画工在长廊上画了许多江南的美景。
后来,长廊上又加上了许多花鸟山水画、人物画。
人物画中那丰富生动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
ㅤㅤ长廊上的画的内容有好几种类型,有民间传说中的故事,有文学名著中的故事,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故事。
ㅤㅤ长廊上的画十分精美,中外游人看后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选文有改动)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请用“”在文中画出中心句。
(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长廊有三绝,分别是、和。
第三自然段从和两个方面来介绍。
(3)第五自然段划线句是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4)颐和园的长廊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长廊。
著名景致长廊三绝画精美
12.
蚂蚁和蜜蜂
ㅤㅤ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蜜蜂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ㅤㅤ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沉思以后说:“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蚂蚁听了,口服心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阅读短文填空。
ㅤㅤ画家通过赞美蜜蜂;诗人通过赞美蜜蜂;小朋友通过赞美蜜蜂。
这让蚂蚁蜜蜂。
(2)把“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改为陈述句。
(3)人们为何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用“”在文中画出。
(4)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13.
花钟
ㅤㅤ夏天,天亮得早,我起得也早。
ㅤㅤ我听见虫儿在草丛里高声鸣叫。
露水很重。
不知为什么,我总喜欢把那些牵牛花比作彩色的小喇叭。
那些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小喇叭,它们每天清晨,朝着东方,播放着第一场昆虫音乐会。
我想,那绿色的蔓条儿,该是电线了。
ㅤㅤ当我绕湖一周,又爬上那座小山坡时,大约是六点钟,我看见蒲公英也展开了它金黄的花冠。
远远望去,好像满山坡都是点点阳光在闪烁,每天都是这样。
ㅤㅤ我提醒自己,该回家了,吃过早饭,就去上学。
ㅤㅤ我知道,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得去锻炼;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就该回家吃早饭了。
我从来没有迟到过。
我知道许许多多的花都按时开放着。
在花的学校里,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它们和我们一样。
(1)题目“花钟”的意思是。
A.花儿很漂亮,形状像钟一样。
B.每种花开放的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可以像钟一样告诉我们时间。
C.牵牛花和蒲公英分别按一定时间开放。
(2)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读句子,回答问题。
下面两句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ㅤㅤ①那些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牵牛花每天清晨朝着东方开放。
ㅤㅤ②那些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小喇叭,它们每天清晨,朝着东方,播放着第一场昆虫音乐会。
我想,那绿色的蔓条儿,该是电线了。
(4)“在花的学校里,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它们和我们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当作孩子来写,显得十分有趣。
(5)课文《花钟》和本篇短文《花钟》都是自然界里有趣的生物现象:“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得去锻炼;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就该回家吃早饭了。
”你还有什么发现?请你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吧。
梳理与探究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4.这个学期,三年级(1)班开展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节日习俗节日时间节日名称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八月初十五举家团圆、赏月、吃月饼
(2)请用二三句话写一个节日场景。
表达与交流
六.习作(共1小题)
15.题目;我喜欢的____
ㅤㅤ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横线上可以补充“一次活动”“一种动植物”“一次实验”“一个节日”等等。
(2)语句通顺,内容完整,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3)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300 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
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
“累”为多音字。
读“lěi”时,意为连续,重叠,堆积。
读“lèi”时,意为疲乏,过劳。
读“léi”时,意为连续成串。
故“积累”的“累”读作“lěi”。
B.有误。
吹拂:微风轻轻掠过;轻风拂拭。
故“吹佛”应为“吹拂”。
C.有误。
姿势:身体表现出的样子;架势;阵势。
故“姿式”应为“姿势”。
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
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
故“厉
史”的“厉”应为“历”。
C.有误。
匀称:均匀相称。
故“匀秤”的“秤”应为“称”。
D.有误。
急躁:性急;因不顺心而激动不安,容易发怒。
故“急燥”的“燥”应为“躁”。
故选:A。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
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
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
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
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
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分析】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解答】A、C、D正确。
B.不正确。
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与语境不相符。
故选:B。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4.【分析】考查了形声字。
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
形声字分形旁和声旁。
表示意义范畴的
是形旁,表示声音类别的是声旁。
在区分时要加以分析和理解,以防弄错。
【解答】“赊”是左形右声的字,形旁是“贝”。
根据形旁猜测,它的意思可能与金钱有关。
故选:C。
【点评】形声字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
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字词理解。
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A.不正确。
从“小溪泛尽却山行”中,我们知道诗人的出游方式为先走水路,再走山路。
B.不正确。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指唐代诗人王维。
C.正确。
D.“因释其耒而守株”,“因”是于是的意思。
故选:C。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1)创作:创造文艺作品。
创造: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
结
合词义和语境,“文字”用“创造”搭配。
(2)批评:指出优点或缺点。
奚落:讥笑;嘲弄,使人难堪。
结合词义和语境,根据“看不起”
可知,此处应用“奚落”。
(3)闲散:空闲而无拘束。
松散:(事物结构)分散,不紧凑。
结合词义和语境,应用“闲散”
修饰“休憩”。
故答案为:
(1)创造;
(2)奚落;
(3)闲散。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7.【分析】考查了知识百科、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推荐介绍。
百科知识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能力的检查,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常识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
作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资料。
【解答】(1)考查知识百科。
“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雅人四好”是琴棋书画。
(2)考古诗文默写。
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全诗如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考古诗文默写。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额《忆江南》。
(4)考古课文理解。
选自《守株待兔》。
(5)《鹿角和鹿腿》一文讲的是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6)考查推荐介绍。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我最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故答案为:
(1)笔墨纸砚琴棋书画;
(2)春风花草香沙暖睡鸳鸯;
(3)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江南;
(4)兔不可复得;
(5)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6)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点评】我们平时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这样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
8.【分析】本题考查了形近字、组词。
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
此为常用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字音和字形,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解答】如“援”与“捞”,音不同,部首相同,义不同。
援:指帮助;救助。
可组词:救援。
捞:指从液体中取物。
引申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可组词:捞鱼。
故答案为:
救援辨认缭绕资本
捞鱼辫子网络贡献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
2、从字形区别。
3、从字义区别。
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9.【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和用关联词造句。
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解答】“蔬菜”和“各种各样的”应调换位置。
“草莓”不属于蔬菜,因此“草莓”应去掉。
“题”字错误,应改为“提”。
故答案为:
外婆在院子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有豆角、黄瓜和西红柿。
每天清晨,外婆都会提着篮子去采摘一些新鲜蔬菜。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0.【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关联词、修改病句、拟人、续写写话。
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
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将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删除句尾疑问助词“吗”。
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2)考查改写句子、拟人。
要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3)考查修改病句。
原句语序有误,要把“长势喜人”放在“丰收在望”的前面。
(4)考查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之所以……是因为……”连接。
(5)考查了补写句子。
结合顶真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
故答案为: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2)小溪唱着歌缓缓地向远方流去。
(3)今年的杏儿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4)不同的植物之所以开花的时间不同,是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5)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船。
【点评】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1.【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的“三绝”,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写出了长廊的美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长廊的喜爱之情。
【解答】(1)考查了找中心句。
本文主要介绍了颐和园长廊的美丽景致,故可判断中心句是“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2)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
从“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
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第二绝是位置绝”“长廊的第三绝是结构绝”可知,颐和园长廊的建筑有三绝,分别是造型绝、风水绝、结构绝。
从“第二绝是位置绝。
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
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了阵阵的凉风”“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可知,第三段主要从气候和环境两方面写清楚了长廊的“位置绝”。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从“长廊奇,但更奇的是长廊上的画”可知上文介绍的是长廊奇,下文是介绍关于长廊上的画。
故该句为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
(3)本题主要考查扩展写话。
试想自己是一名导游,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长廊,试
着用上词语“著名、景致、长廊、三绝、画、精美”介绍颐和园的长廊,如: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景点,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是长廊,它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绿漆的柱子,红滚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故答案为:
(1)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2)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气候环境;
(3)过渡承上启下;
(4)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景点,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是长廊,它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绿漆的柱子,红滚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2.【分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蚂蚁听到人们总是赞美蜜蜂,很忌妒蜜蜂,于是去问蜜蜂原因,通过蜜蜂的回答,蚂蚁知道了原因。
故事告诉我们为他人服务比为自己服务更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画家通过画蜜蜂采蜜图赞美蜜蜂;
诗人通过写赞蜂诗赞美蜜蜂;小朋友通过唱歌赞美蜜蜂。
这让蚂蚁很忌妒蜜蜂。
(2)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
“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把“吗”和“不是”去掉,问号即为: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太偏心了。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可知答案。
(4)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这篇寓言故事主要写了蚂蚁听到人们总是赞美蜜蜂,很忌妒蜜蜂,于是去问蜜蜂原因,通过蜜蜂的回答,蚂蚁知道了原因。
故事告诉我们为他人服务比为自己服务更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故答案为:
(1)画蜜蜂采蜜图写赞蜂诗唱歌很忌妒;
(2)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太偏心了。
(3)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4)为他人服务比为自己服务更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段中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情感。
13.【分析】这是一篇具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文章讲述了我观察到牵牛花和蒲公英每天的开花时间,知道了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
【解答】(1)考查标题的含义。
结合文章语句“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去锻炼;当
蒲公英开放的时候,我就该回家吃早饭了”“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它们和我们一样”可知,“花钟”的意思是“每种花开放的时间都是一定的,可以像钟一样告诉我们时间”,故选B。
(2)考查找中心句。
第五段主要写了牵牛花和蒲公英都按时开放,中心句是“我知道许许多多的花都按时开放着”。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我认为第②句写得好,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牵牛花”比作“小喇叭”,“绿色的蔓条儿”比作“电线”,用电线一样的绿色蔓条儿将昆虫鸣叫和牵牛花联系在一起,想象奇特,语言生动有趣。
(4)考查修辞手法。
②“在花的学校里,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它们和我们一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花”看作孩子,显得十分有趣。
(5)考查学习交流。
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写出自己发现,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如:午时花在中午十二点开放,当午时花开放的时候,我得去吃中午饭。
故答案为:
(1)B;
(2)我知道许许多多的花都按时开放着。
(3)第②句话写得好。
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牵牛花”比作“小喇叭”,“绿色的蔓条儿”比作“电线”,用电线一样的绿色蔓条儿将昆虫鸣叫和牵牛花联系在一起,想象奇特,语言生动有趣。
(4)拟人花;
(5)午时花在中午十二点开放,当午时花开放的时候,我得去吃中午饭。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4.【分析】考查了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指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
【解答】(1)结合填写的传统节日的表格可知,农历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大家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吃粽子,戴香包,赛龙舟;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2)描写一个节日场景,如:元宵节的晚上热闹极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观灯、赏烟花。
你看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红红的灯笼,鞭炮声也不绝于耳。
耍龙灯的来了,踩高跷的来了,小孩子个个手里拿着闪着金光的玩具小花绳追逐着也来了……
故答案为:
(1)农历正月十五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端午节吃月饼、赏月;
(2)元宵节的晚上热闹极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观灯、赏烟花。
你看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红红的灯笼,鞭炮声也不绝于耳。
耍龙灯的来了,踩高跷的来了,小孩子个个手里拿着闪着金光的玩具小花绳追逐着也来了……
【点评】在设计主题活动方案时,一定要围绕着主题,本题开展的是“中华传统节日”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六.习作(共1小题)
15.【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的记叙文,要求以“我喜欢的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在阅读完题目要求以后,首先要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
根据题目要求,作文题目可补充“一本书”“一个节日”“一次实验”“一次活动”等等。
在补充完整作文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
分析作文题目可知,本次习作要突出“喜欢”二字,以“我喜欢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