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所街乡中学2018年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所街乡中学2018年高三化学模拟
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向mg镁和铝的混合物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mol/L氢氧化钾溶液V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g。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
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c=1000b/11.2V
B. n=m+17Vc /1000
C . p=m+cV/62.5 D. (5/3)m< p<(17/9)m
参考答案:
C
略
2. 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同主族,B与F同主族,E与F同周期。
已知常温下单质A与E的状态不同,D的核电荷数是B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单质F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A、C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CA3的化合物
B. F与D形成的化合物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酸反应
C.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F>C>D
D. 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C>F>B
参考答案:
AC
略
3. 如图所示,隔板I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 + 3B(g) 2C(g) ΔH=-192 kJ·mol-1。
向M、N中,都通入x mol A和y mol B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平衡时A气体在两容器中的体积分数相等,则x一定等于y
B. 若x:y=1:2,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A>B
C. 若x:y=1:3,当M中放出热量172.8 kJ时,A的转化率为90%
D. 若x=1.2,y=1,N中达到平衡时体积为2 L,含有C 0.4 mol,再通入0.36 mol A时,
v(正)<v(逆)
参考答案:
A
略
4. 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A.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
B.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还原得铁
C.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2还原得镁
D.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参考答案:
B
略
5.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d>c>b>a
B.单质的还原性D<C<B<A
C.离子半径C3->D—> B+>A2+
D.A、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等物质的燕浓度)的pH值
C>B>A
参考答案:
C
略
6.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指南针已有详细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A. Fe3O4
B. Fe2O3
C. FeO
D. CuFeS2
参考答案:
A
【详解】磁石具有磁性,而Fe3O4又称为磁性氧化铁,具有铁磁性,结合选项磁石的主要成分为Fe3O4,A项正确,
答案选A。
7. 保持恒温、恒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从正反应开始,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2mol;Ⅱ——从逆反应开始,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和
6mol。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Ⅰ、Ⅱ两种途径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所消耗的时间一定相同
B.Ⅰ、Ⅱ两种途径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密度一定始终保持不变
C.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
D.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A、B、C、D的物质的量相同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x=2
C. 若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D.℃下,若起始时向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
参考答案:
C
略
9. 对于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硫酸铜作氧化剂
B.SO4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C.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7
D.当有1mol硫酸铜参加反应时,该反应转移1mol电子
参考答案:
C
略
10. 8.34gFeS04·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A.温度为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为FeSO4?5H2O
B.温度为l59℃时固体物质N的化学式为FeSO4?3H2O
C.在隔绝空气条件下,N得到P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 FeO+SO3↑
D.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Q的化学式为Fe2O3
参考答案:
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答案解析】D 解析:A、温度为78℃时,固体质量为6.72g,其中m(FeS04)
=0.03mol×152g/mol=4.56g,m(H20)=6.72g-4.56g=2.16g,n(H20)
=2.16g/18g/mol=0.12mol,则n(H20):n(FeS04)=0.12mol:0.03mol=4:1,则化学式为FeSO4?4H2O,故A错误;B、温度为l59℃时,固体质量为5.10g,其中m(FeS04)
=0.03mol×152g/mol=4.56g,m(H20)=5.10g-4.56g=0.54g,n(H20)
=0.54g/18g/mol=0.03mol,则n(H20):n(FeS04)=0.03mol:0.03mol=1:1,则化学式为FeSO4?H2O,故B错误;C、m(FeS04)=0.03mol×152g/mol=4.56g,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由N得到P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H2O=FeS04+H20,故C错误;D、加热至633℃时,固体的质量为2.40g,其中n(Fe)=n(FeS04?7H2O)=0.03mol,m(Fe)
=0.03mol×56g/mol=1.68g,则固体中m(O)=2.40g-1.68g=0.72g,n(O)
=0.72g/16g/mol=0.045mol,则n(Fe):n(O)=0.03mol:0.045mol=2:3,则固体物质Q 的化学式为Fe2O3,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质量的变化关系,能读懂图象,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难度较大。
11. 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等优点。
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
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是一种单糖 B.木糖醇极易溶于水
C.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 D.木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
参考答案:
A
略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或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与0.1mol/L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 (l) ;△H=-57.3KJ/mol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H2O2+2H+= Fe3++2 H2O C.将Ba(OH)2溶液不断加入到KAl(SO4)2溶液中,反应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大:3Ba2++6OH-+2Al3++3SO42-=3BaSO4↓+2 Al(OH)3↓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Al3++4NH3·H2O = 2AlO2-+4NH4++2 H2O
参考答案:
略
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中加入盐酸:S2-+2H+=H2S↑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反应:Al3++3HCO3-=3CO2↑+Al(OH)3↓
D、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H2↑+2OH-
参考答案:
C
略
14. 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
(1)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2)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
(3)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实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得出如图所示沉淀与滴入氢氧化钠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
B.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若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
D.若将最终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一定为6 g
参考答案:
D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依据实验过程分析滴入氢氧化钠无沉淀,说明含有H+,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Al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减少,图象分析说明溶液中除了铝离子,应还有另一种金属阳离子;
B、依据图象分析溶解的氢氧化铝物质的量为0.20mol﹣0.15mol=0.05mo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110ml﹣100ml=10ml,氢氧化钠的浓度==5mol/L;
C、若另一种阳离子为二价金属阳离子,依据离子反应过程金属分析判断,氢氧化铝形成最大沉淀量0.05mol,二价金属物质的量为0.15mol,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
0.05mol×3+0.15mol×2+a×10﹣3L×5mol/L=0.1L×5mol/L,a=10ml;
D、最后得到的沉淀不能确定其成分,所以不能计算灼烧后得到的氧化物的质量.
【解答】解:A、实验过程分析滴入氢氧化钠无沉淀,说明含有H+,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Al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减少,图象分析说明溶液中除了铝离子,应还有另一种金属阳离子,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故A正确;
B、依据图象分析溶解的氢氧化铝物质的量为0.20mol﹣0.15mol=0.05mo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110ml﹣100ml=10ml,氢氧化钠的浓度==5mol/L,故B正确;
C、若另一种阳离子为二价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最大沉淀量0.05mol,二价金属物质的量为0.15mol,开始消耗氢氧化钠体积为aml,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
0.05mol×3+0.15mol×2+a×10﹣3L×5mol/L=0.1L×5mol/L,a=10,故C正确;
D、最后得到的沉淀不能确定其成分,所以不能计算灼烧后得到的氧化物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的方法掌握,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定量计算和图象中的定量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15.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OH(固体) B.CuSO4(固体)
C.NH4Cl(固体) D.CH3COONa(固体)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下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
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用品: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镁、碱石灰、浓硫酸等。
(三)实验内容:
(四)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五)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C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C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
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在B与C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
是,其中盛放的药品是。
参考答案:
(一)测定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三)
2H2O22H2O+O2↑
2Cu+O22CuO
C+O2CO2
(四)
(五)偏小:水蒸汽通过G被D中碱石灰吸收
洗气瓶浓硫酸(或干燥管碱石灰)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4分)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是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E的负一价离子与C的某种氢化物W分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W的电子式。
(2)已知:①2E· → E-E;=-a kJ·mol-1② 2A· → A-A;=-b kJ·mol-1③E·+A· → A-E;=-c kJ·mol-1
写出298K时,A2与E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2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使之发生反应:2A2(g)+BC(g)X(g);=-a KJ·mol-1(a>0,X为A、B、C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123
①在该温度下,假设甲容器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 4 min,则A2的平均反应速率( A2)为。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③下列现象能说明甲容器中的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A.容器内A2、BC、X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恒定
C.容器内A2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恒定
D.2V正(A2)=V逆(BC)
④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分别达平衡时各组数据关系正确的是(填序号)。
A.α1+α2=1 B.Q1+Q2=a C.α3<
α1
D.P3<2P1=2P2 E.n2<n3<1.0mol F.Q3=2Q1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甲容器的体系体积压缩到1L,若在第8min达到新的平
衡时A2的总转化率为75%,请在上图中画出第5min 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
曲线。
参考答案:
(1)分液(1分),分液漏斗、烧杯等(1分);蒸馏(1分)(2)甲苯(1分);酸性KMnO4溶液(1分),溶液褪色(1分)。
(3)
(4)(2.40×10-3×122×4)/1.22(2分);96%(2分)
18. 下列两幅谱图是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和CH3CH(OH)CH3的两种有机化合物的氢原子核磁共振(1H-NMR)谱图。
请判断哪一幅是CH3CH(OH)CH3的1H-NMR谱图,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 B
参考答案:
A 该物质有三种氢,与三组峰吻合
略
19. 药物菲那西汀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菲那西汀的分子式
(2)①~⑥反应过程中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3)反应②中生成的无机物的化学式为
(4)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菲那西汀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菲那西汀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共有种。
①含苯环且只有对位两个取代基②苯环上含有氨基③能水解,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7)菲那西汀的同分异构体中,含苯环且只有对位两个取代基,两个取代基含有相同碳
原子数,且含有α-氨基酸结构,写出这种同分异构体缩聚后高分子产物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1) C10H13NO2 (2分)
(2) ①③⑤(3分)
(3) SO2、H2O(2分)
(4) (2分)
(5) (2分)
(6) 5(2分)
(7)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