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少林文化牌 兴嵩山旅游业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少林文化牌兴嵩山旅游业
——登封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近年来,登封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速登封由主要依靠矿产资源向主要依靠文化旅游和矿产两种资源的转型。

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710万人次,增长8.4%,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近50亿元。

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河南省特色服务业集聚区,登封市被确定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一、抢抓机遇,确立“文化立市、旅游兴市”的战略地位
一是营造氛围,凝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拿出了300多万元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先进单位和有功人员进行了奖励,市属新闻媒体相继开设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题栏目,登封电视台还开设了《嵩山旅游》频道,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盘点资源,确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嵩山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祖源地,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将相、文人武士在此活动,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有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世界最早的天文台——观星台等等。

发源于登封的少林武术,博大精深,驰名中外,现有武术馆校75所,在校学员6万余人,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

所有这些都是登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无与伦比的优势,也使得登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定位,必须立足于登封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品牌,按照“文化立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百年立市产业来重点培植,努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

(三)高端定位,科学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几年来,登封市高标准编制完成了《登封市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登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40余个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初步形成了以少林禅武文化产业园区、嵩阳国学文化产业园区、中岳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古文明展示产业园区、文化加工产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等六大园区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从而为登封建设国际化旅游名城制订了科学的蓝图。

二、政府主导,构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大支撑
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着力在政策上求突破,在机制上求创新,在资金投入上求成效,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创新机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根据省市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要求,2010年我们率先整合了广电、文化和新
闻出版职能,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有40名事业编制的正科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完成了电影院、剧团的成功转制。

2009年,按照体制外突破的思路,成功引进港中旅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2010年8月份,合资公司顺利完成机构和人事改革工作,嵩管委近600名干部职工平稳过渡,建立了嵩山风景区经营管理新机制,开启了“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新时代。

(二)政策引导,积极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优惠措施。

2010年,登封市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健全了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项目制度、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等,不断优化服务,使项目建设得到了顺利推进。

通过组织召开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下发了《中共登封市委、中共登封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和《登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提升旅游形象长效查处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将列支3000—5000万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创新思维,着力构筑“百年产业”的投入机制。

结合登封文化资源禀赋,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开发”原则,始终把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出台政策,引导扶持,一方面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发展文化旅产业,另一方面采取体制外突破办法
成功引进港中旅集团合作开发登封文化旅游资源,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未来五年计划投资超百亿元,着力建设旅游小镇、五星级休闲度假区、登封古街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为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了嵩山少林旅游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登封市文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全市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

目前,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顺利运行,融资成效显著。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BT代建融资模式,引入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北京天道公司,投资我市产业集聚区、城市基础设施和棋盘山公园建设,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

在下一步登封“天地之中”旅游新城开发建设中,我们还将采取“整体打包式”的建设和融资模式,以调动民间资本和域外资本投融资的积极性。

(四)夯实基础,深入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市圆满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初步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一场电影的目标;共完成全市249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建设标准化“农家书屋”196个。

为深入开展嵩山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嵩山文化普及工程的实施意见》,先后成立了嵩山文化研究会、大禹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在北京先后举办少林文化复兴工程、少林文化“走出去”研讨会、少林“机锋辩禅”论坛以及“天地之中——嵩山国学与软实力建设论坛”、“祈福中华·论道中岳”及“全国知名画家画嵩山”
等系列文化活动。

少林功夫为全球84个国家的282所“孔子学院”输送少林功夫教习人才,创立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第一品牌模式。

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为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推进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发挥优势,全力打造嵩山少林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通过精心选择登封优势产业项目和强势文化产业,重点扶持,做强做大,充分发挥登封自然风景秀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优势,相继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区域和文化旅游产品。

(一)以遗产文化为根,深入开展天地之中遗产游。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历经6年的艰辛与曲折,终于2010年8月1日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我们历史建筑群的价值和“天地之中”的理念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保护的珍贵遗产。

“申遗”成功后,我们围绕“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自发保护遗产、保护嵩山的意识。

先后与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合作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挖掘整理和宣传,组织海内外网络媒体开展“天地之中”探秘活动,使得国内外感受天地之中文化的客流明显增多。

为加强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我市还成立了遗产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加快文化遗产管理中心复建,策划建设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纪念碑,筹建中国天文博物院(天地之中公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展示工作,
积极发展世界文化遗产游,这将是未来登封旅游业的独有潜力和亮点。

(二)以嵩山文化为魂,大力发展佛儒道三教文化观光游。

嵩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是华夏民族的孕育之地,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近年来,我们围绕佛儒道三教文化,重点开发了少林寺景区、嵩阳书院景区和中岳庙景区;目前,嵩山国家地质博物院、少林景区停车场扩建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太室山索道、文化遗产管理中心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建设。

总投资3.3亿元的“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工程一期拆迁工作已完成;总投资15亿元的旅游小镇项目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全力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1.8亿元的郑州大学嵩阳书院项目,已完成选址、用地测算和地面附属物摸底登记等工作。

我们还正在筹建嵩山国家地质博物院,完成对地质遗迹地保护与开发,发展地质游;为深度开展封禅文化旅游资源,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峻极阁、峻极寺,逐步恢复武则天登封坛、封禅坛等封禅建筑,发展封禅文化游,以保持嵩山文化旅游的完整性。

(三)以禅武文化为力,不断给力禅武文化体验游。

登封武校林立,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学制齐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000多家武术培训分支机构,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武术教育培训基地。

登封还集聚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武术演艺团体,每年在全球表演少林功夫2000场次以上,现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媒体观众覆盖全球近20亿人次,奥运会开闭幕式和连续
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充盈着少林功夫元素。

展现禅武文化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累计演出960场,接待中外游客106万人次,成为全国文化演艺产业的一面旗帜,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功夫之都”。

依托这些禅武文化体验项目开发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们通过出台政策,完善措施,优化服务,积极鼓励各级各部门引进国家级教育培训机构在我市设立培训基地,发展武术体验活动。

目前,总投资2亿元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二期“照见山居”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游客服务中心、禅院式酒店、素斋居和禅街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少林“禅”、“武”文化服务体验产品,是融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旅游项目,预计今年5月可投入运营,将是登封文化旅游行业又一大特色和亮点。

(四)以养生文化为效,继续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游。

当前,国内旅游业正处在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过渡、进而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嵩山有国家级的森林公园,有古称的“嵩山八大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合养生休闲。

近年来,我们以打造省会后花园为目标,围绕建设“宜居宜游”城市思路,坚持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同步发展,不断完善旅游功能。

我们整修完善了高标准的登山步道,开发了卢崖瀑布景区,目前,总投资2亿元的锦鹏生态酒店计划今年8月份试营业;总投资10亿元的夕阳红文化生态园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

我们还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措施不断加快环景区文化旅游
产业带的发展,鼓励唐庄、告成、宣化、徐庄、卢店、大金店、东华等乡镇开展风情小镇和休闲村落建设,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目前,登封已先后开发宝剑、图书、医药、禅茶、陶瓷等20余种代表嵩山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每年直接收入超亿元,形成了旅游、演绎、武术及纪念品开发等多个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产业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虽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尤其是涉及到文化旅游项目的用地较少。

三是207国道登封—偃师段也是由登封市区去少林寺景区的唯一通道,由于长期以来,客货混行、长短共用、超负荷运行等问题日益突出而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景区旅游秩序和河南省对外形象,急需对207国道洛阳——偃师段线路进行设计改道。

四是正在规划设计的旅游新城、郑州大学嵩阳书院等项目,前期征地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此也希望有关部门在专项资金方面,能够给予倾斜和支持。

四、更新理念,努力塑造登封文化旅游新形象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战略机遇,按照“保护大嵩山、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的总体思路,着眼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
新思路,强化措施,全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一)坚持“大嵩山”发展理念,保护好嵩山自然文化资源。

坚持“严格保护、加强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建立健全嵩山的自然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大保护嵩山、保护遗产的宣传力度,增进人们的保护意识。

深入推进嵩山文化研究,以学术成果、文艺著作等多种形式宣传嵩山文化,增强嵩山文化在国内的感召力,在世界的影响力。

积极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长期保护规划,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工作。

(二)坚持“大旅游”发展理念,加快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

在加快发展世界文化遗产游、天文文化游、封禅文化游、道教养生游、地质游的同时,积极鼓励各级各部门引进国家级教育培训机构在我市设立培训基地,发展培训游。

进一步加快环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开发建设,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目前,我市已策划了2010年—2020年150多个文化旅游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超500亿元,全力搞好项目建设策划、规划和服务,力争旅游小镇、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嵩山国家地质博物院等项目开工建设,使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早见效。

(三)坚持“大产业”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三产一体化发展。

强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服务业集聚区等“三区”建设,全力构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一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相结合,打造现代观光农业和民俗文化游产业链,将民俗文化变成特色体验,将新农村变成养生园,将农家生活变成农家乐,推动一产增效。

二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相结合,打造工业观光游和旅游纪念品加工产业链,形成旅游纪念品设计、加工、展览、销售链条化,促进二产转型。

三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房地产、商贸、饮食等第三产业相结合,全力打造文化地产、休闲购物、武术演艺、特色餐饮、数字娱乐等产业链,带动三产升级,从而实现三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围绕“三产一体化”发展,我们将面向国内外,紧盯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借助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理念、人才、机制、资金优势通过优势叠加对登封进行整体性、可持续性开发。

(四)坚持“产城整合”发展理念,努力将登封建设成为“中原城市群的后花园”。

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结合登封市城区与景区紧密相连的特点,将文化旅游服务作为城区的主导性产业,实现“产城融合式”发展。

强力推进旅游新城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小镇、音乐大典二期、嵩山少林武术博物院、功夫动漫、星级酒店群等项目建设,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上项目,三年显成效,五年见新城”;强力推进登封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岳文化苑、天中古街、锦鹏生态苑五星级酒店、晨光公司田园新城建设等项目,启动城郊村的“合村并城”工作;坚持组团式规划,片区式开发,加快老城区文化街巷复建改造项目建设,
恢复大周封祀坛等历史建筑,复建嵩阳楼等标志性文化元素,加快推进五星级酒店、三馆、会议中心、金茂国际广场等重点建设,逐步恢复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完善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努力把登封打造成融观光、修学、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