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樟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刻:70分钟;命题人:杨文东
第I卷(选择题)
单选题(共12题,每题5分,其中1-8为单选;9-12为多选,少选得2分,多选得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位移描述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B.速度描述位置变化(运动)的快慢,即位置的变化率
C.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
D.研究地球自转时忽略次要因素,将地球看成一个质点,从而将问题简化。
2.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所对应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关于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 s内的位移为-2 m
B.前2 s内的位移为2 m
C.最后3 s内的平均速度为1 m/s
D.第2 s内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最大
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速度平均变化
B.加速度不变
C.位移平均变化
D.等时刻间隔内位移平均变化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中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5.在运用公式v=v0+at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v0、a才取正、负号
②在任何情形下a>0表示加速运动,a<0表示做减速运动
③适应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0表示做加速运动,a<0表示做减速运动
④v的方向总是与v0的方向相同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6.一质点在连续的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内位移为12 m,第二个2s内位移为16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在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
B.质点在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D.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在3s末回到动身点,甲运动过程中,距动身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 m
B.2〜4秒内乙的加速度不变。
C.第3秒内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
D.2〜4s内甲的位移大小为8m,乙的位移大小为0m
8.如图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A.推力B.重力、空气阻力
C.重力、推力D.重力、推力、空气阻力
9.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从现在刻起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通过时刻t恰好停止运动,这段时刻内经历的路程为x。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A.B.C.x=vt/2 D.v2=2ax
10.不计空气阻力,同时将一重一轻两石块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则()
A.在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
B.在下落这段时刻内平均速度相等;
C.在下过程中每个石块第1 s内、第2 s内位移之比都为1∶3
D.重的石块落得快,轻的石块落得慢。
11 .关于瞬时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Δv,加速度a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v为零时,Δv可能不为零,a也可能不为零
B.当v的大小不变时,Δv必为零,a也必为零
C.v在不断增大时,a可能不变
D.Δv为零时,v不一定为零,但a却一定为零
12.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C.40s时物体a、b具有相同的速度Array D.20s以后,物体a保持静止
第II卷(非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实验题(13题6分,14题10分)
13.如图所小是用频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A、B、C、D 依次为纸带上选出的计数点.
(1)依照标出的数据,打点计时器打A、C两计数点的时刻间隔为____s,打B~D点的过程中,纸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m/s.
(2)打点计时器打A~D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情形是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一直做加速运动
B.一直做减速运动
C.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D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他幼儿仿照。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识也在不断提高。
14.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0、1、2……6点所示.
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1、x2、x3……x6.
d.通过测量和运算,该同学判定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e.分别运算出x1、x2、x3......x6与对应时刻的比值v1、v2、v3 (v)
6.
f.以v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v与对应时刻t的坐标点,画出v -t图线.
图1 图2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多选)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D.秒表E.天平F.重锤
(2)该同学从纸带中获得数据并运算出图2中1、3、4、6计数点对应的的瞬时速度并在图4中标出坐标,请你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线.
(4)依照v-t图线判定,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______ m/ s;
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
15.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求车滑行的距离与时刻?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
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6.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地同时做同方向的运动,甲车以a=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以v0=5m/s 的速度匀速运动,问:(1)甲何时追上乙?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
17.斜面ABC中AB段粗糙,BC段长为1.6 m且光滑,如图甲所示。
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A=12m/s沿斜面向上滑行,到达C处速度恰好为零,小物块沿斜面从A点上滑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已知在AB 段的加速度是BC段加速度的两倍,g取10 m/s2。
(vB、t0未知)求:
(1)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通过B点处的速度vB;
(2)斜面AB段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