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模板(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模板第【1】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

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
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

”此情此景如诗如画。

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模板第【2】篇〗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4.文化传承与理解:能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文本比对,体会白鹭如诗的特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三、过程与方法: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

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

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主要采用课件展示法和点拨法。

1.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形象直观的演示配上优美的音乐熏染,帮助学生感受白鹭的优美。

2.阅读课应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

(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
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2.介绍背景
《白鹭》作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郭沫若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

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

”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

《白鹭》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在南国优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一种常见的水禽被人尊为水边隐士、江田长者的白鹭,出没其间把乡居生活点缀得特别富有情趣。

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观察力,对白鹭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白鹭》是《丁东草》三章(丁东、白鹭、石榴)中的一章,最初发表于1943年2月《文艺生活》第三、第四期,后收入小说散文集《波》中。

二、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宜:yí(相宜、适宜、事不宜迟)
鹤:hè(白鹤、丹顶鹤、鹤发童颜)
嫌:xián(嫌恶、嫌弃、讨人嫌)
朱:zhū(朱红、朱鹭、朱砂)
嵌:qiàn(镶嵌、嵌在、嵌入)
框:kuàng(镜框、木框、条条框框)
匣:xiá(匣子、镜匣、木匣)
哨:shào(放哨、哨兵、花花哨哨)
恩:ēn(恩情、恩惠、恩爱)
韵:yùn(韵母、风韵、琴韵悠扬)
五、多音字
好:hǎo(好像)hào(好学)
难:nán(困难) nàn(灾难)
2.理解词语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适宜:合适;相宜。

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

嗜好:特殊的爱好。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本文指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

清澄:(水、天空)清亮。

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

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也叫鹭鸶,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

二、走近白鹭,感悟“精巧”美。

过渡: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1、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朗读第1~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①引导学生抓住“色素”“配合”“身段”“适宜”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②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2)课件出示: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①观察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②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③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突出其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

(3)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结合课文“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这几个关键词语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个排比句,说出白鹭的外形美。

②在朗读中体会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③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巧夺天工!
小结:是呀,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二)启示——共情共鸣,引发壮志。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外形(颜色、身段) 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3.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
精巧的诗”。

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了吗?
教师点拨:诗是优美的、押韵的、充满想象的,而散文诗的语言更加优美、凝练,充满着诗情画意,富有哲理。

在我们平常人的眼中,白鹭只是一种常见的鸟,因为常见到其美而被人忽略。

然而在作家的眼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是作家独到的比喻,是作家独特的感受和美的发现。

“精巧的诗”是作家对白鹭特点的集中概括,也是文章的文眼。

2.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正如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所说(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的文字:“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老师真心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去捕捉、去挖掘生活当中像白鹭
这样如画、如歌、如诗的美!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六、课文总结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

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

(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

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九、教学反思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
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本课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一、读中感悟,以读促悟。

散文的特点是: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繁琐的解析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反而把课文肢解了。

首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感悟作者的优美语言,从而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其次,在朗读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白鹭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二、填补文章想象空白。

文章如诗一样的语言,在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

作者描绘白鹭时这样写道:“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在学习这段文字时,我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我很佩服这只白鹭,因为它站在小树绝顶,还很悠然。

”“我觉得这是一只能珍惜晴天的清晨,能珍惜明媚的阳光,懂得生活的白鹭。

”“我觉得白鹭有和其他鸟不同的嗜好。

这是一只洒脱的白鹭。

”……学生将白鹭的个性特点说出来了。

在指导朗读后,我让学生想象:它真是在望哨吗?它望到了什么?“也许它是在——享受生活。

”“也许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清晨那大自然的风光。

”“也许它是在——享受阳光。

”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对白鹭的悠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模板第【3】篇〗
作者:宋亮
执教者:宋亮时间:20xx年4月
内容: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白鹭》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如诗如画如歌。

2、品味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2、我们来看有关白鹭的录像,(播放白鹭的生活资料篇)。

3、白鹭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笔下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4、仔细看看图,试着再读1—5,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

(生答)
5、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白鹭高贵、典雅的气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着自己练读。

6、谁先来试一下?
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哪一节?
7、看来,白鹭的外型已经吸引了你的关注。

让我们再读1—5。

(读完后师述: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8、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这让他关注白鹭的一举一动。

请你读读6—8,注意白鹭的生活习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读完后交流:
一生6:先读给大家听,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因为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一生7: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好。

读给大家听,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深刻。

(人们说它是在t望,可它真的是在t望吗?)
一生8:读给大家听,然后说了自己的感受。

(学生说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0、7:出示白鹭图,(同时音乐起)师范读7
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白鹭站在那儿,它想干什么?(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远方的朋友祈祷,有个学生说白鹭在欣赏太阳出来时美景,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朝阳添上一抹美丽的色彩……)这个孩子读,齐读7
11、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取个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说理由)
蓝天下的精灵(灵动的小鸟)
把这种天使、精灵、灵动的小鸟的感觉读出来。

12、还有什么画面给你感受深,让你心驰神往。

6:一生说,出示又一幅画。

(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图)
13、这么美的画,可惜缺少画外音。

用你们的朗读配上画外音,试着读读看。

(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沉醉,同学们满意吗?试着一起读。

14、这么美的画,想不想为它取个名字?
15、8图画非常美丽,惊鸿一瞥。

出示图:师读,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诗意的画面,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意读出来。

你为什么读是时候带着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诗一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觉得人与自然、白鹭融为一体。

师:不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

(读)
16、让我们再次回眸,再去读6――8(电脑出示刚才的三幅图)
17、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再看白鹭各种图(生活习性)
18、师:我听到了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生:白鹭是一首歌,一首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生: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19、师:自然界的什么动物曾经带给你神往,你们一定会说出很多,但一定会有它――白鹭(出示白鹭图与题目,读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