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凤仙花白粉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凤仙花白粉病
凤仙花学名ImpatiensbalsaminaL.别名小桃红。
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
具祛风、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全国均有栽培。
症状为害茎、叶、花和果实。
主要为害叶片。
初在叶片两面产生圆形白色粉状斑,严重时粉状斑融合成片,致整个叶片被满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粉斑中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病原Sphaerothecabalsaminae(Wallrl)Kari异名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11.称凤仙花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闭囊壳直径70―119μm,具5―10根附属丝,菌丝状,褐色,有隔膜。
子囊短椭圆形,大小48―96×5l―75(μm)。
有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14―23×11―19(μm)。
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内含很多颗粒,串生,从顶端向下逐渐成熟或脱落,大小25.3―32.4×16.4―18.7(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枯枝叶中越冬,翌年夏季产生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雨飞散传播,侵染叶片。
气温适宜,空气潮湿时,病菌大量繁殖。
该病河南5―6月及10―11月发生,浙江多发生在9―10月间。
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1)秋季搜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2)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5%多
硫化钡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600―7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一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