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16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择师而教之②而耻学于师
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生乎吾前
D.①不拘于时②学于余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18分)
宋玉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
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
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选自《古文观止·楚辞》)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5分)
(1)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2)愿大王宽其罪
(3)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4)绝云霓,负苍天
(5)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先生□有遗行与
②杂□流徵
③翱翔□杳冥之上
A.其、以、乎B.岂、之、以C.岂、以、乎D.其、之、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襄王责问宋玉是否有不检点的行为,宋玉承认有这种情况,且并没为自己作辩解。
B.宋玉所拟设的“歌于郢中”之客的故事,意在得出曲高和寡的结论。
C.宋玉以凤与鷃、鲲与鲵作比照,又以圣人与世俗之民对比,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绝凡超俗,卓尔不群,其所作所为不为芸芸众生所理解,不足为怪。
D.“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这句话既是对诽谤者的有力回击,也表现了自己孤傲清高的情怀。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1)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分)
(2)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4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行香子
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②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①蛩:这里指蟋蟀。
②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1)该词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该词下片连用三个“霎儿”,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4分)
三、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6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3)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4),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6)嘈嘈切切错杂弹,。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7),,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谁怕?。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9),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李清照《声声慢》)
四、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13分)
①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儿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
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
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
重要的。
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②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
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他们举出不少成
年动物游戏的例子。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下的游戏等。
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
的天性一样。
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
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
说”。
【1】“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一句中的代词“这”指代什么?(3分)
【2】根据第①段文字,请给“演习说”下个定义。
(4分)
【3】请结合所选这两段文字简要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普文的文艺性的。
(6分)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
(19分)
宝玉看着晴雯、麝月二人打点妥当,送去之后,晴雯、麝月皆卸罢残妆,脱换过裙袄。
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
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
”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
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
”麝月笑道:“好姐姐,我铺床,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上头的划子划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
”说着,便去与宝玉铺床。
晴雯“嗐”了一声,笑道:“人家才坐暖和了,你就来闹。
”此时宝玉正坐着纳闷,想袭人之母不知
是死是活,忽听见晴雯如此说,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划上消息,进来笑道:“你们暖和罢,都完了。
”晴雯
笑道:“终久暖和不成的,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
”麝月道:“这难为你想着!他素日又不要汤婆子,咱们那熏笼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今儿可以不用。
”宝玉笑道:“这个话,你们两个都在那上头睡了,我这外边没
个人,我怪怕的,一夜也睡不着。
”晴雯道:“我是在这里睡的,麝月,你往他外边睡去。
”说话之间,天已二更,麝月早已放下帘幔,移灯炷香,伏侍宝玉卧下,二人方睡。
晴雯自在熏笼上,麝月便在暖阁外边。
至三更以后,宝玉睡梦之中便叫袭人。
叫了两声,无人答应,自己醒了,方想起袭人不在家,自己也好笑起来。
晴雯已醒,因笑唤麝月道:“连我都醒了,他守在旁边还不知道,真是个挺死
尸的!”麝月翻身打个哈气,笑道:“他叫袭人,与我什么相干!”因问:“作什么?”宝玉说:“要吃茶。
”麝月忙起来,单穿红绸小棉袄儿。
宝玉道:“披上我的袄儿再去,仔细冷着。
”麝月听说,回手便把宝玉披着起夜的一件貂颏满襟
暖袄披上,下去向盆内洗洗手,先倒了一钟温水,拿了大漱盂,宝玉漱了一口,然后才向茶槅上取了茶碗,先用温水涮了一涮,向暖壶中倒了半碗茶,递与宝玉吃了;自己也漱了一漱,吃了半碗。
晴雯笑道:“好妹妹,也赏我一
口儿。
”麝月笑道:“越发上脸儿了!”晴雯道:“好妹妹,明儿晚上你别动,我服侍你一夜,如何?”麝月听说,只得
也服侍他漱了口,倒了半碗茶与她吃过。
麝月笑道:“你们两个别睡,说着话儿,我出去走走回来。
”晴雯笑道:“外头有个鬼等着你呢。
”宝玉道:“外头自然有大月亮的,我们说话,你只管去。
”一面说,一面便嗽了两声。
麝月便开了后房门,揭起毡帘一看,果然好月色。
晴雯等他出去,便欲唬他玩耍。
仗着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便蹑手蹑脚的下了熏笼,随后出来。
宝玉笑劝道:“看冻着,不是顽的。
”晴雯只摆手,随
后出了房门。
只见月光如水,忽然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森然。
心下自思道:“怪道人说热身子不可
被风吹,这一冷果然利害。
”一面正要唬麝月,只听宝玉高声在内说道:“晴雯出去了!”晴雯忙回身进来,笑道:“哪里就唬死了他?偏你惯会这蝎蝎螫螫老婆汉像的!”宝玉笑道:“倒不为唬坏了他,头一件你冻着也不好;二则他不防,不免一喊,倘或惊醒了别人,不说咱们是玩意儿,倒反说袭人才去了一夜,你们就见神见鬼的。
你来把我的这边被掖一掖。
”晴雯听说,便上来掖了掖,伸手进去,渥一渥时,宝玉笑道:“好冷手!我说看冻着。
”一面又见晴雯两腮如胭脂一般,用手摸了一摸,也觉冰冷。
宝玉道:“快进被来渥渥罢。
”
一语未了,只听“咯噔”的一声门响,麝月慌慌张张的笑了进来,说道:“吓了我一跳好的,黑影子里,山子石后头,只见一个人蹲着。
我才要叫喊,原来是个大锦鸡,见了人,一飞飞到亮处来,我才看真了。
若冒冒失失一嚷,倒闹起人来。
”一面说,一面洗手。
又笑道:“晴雯出去,我怎么不见?一定是要唬我去了。
”宝玉笑道:“这不是他?在
这里渥呢!我若不叫的快,可是倒唬一跳。
”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
”一面说,一面仍回自己被中去。
麝月道:“你就这么‘跑解马’似的,打扮得伶伶俐俐的出去了不成?”宝玉笑道:“可不就这么出
去了。
”麝月道:“你死不拣好日子!你出去站一站,把皮不冻破了你的。
”说着,又将火盆上的铜罩揭起,拿灰锹重
将熟炭埋了一埋,拈了两块素香放上,仍旧罩了,至屏后重剔了灯,方才睡下。
晴雯因方才一冷,如今又一暖,不觉打了两个喷嚏。
宝玉叹道:“如何?到底伤了风了。
”麝月笑道:“他早起就嚷不受用,一日也没吃碗正经饭。
他这会子不说保养些,还要捉弄人。
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
”宝玉问:“头上可热?”晴雯嗽了两声,说道:“不相干,哪里这么娇嫩起来了。
”说着,只听外间房中十锦格上的自鸣钟“当当”的两声,外间值宿的老嬷嬷嗽了两声,因说道:“姑娘们睡罢,明儿再说笑罢。
”宝玉方悄悄的笑道:“咱们别说话了,又惹他们说话。
”说着,方大家睡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1】请给以上节选的这部分文字拟个简短的标题,要最能揭示这部分内容的神采。
不超过10个字。
(4分)
【2】从节选这部分内容看,宝玉、晴雯和麝月待人处事的各自特点是怎样的?请结合文中具体描写作简要分析。
(9分)
【3】节选这部分写到晴雯伤风,这和后文写到的涉及晴雯的什么情节有关?属于什么写法?请简要作答。
(6分)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近期以来,在网络媒体上,一些公众人物“语不惊人死不休”。
某知名电视台主持人被曝出让人咋舌的不当言论;某
网络红人在调教宠物狗时配以“逆天”旁白并将其搬上微博,在遭遇批评后的第一反应竟是大爆粗口……这些现象引
起人们的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写议论文,文体规范;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广东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16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课内对古今异义字的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A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
C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择师而教之②而耻学于师
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生乎吾前
D.①不拘于时②学于余
【答案】A
【解析】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A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而①表承接关系,不译,②表转折关系,却;C项,乎①疑问语气词,吧,②相当于介词“于”,在;D项,于①表被动,当“被”讲,②介词,跟。
故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C项,归,是使动用法,其他三项是意动用法。
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分)
【答案】(1)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3分。
“小学”、“明”各1分,大意1分。
)
(2)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4分。
“相若”、“位卑”和“官盛”各1分,大意1分。
)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关键词:“小学”“明”“相若”“位卑”“官盛”。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18分)
宋玉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
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
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选自《古文观止·楚辞》)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5分)
(1)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2)愿大王宽其罪
(3)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4)绝云霓,负苍天
(5)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答案】(1)誉:称赞(2)宽:宽恕(3)属:接续(4)绝:穿越(5)安:哪里(评分标准:5分,答对一个给1分)
【解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
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
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誉:称赞;宽:宽恕属:接续;绝:穿越;安:哪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先生□有遗行与
②杂□流徵
③翱翔□杳冥之上
A.其、以、乎B.岂、之、以C.岂、以、乎D.其、之、于
【答案】A
【解析】复习文言虚词要明确各种文言虚词各有哪些功能用途,熟记于心,然后再看具体语境中的虚词发挥了哪种虚词的功能,就是哪种虚词。
例如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两个词、短语或句子,表示某种关系;介词一定要和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副词一般位于谓语前作状语;助词起加强语气或辅助音节等作用,不作句子成分;代词则作主语或宾语,担任句子成分。
其”字加强揣测语气的用法: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以,运用。
乎,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缀。
故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襄王责问宋玉是否有不检点的行为,宋玉承认有这种情况,且并没为自己作辩解。
B.宋玉所拟设的“歌于郢中”之客的故事,意在得出曲高和寡的结论。
C.宋玉以凤与鷃、鲲与鲵作比照,又以圣人与世俗之民对比,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绝凡超俗,卓尔不群,其所作所为不为芸芸众生所理解,不足为怪。
D.“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这句话既是对诽谤者的有力回击,也表现了自己孤傲清高的情怀。
【答案】A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A项,面对楚襄王的责问,宋玉不得不为自己辩护,然而整篇应对之词,却又没有一句直接为自己申辩的话,而是引譬设喻,借喻晓理。
故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1)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分)
(2)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4分)
【答案】(1)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合唱的人也就越少。
(3分。
“是”、“和”各1分,大意1分。
)
(2)那跳跃在篱笆下面的小鷃雀,岂能和它一样了解天地的高大。
(4分,“岂”、“之”、“料”各1分,大意2分。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关键词:“是”“和” “岂”“之”“料”。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难道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吗?为什么广大士民都说您不好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不错,有这么回事。
但希望您能宽恕我的过失,让我把话说完。
”
“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百人,后来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他时而用商音高歌,时而以羽声细吟,其间杂以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都城里聚拢来跟着唱的不过数人而已。
这说明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
”
“故此,鸟中有凤凰而鱼中有大鲲。
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贯穿云霞,背负青天,在高渺的天空展翅
翱翔;而那跳跃于篱笆之间的鷃雀,哪能和风凰同样衡量天地的高大呢?鲲鱼早上从昆仑大山出发,在碣石晒背曝鳍,晚上在孟诸大泽投宿;那处于小小池塘之中的鱼儿,怎能与大鲲一样测知江海的浩瀚呢?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啊!在‘士’中也有出类拔萃的人物。
那些高洁的人物有如美玉一般的品行,超世独立;而那些世上的凡夫俗子
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行香子
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②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①蛩:这里指蟋蟀。
②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1)该词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该词下片连用三个“霎儿”,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4分)
【答案】(1)(4分)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
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
的浓重的离愁。
(1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
(1分)
(2)(4分)叠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1分),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1分)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1分)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1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根据景物描写渲染
的氛围,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
通过“正人间。
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
编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可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答。
该词下片连用三个“霎儿”,很明显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以强烈的语气将牛郎、织女离别之愁表现出来,以此来表现自己离别的愁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6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