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11-1

合集下载

烧结的问题和解答

烧结的问题和解答

烧结的问题和解答第九章烧结1、解释下列名词(1)烧结:粉料受压成型后在高温作用下而致密化的物理过程。

烧成:坯体经过高温处理成为制品的过程,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烧成的含义包括的范围广,烧结只是烧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晶粒生长:无应变的材料在热处理时,平均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

二次再结晶:少数巨大晶粒在细晶消耗时成核长大过程。

(3)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详细说明外加剂对烧结的影响?答:(1)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固溶体使主晶格畸变,缺陷增加,有利结构基元移动而促进烧结;(2)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液相,促进烧结;(3)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化合物,促进烧结;(4)外加剂阻止多晶转变,促进烧结;(5)外加剂起扩大烧结范围的作用。

3、简述烧结过程的推动力是什么?答:能量差,压力差,空位差。

4、说明影响烧结的因素?答:(1)粉末的粒度。

细颗粒增加了烧结推动力,缩短原子扩散距离,提高颗粒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从而导致烧结过程的加速;(2)外加剂的作用。

在固相烧结中,有少量外加剂可与主晶相形成固溶体,促进缺陷增加,在液相烧结中,外加剂改变液相的性质(如粘度,组成等),促进烧结。

(3)烧结温度:晶体中晶格能越大,离子结合也越牢固,离子扩散也越困难,烧结温度越高。

(4)保温时间:高温段以体积扩散为主,以短时间为好,低温段为表面扩散为主,低温时间越长,不仅不引起致密化,反而会因表面扩散,改变了气孔的形状而给制品性能带来损害,要尽可能快地从低温升到高温,以创造体积扩散条件。

(5)气氛的影响:氧化,还原,中性。

(6)成形压力影响:一般说成型压力越大颗粒间接触越紧密,对烧结越有利。

5、在扩散传质的烧结过程中,使坯体致密的推动力是什么?哪些方法可促进烧结?说明原因。

烧结砖厂生产整个过程及原理

烧结砖厂生产整个过程及原理

烧结砖厂生产工艺流程及原理烧结砖生产工艺过程总的来讲有原料的制备、坯体成型、湿坯干燥和成品培烧四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重要性总的概括起来说,原料是根本,成型是基础,干燥是保证,焙烧是关键。

这四部分是互相依存关系。

页岩→皮带机配内燃料→锤式破碎机破碎→笼筛筛分→双轴搅拌机搅拌→陈化库陈化→双轴搅拌机搅拌(两级)→真空挤砖机挤出成型→切条→切坯→分坯→机械码窑车→回车线自然干燥→隧道窑干燥焙烧→成品出窑→成品堆场。

一、原材料(一)原料化学成份评价某种物料是否能生产出烧结砖,其主要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能,而化学成份对制品的性能具有间接的影响。

在判断原料性能时,化学的成份分析可以作为判断的参考依据。

化学分析通常测定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硫矸和烧失量等。

SiO2(二氧化硅)是烧结砖原料中的主要成份,含量在55~70%之间,超过此含量时,原料的塑性大为降低制品的强度极限。

Al2O 3(三氧化二铝)在制品原料中的含量以10~20%为宜,低于10%时制品的力学强度降低,高于20%时,虽然制品强度较高,但烧成温度也高,耗煤量加大,并使制品的颜色变淡。

Fe2O3(三氧化二铁)是制砖原料中的着色剂,一般含量为3~10%为宜,含量过高时会降低制品的耐火度。

CaO(氧化钙)在原料中的石灰石(CaCO3)的形成出现,是一种有害物质,含量不宜超过10%,如含量过高时将缩小烧结温度的范围。

当氧化钙含量大于15%时,烧结范围将缩小25℃,给焙烧操作造成困难,其颗粒较大于2mm时更易形成酥砖或引起制品爆裂,可导致坯体严重变形,如吸潮、松解、粉化等。

MgO(氧化镁)原料中的含量不超过3%,越少越好,其化合物如硫酸镁在制品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泛霜,影响产品的质量。

SO3(硫矸)在原料中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越少越好。

硫矸在焙烧过程中的逸出,使制品发生膨胀和产生气泡的原因。

其它的含硫物也对制品有害,如硫酸钙引起制品泛白和起霜,硫酸镁能引起制品泛霜和膨胀。

烧结机主要故障分析与改进

烧结机主要故障分析与改进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1DOI:10.16660/ki.1674-098X.2005-5312-4163烧结机主要故障分析与改进薛林涛(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2)摘 要:烧结是钢铁冶炼的重要生产工艺。

各种类型的工业含铁废物,包括铁烟灰、泥浆和炉渣,可以通过烧结再循环和再利用,充分回收了黑色金属,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烧结机是烧结生产过程的主要设备,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目前宝武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烧结分厂三个系列烧结机台车故障较频繁,严重影响生产节奏,增加烧结矿成本及维修成本。

针对三个系列烧结机故障频繁,急需经过管理及业务诊断对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烧结机 运行故障 故障原因 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TF0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8(c)-0071-03Main Fault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Sintering MachineXUE Lintao(Baosteel Group Xinjiang Bayi Iron and Steel Corporation,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830022 China)Abstract: Sintering i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process of iron and steel smelting. Various types of industrial iron containing wastes, including iron fume, mud and slag, can be recycled and reused through sintering, which can fully recover ferrous metals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Sintering machine is the main equipment in sintering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ts normal oper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production process. At present, the breakdown of three series sintering machine trolley in sintering branch of Bayi Iron and Steel Company of Baowu group is frequent,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production rhythm and increases the cost of sinter and maintenance. In view of the frequent faults of the three series sintering machines, it is urgent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faults through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diagnosis, and tak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Sintering machine; Operation fault; Fault reason; Improvement measures伴随着冶金行业的发展和冶金行业的机械装备精密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大型机械产品的结构日益复杂,性能参数越来越高,工作环境越来越严峻,故障率降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液相烧结(课堂PPT)

-液相烧结(课堂PPT)
2
液相烧结的类型:据液相数量与性 质可分为两类三种情况:
表9-1 液相烧结类型
类 型
条件

QLS >90° C=0
液相数量 烧结模型
0.01~0.5mol% 双球
传质方式
扩散
QLS <90° 少

C>0

Kingery* LSW* *
溶解-沉淀
3
一. 流动传质:
1. 粘性流动: 机理(原因): 由于高温下粘性液体(熔融体)出现牛顿型流动而
第三节 液相参与的烧结
1
液相烧结:
❖ 凡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称为液相烧结。 ❖ 液相烧结与固相烧结的异同点: ❖ 相同点:烧结的推动力都是表面能,烧结过程
都是由颗粒重排、气孔充填和晶粒生长等阶段 组成
❖ 不同点:由于流动传质比扩散传质快,因而液 相烧结致密化速率高,可使坯体在比固态烧结 温度低得多的情况下获得致密的烧结体;影响 液相烧结的因素比固相烧结更为复杂,为定量 研究带来困难。
11
三. 不同烧结及传质机理比较
❖ 1. 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的异同点:
⑴ 相同点:
❖烧结的推动力都是表面能
❖烧结过程都包括颗粒接触、聚集、重排,气孔填充、 排出和晶粒生长等阶段
⑵ 不同点:
❖液相烧结比固相烧结传质速率高,因而液相烧结致 密化速率比固相烧结快,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使坯 体烧结成致密体
❖液相烧结的研究比固相烧结复杂。因为液相烧结速 率与液相量、η、γ、对固相润湿程度及固相在液 相中的溶解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 3. 过程:颗粒重排和溶解-沉淀传质
8
❖ 颗粒重排:
颗粒在毛细管力作用下,通过粘性流动或在一 些颗粒间接触点上由于局部应力的作用而重新 排列,使堆积更致密。

烧结个人年终总结范文(模板8篇)

烧结个人年终总结范文(模板8篇)

烧结个人年终总结范文(模板8篇)烧结个人年终总结范文(篇1)200_年的工作已经结束。

在这__年中,我们烧制化生产部门的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生产部门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圆满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

为了今后更好的完善公司的生产部门管理体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热情,现将200_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

1)、完善组织网络,建立健全员工考勤及请销假制度,每月的考勤有工人签字,并存档。

2)、完善了工人的劳动合同,签订了劳动合同,定期提交劳动合同进行处理。

(2)、完善了工人的辞职、离职等手续。

(3)、完善了车间及仓库的管理,对不符合劳动法的人员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3、完善了各部门的考勤及劳资管理工作,建立了考勤登记台帐。

(4)、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考勤制度,对公司各部门进行了考勤培训。

(5)、为了提高公司职工的工作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完善了各项劳资管理制度。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4、由于公司生产部正处于发展期及生产任务的加快,各种生产设备设施已经出现故障,在200_年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日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日常的劳动纪律的监督与管理,严格按规定执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公司生产工作能够稳步进行。

5、生产部门在500_年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6、生产现场管理较混乱,有跑冒滴漏现象。

7、各岗位的劳动纪律意识不够。

8、产品品种多样化,不良现象较为严重。

9、工人的劳动纪律管理不到位。

三、200_年的奋斗目标及建议。

10、继续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使每个员工都能从思想上重视生产工作,加强员工的责任心。

11、加强设备保养与维修技能的培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12、加强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及工作效率。

13、加强员工的技能与水平的提高,实现“三级”培训,做到员工素质全面提高。

烧结试题——精选推荐

烧结试题——精选推荐

烧结试题练习题⼀填空题1、炼铁⽤的熟料是指烧结矿。

2、⽬前世界上90%以上的烧结矿是通过带式抽风烧结⽅法来⽣产的。

3、按照烧结料层中温度的变化和烧结过程中多发⽣的物理化学反应,烧结料层可分为五个带,从上往下依次出现烧结矿层、燃烧层、⼲燥层、预热层、过湿层。

4、烧结过程中的⽔分迁移是指蒸发和冷凝。

5、⽔蒸汽冷凝成⽔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选择题1、在烧结料的五个层中,⽔汽冷凝,使料层透⽓性⼤⼤恶化,必须减少或消除的⼀层为D 。

A、燃烧层B、预热层C、烧结矿层D、过湿层2、在烧结料的五个层中,温度最⾼,反应进⾏最活跃的⼀层为 A 。

A、燃烧层B、预热层C、烧结矿层D、过湿层3、烧结料层温度按分布所发⽣物理、化学反应分为( B )层。

A.4 B.5 C.6 D.34、烧结矿固结主要靠( B )完成。

A.固相反应B.发展液相C.冷却固相D.还原反应5、烧结过程中,透⽓性最好是( C )。

A.过湿层B.⼲燥层C.烧结矿层6、烧结机每平⽅⽶有效⾯积( B )⽣产的烧结矿数量为烧结机利⽤系数。

A.每昼夜B.每⼩时C.每分钟7、烧结过程中,开始出现液相是在( C )。

A.⼲燥带B.预热带C.燃烧带8、某班产烧结矿1000吨,其中未验品、废品、⼆级品、试验品各100吨,试问该班烧结矿⼀级品率为( A )。

A.60% B.75% C.85.7% D.50%9、垂直烧结速度是指( A )。

A.燃烧带移动速度B.固体燃料燃烧速度C.料层传热速度10、某⼚有6台烧结机,某班5台机⽣产,1台检修,其作业率是( B )。

A.70% B.83.33% C.90% D.60%11、在烧结过程中⽔汽冷凝发⽣在( C )。

A.⼲燥带B.预热带C.过湿带12、⼀台烧结机( A )的⽣产量称为烧结机台时能⼒,⼜称台时产量。

A.⼀⼩时B.⼀天C.⼀昼夜13、烧结机的有效⾯积是台车宽度与烧结机( A )的乘积。

A.有效长度B.台车长度C.总长度D.机头⾄机尾的长度14、垂直烧结速度与烧结矿产量的关系是(A )。

科技成果——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技术

科技成果——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技术

科技成果——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技术适用范围钢铁行业烧结行业现状截止2014年,我国大中型烧结机共约600台,年产烧结矿约8亿t,烧结工序的平均能耗为55kgce/t。

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可节省烧结能耗5%以上,减少烧结CO2排放以及废气排放总量20%以上。

从2012年起,宝钢、宁波钢铁、沙钢等烧结机废气循环改造工程已陆续建成投运。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烧结低温废气自烧结支管风箱/环冷机排出后,再次被引入、通过烧结料层时,因热交换和烧结料层的自动蓄热作用,可以将其中的低温显热供给烧结混合料,与此同时热废气中的二噁英、PAHs、VOC 等有机污染物在通过烧结料层中高达1200℃以上的烧结带时被激烈分解,NOx在通过高温烧结带时亦能够通过热分解被部分破坏,尽管二噁英、PAHs、VOC等有机污染物在烧结预热带又可能重新合成,但废气循环烧结仍然可以显著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并大幅度削减废气排放总量。

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可以富集SO2,提高脱硫效率,并使NOx被降解、二噁英在高温下热解、粉尘被吸附并滞留于料层,减少排入大气的烟气量,降低废气净化装置及运行成本,并提高已有烧结机的产能。

2、关键技术(1)烧结低温余热利用、废气减量、污染物同步脱除的方法、工艺和装置;(2)循环烧结系统在线控制技术包括循环烟温和氧含量调控、烟道防结露、循环风箱组合优化、循环烧结工艺与主工艺衔接等技术;(3)循环烧结过程仿真模型包括烧结终点温度控制、风氧平衡、烧结质量预报与控制、循环烧结传热、节煤量实计、管路优化等子模型;(4)循环烧结条件下配矿结构优化和提产增效技术包括提高废气循环烧结利用系数及烧结矿转鼓强度的方法,提高烧结铁精矿用量和生产率的矿料使用方法等。

4、工艺流程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指标1、烧结工艺节能5%以上;2、烟气总量减排20%以上。

技术水平本技术已申请30余项相关专利,目前已授权10项。

2014年11月,在宁钢循环烧结示范工程作为首批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工程验收组的项目验收。

烧结配加硫酸渣的试验研究1

烧结配加硫酸渣的试验研究1

烧结配加硫酸渣的试验研究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在昆玉钢铁使用的原料条件下,针对硫酸渣存在的资源优势,通过烧结工艺研究,在保证烧结矿产、质量的前提下,配加部分硫酸渣,降低烧结原料成本,为企业进一步创效。

关键词:硫酸渣配矿结构1.前言新疆昆玉钢铁有限公司配置210㎡带式抽风烧结机一台,设计利用系数1.31t/(㎡·h),供昆玉钢铁2座450m³高炉使用;目前受疆内钢铁产能影响,烧结压缩产能,昆玉以现有烧结机配置,结合自身原料条件,不断的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及工序能耗。

硫酸渣作为一种富含铁元素的二次资源,还含有少量的铜、锌等元素,以及较高的有害元素硫,目前硫酸渣的二次利用率较低。

若能通过烧结工艺研究,实现硫酸渣在烧结的应用,将大大降低原料成本,为此昆玉烧结开始配加硫酸渣试验研究。

1 烧结配矿方案通过不同的配矿结构试验,验证了硫酸渣配加比例变化在低硅烧结条件下,烧结矿产、质量变化,寻求在昆玉原料条件下,配加硫酸渣的最佳比例及生产工艺控制参数。

1.1基准期(1)工艺控制以不配加硫酸渣烧结作为基准期,配矿基准为:烧结矿SiO2含量5.2~5.4%,碱度1.8~1.9,铺底料厚度20mm~30mm,料层厚度700mm~750mm,点火时间为1.5min,点火温度1100℃,烧结终点温度400℃~460℃,烧结矿FeO含量控制9%~11%,混合料水分7.5±0.2%。

为充分利用内循环物料,降低生产成本,对除尘灰、钢渣、氧化铁皮等物料与一定精粉进行预配料,经配料后称之为混匀料。

1.2试验期试验期配矿基准仍按照不配加硫酸渣时的配矿基准控制。

本次试验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配加硫酸渣2%(配矿结构B),若烧结矿强度好、返矿稳定,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继续进一步试验;若烧结矿质量变差,相应的进行生产措施调整,待生产稳定后,提高硫酸渣配比至4.5%(配矿结构C),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提高硫酸渣配比至5.5%(配矿结构D),逐步分阶段验证不同硫酸渣配比下烧结矿质量变化。

陆佩文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解答第八章烧结

陆佩文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解答第八章烧结

第八章烧结过程8-1 名词解释:烧结烧结温度泰曼温度液相烧结固相烧结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1)烧结:粉末或压坯在低于主要组分熔点的温度下的热处理,目的在于通过颗粒间的冶金结合以提高其强度。

(2)烧结温度:坯体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后显气孔率接近于零,达到致密程度最大值时,工艺上称此种状态为"烧结",达到烧结时相应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3)泰曼温度:固体晶格开始明显流动的温度,一般在固体熔点(绝对温度)的2/3处的温度。

在煅烧时,固体粒子在塔曼温度之前主要是离子或分子沿晶体表面迁移,在晶格内部空间扩散(容积扩散)和再结晶。

而在塔曼温度以上,主要为烧结,结晶黏结长大。

(4)液相烧结:烧结温度高于被烧结体中熔点低的组分从而有液相出现的烧结。

(5)固相烧结:在固态状态下进行的烧结。

(6)初次再结晶:初次再结晶是在已发生塑性变形的基质中出现新生的无应变晶粒的成核和长大过程。

(7)晶粒长大:是指多晶体材料在高温保温过程中系统平均晶粒尺寸逐步上升的现象.(8)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8-2 烧结推动力是什么?它可凭哪些方式推动物质的迁移,各适用于何种烧结机理?解:推动力有:(1)粉状物料的表面能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的差值,烧结推动力与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能量相比很小,因而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加热!!(2)颗粒堆积后,有很多细小气孔弯曲表面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压力差,(3)表面能与颗粒之间形成的毛细管力。

传质方式:(1)扩散(表面扩散、界面扩散、体积扩散);(2)蒸发与凝聚;(3)溶解与沉淀;(4)黏滞流动和塑性流动等,一般烧结过程中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传质机理,即烧结过程中往往有几种传质机理在起作用。

8-3 下列过程中,哪一个能使烧结体强度增大,而不产生坯体宏观上的收缩? 试说明理由。

(1)蒸发-冷凝;(2)体积扩散;(3)粘性流动;(4)晶界扩散;(5)表面扩散;(6)溶解-沉淀解:蒸发-凝聚机理(凝聚速率=颈部体积增加)烧结时颈部扩大,气孔形状改变,但双球之间中心距不变,因此坯体不发生收缩,密度不变。

烧结砖教材

烧结砖教材

第十一章墙体材料和屋面材料用于墙体的材料主要有砖,砌块和板材三类.墙体砖按所用原料不同分为粘土砖和废渣砖(如页岩砖,灰砂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炉渣砖等);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按砖的外形不同分为普通砖(实心砖),多孔砖及空心砖.砌块有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等.板材有混凝土大块,玻纤水泥板,加气混凝土板,石膏板及各种复合墙板等.用于屋面的材料主要为各种材质的瓦和板材.第一节烧土制品的原料及生产工艺简介一,烧土制品原料(一)粘土1.粘土的组成主要组成矿物为粘土矿物:层状结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mSiO2·nAl2O3·xH2O), SiO2和Al2O3的含量分别为55%~65%和10%~15%. 常见的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粘土中除粘土矿物外,还含有石英,长石,碳酸盐,铁质矿物及有机质等杂质. 粘土的颗粒组成直接影响其可塑性.可塑性是粘土的重要特性,它决定了制品成型性能.粘土中含有粗细不同的颗粒,其中极细(小于0.005mm)的片状颗粒,使粘土获得极高的可塑性.这种颗粒称作粘土物质,含量愈多,可塑性愈高.粘土的种类:(通常按其杂质含量,耐火度及用途不同)(1)高岭土(瓷土).杂质含量极少,为纯净粘土,不含氧化铁等染色杂质.焙烧后呈白色.耐火度高达1730℃~1770℃,多用于制造瓷器.(2)耐火粘土(火泥).杂质含量小于10%,焙烧后呈淡黄至黄色.耐火度在1580℃以上,是生产耐火材料,内墙面砖及耐火,耐酸陶瓷制品的原料.(3)难熔粘土(陶土).杂质含量为10%~15%,焙烧后呈淡灰,淡黄至红色,耐火度为1350℃~1580℃,是生产地砖,外墙面砖及精陶制品的原料.(4)易熔粘土(砖土,砂质粘土).杂质含量高达25%.耐火度低于1350℃,是生产粘土砖瓦及粗陶制品的原料.当其在氧化气氛中焙烧时,因高价氧化铁的存在而呈红色.在还原气氛中焙烧时,因低价氧化铁的存在而呈青色.2.粘土焙烧时的变化粘土焙烧后能成为石质材料,这是其极为重要的特性.(1)粘土成为石质材料的过程.一般的物理化学变化大致如下:焙烧初期,粘土中自由水分逐渐蒸发, 110℃时,自由水分完全排出,粘土失去可塑性. 500℃~700℃时,有机物烧尽,粘土矿物及其他矿物的结晶水脱出.随后粘土矿物发生分解. 1000℃以上时,已分解出的各种氧化物将重新结合生成硅酸盐矿物.与此同时,粘土中的易熔化合物开始形成熔融体(液相),一定数量的熔融体包裹未熔的颗粒,并填充颗粒之间的空隙,冷却后便转变为石质材料.随着熔融体数量的增加,焙烧粘土中的开口孔隙减少,吸水率降低,强度,耐水性及抗冻性等提高.(2)粘土的烧结性粘土在熔烧过程中变得密实,转变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石质材料的性质,称为粘土的烧结性(二)工业废渣1.页岩.页岩中含有大量粘土矿物,可用来代替粘土生产烧土制品.2.煤矸石.它是煤矿的废料.煤矸石的化学成分波动较大,适合作烧土制品的是热值相对较高的粘土质煤矸石.煤矸石中所含黄铁矿(FeS)为有害杂质,故其含硫量应限制在10%以下.3.粉煤灰.用电厂排出的粉煤灰作烧土制品的原料,可部分代替粘土.通常为了改善粉煤灰的可塑性,需加入适量粘土.二,烧土制品生产工艺简介烧结普通砖或空心砖的工艺流程为:坯料调制——成型——干燥——焙烧——制品. 烧结饰面烧土制品(饰面陶瓷)的工艺流程为:坯料调制——成型——干燥——上釉——焙烧——制品.也有的制品工艺流程是在成型,干燥后先第一次焙烧(素烧),然后上釉后再烧第二次(釉烧).1.坯料调制坯料调制的目的是破坏原料的原始结构,粉碎大块原料,剔除有害杂质,按适当组分调配原料再加入适量水分拌和,制成均匀的,适合成型的坯料.2.制品成型坯料经成型制成一定形状,尺寸后称为生坯.成型方法有:(1)塑性法:用可塑性良好的坯料.含水率为15%~25%.将坯料用挤泥机挤出一定断面尺寸的泥条,切割后获得制品的形状.适合成型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及空心砖.(2)模压法(半干压或干压法):半干压法为8%~12%,干压法为4%~6%,可塑性差的坯料,在压力机上成型.有时可不经干燥直接进行焙烧,粘土平瓦,外墙面砖及地砖多用此法成型.(3)注浆法:坯料呈泥浆状,原料为粘土时,其含水率可高达40%.将坯料注入模型中成型,模型吸收水分,坯料变干获得制品的形状.此法适合成型形状复杂或薄壁制品,如卫生陶瓷,内墙面砖等.3.生坯干燥生坯的含水率必须降至8%~10%才能入窑焙烧,因此要进行干燥. 自然干燥(在露天阴干,再在阳光下晒干) 人工干燥(利用焙烧窑余热,在室内进行). 防止生坯脱水过快或不均匀脱水,制品裂缝大多是在此阶段形成的.4.焙烧当生产多孔制品时,烧成温度宜控制在稍高于开始烧结温度(tA)约为900℃~950℃为使其既具有相当的强度,又有足够的孔隙率当生产密实制品时,烧成温度控制在略低于烧结极限(耐火度),使所得制品密实而又不坍流变形.欠火:因烧成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坯料未能达到烧结状态的.颜色较浅,呈黄皮或黑心,敲击声哑,孔隙率很大,强度低,耐久性差.过火:因烧成温度过高使坯体坍流变形的.颜色较深,外形有弯曲变形或压陷,粘底等质量问题.但过火制品敲击声脆(呈金属声),较密实,强度高,耐久性好. 烧制的坯体按其致密程度(由高→低)可分为:瓷器,炻器(如地面砖,锦砖),陶器(如排水陶管),土器(如粘土砖,瓦).焙烧工艺:连续式:隧道窑或轮窑中,将装窑,预热,焙烧,冷却,出窑等过程同步进行,生产效率较高.间歇式:在农村中的立式土窑则属间歇式生产. 有的制品在焙烧时要放在匣钵内,防止温度不均和窑内气流对制品外观的影响.5.上釉坯体表面作上釉处理:提高制品的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并获得洁净美观的效果. 釉料:熔融温度低,易形成玻璃态的材料,通过掺加颜料可形成各种艳丽色彩.上釉方法(两种):在干燥后的生坯上施以釉料,然后焙烧,如内墙面砖,琉璃瓦上的釉层;在制品焙烧的最后阶段,在窑的燃烧室内投入食盐,其蒸气被制品表面吸收生成易熔物,从而形成釉层,如陶土排水管上的釉层.第二节烧结砖一,烧结普通砖根据国家标准GB5101-2003《烧结普通砖》的规定,烧结普通砖按其主要原料分为粘土砖(N),页岩砖(Y),煤矸石砖(M)和粉煤灰砖(F). 烧结普通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 ×53mm(公称尺寸)的直角六面体.在烧结普通砖砌体中,加上灰缝10mm,每4块砖长,8块砖宽或16块砖厚均为1m.1m3砌体需用砖512块.(一)烧结普通砖的主要技术性质根据GB5101-2003,烧结普通砖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抗风化性能,泛霜,石灰爆裂及欠火砖,酥砖和螺纹砖(过火砖)等,并划分为不同强度等级和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1)强度.烧结普通砖根据10块试样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分为五个强度等级(表11-1)不符合为不合格品. 表11-1 烧结普通砖及多孔砖的强度单位:Mpa 变异系数≤δ0.21 变异系数>δ0.21强度等级抗压强度平均值f,不小于抗压强度标准值fk, 不小于单块最小抗压强fmin,不小于MU30 30.0 22.0 25.0MU25 25.0 18.0 22.0MU20 20.0 14.0 16.0MU15 15.0 10.0 12.0MU10 10.0 6.5 7.5(2)尺寸偏差.烧结普通砖根据20块试样的公称尺寸检验结果,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及合格品(C)(表11-2)否则不符合,为不合格品.表11-2 烧结普通砖的尺寸允许偏差单位:mm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公称尺寸样本平均偏差样本极差≤样本平均偏差样本极差≤样本平均偏差样本极差≤长度240 ±2.0 6 ±2.5 7 ±3.0 8宽度115 ±1.5 5 ±2.0 6 ±2.5 7厚度53 ±1.5 4 ±1.6 5 ±2.0 6(3)外观质量.烧结普通砖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1-3的规定. 产品中不允许有欠火砖,酥砖和螺旋纹砖(过火砖),否则为不合格品.(4)泛霜.是指原料中可溶性盐类(如硫酸钠等),随着砖内水分蒸发而在砖表面产生的盐析现象,一般为白色粉末,常在砖表面形成絮团状斑点.国家标准规定,优等表11-3 烧结普通砖的外观质量要求单位:mm 项目优等品一等品合格两条面高度差≤2 34 弯曲≤2 3 4 杂质凸出高度≤2 3 4 缺棱掉角的三个破坏尺寸不得同时大于5 2030a. 大面上宽度方向及其延伸至条面的长度30 60 80裂纹长度≤ b. 大面上长度方向及其延伸至顶面的长度或条顶面上水平裂纹的长度50 60 100完整面②不得少于二条面和二顶面一条面和一顶面-颜色基本一致 - -注:①为装饰而施加的色差,凹凸纹,拉毛,压花等不算作缺陷.②凡有下列缺陷之一者,不得称为完整面.a) 缺损在条面或顶面上造成的破坏面尺寸同时大于10mm×10mm.b) 条面或顶面上裂纹宽度大于1mm,其长度超过30mm.c) 压陷,粘底,焦花在条面或顶面上的凹陷或凸出超过2mm,区域尺寸同时大于10mm×10mm.品砖不允许有泛霜现象;一等品砖不得有中等泛霜;合格品砖不得有严重泛霜.(5)石灰爆裂.如果原料中夹杂石灰石,则烧砖时将被烧成生石灰留在砖中.有时掺入的内燃料(煤渣)也会带入生石灰,这些生石灰在砖体内吸水消化时产生体积膨胀,导致砖发生胀裂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石灰爆裂.石灰爆裂对砖砌体影响较大,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将使砖砌体强度降低直至破坏.国家标准规定,优等品砖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的爆裂区域;一等品砖不允许出现大于10mm爆裂区,且2mm~10mm爆裂区域者,每组砖样中也不得多于15处;合格品砖不允许出现大于15mm的爆裂区域,且2mm~15mm爆裂区域者,每组砖样中不得多于15处,其中10mm~15mm的不得多于7处.(6)抗风化性能.砖的抗风化性能是烧结普通砖耐久性的重要标志之一.通常以抗冻性,吸水率及饱和系数等指标来判定砖的抗风化性能.国家标准(GB5101-2003)规定,根据工程所处的省区,对砖的抗风化性能(吸水率,饱和系数及抗冻性)提出不同要求.将东北,西北及华北各省区划为严重风化区. 山东省,河南省及黄河以南地区划为非严重风化区. 东北,内蒙古及新疆地区(特别严重风化区)的砖,必须进行冻融试验. 其他省区的砖,按表11-4其抗风化性能以吸水率及饱和系数来评定.当符合表11-4的规定时,可不做冻融试验,评为抗风化性能合格,否则,必须进行上述冻融试验. 表11-4 抗风化性能单位:mm严重风化区非严重风化区5h沸煮吸水率/%≤饱和系数≤ 5h沸煮吸水率/%≤饱和系数≤砖种类平均值单块最大值平均值单块最大值平均值单块最大值平均值单块最大值粘土砖 18 20 19 20粉煤灰砖① 21 230.85 0.8723 250.88 0.90页岩砖煤矸石砖16 18 0.74 0.77 18 20 0.78 0.80注:①粉煤灰掺入量(体积比)小于30%时,按粘土砖规定判定.(二)烧结普通砖的应用主要用于砌筑建筑工程的承重墙体,柱,拱,烟囱,沟道,基础等,有时也用于小型水利工程,如闸墩,涵管,渡槽,挡土墙等. 砂浆性质对砖砌体强度的影响在砌筑前,必须预先将砖进行吮水润湿,原因:砖的吸水率大,一般为15%~20%二,烧结多孔砖烧结多孔砖为大面有孔的直角六面体,孔多而小,孔洞垂直于受压面. 砖的主要规格有M 型:190mm×190mm×90mm及P型:240mm×115mm×90mm.国家标准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规定,根据抗压强度,烧结多孔砖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强度等级(见表11-1).根据砖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和物理性能(冻融,泛霜,石灰爆裂,吸水率等)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在25%以上,表观密度约为1400kg/m3左右. 常被用于砌筑六层以下的承重墙.三,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烧结空心砖为顶面有孔洞的直角六面体,孔大而少,孔洞为矩形条孔(或其他孔形),平行于大面和条面,在与砂浆的接合面上,设有增加结合力的深度为1mm以上的凹线槽.根据国家标准GB13545-2003《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的规定,空心砖和砌块的规格尺寸(长度,宽度及高度)应符合390,290,240,190,180(175),140,115,90mm的系列(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按砖及砌块的表观密度,分为800,900,1000及1100(kg/m3)四个表观密度等级.按其抗压强度分为MU10.0,MU5.0,MU3.5及MU2.5五个强度等级(见表11-5). 表11-5 烧结空心砖及空心砌块的强度指标抗压强度/MPa变异系数≤δ0.21变异系数>δ0.21 强度等级抗压强度平均值f≥抗压强度标准值 fk≥单块最小抗压强度fmin≥密度等级范围 (kg/m3) MU10.0 10.0 7.0 8.0 MU7.5 7.5 5.0 5.8 MU5.0 5.0 3.5 4.0 MU3.5 3.5 2.5 2.8 ≤1100 MU2.5 2.5 1.6 1.8 ≤800对于强度,密度,抗风化性及放射性物质合格的空心砖及砌块,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孔洞排列及其结构,泛霜,石灰爆裂及吸水率,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孔洞率一般在40%以上,质量较轻,强度不高,因而多用作非承重墙,如多层建筑内隔墙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等.第三节非烧结砖一,蒸压灰砂砖(简称灰砂砖)主要原料:磨细砂子,加入10%~20%的石灰,成坯后需经高压蒸汽养护,磨细的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钙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而具有强度.国家标准GB11945-1989《蒸压灰砂砖》规定,按砖浸水24h后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MU25,MU20,MU15,MU10四个等级.避免用于长期受热高于200℃,受急冷急热交替作用或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原因:灰砂砖中的一些组分如水化硅酸钙,氢氧化钙等不耐酸,也不耐热避免有流水冲刷的地方此外,原因:砖中的氢氧化钙等组分会被流水冲失二,蒸养粉煤灰砖(简称粉煤灰砖)以粉煤灰,石灰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石膏,外加剂,颜料和集料等,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常压或高压蒸气养护而成的实心砖. 国家建材局标准JC239-2001《粉煤灰砖》根据砖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将其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强度等级.并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及干燥收缩性质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及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优势:大量处理工业废料,节约粘土资源, 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墙体和基础不能用于长期受热(200℃以上),受急冷急热和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 应适当增设圈梁及伸缩缝避免或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三,炉渣砖(又称煤渣砖)以煤燃烧后的炉渣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石灰,石膏(或电石渣,粉煤灰)和水搅拌均匀,并经陈伏,轮碾,成型,蒸汽养护而成.炉渣砖按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MU20,MU15,MU10三个强度等级.炉渣砖可用于一般工程的内墙和非承重外墙.其他使用要点与灰砂砖,粉煤灰砖相似.第四节建筑砌块砌块是用于建筑的人造材,外形多为直角六面体,也有异形的.其分类如表11-6. 表11-6 砌块的分类按尺寸(mm)分类按密实情况分类按主要原材料分类实心砌块普通混凝土砌块大型砌块(主规格高度>980)空心率<25%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中型砌块(主规格高度380~980)空心砌块空心率25%~40%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煤矸石砌块小型砌块(主规格高度115~380)多孔砌块(表观密率300kg/m3~900kg/m3) 加气混凝土砌块一,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钙质材料和硅质材料以及加气剂,少量调节剂,经配料,搅拌,浇注成型,切割和蒸压养护而成的多孔轻质块体材料. 钙质材料:石灰硅质材料可分别采用,水泥,矿渣,粉煤灰,砂等.国家标准GB/T11968-9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规定,砌块的规格(公称尺寸),长度(L)有:600mm;宽度(B)有:100,125,150,200,250,300mm及120,180,240mm;高度(H)有:200,250,300mm等多种. 砌块的质量,按其尺寸偏差,外观质量,表观密度级别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及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砌块强度级别按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值(MPa)划分为七个强度级别.见表11-7的规定.砌块表观密度级别,按其干燥表观密度分为:B03,B04,B05,B06,B07及B08六个级别.不同质量等级砌块的干燥表观密度值应符合表11-8的规定.不同质量等级的不同表现密度的砌块强度级别应符合表11-9的规定.表11-7 不同强度级别的砌块抗压强度单位:MPa强度级别 A1.0 A2.0 A2.5 A3.5 A5.0 A7.5 A10.0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 1.0 2.0 2.5 3.5 5.0 7.5 10.0立方体抗压强度最小值,不小于 0.8 1.6 2.0 2.8 4.0 6.0 8.0表11-8 砌块的干燥表观密度单位:kg/m3表观密度级别 B03 B04 B05 B06 B07 B08优等品(A),不大于 300 400 500 600 700 800一等品(B),不大于 330 430 530 630 730 830合格品(C),不大于 350 450 550 650 750 850表11-9 砌块的强度级别表观密度级别 B03 B04 B05 B06 B07 B08优等品(A) A3.5 A5.0 A7.5 A10.0一等品(B) A3.5 A5.0 A7.5 A10.0强度级别应符合合格品(C) A1.0 A2.9 A2.5 A3.5 A5.0 A7.5多用于高层建筑物非承重的内外墙,也可用于一般建筑物的承重墙,还可用于屋面保温,是当前重点推广的节能建筑墙体材料之一.但不能用于建筑物基础和处于浸水,高湿和有化学侵蚀的环境(如强酸,强碱或高浓度CO2),也不能用于表面温度高于80℃的承重结构部位.二,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由水泥,粗细骨料加水搅拌,经装模,振动(或加压振动或冲压)成型,并经养护而成.分为承重砌块和非承重砌块两类.其主要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190mm.国家标准GB8239-97《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按砌块的抗压强度分为MU20.0,MU15.0,MU10.0,MU7.5,MU5.0及MU3.5六个强度等级;按其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及合格品(C).特点:质量轻,生产简便,施工速度快,适用性强,造价低等优点, 用于低层和中层建筑的内外墙. 砌筑时一般不宜浇水,但在气候特别干燥炎热时,可在砌筑前稍喷水湿润.三,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砌块(LHB)由水泥,轻集料,普通砂,掺合料,外加剂,加水搅拌,灌模成型养护而成.GB/T1522-200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砌块》规定,砌块主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190mm.按砌块内孔洞排数分为:实心(O),单排孔(1),双排孔(2),三排孔(3)和四排孔(4)五类.砌块表观密度分为:500,600,700,800,900,1200及1400等八个等级,其中,用于围护结构或保温结构的实心砌块表观密度不应大于800kg/m3.砌块抗压强度分为10.0,7.5,5.0,3.5,2.5,1.5等六个强度等级.按砌块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分为一等品(B)及合格品(C)两个质量等级.四,粉煤灰硅酸盐中型砌块(简称为粉煤灰砌块)以粉煤灰,石灰,石膏和骨料等为原料,经加水搅拌,振动成型,蒸汽养护而制成的密实砌块.其主规格尺寸为880mm×380mm×240mm及880mm×430mm×240mm两种.国家建材局标准JC238-91《粉煤灰砌块》规定,按砌块的抗压强度分为MU10和MU13两个强度等级;按砌块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及干缩性能分为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两个质量等级.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墙体和基础.不宜用在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也不宜用于经常受高温影响的建筑物在常温施工时,砌块应提前浇水润湿,冬季施工时则不需浇水润湿.第五节建筑板材一,预应力空心墙板用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52.5MPa强度等级早强水泥及砂,石为原料,经过钢绞线张拉,水泥砂浆搅拌,挤压,养护及放张,切割而成的混凝土制品.特点:板面平整,尺寸误差小,施工使用方便,减少湿作业,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用于承重或非承重的外墙板及内墙板, 根据需要增加保温吸声层,防水层和多种饰面层(彩色水刷石,剁斧石,喷砂和釉面砖等), 可制成各种规格尺寸的楼板,屋面板,雨罩和阳台板等.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多孔墙板(简称GRC-KB墙板) 以低碱水泥为胶结料,抗碱玻璃纤维(或中碱玻璃纤维加隔离覆被层)的网格布为增强材料,以膨胀珍珠岩,加工后的锅炉炉渣,粉煤灰为集料,按适当配合比经搅拌,灌注,成型,脱水,养护等工序制成的.特点:质量轻,强度高,不燃,可锯,可钉,可钻,施工方便且效率高.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隔墙.三,轻质隔热夹芯板外层是高强材料(镀锌彩色钢板,铝板,不锈钢板或装饰板等),内层是轻质绝热材料(阻燃型发泡聚苯乙烯或矿棉等),通过自动成型机,用高强度粘结剂将两者粘合,经加工,修边,开槽,落料而成板材. 质量约为10kg/m2~14kg/m2,导热系数为0.021W/(m·K),良好的绝热和防潮性能,较高的抗弯和抗剪强度,安装灵活快捷,可多次拆装重复使用. 可用于厂房,仓库和净化车间,办公楼,商场等工业和民用建筑,还可用于房屋加层,组合式活动房,室内隔断,天棚,冷库等.四,网塑夹芯板是由呈三维空间受力的镀锌钢丝笼格作骨架,中间填以阻燃型发泡聚苯乙烯组合而成的复合墙板. 网塑夹芯板质量轻,绝热吸声性能好,施工速度快.主要用于宾馆,办公楼等的内隔墙.五,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建筑平板(TK板) 以低碱度水泥,中碱玻璃纤维或石棉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薄型建筑平板.特点:具有质量轻,抗折,抗冲击强度高,不燃,防潮,不易变形和可锯,可钉,可涂刷. TK 板与各种材质的龙骨,填充料复合后,可用作多层框架结构体系,高层建筑,旧房加屋改造中的内隔墙.第六节屋面材料瓦是最常用的屋面材料,主要起防水和防渗等作用.一,粘土瓦是以粘土,页岩为主要原料,经成型,干燥,焙烧而成.成型方式可用模压成型或挤压成型.生产工艺和烧结普通砖相同.粘土瓦有平瓦和脊瓦两种,颜色有青色和红色,平瓦用于屋面,脊瓦用于屋脊.根据行业标准JC709-1998《粘土瓦》,平瓦的规格尺寸主要在400mm×240mm至360mm×220mm之间.每平方米屋面需覆盖的片数分别为14块至16.5块.平瓦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及合格品三个质量等级.单片瓦最小的抗折荷重不得小于1020N.经15次冻融循环后无分层,开裂和剥落等损伤.抗渗性要求不得出现水滴.粘土瓦质量大,质脆,易破损.二,混凝土瓦是以水泥,砂或无机的硬质细骨料为主要原料,经配料混合,加水搅拌,机械滚压或人工搡压成型,养护而成.根据行业标准JC746-1999《混凝土瓦》,其主要规格尺寸为420mm×330mm.按承载力和吸水率要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及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此外,混凝土瓦尚需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质量偏差及抗渗性,抗冻性等.混凝土平瓦可用来代替粘土瓦,其耐久性好,成本低,但质量大于粘土瓦.如在配料时加入颜料,可制成彩色混凝土平瓦.三,石棉水泥波瓦是用水泥和温石棉为原料,经加水搅拌,压波成型,养护而成的波形瓦.分为大波瓦,中波瓦,小波瓦和脊瓦四种.根据国家标准GB9722-1996《石棉水泥波瓦及其脊瓦》,其规格尺寸如下:大波瓦为2800mm×994mm,中波瓦为2400mm×745mm和1800mm×745mm,小波瓦为1800mm ×720mm.按波瓦的抗折力,吸水率和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质量等级.可作屋面材料来覆盖层面,也可作墙面材料装敷墙壁.现正逐步采用耐碱玻璃纤维和有机纤维生产水泥波瓦,原因:石棉纤维对人体健康有害.第 13 页共 13 页四,铁丝网水泥大波瓦是用普通水泥和砂加水混合后浇模,中间放置一层冷拔低碳钢丝网,成型后经养护而成.其尺寸为1700mm×830mm×14mm,质量较大(50±5kg),适用于作工厂散热车间,仓库及临时性建筑的屋面或围护结构.五,塑料瓦(一)聚氯乙烯波纹瓦(又称塑料瓦愣板)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体,加入添加材料,经塑化,压延,压波而制成的波形瓦.其规格尺寸为2100mm×(1100~1300)mm×(1.5~2)mm.特点:质量轻,防水,耐腐,透光,有色泽.常用作车棚,凉棚,果棚等简易建筑的屋面,也可用作遮阳板.(二)玻璃钢波形瓦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玻璃纤维为原料,经手工糊制而成.其尺寸为长1800mm,宽740mm,厚0.8mm~2.0mm.质量轻,强度高,耐冲击,耐高温,耐腐蚀,透光率高,色彩鲜艳和生产工艺简单.适用于屋面,遮阳,车站月台和凉棚等.六,金属波形瓦(也称为金属瓦愣板)是以铝合金板,薄钢板或镀锌铁板等轧制而成,还有用薄钢板轧成瓦愣状,再涂以搪瓷釉,经高温烧制而得的搪瓷瓦愣板.金属波形瓦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光反射好,安装方便,适用于屋面,墙面等.复习思考题1.根据什么指标来确定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和烧结空心砖的强度等级和产品等级2.目前所用的墙体材料有哪几类各有哪些优缺点。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技术标准2022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技术标准2022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3217 永磁(硬磁)材料磁性能试验方法GB/T 9637 电工术语磁性材料与元件GB/T 13560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XB/T 903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表面电镀层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基本术语和定义应符合GB/T 9637的规定并采用下列定义。

6.1主要磁性能包括永磁材料的剩余感应强度(剩磁)(B r)、磁极化强度矫顽力(内禀矫顽力)(H cj)、磁感应强度矫顽力(磁感矫顽力)(H cb)、最大磁能积((BH)max)、方形度Hk/Kcj。

6.2辅助磁性能包括永磁材料的相对回复磁导率(μrec)、剩余磁感应温度系数(α(B r))、磁极化强度矫顽力温度系数(α(H cJ))、居里温度(T C)。

4 材料分类4.1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烧结钕铁硼产品按磁极化强度矫顽力大小分为普通矫顽力(N)、中等矫顽力(M)、高矫顽力(H)、特高矫顽力(SH)、超高矫顽力(UH)、极高矫顽力(EH)六大类产品。

每大类产品按最大磁能积大小划分具体牌号,其中基本牌号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两部分组成,字母代表产品矫顽力分类,阿拉伯数字代表标称最大磁能积。

在基本牌号的基础上,加上T或者L-…T代表衍生牌号。

4.2基本牌号基本牌号有N25、N28、N30、N33、N35、N38、N40、N42、N45、N48、N50、N52、N54、N56、30M、33M、35M、38M、40M、42M、45M、48M、50M、52M、54M、56M、30H、33H、35H、38H、40H、42H、45H、48H、50H、52H、30SH、33SH、35SH、38SH、40SH、42SH、45SH、48SH、50SH、30UH、33UH、35UH、38UH、40UH、45UH、48UH、30EH、33EH、35EH、38EH、40EH、42EH。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1-1_真题-无答案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1-1_真题-无答案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1-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 以下有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见解,其中何项所述不妥?A.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B. 对持久设计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安全等级为一级时,γ0不应小于1.1C. 重要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拆除构件法D.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某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安全等级为一级。

梁截面尺寸b×h=250mm×600mm,C30混凝土。

梁顶与梁底均配置纵向受力钢筋。

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PB300级。

取as=a"s=40mm进行计算。

提示: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518。

2. 假定,梁顶面配置了216纵向受力钢筋,梁底面钢筋可按需要配置。

试问,在充分发挥受压钢筋作用的前提下,此梁跨中可以承受的最大正弯矩设计值M(kN&#183;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481B. 506C. 521D. 5363. 假定,在梁底面已经配置了425纵向受力钢筋,梁顶面钢筋可按需要配置。

试问,在充分发挥受拉钢筋作用的前提下,此梁跨中可以承受的最大正弯矩设计值M(kN&#183;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280B. 310C. 340D. 3804. 某钢筋混凝土方形柱为偏心受拉构件,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C30混凝土,截面尺寸400mm×400mm。

柱内配置4根角筋,角筋为HRB335级。

as=a"s=45mm。

已知:轴向拉力设计值N=250kN,单向弯矩设计值M=31kN·m。

试问,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不考虑抗震),角筋的直径(mm)至少应采用下列何项数值?A. 25B. 22C. 20D. 18某矩形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b×h=400mm×500mm,采用对称配筋。

烧结岗位操作规程

烧结岗位操作规程

烧结岗位操作工程配料岗位一、技术操作标准1、电子称自动配料时,含铁原料误差不超过±0.5KG,辅料和燃料误差不超过±0.05KG。

2、执行车间下达的配比计划,保证下料量稳定。

3、要根据原料成分及时分析调整配比,调整时参考原料波动引起烧结矿成分波动的影响。

4、高碱度变低碱度或低碱度变高碱度时,应根据冷热返矿成分和数量进行过渡配料计算及调整。

5、冷返矿和热返矿的配加要均衡稳定。

6、加减料必须有班长或主控室通知。

7、经常清扫称架、仪表盘的积灰、积料,保持清洁整齐,严禁往皮带秤上打水,严禁人踏在电子称皮带上,以免压头损坏,称架失灵,电子称长时间停用时,必须将称架锁紧装置按紧。

8、生产操作时要做到“五勤一准”即勤检查、勤联系、勤分析判断、勤计算调整、勤总结交流,做到配料准确。

二、开停机操作1、开机前准备工作对设备全面细致检查,清楚运转设备周围杂物,仓壁振动器联结牢固、良好。

2、主控联动操作方法接到开机通知后,将“选择开关”打到“自动”位置,然后到现场监护开机,开机后对所属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3、机旁手动操作3.1、接到机旁开机通知后,将“选择开关”打到“手动”位置。

3.2、对有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3.3、待配一、配二皮带和2台布袋除尘器运转正常后开机。

3.4、开机后,对有关设备进行全面细致检查。

4、联动停机操作主控联动停机时,接到通知后,到现场监护停车。

5、机旁停车操作5.1、接到停机通知后,按“停止”按钮停机。

5.2、停机后,将“选择开关”打到“自动”位置,通知主控室和班长。

5.3、运转中出现问题,及时通知主控室和班长,同意后方可停机处理,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先停机后汇报,处理事故前,必须切断电源,并设专人监护。

三、设备技术参数带电子皮带称的定量圆盘圆盘直径2500 毫米排料口闸口尺寸400X300 毫米称量皮带机头轮直径Ф250 毫米尾轮直径Ф250 毫米头尾轮中心距2800 毫米皮带宽度800 毫米△1电动机型号Y200L1-8功率22 千瓦时转速970 Rpm△3减速机型号Z80-1速比63:1 i行星齿轮减速机型号ZCWD-14速比47 i低速轴允许输出扭规299 KG.n物料粒度0-100 毫米物料比重小于等于2.5 吨每立方米圆盘转速 4.5 Rpm生产率150 吨每小时总重8100 千克场地工岗位1、上岗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

烧结法工艺流程

烧结法工艺流程

4.1.1.1.8烧结法系统 1)生料浆制备系统进入配碱槽的拜耳法赤泥和苛化槽的拜耳法赤泥浆(设计上有,实际流程没有)调配合格后,与一定比例石灰石和无烟煤,在管磨机内混合磨细,送往料浆调配工序,为料浆调配做准备。

料浆配料工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产的实际需求,根据化验室对料浆成分的化验结果对管磨岗位的各种物料下料量进行调节,同时对已经磨制好的生料浆进行倒槽调配,将调配合格的料浆通过料浆泵送至合格生料浆贮槽。

然后将调配合格的料浆送往熟料烧成系统。

生料浆制备系统工艺流程见图3-10。

图3-10 生料浆制备系统工艺流程简图2)熟料烧成系统调配好的生料浆送到熟料烧成车间,经回转筛入料浆槽,熟料窑采用喷入法喂料,即生料浆经隔膜泵、喷枪使料浆成雾状喷入窑内。

186、1818 6、7、18 1818配碱槽 管磨机 苛化槽 赤泥浆拜耳赤泥泥泥泥 无烟煤石灰石调配槽合格料将贮槽料将泵熟料烧成系统图例: 6噪声7全身振动 18氢氧化钠含水40%左右的生料浆在窑内烘干带基本干燥,成为含水8%以下的干料面,并顺次经过预热带、分解带、烧成带烧成熟料,然后经过冷却带进入篦冷机,篦冷机降低熟料温度并破碎后(粒度在50mm左右),由-5米链斗输送机、-9米链斗输送机、槽式输送机等输送设备将熟料贮存在熟料仓中作缓冲和供给溶出车间用。

原煤经过破碎后由皮带输送到原煤仓内,原煤仓下有耐压式称重给煤机将原煤均匀定量地加入到辊盘式磨煤机内.磨内干燥介质来自篦冷机热风,磨好的煤粉经布袋收尘进入煤粉计量仓内。

开窑时煤粉经锁风定量给煤机输送到喷煤管内,被窑头鼓风机鼓入窑内燃烧,经过布袋收尘后的废气收尘后排入空气。

由于喷入法产生的窑灰量特别大(为熟料的70%~110%)所以有专门的窑灰收尘系统。

含有大量窑灰的烟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经竖直烟道、旋风收尘、电收尘最大限度地收尘,收下的窑灰返入窑内。

最终从烟囱中排出的烟气中含尘量达到国家标准。

熟料烧成系统工艺流程见图3-11。

铁酸锰固相烧结制备方法(一)

铁酸锰固相烧结制备方法(一)

铁酸锰固相烧结制备方法(一)铁酸锰固相烧结制备方法引言铁酸锰(Manganese Ferrite,MnFe2O4)是一种具有磁性、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传感器、数据存储等领域。

固相烧结是制备铁酸锰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固相烧结制备方法。

方法一:传统固相烧结法1.准备原料:铁氧化物(Fe2O3)和氧化锰(MnO)。

2.粉末制备:将Fe2O3和MnO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在球磨机或高能球磨机中进行磨矿处理,使粉末颗粒细化。

3.压制成块:将粉末放入模具中,经过适当的压制,得到块状的铁酸锰预制体。

4.烧结处理:将铁酸锰预制体置于高温炉中,在气氛控制条件下进行烧结处理,使其晶格结构稳定化,并形成致密的烧结体。

5.表征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烧结后的铁酸锰样品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

方法二:固相反应烧结法1.准备原料:铁粉(Fe)和锰粉(Mn)。

2.混合原料:将适量的Fe和Mn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3.压制成块:将混合粉末放入模具中,经过适当的压制,制备成块状的铁酸锰预制体。

4.烧结处理:将铁酸锰预制体置于高温炉中,在气氛控制条件下进行烧结处理,使其形成致密的烧结体。

5.表征分析:使用烧结后的样品进行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方法三:溶胶-凝胶法1.溶液制备:将适量的钴(Co)盐和锰(Mn)盐加入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2.凝胶形成: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络合剂,使其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凝胶。

3.分散干燥:将凝胶分散到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干燥,使其形成粉末状的凝胶体。

4.压制成块:将凝胶体放入模具中,经过适当的压制,制备成块状的铁酸锰预制体。

5.烧结处理:将铁酸锰预制体置于高温炉中,在气氛控制条件下进行烧结处理,使其形成致密的烧结体。

6.结构表征:采用XRD、SEM等手段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

结论通过传统固相烧结法、固相反应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磁性、光学和电学性能的铁酸锰材料。

烧结配料碱度现场快速调整法

烧结配料碱度现场快速调整法

烧结配料碱度现场快速调整法:(1)两种物料配比发生变化:生石灰配比差(%)=配比调整值×(ΣSiO2差值×R2-ΣCaO差值)÷CaO有效生石灰(2)碱度变化调整:生石灰配比差(%)=(新R2×SiO2矿-CaO 矿)÷CaO有效新(3)生石灰成分变化:生石灰配比差(%)=原配比×CaO有效原÷CaO有效新-原配比例1:已知铁精粉SiO2为5.5%、CaO为0%,配比为20%,高返SiO2为5.3%、CaO为9.01%,配比为12%,原烧结矿碱度为1.9倍,生石灰中有效钙74%,现将铁精粉配比上调3%,高返配比下调3%,如碱度不变情况下,生石灰应调整多少?解:根据公式推出:生石灰配比差(%)=3×{(5.5-5.3)×1.9+(9.01-0)}÷74=0.38则在碱度不变情况下,生石灰配比应上调0.38%,给定物料配比找齐。

例2:已知原烧结矿碱度为2.0倍,SiO2为5.5%、CaO为11%,生石灰成分SiO2为2.5%、CaO为78%,根据生产需求现将碱度上调到2.1倍,问生石灰应调整多少?解:根据公式推出:生石灰配比差(%)=(2.1×5.5-11)÷(78-2.1×2.5)=0.75%则在碱度不变情况下,生石灰配比应上调0.38%,给定物料配比找齐。

则碱度上调到2.1倍后,生石灰配比应上调0.75%,给定物料配比找齐。

例3:已知原烧结矿碱度为2.0倍,生石灰成分SiO2为2.5%、CaO为78%,配比7%,外购生石灰成分SiO2为1.5%、CaO为85%,问碱度不变情况下,生石灰应调整多少?解:根据公式推出:生石灰配比差(%)={7×(78-2.0×2.5)÷(85-2.0×1.5)}-7=-0.76%则在碱度不变情况下,生石灰配比应下调0.69%,给定物料配比找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固相烧结
(2)扩散机理 实验表明,大部分晶体材料,特别是氧化物的烧结,多数按扩散机理 进行。底津斯基采用平板-球模型推导了基于体积扩散的烧结初期动力学
第一节 烧结的基础知识
四、烧结的分类
1.按烧结时是否出现液相及液相的多少分类:
固相烧结:烧结过程中基本无液相出现的烧结(液相<1%);如高纯
氧化物的烧结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与,且液相量在1%~20%的烧结过程;多组分 体系在烧结过程中常有液相出现。 黏性流动烧结: 液相量大于20%的烧结;如陶瓷和传统耐火材料的 烧结。
第一节 烧结的基础知识
二、与烧结易混淆的概念
1.烧结与烧成
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和化学变化,例如:脱水、坯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
应、熔融、溶解、烧结等;烧结仅仅指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 2.烧结与熔融 烧结是在远低于固态物质的熔融温度下进行的。熔融是全部组元都转变 为液相,而烧结时至少有一组元处于固态。
粉状成型体的烧结过程示意图
第二节 烧结机理
1.烧结初期 (a-b):
烧结前成型体中颗粒间接触有的彼此以点接触,有的则相互分开,保留着较
多的空隙,如上图(a)所示。 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开始产生坯体中颗粒间的键合和重排, 这时粒子因重排而相互靠拢,大气孔逐渐消失,气孔的总体积迅速减少,但颗粒 间仍然以点接触为主,总表面积并未缩小。如上图(b)所示。 当坯体的收缩率在0~5%范围内时,烧结过程被视为初期阶段。
其他部位而消失,颈部的体积增长速率等于传质速率(即物质迁移速率)。 基于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各种机理的动力学方程。
第三节 固相烧结
3.动力学关系 实际烧结过程中,物质迁移方式是很复杂的,没有一个机理能说明一 切烧结现象,多数研究者认为,烧结过程中,不是单独一个机理在起作用,
但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机理占主导地位,条件改变,起主导作用的机理有
在实际晶体中总是有缺陷的,在不同温度下,晶体中总存在一定数目的平衡
空位浓度。随温度升高,质点振动变大,空位浓度增加,并可能发生依序相邻的 空位位置移动。由于空位是统计均匀分布的,故质点的这种迁移在整体上并不会 有定向的物质流产生,如下图(a)所示。 但若存在某种外力场,如表面张力作用,则质点就会优先沿着此表面张力作 用的方向移动,并呈现相应的定向物质流,如下图(b)所示。其迁移量与表面张 力大小成正比,并服从粘性流动关系。
这是烧结后多晶材料稳定存在的原因。 粉体颗粒尺寸很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
烧结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系统表面能降低是推动烧结进行的
基本推动力。虽然烧结是自发的,但由于固体有巨大的内聚力,这在很 大程度上限制着烧结的进行。只有当固体质点具有明显可动性时,烧结 才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故温度对烧结的速度有本质的影响。
填充,从而导致烧结和致密化。这种通过液相传质的机理称溶解—沉淀机理。
第二节 烧结机理
总结:
烧结的机理是复杂和多样的,但都是以表面张力为动力的。应该指出, 对于不同物料和烧结条件,这些过程并不是并重的,往往是某一种或几种
机理起主导作用。当条件改变时可能取决于另一种机理。
传质使气孔排除、烧结体致密、晶粒长大。
第二节 烧结机理
2.烧结中期 (b-c):
温度继续升高,开始出现明显的传质过程。颗粒间点接触逐渐扩大为面接触, 粒界面积增大,空隙进一步变形、缩小,但仍然连通,形如隧道。如上图(c)所 示。
第二节 烧结机理
3.烧结后期 (c-d):
随温度不断升高,传质继续进行,粒界进一步发育扩大,气孔则逐渐缩小和 变形,最终变成孤立的闭气孔。与此同时,颗粒粒界开始移动,粒子长大,气孔 逐渐迁移到粒界上消失,但深入晶粒内部的气孔则排除比较困难。烧结体致密度 提高,坯体可以达到理论密度的95%左右。如上图(d)所示。
除了可见的收缩外,微观晶相组成并未变化,仅仅是晶相显微组织上排 列致密和结晶程度更完善。在多元系统中,固相反应和烧结可能同时穿
插着进行。
第一节 烧结的基础知识
三、烧结温度
泰曼指出,纯的物质的烧结温度(Ts)与其熔点(Tm)之间有一定的近似
关系:
金属:Ts=(0.3~0.4)Tm; 盐类:Ts=0.57Tm; 硅酸盐:Ts=(0.8~0.9)Tm 即物料开始烧结的温度通常相当于其质点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
扩散传质是指质点(或空位)借助于浓度梯度推动而迁移的传质过程。 扩散传质是大多数固体材料烧结传质的主要形式,包括:表面扩散、晶界扩散、 体积扩散。 扩散是固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
第二节 烧结机理
3. 气相传质
由于颗粒表面各处的曲率不同,各处相应的蒸气压大小也不同。故质点容易从 高能阶的凸处(如表面)蒸发,然后通过气相传递到低能阶的凹处(如颈部)凝结, 使凹处逐渐被填充,使颗粒的接触面增大,颗粒和空隙形状改变而使成型体变成 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性能的烧结体。这一过程也称蒸发-冷凝。
长,两球中心距离缩短(图c)。
烧结模型示意图 ρ-颈部曲率半径,r-球粒的初始半径,x-颈部半径
第三节 固相烧结
一般情况下,烧结会引起宏观尺寸收缩和致密度增加。通常用线收缩率或密 度值来评价烧结的程度,对于上图模型(c),烧结收缩是由于颈部长大、两球中 心距离缩短所引起的,故可用球心距离的缩短率ΔL/L0 来表示线收缩率:
被水膜包裹的两固体球的粘附
第二节 烧结机理
1.颗粒的粘附作用 对于没有水膜的固体粒子,因固体的刚性使它不能像水膜那样迅速而 明显地变形,然而相似的作用仍然会发生。因为当粘附力足以使固体粒子
在接触点处产生微小塑形变形时,这种变形就会导致接触面积增大,而扩
大了接触面又会使粘附力进一步增加并获得更大的变形,依此循环和叠加 就可能使固体粒子间产生类似于下图的粘附。
可能随之改变。 烧结初期,由于颈部首先长大,故烧结速率多以颈部半径相对变化x/r
与烧结时间t的关系来表达,即:
或 烧结机理不同,n值也不同。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第三节 固相烧结
(1)蒸发-冷凝机理 蒸汽压较高的物质的烧结,其机理符合蒸发-冷凝机理。对于蒸发- 冷凝机理,速率表达式为:
以lnx /r对lnt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1/3,如下图所示:
第二节 烧结机理
三、烧结机理
1.颗粒的粘附作用
2.物质的传递
(1) 流动传质
(2)扩散传质
(3)气相传质 (4)溶解——沉淀
第二节 烧结机理
1.颗粒的粘附作用 例: (1) 把两根新拉制的玻璃纤维相互叠放在一起,然后沿纤维长度方向轻
轻地相互拉过,即可发现其运动是粘滞的,两根玻璃纤维会互相粘附一段
时间,直到玻璃纤维弯曲时才被拉开,这说明两根玻璃纤维在接触处产生 了粘附作用。
许多其他实验也同样证明,只要两固体表面是新鲜而清洁的,而且其
中一个是足够细或者薄的,粘附现象总会发生。
第二节 烧结机理
1.颗粒的粘附作用 例: (2) 让两个表面均匀润湿的球形粒子彼此接触,水膜将在水的表面张力
作用下变形,使两颗粒迅速拉紧、靠拢和聚结。
晶体中空位迁移与外力作用的关系
第二节 烧结机理
(2)塑性流动
如过表面张力足以使晶体产生位错,这时质点通过整排原子的运动或者晶面 的滑移来实现物质传递,这种过程叫作塑性流动。可见,塑性流动是位错运动的 结果。
粘性流动:传统的陶瓷和耐火材料; 塑性流动 :金属,某些陶瓷。
第二节 烧结机理
2 . 扩散传质
固体粒子在扩展的粘附接触面上的变形作用
第二节 烧结机理
1.颗粒的粘附作用 可见,粘附是固体表面的普遍性质,它起因于固体表面力。当两个表 面靠近到表面立场作用范围时,即发生键合而粘附。粘附力的大小直接取
决于物质的表面能和接触面积,故粉状物料间的粘附作用特别显著。
粘附作用是烧结初始阶段,导致粉体颗粒间产生键合、靠拢、重排、 并开始形成接触区的一个原因。
第三节 固相烧结
密排情况下,在平面上每个球分别与4个球或者6个球相接触,在立体 堆积中最多与12个球相接触。
坯体中颗粒堆积的平面排列示意图
烧结时,个球形颗粒接触点处逐渐形成颈部,并随烧结进行而扩大, 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坯体的烧结可以看作每个接触点颈部生长的共同贡献,
第三节 固相烧结
烧结初期通常采用的模型有三种:一种是球体——平板模型,如下图(a)所 示;另外两种是双球模型,如下图(b)、(c)所示。加热烧结时,质点通过各 种传质方式同接触点处迁移形成颈部,这时双球模型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 颈部的增长并不引起两球中心距离的缩短(如下图b);另一种则是随着颈部的增
第三节 固相烧结
固相烧结:烧结过程中基本无液相出现的烧结(液相<1%)。 一、烧结初期 1.模型问题
一般情况下,坯体是由粉料压制而成,故颗粒形状大小不同,其接触
情况也不相同。 简化模型前提假设:认为粉料是等径球体,在成型体(坯体)中接近 紧密堆积,在平面上排列方式是每个球分别与4个球或者6个球相接触,在 立体堆积中最多与12个球相接触。
第二节 烧结机理
2.物质的传递 在烧结过程中物质传递的途径是多样的,相应的机理也各不相同。但 它们都是以表面张力作为动力的。 有流动传质 、扩散传质 、气相传质 、
溶解—沉淀传质。
1.流动传质
指在表面张力作用下通过变形、流动引起的物质迁移。属于这类机理
的有粘性流动和塑性流动。
第二节 烧结机理
(1)粘性流动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11章 烧结
王琳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提纲
第一节 烧结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烧结机理 第三节 固相烧结 第四节 液相烧结 第五节 影响烧结的因素
第一节 烧结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烧结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烧结的基础知识
一、烧结的定义:
从烧结粉末体的宏观性质的变化定义:压制成型后的粉状物料(金属、 氧化物、非氧化物、硅酸盐······),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收缩, 在低于熔点的高温作用下,逐渐变成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致密和坚 固的烧结体的过程。 通常用烧结收缩、强度、容重、气孔率等物理指 标来衡量物料烧结质量的好坏。 从烧结的本质定义:由于固态组分(或原子)的相互吸引,通过加热 使坯体内颗粒相互粘结,经过物质迁移,使坯体产生强度,并导致气 孔排除、致密化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