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_曹龙琪_金融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麦金农和肖的理论,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正效 应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
(1)收入效应
(2)储蓄效应
(3)投资效应
(4)就业效应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5.金融深化的负效应分析
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
(1)冲击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2)债务危机
(3)经济滞胀
(4)可能导致破坏性的资本流动
抽象分析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看似非 常简单,但如果将货币因素注入,一切变得非常繁杂。 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金融业,客观存在有脆弱
性,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隐患所在。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金融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重要的问题 是从理念上认识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经营风险的 企业,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唯一的出路是在
(3)在确定银行负债为主要统计口径的情况下,银行 信用的创造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对于中国M2与 GDP比率的高企,可以有如下几种看法。
不能以中国M2/GDP的比率远高于美国,就贸然断
定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尽管对中国M2/GDP比率的分析,不一定就能得出银行
体系的信用创造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的结论,但 也反映出中国的金融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中国的经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4)“约束诱导论”:金融业回避和摆脱内部和外 部制约的目的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 (5)“制度改革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
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 (6)“规避管制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
润而回避政府监管所引起的
(7)“交易成本论”:金融创新的成因归于交易成
1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一、金融脆弱性的根源
1.金融脆弱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早期的经济学家对金融 脆弱性问题已经有所阐述。金融脆弱性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货币 脆弱性的论述。尔后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的领域得到逐渐拓展, 从货币脆弱性扩大到银行脆弱性、金融市场脆弱性。 2.目前,理论界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金融 脆弱性是指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更易失败的本 性;广义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 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 3.金融脆弱性由于量化上的困难,因此,多数研究都采用一定时期 内金融危机发生的次数作为度量指标。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4.金融机构脆弱性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联系和区别有:
(1)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两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 (3)两者都具有放大和传染效应。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表现
1.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论述 2.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1.金融创新的原因
(1)“技术推进论”:这种理论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及 其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2)“货币促成论”:这种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出现 ,主要是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 (3)“财富增长论”:财富的增长是决定金融创新的主 要因素的理论;
2.在政策上强调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性与渐进性。如改 善银行管理,稳定物价改革汇率、利率市场化、加 强银行监管、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创造实行货币 自由兑换条件等。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第二节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一、金融脆弱性的根源 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表现 三、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联系
因此,金融资产对GNP的比例,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
(1)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是指经济发展与直接融资、间接 融资、银行体系以外融资之间存在的某种相关关系。 随 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 体现在融资方面,就是间接金融、直接融资以及银行体 系以外融资的比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本的下降
30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2.金融创新的内容
(1)金融业务的创新
①负债业务的创新 ②资产业务的创新
③中间业务的创新 ④清算系统的创新
3.金融市场的非有效性
4.有限理性和羊群效应 5.泡沫效应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三、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联系 1.金融脆弱具有演化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脆弱,仅仅表明金融具有不稳定性,还不等于金 融危机。由金融脆弱到金融危机有个演化过程。金融危 机的爆发以金融脆弱积累到一定程度为条件,但最终在 何时发生,还需要某一或某些触发点。
实际产出的增长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 存量的规模;二是资本存量的分配。资本存量的规模 取决于储蓄的规模。
金融资产的单一化限制了储蓄的规模,从而也限制 了投资的水平;同时还限制了储蓄的投向,从而使既定 的储蓄不能根据投资效益的高低实行最有效、最合理的 配置。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2.发展中国家金融的特征
总的看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存在着以下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 (2)金融的二元性
(3)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 (4)规模的不经济性 (5)货币与实际资本无法相互替代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3.金融压抑的几何模型
肖通过几何模型来说明金融压抑的影响(见下图)。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b利 率
a〞
d′ d〞
c
P*
a′
b′
O
A
C F
金融压抑的几何模型
b〞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4.金融深化的正效应分析
金融深化理论的政策建议在于开放金融市场、实行金融 自由化,但实践证明,过度或贸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不仅 不会带来预期的好处,反而会酿成金融危机。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理论
一、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 二、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一、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
金融学研究的“终极归宿”在于如何通过金融市场机制 和金融制度的建立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与经济之间的 关系于是就成为金融学研究的主题。
2.金融创新与金融技术
格利和肖认为,“在任何经济社会,要克服由金融制度的缺 陷而造成的困难,支出单位就必须有能力冲破现存金融格式的限 制与束缚。”
“在金融发展的初期,一些不发达国家曾采用过各种不同 的金融办法来弥补现存金融制度的缺陷。这些办法的应用,既 缓解了金融限制,促进了经济增长,又为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
的活
力,它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和在国 际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 二、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四、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
不断开拓创新中完善监管手段、改善金融环境和
提高金融素质,以适应全球形势变化条件下实现 金融安全的既定目标。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本章共四节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理论
第二节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第四节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金融发展理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
主要研究内容是金融深化理论的实证和扩充,主要代表人物 有加尔比斯、卡普、马西森和弗莱等。
第二阶段,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
主要代表人物有艾伦、摩洛、罗比尼等。针对80年代以后发展中
(2)将理论层面和统计层面的货币概念进行区分,推广到货币 与GDP关联角度,表现了M2/GDP的比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金融结构。在一国交易规模既定的情况下,间接融资规模 (银行体系信用)如果占据主导,则M2/GDP的比重就会相 对较高;直接融资发达,则M2/GDP的比重就会相对较低;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国家金融深化改革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理
论、国际金融政策、证券市场发展等纳入金融发展研究框架,尤
其着重于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发展顺序等有关金融发展成败的
政策组合研究。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对金融发展理论的完善
1.重视金融中介的作用,通过建立在内部增长模型基 础上的金融发展理论,通过优化各种资产组合,引 导资产组合倾向于生产性投资,从而提高生产性投 资的质量
第十四章 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本章既是本教材前述内容的理论深化,也是立足于防 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一归宿点。
就经济金融发展而言,金融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
展,由此可以得出,夯实一国经济基础是金融稳定的根 本所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则是、 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2.中国金融脆弱但未导致金融危机。其原因是: (1)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的直接“防火
墙”是资本项目没有开放。 (2)中国特有的金融结构,就效率来看,问题突出,
但是从抗拒金融冲击的角度看,却又较强。 (3)国家综合债务水平尚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4)最根本的、长期起作用的应是中国经济所具有
E.S.肖认为,造成发展中国家金融压抑的根本原因在于 制度上的缺陷和当局政策上的错误,特别是政府对利率的 强制规定,使其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同时又未能有效控制 通货膨胀,使实际利率变为负数。于是一方面,政府无法 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过低的贷款利率或负利率 刺激了对有限资金的需求,政府依靠配给造成了资金使用 的低效率。
济运行过度依赖银行信用。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4)金融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可以有效地增加交易与 投资的总量。例如,在金融欠发达的地区,那些小 额贷款者因没有适当的金融工具可供选择,只能进 行商业信用交易。另一方面,在金融发达地区,银 行信用则能更加有效的将已有资源配置给收益率高 的部门。显然,上述两者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 长。
金融发展理论所要研究的应是一切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关系的理论。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上,以美国的格利 和萧、戈德史密斯的理论最为著名。
格利和萧认为,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 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1.初始经济与金融限制
格利和肖指出:“初始经济对实际产出增长设置了严重 的金融限制。不成熟的金融制度本身就是经济进步的羁绊 。”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二、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所谓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是指金融领域
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
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 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
“在较成熟的社会里,……金融技术的发展创造了 代替面对面贷款的方法,从而使借款人和贷款人或者双方 都能从可贷资金的交易中获得利益。”这里是说的金融技 术主要是指分配技术和中介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十七分。
3.经济增长与金融积累
格利和萧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 高,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将超过产出或实际收入的增长率。“ 在任一时间的两个国家之间,以及在一个国家的两个发展阶 段之间,金融积累不仅对产出的水平敏感,而且对产出的增 长率敏感。”
1.金融压抑与麦金农
金融压抑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
Ronald I. Mckinnon) 首创
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金融的过度管制才抑制 了储蓄的增长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麦金农提出了废除金融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政策 建议
传统的货币理论基础只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 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必须分析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