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学科育人框架及实践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园19年11月1
日E-mail :jxyglcn@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被给予很多的关注。

这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
映,同时也是对时代要求的回应。

当前,在科技突飞猛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师应该努力将“育人”融进自己的学科教学。

基于教材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拟出包含六大范畴的育人框架,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四种具体的学科育人教学策略,即“深入教材”“创设情境”“丰富活动”
和“精选题目”。

英语学科育人框架策略
摘要关键词一、学科育人是时代的要求
弗林效应表明,人类的智力水平在不断提升。

伴随着青少年智力的蒸蒸日上,
青少年道德水平的发展趋势总体良好,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一些问题[1],例如:有的青少年认为学雷锋并不光荣,只有傻子才学雷锋;
有的青少年以当“网红”为追求,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当“科学家”、“解放军”为荣。

这种种现象,都启发着人们思考教育的功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后,教育部也出台了以
“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各学科课程标准,
将育人要求融进了学科教学。

而在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表明了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意见》指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这些
顶层决策与文件,标志着“立德树人”应该是基础教育的首要功能。

因此,“如何在自己所教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应该是每一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老师应
该思考的课题。

本文的撰写,
也正是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对于“学科育人”的思考与总结。

二、英语学科育人框架的确立
新课标在英语课程内容中提出了3大主题及其统摄下的32个子主题[2],它们为英语学科育人提
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笔者经过总结,提炼出包含六大范畴的育人框架(见表1)。

关于该框架的应用,教师一方面可以依托单元主题以及单元文本,努力寻找框架内的育人内容,
进而有效地丰盈教学目标。

例如以人教版教材
Book 1Unit 1Friendship 为例(见表2)。

另一方面,可以就框架中的某一要素进行教材整合。

笔者以人教版教材5个必修模块为例(见表3)。

值得说明的是:笔者这里归类的依据主要是文
本体现的主流育德因素,而非“支流”。

如果二者皆考虑的话,那么同一个单元可以隶属于几个范畴中。

例如Book 1Unit 2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这
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固然要扩展学生的视野,如了解英语发展的历史,以及世界各地英语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但同样可以在介绍被西方所接受的中国英语之时,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高中英语学科育人框架及实践途径
杜锐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湖北襄阳,441000)
国际视野兼容并蓄、开放平等、尊重多样、取长补短、跨越文化、善于交际、共同发展、命运同体……个性品格自尊自爱、健康自强、志存高远、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责任担当、乐群宜人、团队精神……科学素质尊重知识、讲究方法、保持理性、运用逻辑、善于思辨、乐于探究、敢于批判、勇于创新……公民意识文明礼仪、诚实守信、法制观念、民主知识、温和理性、服从素养、自治自制、社会责任……生态文明
敬畏自然、共处共融、注重安全、预防灾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自觉自律、持续发展……
家国情怀重视亲情、行孝感恩、故乡情感、本土文化、家国同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育人范畴主要内容
表1
42··
三、英语学科育人的具体策略
1.深入教材文本,挖掘育人元素
教材是师生教学的主要载体。

教材中的文本既是语言学习的范本,也是育德育人的养料。

教师要善于从“育德育人”的视角来审视、解读文本,从而将教学染上“育人”的色彩。

鉴于Book1Unit1以及Book1Unit2在上文中有所提及,这里笔者以Book1Unit3为例。

该单元文本The Dream And The Plan叙述了王坤与王薇兄妹俩从制定到实施沿湄公河骑行计划的故事。

通过介绍兄妹俩在制定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系列想法与行动,揭示了两个道理:第一,梦想要通过行动、坚持与充分的准备才能实现;第二,兄妹俩性格上都有优势与劣势,但正是相互补充,最终促成了骑行的实现。

教师可以确定育人目标如下:(1)个性品格范畴:科学计划,充分准备,行胜于言,坚持不懈;(2)个性品格范畴:欣赏别人、团队合作。

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文本中的地理描写,渗透“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文本,蕴藉
着丰富的德育因子,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

教师要努力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审美,锐化自己的思维,进而锻炼出超强的文本解读能力。

只有深入地解读,才能挖掘出不易发现的因子。

同是一篇《背影》,有的老师挖掘出“大家庭文化背景下父爱的艰难”,也有的老师探析到“五四自由思潮下一代人的赎罪”。

这是由文本解读的功力深厚所决定的。

2.创设人文情境,借题落实育人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认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知识[2]。

在设置情境时,通常利用的参照物可以是歌曲、图片、音频、视频、实物以及语言等。

这些参照物的采取,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育人手段,因为它们可以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如果能将上述育人框架内的元素渗透在参照物中,则有“锦上添花”之效。

在网络资源唾手可得的手机时代,参照物的选择及适时适度地植入,不是一件难事。

教师要逐渐从“依托教材教学”走向“自主建构课程”,有意识地搜集相关课程资源,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着力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人格塑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擅长利用图片将学生带入到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正所谓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

在讲虚拟语气的时候,利用Helen keller的一组图片,迅速将学生带入到“海伦与其老师莎莉文一起克服困难、笑对人生”的情境。

在此情境下,引导学生理解虚拟语气这一概念,并且让其输出含有虚拟语气的句子。

当然,笔者这里要给予适当控制,让句子含有育人的色彩。

Because of my private tutor———Anne Sullivan,I didn’t feel life boring.If I__________(meet)her,I__________________(experience)a sad childhood.If ___________________(be for)her love and patience,I_____________________(learn)to read books in braille.Most importantly,without her help,I _________________(develop)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Sometimes,how eager l am to have a normal vision!If I_____(have)three days to see,I_____________(observe)those who care for me carefully and remember their faces forever.If I_____
单元主题及文本育人要素及教学目标
主题:Friendship 文本:Anne's Best Friend
1.个性品质范畴:珍视友谊,支持朋友
(对友谊的理解,对朋友的支持)
2.国际视野范畴:尊重和平、共同发展
(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滔天罪行)
3.个性品格范畴:积极乐观、自我排遣
(在困顿中对生活不丧失信念,通过日记排遣孤独)
表2
育人范畴涉及单元家国情怀B1U3Travel Journa
国际视野B1U2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B2U1Cultural Relics
B3U5Canada-The True North B5U2The United Kingdom B2U2The Olympic Games B3U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B4U4Body Language B4U5Theme Park
个性品格B1U1Friendship;B3U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B1U5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B4U1Women of achievement B4U2Working the Land B4U3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B3U2Healthy eating B2U5Music
科学素质B3U2Healthy eating B5U5First Aid
B1U4Earthquake B2U3Computers
B3U4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B5U1Great Scientist B5U3Life in The Future
公民意识B5U4Making the News
生态文明B2U4Wildlife Protection
表3
(have)three days to see,I________(enjoy)the profound nature.If I____(have)three days to see,I__________(glance)through those books I love.Most of us just take life for granted,hardly conscious of our blessings.If everyone_______________(strike)blind and deaf for a few days in his future,he___________(become)more appreciative of sight.
(答案为:had not met;should have experienced;it had not been for;could not have learned;might not have developed;had;would observe;had;would enjoy;had;would glance;should get stricken;would become.)除了图片,“视频”也是常见的创境手段。

同样是上述虚拟语气的教学,在学生操练阶段,可引入一段名叫“悟空”的小视频。

其背景是:美国由于担心中国企业华为公司占领科技领域的制高点,从而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

但是,华为不急不躁,平静前进。

在今年5月推出了它的新款手机P30以及P30pro,并且顺带推出了一个小视频“悟空”,讲述了一个农村少年为进城看一场电影,不畏艰难险阻,执着向前的故事。

笔者有机地结合了虚拟语气的教学和这一视频,引导学生不断生成基于育人元素的的句子,以期达到三方面的育人效果:(1)有信念,能执着,不畏艰难险阻,向前再向前(小朋友一往无前要进城);(2)有远见,能思危,不靠他人发展,静心干实事(华为公司自主研发芯片);(3)有温情,能和谐,与人友好共进,大国显风度(中国的和谐文化,美国的霸权主义)。

学生生成的典型句子有:
S1:If the boy had not courage and perseverance,he couldn’t arrive in the city.
S2:Had it not been for Huawei’s foresight,it could not have produced its own chips.
S3:If American should not develop harmonious culture in the future,it would lose its own interests.
3.丰富课外活动,利用实践育人
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紧张的课内学习之外,教师可以基于某项育人主题,布置一些形式多样的任务,或是设计、组织一些学习活动,以此来促成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

通常课外活动类型有:设计制作型、调查分析型、解决问题型、表演展示型。

前三项多以海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展出。

教师可以依据德育主题,给学生个人或小组布置相关任务。

例如在聚焦饮食健康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份菜谱,并附上自己的理由,以海报展出;在聚焦文化遗产、环保等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室外调查本地的文化古迹、污染情况,并做出旅游导图,抑或给市长写信;在阅读一些难懂文章之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搜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材料,以手抄报展出。

至于“表演展示型”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就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主题,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歌咏比赛、配音比赛等。

当然,这样的大型活动可能一年就1~2次。

但是,教师也可在自己班级举行类似活动。

笔者坚持每周为学生呈上一首富含正能量的英文歌,然后会在每月举办一次英文歌比赛。

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常配合教材文本乃至其他学科教学,播放一些蕴藉丰富的电影,例如,在上完教材文本Anne’s Best Friend,我们为学生播放了《安妮日记》、《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电影,配合语文学科中《哈姆雷特》的教学,播放由莎翁戏剧改编而成的电影《哈姆雷特》,以及由此改编的相似电影,如《狮子王》系列,在观影之后,让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办一张观后感海报,并就此举办班级演讲比赛。

活动的精彩,有时不在规模,不在设备,也不在专业的高度,而在孩子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的热情、合作与快乐。

这也是活动育人的要义:育人不仅关涉活动的内容,更关乎活动本身。

4.精选语篇题目,利用评价育人
高中教学中,练习与测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平时的小检测、每月的月考,这是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可以将这些练习、测试与德育育人结合起来。

具体而言:在试题选择与编制上,尽量施予“育人”考量。

例如,这篇阅读材料的主题是否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次写作任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等等。

当然这一任务一个人完成,肯定有困难,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例如
备课组或教研组可以让组织中每一个成员承担一定的搜集任务。

这样就能完成“纳育德于练考”的工程。

当然,契机的选择没有一定标准。

以下,笔者通过三个案例,从三个视角说明练测材料该如何收集。

【案例1】基于教材主题的拓展。

人教版教材对“环保”这个主题有多处提及。

例如Book2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Book6Unit4Global Warming 就是直击环境问题。

再例如Book3Unit2Healthy Eating,Book4Unit1Women of Achievement,BooK 4Unit2Working the Land也与自然环境有着联系。

笔者观察到高考全国卷,发现每年命题人都会聚焦“环保问题”。

于是我们备课组把这些语篇集中起来,配合教材文本,形成一个“1+x”的“主题阅读”。

这种阅读以试卷题目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试能力,同时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见表4)。

【案例2】基于生活主题的拓展。

五月有母亲节,六月有父亲节。

五月也是我们学校的感恩月。

学校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让孩子们带负重袋,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

我们英语备课组也积极配合这种“感恩父母”的活动,搜集相关主题的真题语篇,让学生接受感恩教育(见表5)。

【案例3】基于一切其他的契机进行拓展。

有一次月考中,有一篇文章讲到老夫妇之间的爱。

对此,笔者即刻回忆起歌颂“人间真爱”的两篇文本,并印发给学生(见表6)。

当然,主题拓展的机会其实还有很多。

教师需要做有心人,用心挖掘主题,用心搜集资源。

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拓展之机与拓展之资。

表6
《礼记》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这说的其实也就是教书以德育人。

可见,我国自古就在倡导“寓德于教”的传统。

在强调“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之际,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情境创设能力、课程开发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师者”的称号。

参考文献
[1]纪莹莹.论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缺失和培育[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王颖】2010全国卷I完形填空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为了照顾不省人事的妻子
几年如一日。

四川省内江市2018届高
三第一次模拟完形填空
祖父是一位农名,平时见人不多,可是祖母一直
坚持为他熨衣服,作者不解,祖母告诉他:祖父
在他心中是最美的男子。

2004年浙江高考完形填空母亲合同,母亲的辛劳。

2004年重庆高考完形填空
母亲脸上有疤痕,儿子害怕母亲到学校给自
己“丢脸”,后得知妈妈受伤是因为救孩子。

2011年四川高考完形填空母亲指引着成为一名快乐的妻子和商人。

2011年天津高考完形填空
母亲在女儿成长路上一直扮演着关心、鼓励
的角色。

2014年天津高考完形填空
母亲只身被派往巴西,在与孩子分开的几年
中,一直保持电话联系,一直关心、教育孩
子,使得这段经历成为财富。

2010年江苏高考完形填空继母的热情使我和家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5年山东高考完形填空
父亲理解别人,善待别人,给予“我们”无声
的教育,让我们健康成长。

2013年天津高考完形填空
父亲是一个勤劳、乐观对家庭充满爱的人,
他是作者的父亲、老师和朋友。

表5
2007年全国卷I 阅读E篇1967年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经历干旱时,政府提出了每天节约用电一小时。

2008年全国卷I
听力第7段材料
提到空气污染,并呼吁政府对车辆限行。

2010年全国卷I
作文
要求学生写一份主题为人与自然的演讲比赛的通知。

2011年全国卷I
听力第8段材料
谈到三手烟对孩子的危害,呼吁父母戒烟。

2012年全国卷I
短文改错
怎样节约能源。

2013年全国卷I 阅读A篇建筑师王澍的建筑设计既要和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协调又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观点。

2014年全国卷I
阅读B篇
聚焦环境破坏导致旅鸽灭绝的现象。

2014年全国卷II 阅读B篇描述了自1970年第一个世界地球日以来,美国人对环境越来越友好,几乎没有一个学校不进行环保教育。

2015年全国卷I 短文改错描述了一个学生怀念小时候的青山绿水,痛斥破坏环境的维护并呼吁保护环境。

2016年全国卷I 阅读A篇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用作品《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2017年全国卷I 阅读B篇介绍一个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者组织以及作者在这一组织中拯救了一只雏鹰的故事。

2018年全国卷I 阅读D篇研究表明,过时的旧设备比新设备要消耗过多的能源,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及时更新设备。

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