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习题含解析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烛之武退秦师
课后篇一
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
是.寡人之过也是:表判断
C。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代词,这。
2。
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君知其难也③共其乏困④又欲肆其西封⑤秦伯说,与郑人盟⑥失其所与,不知⑦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A。
①③⑤⑥B。
①②④⑦
C。
③④⑥⑦ D.②④⑤⑦
,同“矣"。
③共,同“供”,供给。
⑤说,同“悦”.⑥知,同“智"。
3。
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
①⑤/②⑥/③④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⑥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⑤是代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吾其.还也
项为副词,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
..⑦既东.封郑
A.①③⑥/②⑦/④⑤ B。
①③⑤/②⑦/④⑥
C.①③⑦/②⑥/④⑤ D。
①③⑦/②④/⑤⑥
,②⑥形容词作名词,④⑤名词作动词。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
焉.用亡郑以陪邻B.朝济而夕设版焉.
C。
子亦有不利焉. D.且焉.置土石
D项中的“焉”都是疑问代词,哪里.A项,疑问代词,何。
B项,兼词,在那里。
C项,语气词,表感叹。
7。
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
敢以烦执事D。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项均为状语后置。
A项,宾语前置句。
C项,省略句。
D项,省略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B。
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
项,“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
9。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
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外交使者”,今天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
项,《左传》中的“传”,意思是“解说经义的文字",不同于“志”“记”。
10。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的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分析不当,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是”,这;“过”,过错;“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指郑国;“陪”,增加。
第一句是判断句,第二句是反问句。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满分:39分实际得分:分
一、课外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秦晋殽之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
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
...,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
遽兴姜戎
..。
夏四月辛巳
..,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文嬴请三帅,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
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
..,以公命赠孟明。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有删改)1。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B。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C。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D。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使归就戮于秦”,固定句子“死且不朽”。
原句为“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乘韦先指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
乘,数词“四”。
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指先行的礼物.
B.姜戎是姜氏之戎。
戎为西方少数民族之称。
姜戎处于晋国北境,与晋国友好.
C。
辛巳日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十八天。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
D。
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骖",左右两边的叫“服”,左骖就是中间两匹马中左边那匹。
“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宽厚担当,弦高的机智聪明等.
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
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示抱歉的客气的话语中则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D.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热情慰问远道而来的秦师,其实体现了他非常机智的一面,他巧妙地用了缓兵之计.
项,“秦穆公的宽厚担当"分析有误,文中表现了他的刚愎自用。
4.(对应训练)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2)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啊?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秦军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
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发现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的干肉、粮食、牲畜罄尽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
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秦军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
’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
"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
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
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
如果遵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君的恩赐。
”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
”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啊?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有时候不小心跌倒了,打一个旋儿,抹一把血,随即立刻急骤快跑跟上队伍,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奔腾着向前,向前!①,“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然后顾不上回头看一眼,就又边打边冲,向前,向前!不由人不联想起草原上掠过的马队,踢踢腾腾,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黄河完全是野马脱缰,而
且是一群又一群,那疯狂的劲道,真让人目瞪口呆。
我曾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但近几年来,一直有声音在嚷嚷,“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给我的印象,
②,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
特别是行将入海的黄河,应该更是温厚,从容,恬淡,怡然,心态平和,步履缓慢……然而,然而,真是万万没想到,依然是大河东去,壮怀激烈的奔马群!
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
比喻、比拟、排比 B.比喻、比拟、借代
C。
对偶、排比、回环D。
对偶、借代、回环
“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中可看出,将“排浪”比作士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抢"“冲”等动词则赋予了排浪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即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而“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6。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曾看过刘家峡湜湜静水的黄河,看过兰州城宽阔雄壮的黄河,看过壶口慷慨激昂的黄河……”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看黄河的地点以及黄河的特点单独成句,有强调的作用;②突出了黄河所处的环境,给人们营造了符合黄河特点的情景,感情更加饱满;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加工整有气势.
“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交代了看黄河的位置,而且改文对黄河的特点还多了一个“清澈翠玉”,显得更加准确和生动。
原文画线处的“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也比改后的文章多一些形容词,如“万家灯火”的兰州城,“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这样写更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特点,更能传递出作者对所描述的对象——黄河的赞美之情.原文的表述前后一致,更工整有气势。
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②黄河已是极度衰弱了
“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奔腾着向前,向前”,表现出的是一种勇猛无惧的精神状态,而其后的文字是“‘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然后顾不上回头看一眼,就又边打边冲,向前,向前”,之所以“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说明在前行中遇到了障碍物,所以该处可填“有时候碰到了障碍物”。
第②
处横线前面的文字是“‘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给“我”的
印象是:“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
”前后对照可知,还是采用比拟的手法在描述黄河之水的行进状况,从后文“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可知:它已经极度衰弱了。
总之,作答的时候要前后关联,瞻前顾后。
8.下面图示是某年某机构针对网民阅读情况所作的调查统计.请分析图示,就其反映的主要阅读状况,作出一个结论,注意用数据说话。
(不超过55个字)(4分)
中国网民每月阅读杂志的数量
:中国网民多数有阅读杂志的习惯,每月阅读2本
以上(含2本)的网民占大部分,达到62%;从来不读的很少,只有1%。
9。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就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马云进行的专访,请概括出他关于进博会的三个观点,每点不超过20个字.(5分)
在马云看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因为中国加入WTO之后,大批外国先进制造业进入,冲击了国内一些粗制滥造的产业。
同时我国很多企业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看到好的企业以后,知道了差距.此次进口博览会,对国内的制造业也会是一个巨大的
冲击和鞭策。
马云表示,中国的消费根本还没有开始被挖掘,远远不能匹配我们国家应该有的能力。
中国的内需潜力之大,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进博会独具慧眼,由此会实现共赢。
谈到“开放”,马云认为,开放不是逼迫别人开放,更不是别人逼迫我们开放,而是自己真正从心里认同,我们需要向世界学习,需要跟世界接轨,这样的中国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而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助于中国赢得尊重.
巨大的中国共赢。
③进博会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
围绕中心事件马云“关于进博会的三个观点”等要素筛选信息,然后用陈述句进行信息组合。
由材料“此次进口博览会,对国内的制造业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鞭策”可推断出“进博会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由材料“中国的内需潜力之大,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进博会独具慧眼,由此会实现共赢”可推断出“进博会与内需潜力巨大的中国共赢”;由材料“我们需要向世界学习,需要跟世界接轨,这样的中国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而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助于中国赢得尊重”可推断出“进博会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