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学习本文层层论述的写作特点,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发散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新课导入】
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

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维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它将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预习内容】
1.注音。

根深蒂.固(d ì) 驾驭.(yù)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压榨.(zhà) 锲.而不舍(qiè )
2.解释下列词语。

(1)汲取:吸取。

(2)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3)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4)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7)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8)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3.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答案: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探究内容】
1.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
答案:第一问: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第二问: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

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2.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应具备哪些条件?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

答案:学识渊博、探求精神、好奇心。

①举例论证。

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

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②道理论证。

如第10段。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答案: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1.阅读课文中的“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至结尾这四段,回答问题。

(1)第二段说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和具备创造力的人,由于不同的态度和想法,产生了不同的表现,请分别说说两者的不同表现。

答案:前者进行自我压制;后者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从而获得灵感。

(2)第三段中“由此看来”中的“此”是指:(富有创造力的人灵感产生的过程)
(3)第三段中说“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请你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答案:例如《斜塔上的实验》中,伽利略从教堂里挂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2.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B )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仿照下面示例,从备选的几组形近字中任选一组,写一句有创意的话,从中感受一下中国汉字表形表意的无穷魅力。

示例:众对人说: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存在。

(或人对众说:一会儿没见,哥儿几个就玩上杂技叠罗汉了。

)
丰—干木—林甲—由
太—大丘—兵个—人
答案:(示例)丰对干说:没有你的干劲,就没有我的丰收。

(或丰对干说:我上干下干不停地干,当然收获颇丰了。

)
【走近名家】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写作背景】
当时的社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一部分人认为事物的答案只有一种,所以他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的意识。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创新是伟人、名人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限制甚至埋没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针对社会上的这两种认识作者写了此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