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三部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课“三部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

笔者认为,教师的备课有“三部曲”。

一、备“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课文,从内容来讲,都可能是包罗万象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它呈现给学生别样的精彩、带给学生非同寻常的收获,就必须有所抉择。

那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呢?以下原则可遵循:
1.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应重视的问题以及教学评价等给出了详细的说明。

我们在备课时,就是要结合教材、挖掘教材,通过教材这个“生动的实例”来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照大纲中对于阅读的要求,笔者就为柳永的《雨霖铃》一词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
(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背诵《雨霖铃》
2.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不能忽视学生
的学习实际。

当学生不知“句读”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而大谈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当学生“惑之不解”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避重就轻。

学生的学习实际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参照。

随着新一轮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开,作为教师,我们的教
学就更需要围绕着“学生”展开。

从目前全国的诸多教学模式来看,“学案导学”也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罢,其实都是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这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变得紧凑、高效;也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

一举而三得,何乐而不为?
3.依据教师的特长确定教学内容
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应该有一项或多项特长。

它可以是朗诵、可以是书法……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杀手锏”。

运用得好,它会让平静的课堂掀起一阵阵波澜,更会推动我们的教
学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

确定教学内容时,非常有必要结合教师自己的特长。

发挥专长,扬长避短,这才会使课堂教学实现最佳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为了发挥特长而“勉强”教学内容。

毕竟,教学内容是“本”,一切特长的使用都需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

不发挥则已,要发挥,就要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备“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确定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在教学中如何落实的问题了。

这就好比写一篇文章,立意有了,应该考虑文章的层次结构了。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什么地方为高潮等等,都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策划和安排。

从这个角度讲,教师是“作家”,教师是“编剧”,教师更像是“导演”。

怎样安排才能主次分明,令学生容易接受;如何把讲练结合起来,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形成;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增添氛围、拓展内容……这每一项都需要在这里落实。

安排得好自不必说;不好,即使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也将形同虚设。

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总起来,他们都有一些共性的特征:
——目标清晰,整节课的安排就是为了达到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衔接过渡自然,教学内容的转换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浑然一体;
——方法使用得当,使用了最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明显,学生都从这样的课堂中受益匪浅。

总之,教学安排是一门艺术。

它展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艺,展现的是教师的个人素养,展现的更是教师的个人魅力。

三、备“教学思想”
备”教学思想”,其实,就是要给自己的教学寻求理论依据,理性思考自己的教学安排,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我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内容、进行这样的安排?这种处理方式,能
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能从我的课堂上掌握多少知识,形成什么样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优点在哪里,不足有哪些?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走进课堂。

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们将从实践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许有一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但它将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

备“教学思想”有“四重”:
——重“教学目的”。

我要通过这节课,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重“教学生成”。

我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教学安排。

——重“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切实按照原先的设想去实践(特殊情况下可作调整)。

——重“教后思考”。

我的教学是否达到原先的设想,今后该怎么办。

毋庸置疑,备“教学思想”,将会使我们从一个“教书匠”的身份中摆脱出来,逐步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思想。

“备课”的三部曲时刻在提醒着我们:教学是艰辛而复杂的,也是需要创新、不断反思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艺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就让我们挥洒汗水,迎来自己教学的“春天”吧!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六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