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反映时代恶癖与美德的不朽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反映时代恶癖与美德的不朽名
作
1625年十分平凡的一天,彼得·保罗·鲁本斯(以下简称鲁本斯)突然从他那画有神仙、英雄、国王和女王的巨幅画卷中抽身出来,他用铅笔画了一位小小的宫女肖像《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
素描:《伊莎贝拉女王的宫女肖像》,画家:鲁本斯
《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中的人物是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完全不是鲁本斯所喜爱的那种类型的妇女。
在鲁本斯画布上所描绘的
通常是粗大、丰满、生气勃勃的妇女,这幅画上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脆弱的花朵般的少女。
这脆弱的花朵是在宫廷郁闷的寂静气氛中成长起来的。
宫廷里充满了伪善、阴谋和虚假。
尽管宫廷中笼罩着不自然的气氛,但是在《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面庞的轮廓中,在这个调皮少女瘦削的颧骨和微微翘起的下颚上,却流露出淘气和执拗的神情。
铅笔在画纸上沙沙作响。
鲁本斯仔细地端详着模特儿,记下她狡黠的表情,略带惶惑和呆板、优美而又略显粗俗的神情。
望着画面,仿佛能看见她的面颊升起红晕,突然睁大湿润的双眼,略微斜视,避免画家凝视的目光。
鲁本斯亲自来为她作画,这非同小可!这个青年女子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鲁本斯望着她那惊讶的挑起、仔细修饰过的眉毛,相距略远的眼睛,撅起的似笑非笑的嘴唇和微微抽动的嘴角,在突出的前额上垂下几绺柔丝般的头发,柔软的高领围着她美丽的脖颈。
鲁本斯画上的宫女俨然像一只突然从鸟巢中探出头来的雏鸟。
《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中宫女小小耳朵上的耳坠在闪闪发光。
这个青年女子的耳中听到过多少故事,多少罗曼史,多少悲剧!确实,她了解许多事情。
上流社会的虚伪、严格的礼仪并不能阻止住自然脉搏的跳动。
狡猾的嘲笑即将变成微笑,此时露出珍珠般闪光的细齿。
可是,仿佛勾起了某种回忆,这个宫女一眨眼就转入了沉思默想。
她的眼睛越发斜向一边,以便避开正在画她的上了点岁数的鲁本斯,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一位爵位最低的廷臣。
正在画这位年轻动人的模特儿的画家鲁本斯在想什么呢?也许,他记起了他已经48岁,来到这个罪恶的世界已近半个世纪。
在这块土地上,他漂泊奔波,去执行别人交给的而他本人毫不需要的任务?不,完全不是这样。
画家鲁本斯自己乐于参与这种困难重重、千头万绪、有时颇为危险的把戏,而且毫无怨言。
沉默,继续沉默,铅笔飞快地画着,在纸上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姑娘的形象,鲁本斯怀着欣喜的心情创作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他为了使这个形象流传千古而进行创作。
恐怕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达芬奇、拉斐尔、提香以及鲁本斯等天
才人物称为“神笔”的原因。
除了上帝之外,谁能在眨眼之间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呢?
《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触动了鲁本斯复杂心灵上最奥妙的心弦。
对于人类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更清楚。
鲁本斯了解人们形形色色的情感,他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间喜剧。
从这位年轻少女的身上,鲁本斯看到他自己、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情感,都懂得生活,但保持着沉默!
鲁本斯决定,完成《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素描后,把它加工成一幅油画。
于是,鲁本斯创造了一个奇迹,是在伟大的画家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100多年后,在艺术史上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请设想一下那位尝试锻造微型指环的鲁本斯曾创作出场面壮观的令时人咋舌的巨型油画,其中有的描绘基督受难时一瞬间的可怕场面,有的描绘古代神话中的宏伟场面,有的描绘猎人与雄狮搏斗的场面,可是,这位油画大师的目光突然停留在一个卑微的宫女身上。
这是怎么回事?要知道,鲁本斯并不偏爱宫廷人物的肖像,他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事要做,他勉勉强强应付得了能给他带来大量金钱的大量油画订货。
此外,在宫廷里那纷至沓来、应接不暇的印象中,鲁本斯简直无暇去注意个别的人。
可是鲁本斯终归画出了《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
也许在鲁本斯心中早已暗暗升起一个念头,尖锐地准确地描绘出宫廷特有的伪善、矫揉造作的气氛,而这种气氛是一切大大小小的王国所共有的。
不过画家是十分谨慎的,他决不会去推倒偶像,因为鲁本斯本人也是一个廷臣。
因此,在鲁本斯遗留下来的大量创作中,我们找不到一幅油画、一张草图、一幅肖像画,对这种表面上冠冕堂皇而实际上往往是空虚、卑劣、矫揉造作的表演作过揭露。
鲁本斯不是戈雅,他是彬彬有礼、豁达大度、很有修养的外交家和画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歌颂国王的权力,尽管这种命运有时使他感到痛苦。
鲁本斯曾经写道:“宫廷生活是……令人憎恶的。
”
但是,作为画家的鲁本斯不可能丝毫也不流露出心灵上的压抑和惶惑,不可能不将真情留传后代。
鲁本斯画了《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
肖像》,将他全部心酸的经验和心头的不快注入这个肖像中。
青年时代的鲁本斯曾在书信中,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谨慎和沉着。
作为画家的鲁本斯,很会打哑谜,他在自己的绘画中,不止一次地运用过隐喻的手法。
鲁本斯十分重视藏而不露!因此,对于《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必须长时间的揣摩,才能识破真意。
您更仔细地端详一下吧。
一个青年女子从遥远的17世纪、从朦胧的昏暗中望着我们。
相隔350年之久,可是鲁本斯那善于塑造人物的神来之笔以其无可比拟的清新、有力而使人赞叹不已。
极为细致的色度变化令人难以捉摸。
在这幅别具匠心的画上没有鲜亮的色彩,各种颜色溶合成一个统一的色调,使我们跨入了那个时代,去呼吸一番鲁本斯本人和他那迷人的模特儿所呼吸的那种空气。
《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中那双一眨不眨的眼睛,如同狐狸的眼睛,温存地又略含恐怖地望着我们。
眉毛吃惊似的向上挑起。
这个宫女光滑的前额上没有一条皱纹。
她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忧虑,但她那鸟喙般尖尖的小鼻子颤抖的薄薄的鼻翼显得紧张,睁大了的眸子同样显得紧张,无意中流露出一个年轻姑娘心中的不安。
轮廓分明的嘴唇紧闭着,守口如瓶,不吐出一个多余的字,这个面带天使般的难以觉察的微笑的姑娘善于严守宫廷的秘密。
宫廷不能容忍宫廷秘密的见证人随便饶舌。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一场十分惊心动魄的宫廷表演中走钢丝的演员的非凡技巧。
保持必要的平衡,不能掉下来,也不能碰伤。
这样就可以生活在恩宠与满足之中。
华丽的高领仿佛颤动了一下,漂亮姑娘的胸脯均匀地起伏着。
我们看不见她那紧紧捏着手绢的纤细的小手,也听不见她那瘦腿急走时皮靴的橐橐声。
在她那似乎一眼就能看透一切的炯炯目光的逼视下,会使人觉得不大自在。
我们不知道,画中的女主人公属于始终怀有敌意的宫廷侍从中的哪个集团,我们甚至不清楚她的姓名。
不过,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她是某项赌博的参加者。
赌博是不安全的,但具有吸引力,人们一心向往,尽管无时无刻不怀着恐惧感。
请不要忘记,在那远离我们的年代,只要一步走错,或是一言不慎,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鲁本斯本人深知这一切,多年来一直期待着挣脱虚荣心的金锁链,把整个身心奉献给他心爱的事业——绘画!鲁本斯这位成了欧洲各国宫廷偶像的画家,很早就感觉到了贵族阶层所特有的搀杂着宠爱、欣喜和屈辱的痛苦。
贵族们决不会忘记那严格区分贵族身份高低的等级观念。
尽管画家鲁本斯获得巨大荣誉,尽管他拥有巨大的艺术财富,但他不可能成为拥有世袭头衔的显贵中的一员。
《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更是一篇特殊的论文、一种学术著作、一种心理分析。
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鲁本斯为争取影响和权力而进行的一场徒劳无益的斗争的象征。
有些艺术理论家认为,从鲁本斯的肖像画来看,鲁本斯并不是一个深刻的心理学家。
依我看,这种观点未必正确。
记得司汤达说过:很难说,一个大艺术家不是一个思想家,因为艺术形式是不能同艺术思想割裂开来的。
鲁本斯的《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揭示了伊莎贝拉公主宫廷不平静的、复杂的、无聊的、甜蜜的、苦涩的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有时,我们觉得,深知底细而又略显蛮横的鲁本斯本人仿佛是借助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试探的目光在望着我们。
须知有时艺术家找到一个模特儿,竟会在这个模特儿身上发现自己的一部分,甚至发现整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