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历史与社会2016年10月独立作业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社会10月份独立作业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9月15日晚,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A.天宫一号
B.嫦娥二号
C.天宫二号
2. 一战前夕,两个帝国主义国家(X国和Y国)结成了同盟。
借此X国可以在欧洲孤立法国,Y国可以更加有力地争夺巴尔干地区。
X国和Y国最有可能是( )
A. 德国、奥匈帝国
B. 奥匈帝国、意大利
C. 意大利、德国
D. 英国、德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是列强的分赃会议,在《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有()
①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②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③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委任统治”
A.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③④
4.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5.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②领导辛亥革命③领导五四运动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
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共和③抗日救亡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7.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8. 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
民族的国家。
”对这一宣言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宣言出自《临时约法》②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
③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④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
这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0.新文化运动实际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可以从下列哪项中反映出来()
A.提倡新文学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民主
11.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
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右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
该年是( )
13.图3是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某次战争的进军路线示意图。
读图判断这
次战争是 ( )
A .抗日战争
B .北伐战争
C .解放战争
D .甲午战争
14.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
史料支撑的有( )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以下能佐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论
的史实有
( )
①中国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②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
③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军力 ④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一二·九”运动爆发
17.《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提及的运动是( )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
C .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8.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
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
19.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下列史实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有( ) ①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②领导五四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③领导“”运动 ④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荖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选择不同,但他们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C.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D.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60分)
21. 【反思战争 永护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95年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
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
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
┅┅此语一出,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的英国、法国、俄国惊悸地听着德国的┅┅宣言,感觉到一个庞大的火药桶就在身旁,随时可能爆炸而祸及自身。
材料二:威廉二世还宣称:“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材料三: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
但是,同时出手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1)材料一中这个火药桶最终被点燃的导火索是什么?举一例说明材料中提到的“祸及自身”。
(3分)
(2)分析材料二,说说材料二反映的思想和“火药桶被点燃”之间有何关系。
(2分)
(3)结合材料一和战争性质评析材料三中德国政府对战争责任的认识。
(5分)
22. 【全民抗日 洗雪耻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不忘国耻,反思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
以下是
图图3
探究活动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文献资料
战争年代,美国杂志上数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头像。
(1) 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关于这期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
(2)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
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 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
材料二:工具制作
材料三:历史评论
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1)材料一中这些美国杂志因对中国局势的关注而受国人瞩目,说说“征服者”与“红星照耀西方”分别对应着怎样的中国局势?(4分)
(2)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
请根据小组成员们制作的抗日战争年代尺(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4分)
(3)历史评论可以帮助认识历史,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说说材料三的观点“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的合理性。
(2分)
23. 【领导核心 指引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5周年,小明编了一首诗歌: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你引领革命的正确方向;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冈,你寻找着革命的合适道路。
西安谈和共赴抗日前线,取得百年首次的大胜仗。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制定了这样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1)“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冈,你寻找着革命的合适道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2分)你认为这条道路“合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提到的会议指什么?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它是“重要的”?(3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24. 【 思想解放 引领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或革命,都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的。
中国也不
例外,从
戊戌变法开始,掀起了一个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材料一:这次革命结束了一个王朝,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这次革命没有成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因为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毛泽东
材料二: 右图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某次运动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
(1)分别写出三则材料对应的事件。
(3分)
(2)请写出材料二这次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和对旧道德批判最为猛烈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分) 1931年 1945年
1935年 1940年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937年9月,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建立 1941年长沙会战取得重大胜利 1940年,“南洋华侨视察团”回国慰问
(3)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一部“国人渐已醒”的历史。
分析上述材料,比较材料三提及的运动和材料一二中的运动在推动“国人渐醒”方面有何本质不同。
(4分)
25. 【前赴后继救国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11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以文化的巨大进步
获得了某种补偿。
1912年—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
视为象征。
后来又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材料二:见右图【一个政党的努力】
(1)这场“价值重建运动”对材料二中这个政党的诞生产生了什么作用?
五四运动是“新纪元”的开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的革命
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怎样的政治条件?(4分)
(2)一个政党的奋斗历程,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如此深切地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联系发生在“诞生”“起步”地点的历史事件,分别说说这个政党为改变民族命运做了怎样的努力?(4分)
(3)这次起步不是偶然,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内部条件造成的。
结合所学,说说造成这次“起步”的内部条件。
(2分)
九年级社会思品独立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B A D B B D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C B D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21.(1)(3分)萨拉热窝事件。
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法军伤亡惨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举例子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法、俄等国的影响)
(2)(2分)军国主义盛行,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3)德国认为他们是被迫战争,这种认识是推卸责任(不正确的),(1分)因为从材料一可见德国是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而战(2分);这场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2分)因此,德国是发动战争的罪人。
22.(1)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分)。
(2)(4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共产党军队领导(或开辟)的敌后战场,战略得当(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国民党军队发起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抗战);世界各地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
(一点1分,合计4分)
(3)(2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
23.(1)(3分)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2)(3分) 中共二大的召开。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2分)反帝反封建、统一成民主共和国。
(4)(2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4. (1)(3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青年杂志》或《新青年》杂志(1分)鲁迅(1分)《狂人日记》(1分)
(3)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分)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2分)25.(1)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政治条件: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4分)
(2)诞生——上海:1921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起步——广州:1924年,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讲出每个地点发生的大事1分,这件大事所产生的影响1分,共4分)
(3)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遭到严重阻碍;“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