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3民为贵第四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民为贵》(第四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民本思的的现实意义;
2.学习气势磅礴的语言;
3.学习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重点
巩固拓展,现实意义。
难点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一、复习讨论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备注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
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二、拓展资料观看(见PPT)
三、思考: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
1.作文:你读完孟子的《民为贵》后,联系你所看到的上述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民为贵”的看法,题目自拟。
2.推荐阅章的基础上赏析文章,明论证方法。
建议勾联当今社会进行例证解说。
总评或
反思
本课包括五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每则的观点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着重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民本思的的现实意义;
2.学习气势磅礴的语言;
3.学习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重点
巩固拓展,现实意义。
难点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一、复习讨论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备注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
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二、拓展资料观看(见PPT)
三、思考: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
1.作文:你读完孟子的《民为贵》后,联系你所看到的上述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民为贵”的看法,题目自拟。
2.推荐阅章的基础上赏析文章,明论证方法。
建议勾联当今社会进行例证解说。
总评或
反思
本课包括五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每则的观点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着重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