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工艺守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DXS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DXS J 04.02.106-2015 动平衡工艺守则
2015-07-23发布2015-07-30实施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由总师办标准化室负责归口。

本标准由工艺技术部负责起草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颜贵春。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废止JSGD 02.04-2011动平衡机使用工艺规定。

动平衡工艺守则
1 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公司有平衡要求的转子设计图样技术要求的提出。

为规范转子制造工艺中动平衡机选用原则,为科学、合理地使用动平衡机,确保其检测精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特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适应于H50UBS型硬支承平衡机。

2 动平衡技术条件
2.1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
2.1.1 当转子厚度δ与外径D之比≤0.2时(盘状转子),无论其工作转速高低,都只需进行静平衡。

2.1.2 当转子厚度δ(或长度)与外径D之比≥1时(辊筒类转子),只要转子的转速≥1000 r/min,都要进行动平衡。

2.1.3 当转子厚度δ与外径D之比在0.2~1时和当转子厚度δ与外径D之比≥1而转子的转速<1000 r/min时,需根据转子的重量、使用功能、制造工艺、加工情况(部分加工还是全部加工)及轴承的距离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动平衡还是静平衡。

2.2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
常见转子的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m per—允许不平衡量,g;
M—转子的自身重量,kg;
G—转子的平衡品质等级,mm/s,等级确定可参考GB/T 9239.1-2006机械振动恒态
(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
r —转子的校正半径,mm;
n —转子的转速,r/min。

2.3长辊筒类零件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
辊筒总长(包括轴颈长度)与辊面直径之比L/D大于12为长辊筒,L/D大于20为细长辊筒,L/D大于30为超长辊筒。

长辊筒、超长辊筒的工作速度一般较低,在300~400r/min以下,大部份选用静平衡试验。

其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a)辊筒的总长与辊面直径之比L/D≥20,直径大于φ120 mm,并具有足够的配焊配重棒、块的设计结构及空间位置,其静平衡在外圆处的许用不平衡量值,可按(1/1000)G计算确定(G 为辊筒质量,单位kg);
b)辊筒的总长与辊面直径之比L/D>30,直径小于φ120 mm,全长直线度控制在7级精度以下的,建议其静平衡在外圆处的许用不平衡量值,可按2~4倍的(1/1000)G计算确定;否则应改进结构,尺寸和材料,并从设计和工艺手段进行攻关,以提高辊筒刚性和加工精度;
c)其余的需根据辊筒使用功能,工作速度,设计结构,主、被动和配焊配重棒空间位置及工艺加工精度等综合情况确定。

2.4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规则
在刚性转子的零件图或部件图中标准转子平衡品质等级的规则如下:
a)在图样上应明确标记转子质量(单位为kg);
b)在图样技术要求中应写明转子的最高工作转速(单位为r/min);
c)必要时应明确转子不平衡的校正方式和位置。

3 动平衡机使用原则
原则上动平衡机只作为测试转子不平衡量的设备,用于判断转子平衡要求是否合格,而不为转子下步校正处理提供依据(只提供不平衡量,不标记偏重位置)。

凡有“动平衡试验”要求的转子,应采取措施保证其自身的平衡性,尽可能不使用配重及减重的方式进行平衡处理。

对于确实无法保证平衡要求的辊筒可采用以下工艺措施进行校正处理。

3.1焊接辊筒(包括带轴头或无轴头辊筒,见图一)
a)在动平衡机上作“平衡试验”,标出偏重位置及重量;
b)镗钻“配重棒”用孔(孔径比“配重棒”外径尺寸大0.5 mm;钻透前须先将铁屑清理干净,钻通后进入内腔的切屑应尽可能清理出);
c)钳工焊牢“配重棒”或“配重块”;
d)在动平衡机上作“平衡试验”,达到图样要求。

3.2筒皮辊筒(见图二),该工艺措施适用于焊接配重块容易引起筒皮变形的情况
a)在动平衡机上作“平衡试验”,标出偏重位置及重量;
b)在两端面车阶梯止口(零件正常止口应留余量);
c)钳工在配重环上焊配重棒,然后将配重环装入内止口中,并钻骑缝销孔,装入销;
d)在动平衡机上作“平衡试验”,如达图样要求,将销孔处铆死或点焊固定。

如未达到图样要求,则取下配重组件(配重环及配重棒),重新配重并“平衡试验”达图样要求。

4 动平衡操作规定
4.1 根据转子支承点间距,调整两支承架的相对位置并紧固;按转子的轴颈大小,选择合适的滚轮架,按转子轴颈尺寸及转子的水平自由状态,调整好滚轮架的高度并紧固。

4.2 对整机做好清洁工作,特别是对转子轴颈、滚轮外径和皮带传动处的外径等清洁工作。

安装转子时,应避免转子与支承架撞击。

转子安装后,在轴颈和支承滚轮表面上加少许清洁的20号机油。

4.3 调整好限位支架,以防止转子轴向移动甚至窜出,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4.4 按转子质量、最大外径、初始不平衡量等,参照设备说明书技术规范,Gn2限制值图表及GD2n2限制值图表选择平衡速度,并按转速标牌调整好变速手柄的位置,若转子的初始不平衡量过大,甚至引起转子在滚轮架上跳动时,应先用低速校正,有时转子虽然质量不大,但外径较大,影响到拖动功率时,也只能用低速校正。

4.5 根据转子情况,在转子端面或外径上做黑色或白色标记,调整光电头位置,照向转子的垂直中心线,并对准标记。

聚焦镜一般到转子上标记的距离为30 mm~50mm。

4.6 平衡中心在左或右两支承架外侧的工件,在工件放上滚轮架后,须使用本机所附的压紧安全架,将压紧滚轮压于工件轻端的轴颈上进行动平衡校验,以保证安全和减少轴颈的磨损。

4.7 将圈带套在转子的传动端,并张紧调整好。

4.8 检查检测系统、传感器、电源、驱动装置等连接线是否按电路规定正确连接。

4.9 按转子在平衡机上的支承形式和实际几何尺寸、平衡速度、不平衡量轻重显示等要素,将参数输入电测箱。

4.10 电测箱面板各按键功能见电测箱说明书。

4.11 为了减少数字跳动,保证读数的准确,应使转子轴颈与支承外径尽可能避免相同或接近,以免干扰,其差异应大于12%,并使工件转速避开工频50 Hz/60Hz,电机转速,传动轮转速等,其差异也应大于12%,以保证测量的稳定性。

5 动平衡机精度检定
动平衡机精度采用“相对法”进行检测,步骤如下:
5.1 首先选用测量轴1件进行动平衡试验(测量轴工装号T8-15-018,其尺寸为φ150mm×1500 mm,表面粗糙度Ra0.4μm,端面带2×8-M5-7H螺纹孔,表面镀硬铬0.12~0.14mm。

5.2 用圈带与测量轴联接并张紧好后进行动平衡试验。

5.3 按转速n=500 r/m,进行其动平衡测试,共3次,标定好测量轴不平衡位置及记录号不平衡量。

5.4 根据测量轴测试结果,在测量轴不平衡位置上拧入合适重量的螺钉,螺钉组(至少16件)须由质保部进行重量测定。

5.5 再进行3次动平衡测试,并做好记录。

举例:
若先测量出“测量轴”不平衡量为10g,则在其重量轻(相位)处加螺钉10g,如果显示不平衡2g,则不平衡精度为2g(该值小于设备要求精度5g,即设备检定合格,可正常使用)。

5.6 通过两组数值比对,确定不平衡精度,其精度应小于5g,方可使用。

5.7 对每次检定,须由操作者填写《检定记录表》(见表1),由检查员确认、签字并保管好。

5.8 动平衡机每三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检定,达到精度要求方可使用,当T8-15-018测量轴每次检测的不平衡值相差超过5g时,操作者即可提请相关人员进行分析。

表1 检定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