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联合 齐秦
瓦解卫曹 与楚联盟 又退三舍
晋君臣, 官兵决 心一战
楚子欲退 子玉欲战
楚众欲止 子玉不可
晋应战
晋长少 有礼
楚挑战
楚狂言 灭晋
晋避实就 虚诱敌深
入
还师衡雍 以迎周王
与郑盟
楚右,左 军皆败
被策命 为侯伯
诸侯盟 于王庭
楚子玉死
三、文章虽以记事为主,但也能 兼顾人物形象的刻画;虽着墨不 多,但也个性鲜明。
两军对阵
晋采用避强击 弱诱敌伏围的 战术击败楚军
决心一战
应战 先礼后兵 少长有礼 伐木益兵 先攻楚右 军次败楚 左军
楚
挑战 无理可言 今日无晋 敖语狂言 右师溃, 左 师溃,中军 收卒而止
第二部分段意
本段叙述城濮之战中,晋国君臣共 济、官兵同心,并采用正确的战术一举 击败了楚军。
第三部分从“晋师三日馆谷”至“能以德攻”。
伏己 :伏在自已身上。为动用法。 盬 :吸取。从盬省古声。
盬从盬甲骨文作 ,金文作 .
盬本义盐池。 此义为假借。
轼:车厢前横木。
(图见前《宫之奇谏假道》)
:指马身的皮甲。
晋楚对阵与攻战示意图 邓县画像砖墓画像砖 南北朝时马“具装”铠示意图
第二部分内容分析
自然段 四 五 六
七
内容
晋
舆人要求作战 子犯、栾枝劝战 楚使斗勃挑战 晋使栾枝应战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解题]
公元前642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 病死,齐公子争权,齐国陷入混乱,齐孝公即位后亦 未能强大国家,因而齐之霸业日趋衰落。此时逐渐强 大起来的晋国与楚国继生称霸之心。楚成王先后收服 了陈、蔡、曹、卫诸小国,逐步向中原扩张,僖公23 年,楚子玉做了令尹,27年,为进一步扩大楚在中原 的势力,派兵包围了宋国;此时晋文公继位,国势渐 强,他不能容忍楚国势力的发展,于是晋与楚的争霸 大战便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四月二十九日)
五月
丙午 (五月十一日)
丁未 (五月十二日)
己酉 (五月十四日)
癸亥 (五月二十八日)
晋侯与郑伯盟 晋侯有献于周王 周王策封晋文公 诸侯盟于王庭
二、文章双线并进,以时间为序, 分别叙述晋楚两国的情况,将复杂的 战况叙述得有条不紊;同时重写晋而 轻写楚,重写“能以德攻”的晋国, 强调文章的主旨。
服:服饰。
大辂之服:冕之服。
戎辂之服:为韦弁服。
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
彤:红色。 矢:箭。
:黑色。
一卣。
卣:盛酒器。
王庭:
指周襄王在践土的行宫。
第三部分内容分析
自然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内容 作王宫迎周王 与郑国结盟 被周王策命为 侯伯
战后晋国政治地位的变化 战争胜利赢得周王朝认可 战争胜利赢得诸侯国认可 通过策命赢得合法的霸主地 位
第十一段 周 王 朝 与 诸 侯 盟约
通过盟约赢得事实上的霸主 地位
第三部分段意
本段叙述城濮之战后晋国取得了霸 主地位。强调“能以德攻”
第四部分为最后一个自然段。
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末之服也。
琼弁玉缨 :用玉装饰的帽子和帽带。 琼:美玉。
弁:皮帽。古男子穿礼服时所戴之冠,
古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又分皮弁、 爵弁,皮弁用于田猎战伐,爵弁用于祭祀。 《左伟集解》以为用鹿皮做的帽子。
定人之谓礼。
定人:使……安定。使动用法。
我一言而亡之。
亡之:使……灭亡。使动用法。
何以战乎?
介词宾语前置句。以何战乎?
以君辟臣。
辟:后来写作“避”。
及:赶上 , 达到 。 甲骨文作
文作
,小篆作
。
,金
退三舍辟之 .
舍:量词,古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注意“舍”的引申系统舍:甲骨文作
,
金文作
,小篆作
[思考题]
本文比较详尽地描述了晋楚城濮之 战的全过程,优其祥尽地描述了晋国一 方战前准备和战略战术运用的情况,请 分析文章的有关内容,说一说晋胜楚的 原因有哪些?
返回
第二部分从“夏四月”至“子玉收其卒而止, 故不败”。
夏四月戊辰:夏天四月三日。此记月、日、
年均用周历。 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次于 城濮。 楚师背而舍。 城濮之战晋楚进军攻战示意图
舍其旧而新是谋。
新是谋:宾语前置句。谋是新。
若楚惠何?
若……何:习惯句式。对……怎么办。
楚子伏己而盬其脑。
[作品讲析]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至“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 不可。”
舍之则绝。
舍:舍弃。后世为与本义区别,写作
“捨”,简化后又写作舍。
若之何:习惯句式,意为“对……怎么 办”。
使宋舍我而赂齐、秦。
赂 :财物,引为赠送财物。 爱 :舍不得。注意其古今义差别
爱 古义: 喜欢 吝啬-捨不得
, 为指事字,本义为左右,假为
咸阳杨家湾汉墓
郑伯傅王。
傅 :《说文》:“相也,从人声。”小
篆
作
。
王享醴。
享醴:正式宴会。
策命晋侯为侯伯:
意为以策书命晋侯为伯。《左传》集解 说, “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 受位,四命受器,五命八命作牧,九命赐之大 辂之服、戎辂之服。大辂又名金路,戎辂又名 革路,为天子五路(五车)之一.大辂祭祀祈用, 戎辂阅兵所用。
缨:冠下垂的穗子。 未之服也:宾语前置句,“之”前置宾
语。未服之也。
示意图
梦河神谓己曰。
河神:黄河之神。
第四部分段意
本段叙述楚令尹子玉之死,并 交待楚国对晋国已难以构成威胁。
[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城濮之战的前前后后的记述, 述说了晋文公称霸诸侯的史实。文中强调 晋文公“能以德攻”,表现了《左传》作 者对“霸道”主张的修正,即以“霸道” 征服天下,也要以德为本,反映了作者以 儒家视角审视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政治 功利倾向。
今义: 喜欢
说:后来写作“悦”。
去:离开,此指撤离。注意其古今义差别
去
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去
志:记。后写作:“ 志”,简化后又写
作志。
晋之谓矣 “宾语前置句。谓之晋矣。 间执:晋杜预注,“犹塞也。”
君取一,臣取二。
一、二:数词用作名词。
子与之。
与:本义为给。金文作
。上文“少与之师”
即用本义。引申为许可、答应。
子 蔽,知已知彼。能于圆梦中消除晋文公心 亦不失为将才
中的疑虑
希望借战争堵住小人之口。迫近晋师,急 心怀私怨
于一战。不听众人劝阻。狂言“必无晋矣”, 易被激怒
子玉 在失败的情势下,能保全中军不败。
刚愎自用
狂傲自大
确有军事才能
第一部分段意
本段着意叙述晋楚两国战前的情况,从 晋国准备充分、楚国矛盾重重正反两个方面, 为战争的胜负作出了铺垫。
,
பைடு நூலகம்
本义为“客舍” 住宿
房舍 舍弃
休息 临时驻扎 行军量词 放弃、不要
第一部分内容分析
人物
事
例
个性特征
晋文公 能听取先轸和子的见意。能以礼治军。 知人善 仁义为怀
主张联合齐秦。主张瓦解曹、卫、楚联盟。 有战略眼光
先轸 能 运 用 正 确 的 战 略 战 术 一 举 打 颇具指挥才能
败楚军。
强调子玉无礼,急于与楚决战。能分析利 略有急躁情绪
晋师三日馆谷。
馆谷 :名词用为动词,意为住楚军的营房,
吃楚军的粮食。
作王宫于践土。
王宫 :指为周襄王建造的行宫。
湖北黄坡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F1复原图
乡役之三月。
乡:同 ,后简作向。时间副词,意为“过去”。
驷介百乘:四匹披甲的马驾的车一百辆.
驷:金文作 ,从马、四、四亦声。
介 : 甲骨文作
甲介之意。
[艺术分析]
一、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选文较 长,基本能反映《左传》的记事情况,典型地 反映了《左传》编年体的以年、月、日为序记 叙史实的记事体例。
本文事纲要
二月
楚围宋,宋如晋师告急。
四月
戊辰 晋军次于城濮,诘朝战胜楚军
(四月三日) 癸酉 胜利搬师
(四月八日) 甲午 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