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拜佛.( ) 抹.杀( ) 脊.梁( )
搽.粉( ) 省.悟( ) 脂.粉( )
无稽.( ) 诬.蔑( )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他们在前扑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2)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芒,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公开
..的文字上看起来”,“公开”一词,表明当时国民党政府政治开明,能够把国家的大小事务公之于众。
B.“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总”字刻画了一副妄自尊大的形象。
C.“只.希望着国联”,“只”字刻画了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D.“改为一味
..求神拜佛”,“一味”刻画了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形象。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写于1943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论调,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C.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罢了。
D.国联是“国际联盟”的简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
5“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句中的四种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
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
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
..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
.....。
自信力的
..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作者列举了四种人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请各举一具体人物及其事例,加以说明。
(1)埋头苦干的人,如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拼命硬干的人,如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民请命的人,如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舍身求法的人,如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的脊梁”比喻什么?
8第四段中加点的“脂粉”比喻______________,“筋骨和脊梁”比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状元宰相”指哪些人?“地底下”具体指什么?
10第三段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多难兴邦
①2008年是中国不平常的一年。
②刚开年,南方一场大雪从天而降。
电线冻断,水管冻裂,公路冻塌,铁路冻瘫。
但温暖的心是冻不住的,全国紧急救灾,人们守望相助,“冻伤”迅速痊愈。
③3月14日,拉萨发生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
但全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的坚强决心,是任何力量也挑衅不了的,西藏和其他藏区很快恢复平静,喧嚣过去,雪山依然圣洁。
④奥运圣火在境外受到少数“藏独”分子阻劫,西方有媒体幸灾乐祸。
但世界期盼奥运,公道自在人心,全球华人空前地团结在一起,“爱我中华”的声音响彻云霄。
⑤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整个亚洲板块都感觉得到震动”。
地震发生当天,胡锦涛总书记连夜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紧急部署救援,强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昼夜操劳不息,走公路,搭火车,乘直升机,深入道路尚未打通、余震持续不断的地震灾区,查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慰问救援人员。
解放军下达“不惜一切代价向汶川进发”的命
令,十万官兵、武警、民警迅速开进灾区;中国空军创单日运兵11 420人的我国航空史上最高纪录;伞兵冒死空降在山体还在塌方、大雨还在倾盆的最危险地带救人。
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渡时艰!国内各界群众、台港澳同胞、世界华侨华人,为救灾自愿捐款的人们争先恐后;北京、成都等地为救助伤者自愿献血的队伍排成长龙……
⑦世界舆论的焦点顷刻转向中国的抗震救灾,无数事迹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传。
《华盛顿时报》以“中国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为题,称赞“中国政府以有效和坚决的方式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反应”。
美联社称“中国发生地震后,军队迅速的调动反映出中国领导层对实施高效救灾的重视,同时也向世界表明,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期间,中国已准备好了随时应对任何突发事件”。
温总理对着从废墟里救出的孩子们说的话语迅速传遍全球。
“活着的人的努力,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
我们相信这一代人,乃至子孙后代都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路透社即时报道救援部队突破险阻挺进汶川的进展,日本《每日新闻》的标题是:“女教师付出生命保护幼儿”……
⑧是的,这就是中国——中国的人民、中国的政府、中国的军队,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让他们低头!
⑨大灾就是大难。
大难如大考,考验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领导力和执行力;如炼炉,熔炼出一个民族的脊梁和英雄本色;如学校,启示着一个民族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增长新的本领。
⑩多难兴邦。
没有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帆风顺的。
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国,必将更加强大,更加成熟,发展的脚步更加稳健,不会停滞。
(选自2008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11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②~⑥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意在阐明什么?
13文章第⑦段引用世界舆论对中国抗震救灾的报道,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表达交流
15李铭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朋友们认为很有必要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的不同要求各写一句话,帮助李铭提高认识。
(注意语言得体,不限字数)
(1)用激励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规劝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批评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08江苏盐城中考)《新华日报》2008年5月16日发表的《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一文写道:“在汶川抗震救灾前沿和后方,在千万名普通救灾者和受难者中间,新华社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普通的人和他们在危难之时发出的声音,并从中感受到一种既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工作人员李亦纲说:“哪怕早到一分一秒,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损失。
”
地震灾区甘肃文县元茨头村村委会主任杨德明说:“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
”
92岁的某军区干休所退休干部范永贵说:“我还能尽一点儿微薄之力。
”
为了清楚地了解灾情,更好地援助灾区,新盐中学初三(5)班学生接通了材料中的杨德明主任的电话,让你与他连线,你会对他怎么说?
参考答案
1答案:fómǒjǐcháxǐnɡzhījīwū
2答案:(1)句中的“扑”应为“仆”;(2)句中的“芒”应为“茫”。
3解析:“公开”显示了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也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
答案:A
4解析:C项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不准确。
二十四史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史书。
答案:C
5解析: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来理解。
参考答案:“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6解析:首先要弄清这四种人各指哪些人,然后根据这些写出正确的人物和事迹。
答案示例:(1)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2)陈胜吴广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3)杜甫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4)屈原为追求正义、真理而献身7解析:在理解“脊梁”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背景和语境确定喻体。
参考答案:比喻从古到今、推动历史前进的中坚力量。
8参考答案:美化、伪装气节、操守、人格、品质等
9参考答案:“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10解析: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可以先把这个词语去掉,品读句子的意味,然后加入这个词语再读,就可以分辨其中的不同,也就体会出了词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简直”一词表现了作者对错误论调的强烈愤慨,去掉后,不足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
11解析:文章先用事例证明灾难多,但中国人用坚强战胜了它们,然后归纳出论点。
参考答案:多难兴邦(或: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国,必将更加强大成熟,发展脚步更加稳健) 12解析:论据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找出论据就可找到相关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例证法,有力证明了灾难深重的中国,一定能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13解析:世界舆论的报道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的不屈和顽强。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中国政府、中国军队的英雄事迹传遍全球,任何困难也不能让中国低头。
14解析:B项说的是在快乐安宁的生活中要有忧患意识;C项谈的是有骨气,有气节;D项指困难会过去。
这三项都不能支撑论点。
答案:A
15参考答案:(1)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2)在学习方法上,你要格外注意啦!(3)怎么总是不讲究学习方法呢?
16解析:内容围绕了解灾情、援助灾区,语言通顺,有称呼和自我介绍。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