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埭头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埭头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②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③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④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B
2. 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P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
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参考答案:
C
3. (单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某物块以初速度v0从底端沿斜画上滑至最高点后又回到底端.上述过程中,若用x、v、a和分别表示物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动能各物理量的大小,t表示运动时间。
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参考答案: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A5 C2
【答案解析】 B 解析:A、物块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据位移公式可知,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据运动学公式可知,下滑所有的时间要大于上升所用的时间,所以x-t 图象应是曲线,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上滑时的加速度
a1=,方向沿斜面向下;下滑时的加速度a2=gsinθ-μg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知a1>a2.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且由于机械能的减少,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初速度小,故B正确.C、因上滑过程中、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不变,且上滑时加速度大于下滑时的加速度,故加速度应该为两条水平线,故C错误.D、据速度公式和动能公式可知,动能随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变化,而图中是一次函数关系,故D错误.故选:B.
【思路点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从而得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速度公式和能定理得出速度、动能与位移的规律,再分析选项即可.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动能的表达式,此题难度较大.
4. 如图所示,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使它获得很大动能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两个D型金属盒,置于匀强磁场中,两盒分别与高频电源相连。
则带电粒子加速所获得的最大动
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加速的次数 B.加速电压的大小
C.金属盒的半径 D.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
参考答案:
CD
5. 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 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B、C间由一轻杆相连.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细线与轻杆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大小为g sin θ
B .
C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0
C .B 、C 两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
D .B 、C 之间杆的弹力大小为0
参考答案:
C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
V ,内电阻
Ω,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为
Ω后,
电键S 断开时,R2的功率为W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W ,则通过R2
的电流是 A .接通电键
S 后,
A 、B
间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仍为
W .则
Ω.
参考答案:
0.5;
7. (2)(6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有一位同学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测量作出了图乙、丙两幅图。
①A 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 图上部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 图线在纵轴上有截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没有平衡摩擦,或平衡摩擦不够
②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③平衡摩擦力太过…
8.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和所受拉力F 的关系图像。
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 图线,如图(b)所示。
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
m=_____________ kg ;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
(重力加速度g 取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参考答案: 0.5Kg 0.2
9. 某同学做《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 O 为
橡皮条与细绳的结合点,图中______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__是合力的实验值,需要进行比较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___________ 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F; F’; F和F’; 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的对角线
10. 如图所示的是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交流电周期为 T=0.02 s,每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测量得 AB=3.01 cm,AC=6.51 cm,AD=10.50 cm,AE=14.99 cm,AF=20.01 cm,AG=25.50cm,则 B 点的瞬时速度vB =_____m/s,小车运动的
a=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0.326 0.500
11.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不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的质量M,直接用公式a=求出.
(3)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某同学得到的a-F关系如图所示(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其原因;参考答案:
(1) m《M (2)CD (3)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了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滑块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
现将质量为m2的物体从圆弧的最高点自由释放,在物体下滑过程中m1和m2的总机械能
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二者分离时m1、m2的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守恒,
13. 一个小灯泡在3伏的电压下,通过0.25A电流,灯泡所发出的光经聚光后形成很细的光束,沿某个方向直线射出。
设灯泡发出的光波长为6000埃,则每秒钟发出的光子个数为
______个,沿光的传播方向上2m长的光束内的光子为________个[jf23]。
参考答案:
2.26×1018,1.51×1010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实验得到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建立了坐标系,测出了a、b、c三点的坐标,如图所示,g取10 m/s2,根据图中数据回答:
(1)坐标原点O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吗?。
(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m/s。
参考答案:
(1)是;(2) 0.2
15.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
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为
____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3)下图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
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下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如图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4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1×10-2 Ω·m B.1×10-3 Ω·m C.1×
10
-
6 Ω·m
D .
1×10-8 Ω·m
参考答案:
(1) (0.395~0.399)(2)甲
(3)连线
(4)(4.3~4.7) (5) C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
点.当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以速度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D.(不计空气阻力)ks5u
(1)求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求出O、D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1)(2)(3)ks5u
17. 如图所示,平行玻璃板的厚度d=4cm,光线AB以入射角i=60°从空气射到平行玻璃板的
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的下表面射出。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
求出射光线CD相对于入射光线AB偏离的距离。
参考答案:
设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得r=30°(4分)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得:侧移量(5分
18. 如右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2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 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0.4 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 小物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多大?
参考答案:
解析(1)小物块在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C==4 m/s ------4分
(2)小物块由C到D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1-cos 60°)=mv-mv -----3分
代入数据解得vD=2 m/s
小球在D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 ---------- 2分
代入数据解得FN=6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N′=FN=60 N,方向竖直向下.----2分(3)设小物块刚滑到木板左端到达到共同速度,大小为v,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过程中,小物块与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μg=3 m/s2,a2==1 m/s2 -------------2分
速度分别为v=vD-a1t,v=a2t -------2分
对物块和木板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μmgL=mv-(m+M)v2 ----------2分
解得L=2.5 m,即木板的长度至少是2.5 m.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