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5 城市性质与规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各人口比例参考值: 基本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27~36% ; 服务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17~26%; 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远期一般可控制在42~52% ;
20
2.综合平衡法 人口增长是由前一年人口加上自然增长人口数和机
械增长人口数:
Pi=Pi1 N M
21
自然增长率:
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
年自然增长率=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
1000%
22
机械增长率 :
是城市机械增长的人口数与年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
年机械增长率=年迁入年人初口总-人年口迁数出人口 1000%
23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为稳定值时人口规 模预测为:
Pj=P0 ( 1 n m ) j
用地选择的步骤和方法:
1)对用地进行综合评定; 2 ) 估 算 适 宜 建 设 的 用 地 满 足 城 市 建 设 的 需 要 程 度 ( m2/
人); 3)进行用地功能组织; 4)综合比较,选定合理可行方案;
54
57
58
10
4、劳动构成 根据城市人口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及参加工作
与否进行分类,各类所占的比例。
分为: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
▪ 基本人口:为本市以外范围服务; ▪ 服务人口:为本市服务; ▪ 非劳动人口:不参加工作;
11
影响城市人口劳动构成的主要因素: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4)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 (5)城市建设的阶段
8
2、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的数量及比例关系。 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
就业结构。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 例的基本平衡。
9
3、家庭构成 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
辈分等组合情况。 它对于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生活和文化设
施的配置,城市生活居住区的组织等都有密切关系。
划分10大类: 居住、公共设施、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 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 用地、其它用地 46中类 73小类。
29
30
2. 构成分类
中小城市一般有市区和郊区;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一般有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卫
星城等;
市域 面积12390 平方公里
都市区(市区)
面积 3681 平方公里 31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3.1 建设现状条件 5.3.2 工程准备条件 5.3.3 外部环境的技术经济条件
48
2.基础设施方面 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土地使用社会构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50
第五章 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5.1 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4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5.1.1 城市用地的概述
1.用地的含义 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
土地(已建和待建)。
2.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经济属性 法律属性
27
3.用地的价值 使用价值 经济价值 4.用地的区划 行政区划 地权区划 用途区划
28
5.1.2 城市用地的分类
1.用途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城市用地
24
3. 职工带眷系数法
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 :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25
第五章 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5.1 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4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5.1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第五章 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5.1 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4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2.1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2.2 自然条件的分析 5.2.3 城市用地自然条件适用性的评定
3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2.1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2. 人口规模确定的作用
城市规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一,城市人口规 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指标,是编制城市各项建设计划 不可缺少的资料。
4
3. 人口规模确定的依据
1)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2)用地、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水资源、交通运输、
能源与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
5
4.2.2 城市人口及其结构
人口资料的收集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 人口年增长率,包括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
14
流动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 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口。 流动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15
流动人口已构成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 们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也给城市的住房、交 通、社会服务产业、文化教育设施增加压力。
城市规划必须要考虑流动人口因素的影响。
1.城市规划与建设依托于城市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 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 自然条件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产生更为直
接的影响 ;
34
第五章 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5.1 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4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1
4.2.1 城市人口规模及作用
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来界定。 这两者是相关的——通过人口规模及人均用地指标可 以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2
1. 城市人口规模分类
(1)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 (2)大城市: 50~100万人; (3)中等城市:20~50万人; (4)小城市: 20万人以下 ;
6
1、年龄构成 (1)年龄构成——城市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2)年龄构成影响因素:
A 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B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 C 城市性质与规模;
7
(3)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 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估算人口发展规模有重要作用; 制定托、幼和中小学等规划指标的依据; 判断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
12
5、职业构成 按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类型)划分,各
行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按国家统计局现行职业分类,分12类行业,分别
属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13
6、文化构成 城市人口的文化构成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
因素。 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劳动力的质量,直接影响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文化构成将成为城市发 展重要制约因素。
16
4.2.3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推算
1.劳动平衡法 2.综合平衡法 3.职工带眷系数法
17
1.劳动平衡法 它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
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的。
18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基本 人口比例(%)
=
基本人口
1 ( 服务人口比例%+被扶养人口比例%)
调查基本人口发展的绝对数; 分析城市现状人口构成; 确定服务人口和被扶养人口的比例;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一般有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卫都市区市区都市区市区面积面积36813681平方公里平方公里都市区市区都市区市区面积面积36813681平方公里平方公里面积面积123901239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面积面积123901239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51城市用地及其分类55
4.2 城市的规模
4.2.1 城市人口规模及作用 4.2.2 城市人口及其结构 4.2.3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推算
各人口比例参考值: 基本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27~36% ; 服务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17~26%; 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远期一般可控制在42~52% ;
20
2.综合平衡法 人口增长是由前一年人口加上自然增长人口数和机
械增长人口数:
Pi=Pi1 N M
21
自然增长率:
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
年自然增长率=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
1000%
22
机械增长率 :
是城市机械增长的人口数与年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
年机械增长率=年迁入年人初口总-人年口迁数出人口 1000%
23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为稳定值时人口规 模预测为:
Pj=P0 ( 1 n m ) j
用地选择的步骤和方法:
1)对用地进行综合评定; 2 ) 估 算 适 宜 建 设 的 用 地 满 足 城 市 建 设 的 需 要 程 度 ( m2/
人); 3)进行用地功能组织; 4)综合比较,选定合理可行方案;
54
57
58
10
4、劳动构成 根据城市人口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及参加工作
与否进行分类,各类所占的比例。
分为: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
▪ 基本人口:为本市以外范围服务; ▪ 服务人口:为本市服务; ▪ 非劳动人口:不参加工作;
11
影响城市人口劳动构成的主要因素: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4)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 (5)城市建设的阶段
8
2、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的数量及比例关系。 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
就业结构。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 例的基本平衡。
9
3、家庭构成 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
辈分等组合情况。 它对于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生活和文化设
施的配置,城市生活居住区的组织等都有密切关系。
划分10大类: 居住、公共设施、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 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 用地、其它用地 46中类 73小类。
29
30
2. 构成分类
中小城市一般有市区和郊区;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一般有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卫
星城等;
市域 面积12390 平方公里
都市区(市区)
面积 3681 平方公里 31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3.1 建设现状条件 5.3.2 工程准备条件 5.3.3 外部环境的技术经济条件
48
2.基础设施方面 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土地使用社会构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50
第五章 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5.1 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4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5.1.1 城市用地的概述
1.用地的含义 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
土地(已建和待建)。
2.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经济属性 法律属性
27
3.用地的价值 使用价值 经济价值 4.用地的区划 行政区划 地权区划 用途区划
28
5.1.2 城市用地的分类
1.用途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城市用地
24
3. 职工带眷系数法
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 :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25
第五章 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5.1 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4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5.1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第五章 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5.1 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4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2.1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2.2 自然条件的分析 5.2.3 城市用地自然条件适用性的评定
3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2.1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2. 人口规模确定的作用
城市规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一,城市人口规 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指标,是编制城市各项建设计划 不可缺少的资料。
4
3. 人口规模确定的依据
1)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2)用地、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水资源、交通运输、
能源与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
5
4.2.2 城市人口及其结构
人口资料的收集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 人口年增长率,包括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
14
流动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 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口。 流动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15
流动人口已构成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 们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也给城市的住房、交 通、社会服务产业、文化教育设施增加压力。
城市规划必须要考虑流动人口因素的影响。
1.城市规划与建设依托于城市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 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 自然条件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产生更为直
接的影响 ;
34
第五章 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5.1 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5.2 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5.3 建设条件的分析 5.4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1
4.2.1 城市人口规模及作用
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来界定。 这两者是相关的——通过人口规模及人均用地指标可 以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2
1. 城市人口规模分类
(1)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 (2)大城市: 50~100万人; (3)中等城市:20~50万人; (4)小城市: 20万人以下 ;
6
1、年龄构成 (1)年龄构成——城市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2)年龄构成影响因素:
A 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B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 C 城市性质与规模;
7
(3)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 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估算人口发展规模有重要作用; 制定托、幼和中小学等规划指标的依据; 判断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
12
5、职业构成 按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类型)划分,各
行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按国家统计局现行职业分类,分12类行业,分别
属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13
6、文化构成 城市人口的文化构成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
因素。 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劳动力的质量,直接影响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文化构成将成为城市发 展重要制约因素。
16
4.2.3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推算
1.劳动平衡法 2.综合平衡法 3.职工带眷系数法
17
1.劳动平衡法 它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
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的。
18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基本 人口比例(%)
=
基本人口
1 ( 服务人口比例%+被扶养人口比例%)
调查基本人口发展的绝对数; 分析城市现状人口构成; 确定服务人口和被扶养人口的比例;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一般有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卫都市区市区都市区市区面积面积36813681平方公里平方公里都市区市区都市区市区面积面积36813681平方公里平方公里面积面积123901239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面积面积123901239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51城市用地及其分类55
4.2 城市的规模
4.2.1 城市人口规模及作用 4.2.2 城市人口及其结构 4.2.3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