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论文
浅谈中国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11年,腾讯网进行了一个有奖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家长最关心的还是教育问题。
2009年10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
新部长任命仅三天,人民网相关专题点击率高达10万次,网友的留言建议达600多条,对现实教育问题的不满,让大家对于新部长与教育改革充满期待。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虽然排名世界第一,但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老生常谈,已经见怪不怪了!
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日前在英国坎特伯雷举行,中国选手获得全球16金中的10金,令人骄傲,然而一个比赛后的一个细节,却让不少中国人很“别扭”,据介绍,在中外学生互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水杯、笔等,中国孩子却没有准备,只好临时拿出人民币送给外国小朋友。
“做题数一数二的中国孩子,礼仪之邦的中国孩子,怎么只会送钱了?”我们感到很诧异……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
有人说这仅仅是个礼仪问题,但我认为,更深层来说是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培养孩子如何得高分,却丢掉了其他该有的东西。
中国教育问题,令国人深思。
很多人有这么个观点,认为我们中小学教育质量还是不错的,你看每年那么多到美国去,都上名牌大学,讲我们本科教育质量也不错,就是研究生教育有点欠缺,创新能力不足。
我觉得如果是这样子的判断的话,那我们教育就没有希望了。
事实上我们的问题是出在,我个人认为,在幼儿园就出现了。
现在我们的小学生,小学生就严重地厌学,他的好奇心、想象力都已经被摧毁了,怎么可能产生优秀人才呢?能够身心健康就很不错了。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姑姑家在天津,每过几周我就过去一次,我表弟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眼下正面临上初中的问题。
就我所见,表弟每晚上至少学习到十一点,有写不完的作业,周末还去上补习班,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和他相比,我才知道我们那会有多幸福。
起初我以为这可能是个别现象,可据我姑姑说全班、全市孩子都这样,我震惊了。
我一直搞不太懂怎么在天津这样一个大都市上个初中很难吗?我们不是喊教育改革很多年了吗,为什么还会这样?诺贝尔奖这
么多年了,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2012年5月5号上午11点19分,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上有网友发了一张孝感一中高三学生在教室内打吊瓶的照片,并号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
该微博一经发出,网友们顿时惊呼“这是怎么回事?”多数人为学生叫苦。
“边云锦witHu”则评论称,“这明显是孝感一中,学生自愿打氨基酸,每年这个时候都这样。
补充能量而已,当初我也打了。
”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想问,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在这里我仅仅说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摧毁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根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点是死记硬背,是刻板地继承人类文明的成果。
须知:人类文明是阔步前行的,再高效率的亦步亦趋(跟踪发展),也只能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头检粪渣。
应试教育把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成果视为真理,而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二、教育日趋功利化,传统文化断了根教育功利化趋势日趋显著,英语、计算机、钢琴、汽车等考证成为学生追逐的热点,中国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链条已经断裂。
没有了中国文化,我们还是中国人吗?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钟明华教授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教育当成功利的手段,没有对真理的追求。
比如很多人学理科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本身就是对教育的抹杀。
中美教育的差异,就是对知识智慧真理的推崇,还是对实用的追求。
我们的“标准答案”的评判体系过早地遮蔽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广州大学社科部副主任罗明星指出,由于中国的教育总是把小孩当成终极目标来考虑,而没有把小孩放在社会角色来考虑,所以当孩子成为规定目标,成全了父母的愿望之后,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所以中国孩子缺乏发展的后劲。
教育的资源像一块蛋糕,我们现在多数是盲目的拼命的竞争,所以家长、学生、老师都很痛苦。
广州市南武中学校长封耀明以一个中学校长的身份道出了最直接的感受。
我们老师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根本做不到,这是迫于现实的限制。
比如校长三年一调,经常搞标准化评估,各种各样的考试指标衡量,不但学生厌学,连教师也开始厌教。
在中国,教育就变成了脱贫的手段,尤其是边远山区,在这样明显的功利目的下,我们只能在一切为高考服务的模式下进行教育。
三、义务教育不义务,农村教育遭重创在2005年国家宣布在2007年国家宣布“全国农村将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2008年国家宣布“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书本费、杂费等费用的10个国家之一。
义务教育不义务,在三农问题严重的中国,子女教育成为农村教庭沉重的负担。
再由于县乡村三级摊派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这两年免除农业税的浪潮,乡村财政几乎被釜底抽薪,农村教育经费随之成为无源之水。
许多农村学校关门大吉、许多农民子弟无学可上(很多是
有学上也上不起)。
九亿农民在国民中所占的比例之大,足以决定性地影响着中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
谁说中国的国民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这不明摆着是在走下坡路吗?头脑,根绝了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源泉。
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的教育像复印机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肖建彬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中国的教育像复印机,一批一批的一代一代的复印人才,每个时代可能用的纸张不同,但是本质上没有不同。
现在教育的另一个弊端是,我们认为考试好的学生就是样样都好,考试不好的学生就样样不好,而美国教育却认为,即使是天赋班的学生也要扬长避短。
“如果我们进到一个商店,不是只有一个转门,而是有很多个门,那我们的老师就可以做很多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在一个专门的轨迹下做同样的事”。
四、教师地位日衰微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中国自古及今都如此而已。
只是现在的教师地位更加不济。
有人看到深圳教师的工资很高,就以为地跨东西南北、人分城镇乡村、地域贫富有别的960万平方公里上的老师都成为了高收入阶层了,实际上在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收入也只处于一般水平,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一直就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拖欠教师工资与拖欠民工工资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并行不悖的两大亮丽风景。
五、教育管理瞎指挥,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差别巨大中国的教育管理部门是强势管理部门,学校的各种资源都掌握在教育部门的手里,再加上我国教育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的“不懂教育管教育”的现象,大学校长官僚化现象严重,中国教育行业的乱象也就不言而喻了。
而教育公平,对于中国普通百姓而言则只能是一个妄想!别的不讲,不同地区高考分数线的天差地别,就足以说明一切。
实际上,中国的学生不是学得太多了,而是学的太少了。
眼界,思想都太狭窄。
他们除了做题和考试,就什么都不会了。
清华大学聘请的某外籍华人教授来执教,就惊叹说:“清华大学的学生像是只会考试的文盲”,清华的大学生居然不会思考,更不会做事,做人,更别提其他大学了。
中国教育的出路:中西结合,恢复教育控制权
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用美国的教育理念,加上我们传统厚重的知识和传统的积累,就是中国教育的出路。
广州大学社科部副主任罗明星认为,中国教育的出路首先在于教育者恢复对教育的控制权。
他指出,现在中国的评价体系就是考试,现在大学里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僵化,教师越来越丧失教育的自主权,丧失了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丧失了教育对学生的吸引。
利化
的时代,个体和整体的生存竞争压力,已经使教育过分地实用化与工具化。
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中,审美情趣正在急剧失落。
我认为,在21世纪,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将在高科技的专门知识与人文、道德、历史感两方面对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满足这种要求,是教育的任务,这关系到亿万人的福祉,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地位与前途。
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要进行一件事情很不容易,尤其是教育,我们不应一味的批判,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教育还需要时间。
我们真心希望将来中国能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希望清华北大等越来越多的高校进入亚洲前列,成为世界名校,希望中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希望中国早日成为创新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