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
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2、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3、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A.熔化B.液化C.凝固D.凝华
4、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0.7dm 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人体心脏1min跳动次数约为60次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约为-20o C
5、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注射新冠肺炎疫苗时,医生先用酒精擦拭消毒,这时擦拭部位会有冰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吸收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2、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如图所示。

艺人先将糖放在热锅里熔化,此过程中糖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艺人要趁糖未完全硬化时对糖画进行塑形,塑形过程糖的温度保持不变,冷却一段时间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则糖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冬天水管被冻裂是由于水发生了______;春天,地板上出现“冒汗”的现象,这是由于发生了
______。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4、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进出校园时,同学们应佩戴口罩。

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由于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此过程中要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甲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状态,且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冬天坐车时,汽车的前窗玻璃常常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

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产生的原因。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

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意思是说“扬汤止沸”只是使开水暂时停止沸腾,“釜底抽薪”可以使开水彻底停止沸腾。

请你解释“釜底抽薪”蕴含的物理知识。

4、小明吃饭的时候,妈妈做好的热汤表面浮着很多油,不易冷却,这是为什么?而小明喝汤时,用很大的盘子盛汤,使它冷得更快一些这又是为什么?
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______(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______℃。

(3)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其中图象______(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其原因是______。

(4)同学们观察到戊图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2、盛夏来临,小明发现人们常常穿浅色的衣服,是不是穿浅色的衣服凉快?小明打算通过比较阳光下衣服的温度来作出判断,即探究衣服温度与颜色的关系。

(1)小明将同款不同色的三件衣服同时放在太阳下晒,对于衣服温度的测量,他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1: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方案2:用三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同时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你认为方案1是否可行?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方案2需在实验室同一型号的多支温度计中选取三支,你选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
(2)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环境温度为32℃)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颜色的衣服在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深色衣服___________本领强;当衣服温度较高时,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___________衣服放热本领最强;
(3)夏天在户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安装此装置时应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
(2)由图1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
(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________;
(4)图2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汽车夏天开冷气,窗户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外侧;冬天开暖气,车
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侧。

所以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故A正确;
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故B错误;
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如果直接把小镜子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会在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使镜面变模糊。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教室课桌高度约70cm,约7dm。

故A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心脏跳动的次数是60~100次/min,故B符合题意;
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一般3~5 o C,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
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蒸发(汽化)降低
【详解】
[1] [2]酒精在常温下容易挥发,从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汽化现象,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其周围温度将低,所以会有冰凉的感觉。

2、增大晶体
【详解】
[1]将糖放在热锅里熔化,此过程中糖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2]塑形过程糖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糖在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糖是晶体。

3、凝固液化
【详解】
[1]冬天水管被冻裂是由于水由液态凝固为固态,体积膨胀。

[2]“冒汗”是因为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

4、液化放热
【详解】
[1][2]佩戴口罩时,戴着的眼镜容易起雾,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

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5、非晶体固液共存保持不变
【详解】
[1]由图象可知,甲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

[2][3]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所以乙是晶体。

乙物质在B C段处于熔化阶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前窗玻璃上就形成了雾气。

2、见解析所示
【详解】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时放热,故“下雪”气温不会过低,而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时更冷。

3、见详解
【详解】
液体的沸腾条件是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釜底抽薪后,达到沸点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也就不能沸腾。

所以,“釜底抽薪”可以使开水彻底停止沸腾。

4、见解析
【详解】
小明妈妈做好的热汤表面浮着很多油,减小了汤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汤不易冷却;小明用很大的盘子盛汤,是增大汤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汤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汤将冷得更快一些。

5、使小镜子温度升高,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附着在镜子上,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详解】
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

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四、实验探究
1、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保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不会碰到容器
底 84 a 提高液体表面气压使沸点升高不变水蒸气
【详解】
(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在组装图甲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84℃。

(3)[3]乙实验装置中烧杯的上方有盖,会使水面上方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的沸点高于甲装置中水的沸点,所以图象a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

[4]气压高,水的沸点高,所以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

(4)[5][6]从图戊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不变,这些气泡到达水面会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会散发到空气中。

2、不可行不是同一时间点,存在温度差选择此时温度计示数相同的三只温度计吸热红色短时间穿白色,长时间穿红色
【详解】
(1)[1][2]方案1中,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不是同一时间点,存在温度差,故方案1不可行。

[3]因为温度计的型号相同,即量程和分度值相同。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取此时示数个同的三只温度计。

(2)[4]由表中数据可知,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白色衣服温度升高较小,深色衣服温度升高较大,故深色衣服吸热本领强。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衣服温度较高时,相同时间,红色衣服向外放热后温度最低,故红色衣服放热本领最强。

(3)[6]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知,夏季在户外,短时间内,白色衣服吸热能力弱,温度低,所以短时间活动时穿白色衣服;若在长时间情况下,温度较高时,红色衣服由于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更多,故长时间活动时穿红色的衣服。

3、自下而上 96 减少水量乙
【详解】
(1)[1]因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安装此装置时应自下而上进行。

(2)[2]由图1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96℃。

(3)[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减小水的质量,从而使水更快沸腾。

(4)[4]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故可知正确的是图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