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下全册教学目标(合集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下全册教学目标(合集五篇)
第一篇:部编版一下全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 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 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 个字。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 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12 个生字和病字旁1 个偏旁;会写“青、清”等7 个字和横折提1 个笔画。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朗读儿歌。
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目标: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和又字旁、两点水2个偏旁;会写“红、时”等7个字。
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字族汉字。
3.通过字谜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重点:借助谜面巩固“青”字族汉字;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目标:1.认真倾听《老鼠嫁女》的故事,听后能够复述故事。
(重点)2.掌握并运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要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难点)教学目标:1.巩固声母,读准音,认淸形,会背诵并默写声母表。
2.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加强语言积累。
3.指异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
4.描写春天的词语,丰厚学生的
文化积淀。
(重点)5.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了解生活中相互联系的事物。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忘、挖”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会写“井、乡”等6个字和“横折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明显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足字旁1个偏旁,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目标:1.认识“接、再”等十二个生字和单耳旁一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等七个生字和横折折撇一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我”的快乐,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点:在朗读诗歌中感受“快乐”,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等13个生字和舌字旁、页字边2个偏旁;会写“太、阳”等7个生字和横撇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从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感受“我”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问号。
能结合文中明显信息,感受“我”的美好心愿。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了”;会写“快、乐”二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点: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怎、独”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会写“玩、很”等7个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教学目标:
1、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学会请别人帮忙时要运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3、知道说话时要把要求说清楚,正视对方的眼睛,态度诚恳。
教学重点:学会请别人帮忙时把要求说清楚,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能大致说清楚要求。
教学目标:1.学会并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重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难点)
3.和大人一起朗读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我们要学会帮助家人分担家务。
(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1、认识“胆、敢”等12个生字和厂字旁1个偏旁;会写“色、外、看”3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习惯、来历。
教学重点:同目标3、4 教学目标: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一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3.能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目的: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通过表演,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拔、拍”等12个生字和火字旁1个偏旁;会写“拍、跑”等7个生字,写好足字旁。
2、正确、连贯地读好词语,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对应插图,联系生活,了解课文中的各项体育活动。
4、培养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归类认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了解形声字的形旁往往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一规律。
教学目的: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认识“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
(重点)2.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
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
(难点)
3.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
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重点)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歇后语,借助图片大致了解描述的内容,并背诵积累。
(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狐狸为什么对乌鸦说好话,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启发学生不能听信花言巧语,要专注做好眼前的事。
(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 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知道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古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认识本课12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
会正确书写“亮”、“朵”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透明”等词语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4.学习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词语意思;识字、正确书写生字。
学习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腰、坡”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会写“直、边”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好问句、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4.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慌”等词语的意思。
5.尝试着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等这些自然现象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 2.读好对话,
并能在对话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
(重点)
2.初步学习扩句,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复习标点符号,初步感知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不同用法。
(难点)
3.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4.积累气象谚语。
5.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会写“文、次、找、平”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写6个生字。
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2.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钟、元”等13个生字,会写“钟、元”等7个字。
2.区分“已、己”两个形近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4借助“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区分“已、己”两个形近字,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物、虎、熊、”等13个生字和牛字旁,会写“要、连、百、还、舌、点”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4.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
清楚。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长课文;读出角色对话的的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等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
(重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难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由部件组合和拆分成新字的方法,认识8个生字,引导学生体会到汉字构字的美妙与乐趣。
(重点)
2.区别四组形近字的字形,了解字义,能准确选择组词填空。
(重点)
3.了解8个词语的意思,会使用词语造句,培养想象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4.正确、美观地书写“床、左、居、包”四个生字,掌握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
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难点)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言。
(重点)6.和大人一起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悟空打妖怪》。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一个偏旁;会写“病、医”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讲话。
4.了解不同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1.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2.了解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
3.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5.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
教学目标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等字。
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3.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的意思,会用它们说话、写话。
4.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哪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启发学生凡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这样做才能符合实际,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目的。
5.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
2.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提土旁1个偏旁,会写“他、河”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的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况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学习目标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认真听明白、把话说清楚,学习说简短的话。
教学重点:了
解打电话的方法,学会打电话。
教学重难点:知道打电话要有礼貌、语言简明,认真听明白、说清楚。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2.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
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
(重点)
3.能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
(难点)4.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第二篇:部编历史八下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历史八下全册教学反思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影视资料再现1949年开国大典的盛况场面,问题设计可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要自然。
还需要注意的是本课识记的知识点多,例如: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开国大典的意义等,学生记起来不是很容易,可在教案设计中将问题一一列出,学生通过看书、看影视资料、再记忆等环节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第2课抗美援朝
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讲课时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多收集资料,务必将这些问题讲清讲透。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最好采用知识归纳法,将每一题目下的内容系统归纳,便于记忆、理解、运用。
第3课土地改革
本课需要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上课时要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同时让学生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
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课堂上可以多补充材料,给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材料,阅读分析归纳.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课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能激爱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让学生理解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第5课三大改造
讲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教师在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将每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结合称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通过学习,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菁,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客观地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呈现相关资料,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9课对外开放
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列大事年表的方法来顺时归纳整理知识,了解新时期的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理解觉在各个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利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努力,需要积极探索。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在本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呈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繁荣和发展的状态。
让学生通过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领学生从回顾香港、澳门的过去,回顾香港、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通过播放《七子之歌》音乐及《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家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通过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的讨论,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注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结合相关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实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相关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5课钢铁长城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资料、音像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息、获得知识。
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