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七年级内容寓言四则-塞翁失马课型新授课时 1
执笔人李琳审核人王秀敏
庞佳
时间2013年月日
姓名班级组名角色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翻译《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复述课文,了解寓意;从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入手,领悟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习难点:
理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学法指导:
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
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写在下面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塞翁失马: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堕而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而战: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二、课堂学习研讨(1、组间交流研讨预习导学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有教师预设的问题也有通过
预习交流发现的问题。

2、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研讨)
(一)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2、结合书下注解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划出解释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或句子。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4、全班释疑
(二)问题探究
1、.这个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请将表述祸福转化的相关内容填入下面空格处。

祸→福→
祸→福
2、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成语“,
”就出自本文。

3、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
三、当堂训练巩固(1、检测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研讨的具体情况,配适当检测题。

(学生互评,
教师巡视点评)2、反复训练巩固通过研讨及检测发现的共性问题。

3、生成能力拓展性问题,指导学生交流研讨,师生研讨,教师点拨)
(一)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义项。

1.人皆吊.之()
A.慰问B.吊着C.哀悼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A.将要B.带领C.将来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A.十九个人B.十分之九C.十有八九(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善.术者()亡.而入胡()将.胡骏马而归()以.跛之故()(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小结:
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

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

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四、课后拓展延伸(含必做和选做两部分)
必做:
译文解词,《导航》
选做: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评语:(教师批改,包含课前预习导学内容和课堂训练巩固内容)
第三部分课后反思
1、学后记:(要求:可写收获,也可记课上生成的方法与规律性知识,或问题整理等)
2、教后记:(1、提炼交流研讨和课上检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教学案编写中通过教学发现的问题,为教学案的循环使用做准备。

2、尤其要注意反思指导学生预习的措施、方法是否恰当,注重总结预习的效果。


第四部分家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