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CH 3CHO 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为CH 3COOH 。

(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C 试剂是________,砖红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B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3)④和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分别为:
④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 _________。

(4)由图示转化关系可知淀粉________(填“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

某同学取图中混合液E ,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淀粉水解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

若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所需的试剂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NaOH 溶液 ②新制Cu (OH )2悬浊液 ③BaCl 2溶液 ④碘水
(5)在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某同学的操作如下:取少量纯蔗糖加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 (OH )2悬浊液,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其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 .蔗糖尚未水解
b .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c .加热时间不够
d .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液无法中和稀硫酸
【答案】CH 2OH (CHOH )4CHO 新制Cu (OH )2悬浊液 Cu 2O 中和稀硫酸 2CH 3CH 2OH
+O 2Cu 加热
−−−→2CH 3CHO +2H 2O 氧化反应 CH 3CH 2OH +CH 3COOH 垐?噲?CH 3COOCH 2CH 3+H 2O 酯化反应 部分水解 不能 I 2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 ①②④ d
【解析】
【详解】
(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反应,所以水解后先加NaOH 溶液中和H 2SO 4后才可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 CH 2OH (CHOH )4CHO ;新制Cu (OH )2悬浊液;Cu 2O ;
(2)淀粉水解后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所以水解后先加NaOH 溶液中和H 2SO 4,故答案为:中和稀硫酸;
(3)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生成乙醇和CO 2,D 为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醛被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故答案为:2CH 3CH 2OH +
O 2Cu 加热
−−−→2CH 3CHO +2H 2O ;氧化反应;CH 3CH 2OH +CH 3COOH 垐?噲?CH 3COOCH 2CH 3+H 2O ;酯化反应;
(4)淀粉如果部分水解,既能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反应又能使碘水变蓝,由图示转化关系可知淀粉部分水解。

某同学取图中混合液E ,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不能说明淀粉水解完全,因为I 2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

若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需要先加NaOH 溶液中和原溶液,再加新制Cu (OH )2悬浊液 ,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生成葡萄糖;淀粉的检验时,直接取水解液加碘水若显蓝色,说明有淀粉剩余。

故答案为:部分水解;不能; I 2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①②④;
(5)在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检验水解产物前必须加碱来中和酸。

故答案为:d ;
【点睛】
淀粉水解情况有三种:如果未发生水解,则溶液不能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反应;如果部分水解,则既能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反应又能使碘水变蓝;如果已完全水解,则遇碘水不显蓝色。

操作过程有两点注意事项:①检验水解产物前必须加碱来中和酸。

②淀粉的检验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NaOH 溶液反应。

2.根据要求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由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得一氯乙烷。

(1) 由乙烷制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2)由乙烯制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_(填“(1) ”或“(2 ) ” )更适合用来制取一氯乙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Ⅱ.分别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4)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在漫射光下—段时间,出现白雾:__________________。

(5)溴水中通入乙烯,溴水颜色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通过乙烯水化获得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7)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苯的分子式为C 6H 6,它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 .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
C .二甲苯和的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 .苯分子中的12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332322CH CH +Cl CH CH Cl +HCl −−−
→光照 取代反应
2232CH CH HCl CH CH Cl =+−−−→催化剂 加成反应 (2) 产物纯净,没有副产物生成
423CH +Cl CH Cl+HCl −−−→光照(答案合理即可) 22222CH =CH +Br CH BrCH Br →
22232CH =CH +H O CH CH OH −−−→催化剂 D
【解析】
【分析】
Ⅰ.(1)联系甲烷与Cl 2的反应,结合烷烃性质的相似性,可知利用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可制备氯乙烷;
(2)利用乙烯与HC1发生加成反应可制备氯乙烷;
(3)用乙烷与Cl 2制备氯乙烷时,副产物较多,目标物质不纯净,而乙烯与HCl 的加成反应,只生成氯乙烷;
Ⅱ. (4)CH 4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代甲烷(CH 3Cl 、CH 2Cl 2等)和HC1,HC1在空气中可形成白雾;
(5)CH 2=CH 2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2BrCH 2Br ,使溴水褪色;
(6)CH 2=CH 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 3CH 2OH ;
Ⅲ.(7)苯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其碳碳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6 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因此邻二甲苯不存在同分异构体;苯分子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12个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

【详解】
Ⅰ.(1)联系甲烷与Cl 2的反应,结合烷烃性质的相似性,可知利用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Cl 2发
生取代反应可制备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332322CH CH +Cl CH CH Cl +HCl −−−
→光照,故答案为:332322CH CH +Cl CH CH Cl +HCl −−−
→光照;取代反应; (2)利用乙烯与HC1发生加成反应可制备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
2232CH CH HCl CH CH Cl =+−−−→催化剂,故答案为:
2232CH CH HCl CH CH Cl =+−−−→催化剂;加成反应;
(3)用乙烷与Cl 2制备氯乙烷时,副产物较多,目标物质不纯净,而乙烯与HCl 的加成反应,只生成氯乙烷,故答案为:(2);产物纯净,没有副产物生成;
Ⅱ. (4)CH 4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代甲烷(CH 3Cl 、CH 2Cl 2等)和HC1,HC1在空气中可形成
白雾,化学方程式为:423CH +Cl CH Cl+HCl −−−
→光照(答案合理即可),故答案为:423CH +Cl CH Cl+HCl −−−→光照(答案合理即可);
(5)CH 2=CH 2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2BrCH 2Br ,使溴水褪色,化学方程式为:
22222CH =CH +Br CH BrCH Br →,故答案为:22222CH =CH +Br CH BrCH Br →;
(6)CH 2=CH 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 3CH 2OH ,化学方程式为:
22232CH =CH +H O CH CH OH −−−→催化剂,故答案为:
22232CH =CH +H O CH CH OH −−−→催化剂;
Ⅲ.(7) A. 苯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其碳碳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
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苯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为不饱和烃,A 项错误;
B. 苯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其碳碳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B 项错误;
C. 苯的6 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因此邻二甲苯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 项错误;
D. 苯分子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12个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D 项正确;
答案选D 。

3.电石法(乙炔法)制氯乙烯是最早完成工业化的生产氯乙烯的方法。

反应原理为HC≡CH+HCl 2HgCl /100-180−−−−−→℃活性炭
CH 2=CHCl(HgCl 2/活性炭作催化剂)。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下列装置测定该反应中乙炔的转化率(不考虑其他副反应)。

铁架台及夹持仪器未画出。

(已知2CH CHCl =的熔点为-159.8℃,沸点为-134℃。

乙炔、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
(1)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箭头方向即为气流方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戊装置除了均匀混合气体之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3)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所用的电石中含有1.28gCaC 2,甲装置中产生0.02mol 的HCl 气体。

则所选用的量筒的容积较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500ml
B .1000ml
C .2000ml
(5)假定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庚中收集到的液体A 的体积为672ml(导管内气体体积忽略不计),则乙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答案】b f e g c d j 干燥气体 观察气体流速
22222CaC 2H O Ca(OH)C H +→+↑ B 50%
【解析】
【分析】
(1)根据反应过程可知,装置乙的作用为制取乙炔,利用装置丁除去杂质后,在戊装置中干燥、控制气体流速以及使气体混合均匀,在装置丙中发生反应后生成氯乙烯,利用装置己和庚测定气体的体积,据此连接装置;
(2)装置乙中制得的乙炔,利用装置丁除去杂质后,与装置甲制得的HCl 在戊装置中干燥、控制气体流速以及使气体混合均匀后在装置丙中发生反应后生成氯乙烯,由此确定装置戊的作用;
(3)乙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电石与水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
(4)碳化钙的物质的量为 1.28g 0.02mol 64g /mol
=,可计算出0.02molHCl 反应产生的氯乙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再考虑乙炔不能全部转化及乙炔、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 , 据此选择量筒的体积;
(5)碳化钙的物质的量为 1.28g 0.02mol 64g /mol
=,可计算出乙炔与0.02molHCl 气体的总体积,乙炔、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 ,由此可计算出乙炔的转化率。

【详解】
(1)根据给定装置图分析可知甲装置用于制取氯化氢,乙装置用于制取乙炔,丙装置用于氯乙烯的制备,丁装置用于除去乙炔中的杂质,戊装置用于干燥、控制气体流速以及使气体混合均匀,己和庚用于测定气体的体积,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f ;e ;g ; c ;d ;j ;
(2)戊装置用于干燥、控制气体流速以及使气体混合均匀等;
(3)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CaC 2H O Ca(OH)C H +→+↑;
(4)碳化钙的物质的量为 1.28g 0.02mol 64g /mol
=,与0.02molHCl 反应产生的氯乙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2mol ×22.4L/mol=0.448L=448ml ,考虑乙炔不能全部转化及乙炔、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 , 所以应选取1000mL 的量筒;
(5)碳化钙的物质的量为 1.28g 0.02mol 64g /mol
=,故乙炔与0.02molHCl 气体的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0.02mol+0.02mol) ×22.4L/mol=0.896L=896mL ,乙炔、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 ,所以乙炔的转化率为
224mL 10050448mL ⨯=%%。

【点睛】
本题涉及到了仪器连接顺序问题,在分析时要注意思维流程:
4.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镀银铜丝,约lmin 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检验乙醛的试剂是__;
A、银氨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新制氢氧化铜
D、氧化铜
(2)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由于装置设计上的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____________;
(4)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试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________,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你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可用来估量;
(5)该课外活动小组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2CH3CH2OH+O22CH3CHO+2H2O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发生倒吸鼓气多反应放热多,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单位时间内甲中的气泡数用pH试纸检测溴水与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若酸性明显减弱,则猜想②正确
【解析】分析:(1)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可以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乙醛也能够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所以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检验乙醛;
(2)乙醇在通作催化剂时,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方程式为: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导气管直接插入丙溶液内,生成的乙醛和过量的乙醇易溶于水而使丙装置产生倒吸现象;
(4)反应放出的热的多少和乙醇以及氧气的量有关,鼓气多反应放热多,所以开始阶段温度升高,但是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所以后阶段温度降低,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通过观察甲中冒气泡的速度看出来;
(5)乙醛具有还原性,乙醛被溴水氧化生成乙酸和HBr,溶液呈酸性,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没有HBr生成,溶液不呈酸性,所以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详解:(1)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可以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乙醛也能够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所以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检验乙醛,即A、C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
(2)乙醇在通作催化剂时,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方程式为:
2CH3CH2OH+O22CH3CHO+2H2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导气管直接插入丙溶液内,生成的乙醛和过量的乙醇易溶于水而使丙装置产生倒吸现象,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发生倒吸;
(4)反应放出的热的多少和乙醇以及氧气的量有关,鼓气多反应放热多,所以开始阶段温度升高,但是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所以后阶段温度降低,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通过观察甲中冒气泡的速度看出来,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鼓气多反应放热多,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单位时间内甲中的气泡数;
(5)乙醛具有还原性,乙醛被溴水氧化生成乙酸和HBr,溶液呈酸性,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没有HBr生成,溶液不呈酸性,所以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用pH试纸检测溴水与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1)正确;若酸性明显减弱,则猜想(2)正确。

5.探究物质的结构有助于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

(1)①下列物质中含有羧基的是____(填字母)。

a b c
②下列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是____(填字母)。

a 苯
b 丙烯
c 甲醇
③欲区分乙醛和乙酸,应选用____(填字母)。

a NaOH溶液
b HCl溶液
c NaHCO3溶液
(2)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类型:
①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写第一步:)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反应
②乙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③灼热的铜丝多次反复地插入乙醇中: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
(3)已知: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①:B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②: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①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上述实验中试管甲中试剂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 中和乙酸和乙醇
B 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 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 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答案】c a c CH 4+Cl 2−−−→光照CH 3Cl+HCl 取代反应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加成
反应 2CH 3CH 2OH+O 2−−−→铜
加热
2CH 3CHO+2H 2O 氧化反应 羟基 羧基 加成 CH 3COOCH 2CH 3+NaOH −−−→加热CH 3COONa+CH 3CH 2OH 饱和Na 2CO 3溶液 BC 【解析】
【分析】
(1)①羧基的结构简式为-COOH ;
②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③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而乙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有酸性;
(2)①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 3Cl ;
②乙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2BrCH 2Br ;
③灼热的铜丝多次反复地插入乙醇中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生成乙醛;
(3)有机物A 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 是CH 2=CH 2,CH 2=CH 2和H 2O 反应生成B 是CH 3CH 2OH ,CH 3CH 2OH 被O 2氧化生成C ,C 进一步氧化生成D ,则C 是CH 3CHO ,D 是CH 3COOH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 为CH 3COOCH 2CH 3,乙酸乙酯再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钠与乙醇,故F 为CH 3COONa ,据此分析解答;
(4)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详解】
(1)①a .
含有酚羟基,故a 错误; b .
含有醇羟基,故b 错误; c .含有羧基,故c 错误;
故答案为c ;
②苯是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丙烯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甲醇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所有原子不可能
在同一个平面上,故答案为:a;
③乙酸有酸性,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醛没有酸性,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故鉴别乙酸和乙醛可以用NaHCO3溶液,故答案为c;
(2)①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的方程式为CH4 + Cl2CH3Cl + HCl,属于取代反应
②乙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H2 = CH2 + Br2→CH2Br—
CH2Br,属于加成反应;
③乙醇在灼热的铜丝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 + 2H2O,属于氧化反应;
(3)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是CH2=CH2,CH2=CH2和H2O反应生成B是CH3CH2OH,CH3CH2OH被O2氧化生成C,C进一步氧化生成D,则C 是CH3CHO,D是CH3COOH,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乙酸乙酯再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钠与乙醇,故F为CH3COONa。

①B是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D是CH3COOH,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②反应⑤是乙酸乙酯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加热CH3COONa+CH3CH2OH;
CH3COOCH2CH3+NaOH−−−→
(4)①饱和Na2CO3溶液能溶解乙醇,能和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可溶性的乙酸钠,能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从而更好的析出乙酸乙酯,甲为饱和Na2CO3溶液,故答案为BC。

【点睛】
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各试剂及装置的作用: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②饱和Na2CO3的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便于闻酯的气味;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玻璃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6.已知:CH3-CH=CH2+HBr→CH3-CHBr-CH3(主要产物)。

1mol某芳香烃A充分燃烧后可以得到8mol CO2和4mol H2O。

该烃A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如下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E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

(2)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F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与金属钠反应
c.1mol F最多能和3mol氢气反应
d.分子式是C8H9
【答案】C8H8碳碳三键加成
abc
【解析】
【分析】
1mol某烃A充分燃烧后可以得到8molCO2和4molH2O,故烃A的分子式为C8H8,不饱和度
为2828
2
⨯+-
=5,可能含有苯环,由A发生加聚反应生成C,故A中含有不饱和键,故A
为,C为,A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B 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E为,E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由信息烯烃与HBr的加成反应可知,不对称烯烃与HBr发生加成反应,H原子连接在含有H原子多的C原子上,与HBr放出加成反应生成D,D为,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F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H为
,据此解答。

【详解】
(1)由分析知,A的分子式为C8H8;E的结构简式为,官能团名称为碳碳三键;
(2) 由分析知,F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③为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反应②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 反应④为苯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方程式为;
(4) F 为;
a .F 中羟基邻位碳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 正确;
b .F 中羟基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故b 正确;
c .F 中有一个苯环,所以1molF 最多能和3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 正确;
d .F 的分子式是C 8H 10O ,故d 错误;
故答案为abc 。

【点睛】
能准确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常见反应条件与发生的反应原理类型:①在NaOH 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②在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在浓H 2SO 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④能与溴水或溴的CCl 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⑤能与H 2在Ni 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⑥在O 2、Cu(或Ag)、加热(或CuO 、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⑦与O 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 的氧化反应。

(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 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

7.如图A 、B 、C 、D 、E 、F 等几种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 是面粉的主要成分;C 和E 反应能生成F ,F 具有香味。

在有机物中,凡是具有—CHO 结构的物质,具有如下性质:
①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CHO 被氧气氧化为—COOH ,即
22R CHO+O 2R COOH ∆
−−−→催化剂——。

根据以上信息及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C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其中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物质有_________(填名称)。

(3)C→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C + E→ F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C 6H 12O 6 CH 3CH 2OH 葡萄糖、乙醛
Cu 32232Δ
2CH CH OH+O 2CH CHO+2H O −−→ 3323252Δ
CH COOH+CH CH OH CH COOC H +H O 垐垐?噲垐?浓硫酸 【解析】
【分析】
A 为面粉的主要成分,则A 为淀粉,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则
B 为葡萄糖(
C 6H 12O 6),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则C 为乙醇(C 2H 5OH ) ,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乙醛,则
D 为乙醛(CH 3CHO ),乙醛接着被氧化生成乙酸,则
E 为乙酸(CH 3COOH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F ,F 为乙酸乙酯 (CH 3COOCH 2CH 3)。

【详解】
(1)B 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C 6H 12O 6,C 为乙醇,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 3CH 2OH ,故答案为:C 6H 12O 6;CH 3CH 2OH 。

(2)在有机物中,凡是具有—CHO 结构的物质,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葡萄糖、乙醛均含醛基,均能被新制Cu (OH )2氧化,产生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葡萄糖、乙醛。

(3)C 为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乙醛,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 32232Δ
2CH CH OH+O 2CH CHO+2H O −−→,故答案为:Cu 32232Δ
2CH CH OH+O 2CH CHO+2H O −−→。

(4)C 为乙醇,E 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H 3COOCH 2CH 3)和
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323252Δ
CH COOH+CH CH OH CH COOC H +H O 垐垐?噲垐?浓硫酸,故答案为:3323252Δ
CH COOH+CH CH OH CH COOC H +H O 垐垐?噲垐?浓硫酸。

【点睛】
含有醛基的有机物(醛类、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单质,比如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CH 3CHO+2Ag(NH 3)2OH →n
CH 3COONH 4+H 2O+2Ag ↓+3NH 3。

8.某多肽的化学式为4265119C H N O ,完全水解后只得到以下三种氨基酸:
22H N CH COOH --(甘氨酸)、()|2
2223NH H N CH CH C H COOH ----(赖氨酸)和(苯丙氨酸)
(1)该多肽为_______肽。

(2)1mol 该多肽完全水解后能生成__________mol 甘氨酸、_______mol 苯丙氨酸、_______mol 赖氨酸。

【答案】八 3 2 3
【解析】
【分析】
(1)图中每种氨基酸都只有1个羧基,可知为8肽;
(2)赖氨酸含有两个氨基,11-8=3,所以可知赖氨酸为3个。

【详解】
(1)该多肽分子水解后所得的三种氨基酸分子中均各含有1个-COOH ,则该多肽分子中含有1个-COOH ,又由于每个肽键中有1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故该分子中肽键数目为927-=,形成多肽的氨基酸分子数目为718+=,即该多肽为八肽;
(2)设1mol 该多肽完全水解后所得甘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 ,bmol ,cmol ,则根据多肽为八肽推知,其侧链所含2-NH 为3个。

又由该多肽分子水解产物中只有赖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2-NH 的特征可推知,该多肽分子侧链所含2-NH 数等于赖氨酸的分子数,则c=3。

该多肽为八肽,则a+b+3=8,根据碳原子数守恒有
2a+9b+63=42⨯,解得:a=3,b=2。

9.成熟的苹果中含有淀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证明某些成分的存在,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

(1)用小试管取少量的苹果汁,加入_______(填名称),溶液变蓝,则证明苹果中含有淀粉。

(2)利用含淀粉的物质可以生产醋酸。

下面是生产醋酸的流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B 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见有机物,在有些饮料中含有B 。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B 与醋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②可用于检验A 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碘水 CH 3COOH+CH 3CH 2OH V
垐垐?噲垐?浓硫酸CH 3COOCH 2CH 3+H 2O 取代(或酯化) 2CH 3CH 2OH+O 2
Cu Ag V 或2CH 3CHO+2H 2O 氧化 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分析】
(1)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
(2)①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乙醇,乙醇可被氧化为乙醛,最终氧化物乙酸;
②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