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地868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地868是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自交系14PXM9700和ZD8827为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是一个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玉米新品种,深受广大种植者喜爱,种植户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该品种在2019年9月12日第五届黄淮海玉米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专家推荐活动中获“优秀参展品种”荣誉称号。
然而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以“868”命名的玉米品种,它们审定较早,基本上都是2013年以前的玉米品种[1-4]。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户,给农户选种带来方便,扩大该品种的市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地种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员工对该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引种试验,产量表现较好,同时对该品种栽培技术也进行了研究,现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主要特征特性
1.1植株性状
2017—2018年两年度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该玉米品种夏播生育期98d,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绿色;株型清秀,叶片上举,半紧凑;果穗柄较短,与茎夹角小;株高273cm左右,穗位高109cm左右,全株叶片数20片,叶片绿色,耐密植,高抗倒伏。
1.2果穗性状
中地868玉米品种果穗为筒型,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平均穗长21cm左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9.5g左右。
1.3抗病性鉴定
中地868玉米品种抗病能力强,中抗多种病害。
经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对该品种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报告显示,该品种综合抗病性好,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瘤灰粉病和穗腐病。
2产量及适应性表现
2017—2018年两年度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53.3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48%;2018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5.0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9%,所以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宜在河南、山东两省,河北保定、沧州市及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山西中南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湖北襄阳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3栽培技术要点
3.1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指从收获至播种,为了提高种子质量、抗性或破除休眠,促进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种子采取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种子处理包括清选、干燥、分级、浸种催芽、杀菌消毒及各种处理;狭义的种子处理主要指浸种催芽、杀菌消毒等各种处理,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学、水、包衣和种子引发等[5],种子发芽率、纯度、净度等因素影响种子出苗和最终的产量,因此要选用籽粒饱满且大小一致、无病虫害,发芽率、纯度和净度都达标的种子;此外,为防止地下害虫和病害对种子的危害,影响种子发芽出苗,尽量在播种前用化学药剂或生物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3.2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
从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域到北方春播玉米区域,南北距离跨度大,气候条件复杂,所以要适时播种并合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1-0035-01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B
黄淮海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地868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冯汉宇1,魏锦霖1,卢世安1,张立龙1,陈茂功1,胡颖2
(1.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8;2.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河北承德067060)
摘要:中地868是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自交系14PXM9700和ZD8827为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9年
通过黄淮海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玉米品种夏播生育期98d,株型半紧凑,株高273cm,穗位高109cm,叶片数20片,
叶片绿色,耐密、抗倒,果穗为筒型,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平均穗长21cm,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9.5g,黄淮海
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53.3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5.0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并且经人工
接种抗性鉴定报告显示中抗多种病害,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引种试验表明:播种密度为4500株/667m2,该品种具有高产、
稳产、多抗、广适等特性,适宜黄淮海区域的河南、山东等地夏播种植,是一个具有广泛前途的新品种。
关键词: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地86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作者简介:冯汉宇,男,科研助理,主要从事玉米育种与栽培研究。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33页)
测的详细指导,导致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是标准与应用的脱钩,目前马铃薯种植普遍强调产量和经济价值,而忽视技术和质量管理,缺少相应的技术规程,难以深入推进标准化栽培技术。
2.2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的解决措施
可以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研究解决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管理领域,农业技术部门需要建立健全马铃薯标准化栽培的标准,通过建立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帮助种植户形成标准化栽培理念。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马铃薯检验和薯种的检疫,确保标准化栽培技术的落实。
然后在技术领域,结合国内外马铃薯品种优势,运用生物技术培育新型马铃薯品种,建立相应的繁育基地,为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也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因此,需要积极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从播种条件、育种、田间管理、杀秧与收获等方面入手,对马铃薯种植过程进行控制,确保马铃薯生长环境优良,从而获得理想的技术应用效果。
同时,国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栽培标准,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学善,王平,屈会娟,等.四川马铃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
创新链现状与研究展望[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1):2046-2050.
[2]任永峰,路战远,赵沛义,等.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
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5):120-124.
[3]李芬,侯贤清,李荣.沟垄二元覆盖对旱作马铃薯耗水特
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33(12):2472-2481.
(上接34页)
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办法,必要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对于经常发生的病虫害应该做到提前预防。
首先,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预防系统,加强与气象部门间的合作,使花生种植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采取适合的预防措施。
其次,还要为种植花生的种植户提供和推广相应的技术,降低病虫害对花生的影响,以支持花生产业的发展。
最后,必须要对于已经发生的病虫害进行及时的控制,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合适的花生品种,并且采取合适的种植方法,做好施肥以及灌溉工作。
结合气象分析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并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控制办法,避免造成大范围的影响,保证花生的产量,提升花生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娟华,于涛.临沂地区黄桃不同生长期病虫害种类及防
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7(19):116.
[2]简芳,黄圣忠.玉屏县黄桃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J].
植物医生,2019,32(2):69-71.
密植。
黄淮海夏播区麦套播种一般5月下旬进行播种,麦收后直播6月上中旬播种;引种栽培试验表明,在东华北春播区5月中旬播种,东北辽宁和吉林省春播区以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种为宜。
播种出苗后,在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去弱苗、病苗,留壮苗、齐苗、匀苗,最后留苗4500株/667m2,同时注意控苗,及时清除多余分蘖。
3.3肥水管理
土壤贫瘠、地力不足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域和北方春播玉米区域普遍存在,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块肥力情况而定,做到施足基肥,早生快发,以促为主、重施穗肥、酌情施粒肥。
基肥施用农家肥,并合理配施N、P、K型复合肥及微肥,追肥一般施用氮肥尿素。
播种后干旱时灌水或淋水,确保顺利出苗;穗期遇旱要及时浇水,使玉米植株正常抽雄、吐丝;花粒期遇旱及时灌水,促进籽粒灌浆、粒大饱满,以提高结实率,达到高产、稳产;雨天积水要及时排水防涝,防止后期早衰,降低产量。
3.4病虫、草害防治
不同的生态区域,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不同,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主要有小斑病、茎腐病、粗缩病、南方锈病、玉米螟虫和棉铃虫等,在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茎腐病、大斑病、瘤黑粉病及玉米螟等,草害各地都有发生,所以要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在黄淮海夏播区主要防治粗缩病和南方锈病,在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在喇叭口期用药剂进行丢心,防治玉米螟或钻心虫;由于田间杂草会与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所以要用化学、人工或机械的除草方式进行除草。
参考文献:
[1]刘焱,赵红克,王飞雪,等.玉米新品种宛玉868的选育过
程及创新点[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50,52. [2]刘焱,王飞雪,谢富欣,等.玉米新品种宛玉868特征特性
和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00-101.
[3]杨立冬,孙国庆,马兰芳,等.玉米杂交种“中种868”的选
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12):128-129. [4]王怀勇,任祖益,杨国凤,等.杂交玉米正大868特征特性
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9):149-150. [5]井广进,李月明.玉米种子处理技术研究概述[J].辽宁农
业科学,2014(4):64-67.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