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教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赞美少年中国事物的象征义,理清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学前准备学生准备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7个生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文体特点。
3.读通课文内容,体会中国少年责任。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读通课文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1.导入:一年之中有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一生之中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当我们说到春天,说到少年的时候,心中总会充满力量,充满希望。
有一句诗叫“少年意气与春争”,少年是朝气蓬勃的,是意气风发的。
120年前,启超先生曾经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少年中国说》。
请大家阅读资料,想一想:作者梁启超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资料:
梁启超,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戊戌变法代表人物之一,力图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继续从事政治活动。
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
——节选自《爱国主义和寄希望于青年的名篇——读梁任公<少年中国说>》,《承德师
专学报》,1983年第12期(有改动)
2.指导学生理解题目:题目中“说”是一种文体,表示议论。
作者论述了创造“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本课是中国少年说的一部分,所以叫节选。
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1.明确要求:请大家自由朗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读出节奏。
2.交流生字词读音,共同正音。
课件出示:
一泻汪洋鳞爪飞扬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地履其黄美哉
zhǎo 鸟兽的脚或趾甲:鹰爪、虎爪、张牙舞爪。
zhuǎ动物带尖甲的脚:鸡爪子、猫爪子。
3.理解词语意思,读好句子。
课件出示: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河”是指中国的一条母亲河——黄河。
(2)观察“潜”字,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潜”是深藏在水里,“潜龙”是深藏在水里的龙。
(3)“地履其黄”的“履”表示踩、踏,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
(4)“千古”指我国历史悠久,有上下5000年;“八荒”指我国土地辽阔。
4.朗读全文,读正确,有节奏。
板块二学习第一段,体会中国少年责任
一、结合补充注释,理解第一段。
1.结合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故:所以之:的智:智慧则:就富:富有
强:强大胜于:胜过,比……好雄:称雄
课件出示:
大意: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少年一代有智慧国家就有智
慧,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2.说说主要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主要讲了中国少年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
二、领悟表达方法。
1.体会排比的表达方式:这一段用一系列排比句,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前半句写少年怎样,后半句写国怎样。
2.体会关联词的运用:如果我们用关联词把前半句和后半句连起来,你会用哪组词?课文用一个“则”字来连接,读起来就更简洁有力量。
3.体会表达的有序:每句话的意思都有联系,而且后面的意思比前面更进一步,这叫层层递进的关系。
4.仿写句子,学习表达:仿照“少年……则国……”的句式说一说。
三、结合资料,体会情感。
1.分享课前收集到的写作背景资料:本文是梁启超先生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有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一些无知的国人,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国内就可以灭亡中国”。
当时年仅27岁的梁启超忧国忧民,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也为了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2.出示时局图:我们来看这张时局图,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这是北极熊,象征着德国已经进了我国的土地,狮子、老鹰、青蛙等代表着当时的英国、美国、法国等等。
他们把中国当成一个大蛋糕,都想分享一块土地,有的占领了香港,有的占领了澳门、台湾等,这令所有爱国人士感到无比气愤,于是,梁启超先生写下这样一段话,让大家重振信心,一起努力,振奋国家。
3.把握基调,指导朗读:整段朗读时语调可逐渐拔高,读出渴望国家强大的壮志豪情。
板块三书写生字,拓展练习
一、书写练习。
在写字方面,同学们要注意这几个生字的书写:
“皇”字书写时注意横画之间的间距要均衡。
“履”字书写“尸”时,右半部分不宜写得太长,长撇向左下伸展,给“復”留足空间。
“疆”字要注意左半部分的“土”不要丢掉,“土”的最后一笔变成提。
右半部分中间的横最长,其次是下横。
二、随堂练习。
完成相应课时练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
3.借助资料,了解在实现强国梦想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体会要点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第一小节,注意前后顺序。
2.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创造未来的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板块二学习第二段,感受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一、结合注释,理解第二段
1.引导学生思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借助注释逐句理解文意,勾画出文中描写的事物。
2.交流文意。
二、体会赞美少年中国事物的象征义。
1.作者写了这么多不同的事物,它们都象征了什么。
2.学生交流,完成连线题。
三、体会表达特点,指导朗读。
1.本段主要内容:少年中国灿烂的前程。
2.表达上的特点: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启发思考:在这篇文章里面,作者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少年中国,可是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万物有千千万万,为什么选这七种事物来写呢?
板块三学习第三段,感受美好未来
一、你从“美哉”“壮哉”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是“美”,一个是“壮”。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赞美。
中国少年是美好的,少年中国是雄壮的。
二、体会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
1.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应该靠谁来实现?对,就是中国少年。
2.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
从清末的被肆意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啊。
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
板块四联系资料,情感延伸
一、结合实际,畅谈强国梦
1.联系现实,说一说中国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上能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中国的发展就像乘上了高铁,人民安居乐业。
2.交流:在为实现中国强盛的历史过程中,有哪些中国人做过巨大的贡献?
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忘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他们是孙中山、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袁隆平,还有一个个知名或者不知名的人。
二、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
板块五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一、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描述少年与国家的关系,讴歌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表达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结构梳理
我们结合很多的资料来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感情,通过朗读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做一份手抄报。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