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主要昆虫种类及特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生翅类(全变态类)
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鞘翅目、捻翅目、长翅目、 双翅目、蚤目、毛翅目、鳞翅目、膜翅目。
第十三页,共124页。
第三节与林业有关的主要目及其分类概述
大多数农林害虫隶属于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 目、双翅目、膜翅目;
天敌隶属于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 目、蜻蜓目、螳螂目等。
爪间突;翅不透明,前后翅均膜质,翅脉
简单。体常被蜡粉。成虫、若虫第9腹节 背面有管状孔。过渐变态。
第二十七页,共124页。
8)蚜科Aphididae
体小型。触角丝状,5-6节,常有感 觉圈;跗节2节;有翅型有2对膜翅,前翅 有翅痣。腹部具腹管1对。体表常被蜡片, 分泌蜡粉;有世代交替现象。
第二十八页,共124页。
中只承认“地理亚种”。
第四页,共124页。
四、命名法
学名: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命名的拉丁语名称。
双名法:指学名有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位种本 名。如:家蚕Bombyx mori Linne
三名法:亚种的学名由3个词组成,即属名、种名和亚种名。如:
东亚飞蝗Lon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演示文稿主要昆虫种 类及特征课件
第一页,共124页。
(优选)主要昆虫种 类及特征课件
第二页,共124页。
第一节 昆虫分类学基本原理
一、分类阶元和分类单元
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 门Phylum:节肢动门Arthropoda
纲Class:昆虫纲Insecta
亚纲Subclass:有翅亚纲Pterygota 目Order:直翅目Orthoptera 亚目Suborder:蝗亚目Locustodea 总科Superfamily:蝗总科Locustoidea 科Family:蝗科Locustidae 亚科Subfamily:蝗亚科Locustinae 属Genus:飞蝗属Locusta 种Species: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体中至大型;触角3节,基部两 节膨大如球形,鞭节刚毛状;额
常向前伸长似象鼻状;后足胫节有 少数大刺;前、后翅翅脉复杂;多 数种类能分泌蜡。
第二十五页,共124页。
5)飞虱科Delphacidae
体小型,触角锥状;后足胫节外侧有2个刺,端部 有1距。本科有许多种类是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 常见的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等。
2. 缨翅目Thysanoptera
体微小至小型。触角短,6-10节,口 器锉吸式,复眼发达;翅膜质,边缘有 长缨毛(缨翅),或无翅,跗节1-2节。
无尾须。过渐变态。
第二十页,共124页。
3.同翅目Homoptera
体小到大型,头后口式;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刺吸式口 器,从头的后方伸出。前后翅质地均一,均为膜质或革质 ,休止时呈屋脊状。产卵器通常较发达,有的无特化的产
9)蚧总科Coccoidae
雌雄异型。雌虫:圆球形或半球形;触角念珠状,喙短, 口针长,常超过体长数倍;多无足无翅,头胸腹愈合。常被 蜡粉、蜡丝、蜡片或蜡质的介壳,多营固定生活。雄虫:体 小;触角丝状,口器退化;跗节1节,前翅膜质,后翅棒翅; 交配器椎状,寿命1-2天。
第二十九页,共124页。
第三十页,共124页。
第三十五页,共124页。
点蜂缘蝽
6)长蝽科 Lygaeoidea
小至中形,体狭长。触角4
节,喙4节,有单眼;前翅革质 区无楔片,膜质区仅具4-5条 纵脉。跗节3节。多数植食性 。
第三十六页,共124页。
7)负蝽科Belostomatidae
又称负子蝽科、田鳖科 。体中到大型;喙5节;前 足捕捉足,中、后足游泳足 ;前翅膜片翅脉网状;雄虫
3) 盲蝽科Miridae
体小型,多纤弱。触
角4节,喙4节,无单眼
。前翅膜区有1-2个小型
翅室。
第三十四页,共124页。
4) 缘蝽科Coreidae
体狭长,两侧缘平行; 触角4节,喙4节,中胸 小盾片小,前翅膜区上 从一基横脉上分出多条 分叉的脉。
5) 猎蝽科Reduriidae
体中型,触角4节,喙3 节基部弯曲。膜片基部有 2个翅室,伸出两条纵脉 。肉食性。
万种,中国已知1000余种。很多种类
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
第十五页,共124页。
1)蝗科Acrididae
触角少于30节,短于体长 ;后足为跳跃足,后足磨 擦前翅发音, 跗节3节;听器 位于第I腹节两侧;前翅和后
足腿节外侧摩擦发音。产卵 器锥状,粗短;尾须短。
云斑车蝗
中华 蚱蜢
第十六页,共124页。
新组合:种错置在其它属中;更正后,原命名人的姓加括号。
如:中华稻蝗Gryllus chinensis Thunberg, 1815
Qxya chinensis (Thunberg,1815)
第五页,共124页。
在动物分类中:科名词字尾—idae;亚科加—inae ; 总科词尾—oidea。
如:夜蛾总科Noctuoidea;
卵器。多数种类具腊腺。 渐变态,少数为过渐变态(粉虱和雄蚧);卵生或卵胎
生,用产卵器切裂寄主植物,卵产于寄主表面或内部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或世代交替;繁殖力强,多数种类 年发生世代多;性二型和多型现象常见;绝大多数为植 食性。
第二十一页,共124页。
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枯萎或畸形生长(虫瘿);
传播植物病毒病; 分泌物导致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
体中到大型,触角4-5节, 喙4节,单眼1对;中胸小盾片发
达,三角形。前翅膜区上有多数 纵脉,从一基横脉上伸出。
茶翅蝽
菜蝽
第三十二页,共124页。
稻绿蝽
麻皮蝽
2) 网蝽科Tingidae
体小型,触角4节,第 3节长,喙4节,单眼1对;
头部、前胸背板向两侧及向 后延伸部分以及前翅呈网状 纹。
第三十三页,共124页。
第二十六页,共124页。
6)木虱科Psyllidae
体小型,触角丝状,9-10节,末节具刚 毛两根,单眼3个;足跗节2节,长短相似, 具两爪,有爪间突;前翅具一基横脉 R+M+Cu。分泌蜡质覆盖虫体。
7)粉虱科Aleyrodidae
体小型。触角7节,复眼肾形,单眼2 个;跗节2节,长短不同,具2爪,无
蜡腺分泌物,加大药剂防治难度。
第二十二页,共124页。
1)蝉科Cicadidae
触角刚毛状;复眼大,单眼3个; 前足腿节粗大,有刺;雄虫腹部基 部有发音器,雌虫腹部基部有听器,
跗节3节;雌成虫产卵器发达,产卵于枝条
中。发育期长,可达4-17年。若虫的脱
皮称“蝉蜕”,若虫被真菌寄生形成 “蝉花”,均可入中药。
足胫节基部;左右翅磨擦发 音;产卵器刀状或剑状,尾 须短。
优雅蝈螽
第十八页,共124页。
螽斯前足胫节的听器
绿螽蟖
4)蟋蟀科Gryllidae
触角30节以上,大于体长; 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跗节3
节;以左右翅磨擦而发音;产卵 器矛状或针状,尾须长。夜出性, 穴居生活,危害根、叶、种子、 幼苗等。
第十九页,共124页。
第十四页,共124页。
1.直翅目Orthoptera
体中到大型;触角丝状或剑状, 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单眼2-3个。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产卵器发达,
尾须1对;雄性具发音器。
渐变态;卵生,单产或块产;雌虫 产卵于土内、土表或植物组织内。若虫 一般4-6龄,多植食性,少部分肉食性。
分3亚目12总科26科,世界已知近3
2)蝼蛄科Gryllotalpidae

触角多于30节,短于体长;

前足开掘足,跗节2-3节;听器位
于前足胫节基部;前翅短,后翅蝼ຫໍສະໝຸດ 蛄纵卷超出腹末,左右翅磨擦发音
;产卵器不外露,尾须长。地下
害虫,造成缺苗断垄。








第十七页,共124页。
3)螽蟖科Tettiigonidae
触角30节以上,长于或等于 体长;跗节4节,听器位于前
优先权:一个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时间优先 页序优先 异名 同名
第七页,共124页。
六、分类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identification key) 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
法,从不同分类单元的特征中选出比较重要、突出、明显
而稳定的特征,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绝对性状,用简短的 条文,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 常用的有双项式、单项式(连续式)和包孕式(退格式)。
亚种Subspecies: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第三页,共124页。
二、物种
物种是分类、繁殖、进化的最基本单元。
生物学物种概念:物种是在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 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
(Mayr,1969-1992)。
三、种下阶元
亚种: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 有相当大的趋异,但不存在生殖隔离。动物分类学
第八页,共124页。
六、分类检索表
双项式检索表
1.无翅………………………………………………………………..……2 有翅……………………………………………………..…..……….… 3
2.腹末有跳器…………………………………………………….…弹尾目 腹末有1条中层丝和1对尾须……………………………………..缨尾目
夜蛾科Noctuidae; 夜蛾亚科Noctuinae;
• 属级和种级学名印刷时用斜体,手写时用下划线表 示;属 级以上学名用正体表示;命名人用正体表示。
• 属级以上(含属级)阶元首字母必须大写,种级以下(含种级 )阶元全部用小写。
第六页,共124页。
模式标本type:当一个分类单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发表时,必须指 定一个或多个标本作为其模式,这些标本即为模式标本。 正模 (配模) 副模
4.半翅目Hemoptera
小至中型,复眼发达,单眼2 个或无,刺吸式口器,喙基部自 头的前方伸出;触角丝状,4~5
节;中胸小盾片三角形。前翅半
鞘翅;跗节3节;水生种类有 游泳足,捕捉足等几种。腹部 第4~6节背面各有一臭腺孔;
渐变态,植食性为主,少数 种类肉食性。
第三十一页,共124页。
1)蝽科Pentatomidae
3.口器咀嚼式………………………………..……………………………4 口器刺吸式………………………………………………………………5
4.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直翅目
前翅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
5.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 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同翅目
第九页,共124页。
第二节 昆虫的分类系统
• Linnaeus,1758:膜、脉、鳞、鞘、双、有吻目、无翅目。
• Brauer,1885:无翅、有翅两个亚纲,17个目。 • Borner,1904:有翅亚纲分为不完全变态类和完全变态类,22个目。 • Brues 和 Melander,1932:34个目。
根据是否原生无翅,分为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
(1)无翅亚纲Apterygota:原始无翅,变态简 单,成虫腹部常有成对针形附肢或突泡。
第十一页,共124页。
(2)有翅亚纲Pterygota:中、后胸出现具翅脉的翅,
变态复杂,成虫腹部无运动用附器。
翅能否折叠
古翅次纲Paleoptera 新翅次纲Neoptera
幼虫期翅的发育
外翅部Exopterygota 内翅部 Endopterygota
第十二页,共124页。
(3) 有翅亚纲的分类
古翅类
蜉蝣目、蜻蜓目
新翅类
外生翅类(不全变态类)
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直翅目、竹节虫目、革翅 目、蛩蠊目、纺足目、襀翅目、缺翅目、啮虫目、食毛目 、虱目、缨翅目、半翅目、同翅目。
第二十三页,共124页。
2)叶蝉科 Cicadellidae
俗称浮尘子,体小型;单眼
2个;后足基节横向膨大,后足
胫节有1~2列短刺,跗节3节; 卵成排产于茎、叶的锯缝中。 善跳,有横走习性。
大 青 叶 蝉
第二十四页,共124页。
3)沫蝉科Cercopidae 4)蜡蝉科Fulgoridae
体小到中型。触角刚毛状。 单眼2个;后足胫节有1-2个侧 刺,端部有1-2列刺;若虫能分 泌泡沫,称为泡泡虫。
• 周尧,1947~1964:蚣虫亚纲、粘管亚纲、无翅亚纲、有翅亚纲。 • 蔡邦华,1955,两个亚纲,3大类、10类,34个目。
• Wheeler et al.,2001: 六足总纲
第十页,共124页。
昆虫纲 Insecta
形态特征:口器外露;具复眼;足跗节分节;雌虫由
第8、9腹节形成产卵器;腹末节具分节的尾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