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 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美学哲学
历史上关于老子的故事并不多。

史记上说他“居周久之,乃遂去。

”走到函谷关时,他和关令(官名,关卡长官)尹喜相遇,于是留下了那篇五千言的《道德经》。

每当人们读起这部作品,老子的形象好像一直被定格在那个瞬间里,而他的思想也成为东方美学中的永恒印记。

1.被“无限”的东方美学所包裹
《道德经》喜欢讲辩证。

这是一种无限的循环思维,就像水一样,一直在奔流,消失在远方,但有一天它会化作大雨,再以另一
种形态重返人间。

这种无限的思维,是独属于中国的美学。

任何事情,一旦转个圈看,就会变得不同。

在这种辩证的眼光下,上也是下,动即是静,瞬间即永恒,天涯即比邻。

它形成了一
种独到的东方美学,灵活又生动。

初唐的某一天,在一趟即将开往蜀州的列车前,王勃向他的朋
友杜少府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那是分别的时刻,眼下是
长安,而杜少府要去的蜀州则是千里之外,考虑到古代的交通,真
的算是“无限遥远”了。

但一说完“天涯若比邻”,“远方”就像
橡皮筋一样有弹性,一拉就近了。

这是一种优雅的劝慰,也显示出
两人的情谊之深。

类似的话,晚唐的李商隐也说过。

他说两个相爱的人隔得好
远,如果没有凤凰翅膀,简直飞不到一块去,但他同时找补了一
句,心有灵犀,一点就通。

常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两个
人在一起而不相知,李商隐则反其道而说之,他说哪怕隔着万水千山,只要心思相通,无限远的人也近如咫尺,物理距离从来不是问题。

“无限”,意为无穷无尽,不断重复,其实,这样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具体呈现。

上善若水,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用“水”去把握“无限”。

人生漫长,起起伏伏,就仿佛一层层的波浪,而缘分之间的分分合合,也像水纹的聚集与分离。

以有限去指无限,让美好的瞬间成为永恒,常是中国人理解世界的艺术妙法。

2.一切事物都如水般流动着
古典物理学的世界太“刚”了,很科学,但不可爱。

东方美学不这么看待问题。

在老子看来,这个世界就像是“水”做的,时间是可以揉一揉的,空间是可以捏一捏的,世界是流动的,一点也不固执。

时间长了,人们也愿意用水来表现艺术。

在传统文人画中,常用流水线条勾勒出人物。

流水线的美只有中国人懂:那不仅仅是线条,而近乎是人性的气质,诗人们心事浩渺,笔下的线条如同江水一样飘向无限的远方。

而叶锦添,一位当代视觉艺术家,也深谙这种东方美学的味道。

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常常出现这种游荡的线条。

在舞台剧《倾城之恋》中,他让白流苏穿上了一件彩色条纹旗袍,那既是外在身体的曲线,也是内心思绪的曲线。

当白流苏伏在栏杆上沉思时,外
在和内在的东西就微妙地交融在一起。

这是东方美学典型的“象外有象”,通过有形的线条去表达无限的情感体验。

舞台剧、装置艺术、电影,都属于现代艺术,但叶锦添总是大胆地为其增添东方美学的韵味。

他利用各种有形元素,去呈现无限的灵韵之美。

这种由水带来的线条美,随处可见。

在他担任服装设计和艺术指导的影片《卧虎藏龙》中,玉娇龙和罗小虎站在一起时,观众会发现他们身后的河流也融汇在了一起。

从人物的衣袖、裙摆、发丝一直到身外的世界,叶锦添用柔和的线一一勾勒了出来。

在表达对艺术的感受时,叶锦添曾说道,“在每个综合的线条组合间,会形成自生时间的节奏,与现实时间错合又分离。

”这多半是醉醺醺的艺术怪谈,但假如想想当年老子和尹喜的对话,想想那个像水般流动的世界,这或许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只有线条才能表现这种“飘逸”的无限灵韵之美吗?并不是。

如果把电影《卧虎藏龙》加速播放,或许还可以发现另一个秘密——光影。

整部电影就像一个会呼吸的彩灯:古城北京的故事是典雅灰色的,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新疆的传奇故事则是燥热的土红,竹林打斗是一片柔美的青绿,而古窑则又渲染成沉淀的幽黑。

如果说“线条美”是以笔触的线勾勒出水的灵韵,到此,“光影美”就已经是在用“色彩嬗变”来表达水一般的无限律动了。

最近,叶锦添还创作了一部新的数字艺术作品,叫做《逐水无音,碧波微蓝》。

此时,以往电影里那种故事性的诉说已经被抽离出去,唯独留下了一种“抽象的浪漫”。

在其中,线条和光影无限交融在一起。

就像人生一样,这影像有时是舒缓的,有时是高潮迭起的,时而氤氲得像一个梦,时而又清晰得像一首歌。

一切都被具象化,展现在如水般的影像里,水波荡漾着,变化着,仿佛无限的可能在里面生成。

眼光放远,一切皆柔,什么都可以发生。

或许,每个人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逐水无音,碧波微蓝》,为它注入自己的“人生物料”——人有时会安静得像一头冬眠的熊,有时则意气风发,像一只闪烁的兔子。

带着你自己的“故事”,这个影像就很好理解了,它可以是你的“淡烟流水画屏幽”(宋秦观句),或者在某一刻,又象征了你的“天地阔远随飞扬”(唐韩愈句)。

3.逐水无音,碧波微蓝
有一说一,东方美学应该感谢现代科技的力量。

倘若没有电影、光效之类的科技狠活,传统里那种“至刚至柔”的审美是没办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但反过来说,现代科技也应当向东方美学致以敬意,它俩就像一对手足兄弟,在一个越来越被祛魅的年代,正是东方美学为“光晕的复归”提供了可能。

在今天,现代东方美学借由声、光、化、电的助攻,提升了美的表达能力。

它更加具象了,也更能体现灵动的感觉。

近年来,随着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也有了美学诉求,东方思维正在为机械复制时代增添新的“灵韵”。

荣耀80系列已经做好准备,它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都经历了这种东方美学的洗礼。

在镜头上,荣耀80系列用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无限的莫比乌斯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世界是何等模样,只取决于你的视角。

沿着“∞”的线条前行,会进入一个时空的“拓扑世界”。

两千多年前,尹喜问过老子,先生此去还回来吗?老子说,离开就是回来。

一千多年前的李白说过,才华就像金子,散尽了还会再来。

“∞”是有限的,一笔就勾抹出来,但它也意味着无限。

恰如手机镜头,可将无限世界尽收眼底。

在镜头中,时间可以流动,也可以被定格,让瞬间化作回忆里的永恒一帧。

荣耀80系列的背部,则是东方美学的一幅画板。

它用了一种巧妙的构思,将传统的线条美与现代的光影美融汇到一起。

缕缕的水纹线条,如同不绝的音乐线谱,时而收缩,时而舒展。

而将手机托在手里,光影的感觉便从手机中走出来了——它的色彩既可以是微蓝,又可以是莹白。

东方美学的奥秘正在于此,它相信一个人可以同时兼具两种属性,例如既是安静的又是开朗的,或者既有道隐之气,又有儒雅之风。

荣耀80系列用心将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采用标志性的双镜设计,并巧妙引入无限符号,同时碧波微蓝配色呈现出仿
佛波浪的流动之美,它把手机演绎成了一种生活哲学。

而叶锦添也因多年来在东方美学道路上进行的“神思”与“神行”,在手机推出之际,特别担任了“荣耀80系列美学见证官”,见证了荣耀80系列的光晕之美,并在设计中感受到与其艺术理念的暗合。

为此,他从中采撷灵感,创作出全新的数字艺术作品,这正是前文提及的《逐水无音,碧波微蓝》。

生活如水,跌宕起伏,前方的艺术之路仍然遥远绵长,荣耀也始终坚持在艺术领域不断地探索创新。

这一次,荣耀80系列融合了科技与艺术,让二者互相成就,展现了美的更多可能。

在一个移动时代,手机可以、并应当是一件艺术品。

这并不是灵光乍现的念头,而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艺术性的。

人与人之间,永远充满着无限的联系、无限的可能。

人生漫长,切不可被一时一地的道理锁死,眼光放远,万事皆柔。

光起,碧波山水之色灵动如生。

影落,人间万象之美瞬间定格。

艺术之美就此透过科技的映照,在生活微澜处,抵达永恒。

那,就让我们迎碧波而逐水,一起乘船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