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以职业为本——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建设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与鉴定
T RAINING&OSTA
143
OCCUPATION
2015 04
以人为本,以职业为本
——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建设的思考
文/刘 莉
摘 要:农民工职业培训教材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要载体。
本文立足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农民工 职业培训 教材建设
几方面:第一,提升劳动技能;第二,培养维护自身权益意识与能力;第三,获取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自我发展能力;第四,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的养成。
(2)培训需求的确定。
培训目标来源于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是特定工作的实际需求与任职者现有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培训需求=理想的工作绩效-实际工作绩效。
差距导致低效率,只有找出存在绩效所在,才能确定可否通过培训消除差距,提高员工生产率。
结合劳务派遣员工来看,可从组织战略要求、工作任务需要及个人技能水平三方面进行分析。
对派遣人员来说,我们应重点做好员工个人分析,通过分析其年龄、知识结构及能力现状,寻找到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这样才有可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2.培训实施阶段
(1)培训课程。
课程在职业培训中具有核心地位,是职业教育培训的“心脏”。
课程建设应满足劳务派遣人员提高技能的需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
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将传统的教学计划与课程 “解构拆包”,根据职业与岗位具体要求,进行“重构建包”,制定出适合派遣员工培训需要的“培训包”(培训课程),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目的的实现。
(2)培训师资。
教师是实施职业培训的关键资源。
培训师资应能够根据经济、技术发展,结合员工具体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成为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学习过程的咨询者和参谋、学习内容的导航者、学习绩效的评估者。
(3)培训对象。
劳务派遣培训的对象为成人,而成人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学习的特点。
所以为保证
培训质量,提高培训的效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成人学习特点,努力营造开放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正确引导派遣员工运用既有知识与经验去体会、掌握新知识与技能。
(4)实训条件。
派遣员工培训的功能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实训环境,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动态关注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与设备的投入,制定与岗位群、技能群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实现提升派遣员工技能的宗旨。
3.培训评估阶段
广义的培训评估,是指对培训实施全过程和效果的综合评价,但培训最终效果评价,是培训评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的在于使各方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后续培训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可按照“柯氏(kirpatrick )四层次模式”逐层递进进行,以帮助培训实施方发现培训目标及实施过程的不足及偏差,提高培训质量。
在效果评估的同时,还应进行培训成本效益分析,这是检验培训成果的有效途径,也对制定后续培训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R].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上的报告,2007-3-9.
[3]余祖光.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空间[J].职教通讯,2001(8).
(作者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农民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3亿人,他们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国家从2003年起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以政府补贴培训形式向广大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引导农民工实现职业提升。
由此,农民工职业培训教材应时而生。
在我国众多农民工培训教材中,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教材品种较多,已形成300余个品种,涉及百余个职业工种,并创造了九百多万册的销量。
笔者在此以该社农民工职业培训教材建设历程作为典型研究样本,分析和总结农民工职业培训教材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要打造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教材,离不开正确的编写理念、科学的内容设计、恰当的呈现技法。
具体地说,就是立足农民工实际,坚持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培训教材编写理念,制定符合培训学时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理论技能内容体系,并以符合农民工认知习惯和认知水平的结构编排和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加以表达。
不仅如此,教材还需要在培训活动中不断接受来自培训机构和广大农民工的检验,听取他们的使用意见,尤其是雇用经培训的农民工的企业,他们对农民工培训质量的评价,对培训教材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的编写理念是教材质量的根本保证
农民工培训因其面向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培训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民工培训教材在众多职业培训教材
培训与鉴定
T RAINING&OSTA 144
OCCUPATION
2015 04
中独树一帜。
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差,要在较短的培训时间里,使被培训者掌握操作技能,实现上岗顶岗,对培训教材的内容广度和深度、结构安排以及呈现形式都提出很高要求。
劳动版确立了“短、薄、易、实”的农民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编写理念。
短:指教材内容短小,容量适用于15~30天的短期培训,在较短时间让受培训者掌握一种技能;薄:指教材厚度薄,因而定价低,符合农民工培训的培训机构和广大农民工对教材价格的要求;易:指教材内容通俗,图文并茂,步骤清晰、易于理解学习,对照操作;实:指教材强调有用和实用,将基本核心技能传授给受培训者,培训后能实现上岗顶岗。
实践证明:农民工培训教材“短、薄、易、实”的编写理念为教材的规模化开发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为农民工培训教材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符合岗位需求和农民工认知水平的教
材内容和结构安排是提高教材实用性与适用性的关键
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农民工能理解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对培训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提出了很高要求。
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培训教材讲授的知识技能要实用,学了就能上岗顶岗;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结构安排要适合于农民工学习和理解,一看就会。
为实现这一目标,构建符合岗位需求和农民工认知水平的教材内容和结构安排至关重要。
教材内容编写应坚持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岗位实际要求为导向,突出岗位核心知识和技能内容,对岗位操作不涉及或影响小的专业理论知识删减繁难,对技能操作力求步骤清晰,图文对照。
例如《服装制作基本技能》一书,虽然服装款式众多,而服装裁剪技能是从直筒裙、男女西裤、男女长袖衬衫等基本款的裁剪制作入门的,教材就应以基本款服装的裁剪制作为任务,把量体、制图、排料、裁剪,制作、整烫、检验的服装制作全过程逐一介绍,学完一单元内容就完成了一件服装的制作。
在内容安排上,采用左文右图,学员
对照操作,很容易理解,如图1所示。
图1
又如,《车工基本技能》一书从岗位和教学两方面入手,对车工机械识图内容作了很巧妙的内容结构设计,大大减低了教学难度。
众所周知,车削加工首先要求操作工会识读机械图样。
而《机械制图》在机械专业里是专门一门课程,内容多,概念术语不易理解,照搬肯定不适应农民工培训。
因此在此书的编撰中,作者从车削加工岗位能力要求出发,考虑到车削加工工件以轴类零件为主,书中就着眼轴类零件图的特点,把机械识图知识技能浓缩在两个模块中。
模块一重点介绍三视图原理以及剖视图等视图知识
和图线、尺寸标注等绘图常识,在此基础上以一个识读台阶轴零件图的技能训练,以例说明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模块二仍以该台阶轴为例,重点介绍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机械制图知识。
两个模块,不足1万字,把车工识读零件图的核心内容浓缩概括,体现了农民工培训教材内容够用实用的编写思路,由浅入深,知识重点突出,识图方法清晰,易于农民工学习和理解。
为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切合农民工的认知习惯和需求,教材甚至可以打破知识本身的系统性,重新构建结构体系。
比如为反映农村劳动者在进城务工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以及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的引导性读物——《进城务工教育读本》就以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的视角和经历为主线,按照进城务工准备、寻找就业岗位、维护自身权益、重视安全生产和适应城市生活五个方面来安排内容,如图2所示,把求职、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常识等各成体系的内容合理地组织起来,从问题导入,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内容实用、通俗易懂,受到广大农民工的欢迎,当年就销
售12万多册。
图2
三、强化教材评价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
2003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启动农民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出版,到2006年农民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已达90余个品种,覆盖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职业工种。
针对第一阶段出版的农民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该社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评审工作,评审专家既有来自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培训专家,也有出版领域专家,还有一些企业代表。
他们分别从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实用性、可读性及编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审,及时发现第一阶段教材快速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材“短、薄、易、实”的特点也给予肯定。
在总结教材评审意见基础上,组织编辑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坚持教材原有的、好的特色,并进一步强调教材内容“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突出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积极推动了农民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的完善和发展。
回顾农民工职业培训教材发展的历程,笔者认为,要塑造高质量的教材,离不开对职业培训内在规律、特点和职业技术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深入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培训和数字教材发展对传统教材出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农民工职业培训教材发展将继续坚持对教材内容的精益求精,并不断探索与新技术的融合,积极构建线下与线上出版内容互动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资源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