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优秀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优秀10篇
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一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

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习俗也略有不同。

我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小年,其实是大年的彩排,人们都慌神似的抢购过年必备的物品,如,蔬菜、水果、鲜肉等。

到了除夕,春节的高潮便到了。

街上突然涌现了许多“小卖部〞,专门赚小孩子的钱,他们有的卖玩具枪,卖棉花糖,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再我们这儿,这些都是新年的“特产〞。

大年初一,小孩和老人都会起得很早,小孩是起床磕头挣压岁钱,老人呢,负责发放压岁钱,可忙坏了!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篇二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到过年我都想起王安石的这句诗,马上又快过年了,它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节日。

说起春节,大家知道春节的来历吗?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长长的触角,巨大的身子,样子非常凶猛,爱吃动物和人。

它特别爱睡大觉,一觉就有三百六十五天,睡醒起来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它就下山找食物。

每到这时,人们都很害怕。

这不,又到了“年〞苏醒的时候,桃花村村民正准备上山避难,从村东头来了一个乞讨的白发老人,一位老婆婆给了他些馒头,并让他一起避难去。

白发老人却说他要在村里待一夜,还要把“年〞赶走,大家都不相信,并纷纷劝说他一起离开。

白发老人毫不所动。

大家刚走,白发老人就在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上了大红纸,挂上了红灯笼,还放起了炮。

晚上,果然“年〞来觅食了,它看见满村的红色和火光不知何物,吓得逃回了山谷。

第二天,村民们才知道白发老人原来是位神仙。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会贴大红春联,挂红灯笼,放鞭炮,久而久之成了今天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每一年的春节都是我最期待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带我回老家吃团圆饭。

大娘准备了一桌非常丰富的饭菜,桌上有鲜美的鱼,有香气诱人的烧全鸡,还有表示团圆的四喜丸子。

.。

.。

.真是太美味啦!吃完饭之后,我拿着妈妈给我
的压岁钱带着表弟去买了炮,这可是在城市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砰〞随着一次次炮竹的爆炸,我和表弟决定比一比谁放的炮更响。

我先把炮放在地上,再用打火机小心翼翼的把它点燃,然后迅速跑开,捂起耳朵。

只听哧的一声,紧接着一声巨响,炮在空中画了半弧线,然后开出了一朵“花〞来,发出了光荣夺目的色彩。

我和表弟快乐得直拍手!炮的声音太大把村里的小狗吓得汪汪大叫,逗得我和表弟哈哈大笑。

过年真好玩呀!我真想天天过年。

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三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远长流,在绵延的历史中流传下来了许多节日有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月光皎洁的中秋佳节,在这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春节的风俗说来话长。

首先就是贴春联了,春节前几天本来冷冷清清的,街道热闹起来了,春联在街头港口的门两旁随处可见,整个街道都映红了,整条街的气氛。

其次,那就是放鞭炮了,鞭炮一般都是年后放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仿佛是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相传鞭炮是为了驱赶一个叫年的神兽,它是用来阻止年迫害人们的重要工具,每每到放鞭炮的时候,我最开心了,看着圆柱形的烟花,升天绯色,散发着无限耀眼的光辉,真是美丽极了。

过年我们又长了一岁,我们也越来越熟,不能像小孩子一样那样幼稚了,新年的一年开始,我们要有自己的`方案,把握好自己的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过去已经过去,为了更好的将来,用最好的心态,来迎接新的新年吧!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把这风俗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四
“咚锵,咚锵,咚咚锵!〞春节快要到了!伴着喜庆欢快的锣鼓声,大人们忙着办年货,扫房屋,忙忙碌碌,迎接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小孩儿们也兴奋极了,盼着能早点儿穿上过年的新衣。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我就蹑手蹑
脚地走进厨房,想偷点儿面团出来玩。

谁知,有人比我还早!我心里不禁失落起来,面团玩不成了……只好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妈妈。

只见妈妈娴熟的双手在面团上揉过来揉过去,我都快蒙圈了,因为妈妈的速度太快了。

面团在妈妈的手中优雅地转圈、翻身,像在跳芭蕾舞,跳完了,就躺在妈妈用面粉铺的“地毯〞上休息。

不一会儿,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白馒头就做好了。

中午,看到一大盆香喷喷的馒头端上来时,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年三十,家乡过年有在门上插柏枝的风俗,所以姥爷一大早就过来给我们送来了柏枝。

我疑惑地问姥爷:“姥爷,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柏枝呢?〞姥爷呵呵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柏枝可以消病、避邪、除灾。

‘柏’字和‘百’同音,柏枝又是穗的形状,‘穗’又与‘岁’同音,连起来就是‘百岁’,寓意长命百岁呢!〞“哦,原来是这样,那就多插点,再多插点!〞说着我就把手上的一大把柏枝往门上插,“这样我们一家都可以桔祥长寿了!〞长辈们听完都笑了起来。

插柏枝,贴对联,包饺子,除夕这天最为忙碌。

晚上,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饺子,品着菜肴,其乐融融。

晚饭后,我们一边笑谈着一年中的收获和趣事,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不知不觉,零点的钟声即将响起,我们一起默默倒数着“三——二——一!〞大家一起欢呼起来:“新年到了!〞一家人相互祝福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事事顺心。

大年初一到初五,大人们便开始忙着走亲戚,小孩儿大多会结伴到街上玩耍,有时候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串门、走亲戚、讨红包。

过了初五,春节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忙着上班了,家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春节是令人难忘的,因为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红包,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很多习俗知识。

我好期待明年的春节早点到来!
家乡春节习俗的作文篇五
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
吃。

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

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清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富。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

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吃
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

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

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

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

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

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

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

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篇六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

而我的家乡延吉过年时有许多特别的风俗,做打糕就是其中之一。

春节,我们一家人接受了一位朝鲜族叔叔的邀请去他家里过年。

我们乘车来到了一个大院子前,叔叔阿姨们穿着盛装款待我们。

进了屋子有一点雾蒙蒙的感觉,到处飘着淡淡的蒸汽。

叔叔笑着说:″厨房里正在蒸糯米呢,等一会儿我们要做打糕,这是我们过年的习俗,'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

"做打糕?我心里快乐极了,我可没有亲眼见过做打糕呢。

我站在那间小屋前张望着,充满了期待。

果然过了半个小时后,阿姨们将蒸熟的糯米用盆子盛着拿了出来,放到院子中的木槽里。

两个叔叔面对面分别站在木槽的两端,他们将木槌举过头顶,奋力的向糯米打去,他们相互交替着捶打,发出"咚咚″的声音。

每隔一段时间朝鲜族阿玛尼就蹲下来翻动糕团,这样可以捶打得更加均匀。

随着这样沉闷而稳重的捶打糕团越来越黏。

越看我的手就越痒痒,想试一试,我找准时机,向叔叔要国木槌,学着他
们的样子。

打着糕团,可还没打到十下就支撑不住了,木槌实在是太重了!但我还是蛮开心的,毕竟我还是尝试了。

直到把糕团打的看不见米粒为止,阿姨们将它放到了一个装满红豆沙的小盆里,将糕团全身均匀的抹好豆沙,平铺到桌板上,切成整齐的方块状。

她们切下一块递给了我,"谢谢!″我欣喜的接过打糕,细细地品尝起来,哇!好甜,不是白糖那种腻腻的甜,而是豆沙淡淡的幽雅的甜,一闻,是那糯米的芳香,令人意犹未尽。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能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七
我的家乡在山东,每到春节,家里就显得格外忙碌而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是全家人最忙碌的一天。

因为从早晨起来,全家大小都在忙着做包饺子的准备。

最忙的要数妈妈,爸爸和姥姥了。

她们一个在忙着做饺子馅,一个在忙着和面,一个在准备盛饺子的家具。

只有她们三个准备就绪,其他人才可以大显身手。

一切准备就绪,姥姥一声令下:“包饺子了!〞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大圆桌周围。

开始动手包饺子了。

就连我这个小不点也忙的不亦乐乎,妈妈赶的每一个饺子皮都要经过我的手才能到达圆桌。

因为我是大家的运输兵。

所以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大家都也夸我是他们的好帮手。

我听了心里美滋滋。

干的更卖力了。

下午,先早早的吃上一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意思是来年人人都心想事成,再贴对联。

然后全家人就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年夜饭,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平平安安。

吃过饺子后,大家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

晚上,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很多小孩在家里就嚷嚷着要和家长们一起出去放鞭炮,可是,我却不怎么喜欢。

因为,鞭炮的声音实在太大了,有时在家里都会令我胆战心惊。

如果我在乡下的爷爷家过年,还不忘给姥姥家打个电话,以示新年的祝
福。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我到亲戚家拜年,还不忘收些压岁钱,这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了。

你们说,我们家乡的春节有没有意思!
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八
我们家乡的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

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清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

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

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

〞妈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

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

〞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方: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

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

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

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

公园等。

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

等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

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时机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

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九
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年是兔年,街道两边都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剪纸、年画和对联,各种各样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跟奶奶一起买了象征桔祥如意的兔子年画,还有对联,就等到三十那一天把它们高高地贴起来。

三十的晚上,我们全家都围坐在一起,等到八点钟的钟声敲响,就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爸爸妈妈还一边看着春节晚会一边包着饺子。

这饺子是为我们家年夜饭和大年初一做准备的。

今年春晚的节目可真多啊!有唱歌、有跳舞,我很喜欢她们上台表演穿的漂亮裙子。

我也有一身新衣服,它们非常好看,是妈妈在过节前专门给我买的。

等大年初一这一天,我穿上新衣服,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爷爷奶奶给了我许多压岁钱,我好快乐啊!我拿着压岁钱买了不少的花炮,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放着鞭炮和烟花,满天五彩缤纷,真是好看极了。

家乡的春节总是热闹、喜庆,我喜欢过春节!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优秀篇十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元市。

家乡人最看重的节日是春节,俗称“过年〞,还有“宁穷一年,不穷一节的〞说法。

家乡人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等到元宵节过了,才算过完了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天灶王爷要回天宫,人们都希望他能上天给玉帝说些好话,便在这一天为灶王爷摆上,并且上香,烧麦。

过完小年就要准备大年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为过年的吃的,喝的,用的做准备。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一般人家都要蒸白面馒头,炸油饼,果子,炖鸡,鸭,羊肉,备好下酒菜。

到了下午,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年画,挂灯笼,屋里屋外一下子就有了节日的气氛。

晚上,全家人都要坐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晚会。

在我们这里,吃饭或敬酒前,晚辈要给长辈磕头作揖,表示祝福。

午夜十二点钟,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小孩子就坐不住了,那自然要放烟花爆竹!轻轻划然一根火柴,“嗖……〞天空上开满了七色花。

似乎在向人们高呼:“过年了,过年了!〞
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光景截然不同,孩子们要出去拜年,女人们在家待客,
孩子们拜年,自然少不了压岁钱。

可是,压岁钱不是白给的,要磕头,捣蒜,孩子们去拜年,一样也要一些糖,瓜子,花生什么的。

这才是重点呢!
元宵节是广元人过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

春节年年要过,对联年年要贴,鞭炮年年要放,秧歌呢,年年也要扭。

在乡下,社火办的是红红火火,这儿是耍狮子的,那儿是舞龙的,最绝的当然是高台表演了。

瞧!孙悟空扛着芭蕉扇,铁扇公主双手持剑立于扇上,许仙站在白娘子的剑上,夜晚,全城成了灯的海洋,有属相灯,宫灯,走马灯,还有印有动漫人物的卡通灯。

这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过完元宵节,全城冷清了许多,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如今,“年〞早已离人远去,可是过年时的热闹,和家团圆的场景还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真希望快一点再过一次年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