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同步练习及答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30 分 )
1.对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育基培育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志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志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育
C.用35S 标志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积淀物存在少许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足所致
D.32P、35S 标志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分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可以用培育基直接培育,需用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培育才能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志, A 项错误;实验中保温时间不可以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使
一些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开释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致使上清液中检测到32P,B 项错误;35S 标志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足,
部分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而存在于积淀物中, C 项正确;本实验可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可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缺乏蛋白质进入细菌细胞的比较实验, D 项错误。

答案: C
2.以以下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一样的病毒,经病毒重修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
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分析:因为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不是,所以“ 杂种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后,在植物细胞中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性状是由供给核酸的乙病毒的核酸所决定的,应与乙病毒邻近。

答案: D
3.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对此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最先以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断氨基酸的多种摆列次序可能包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中,细菌转变的本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 完整分开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积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分析: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中最先以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断氨基酸的多种摆列次序可能包含遗传信息。

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中,R 型细菌转变为S 型细菌的本质是S 型细菌的能指导合成多糖荚膜的那段DNA 整合到了R 型细菌体内,也就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重点是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独自、直接察看它们对性状的影响。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离心后的积淀物中测到的放射性同位素
32P 形成的放射性强,上清液中放射性轻,因为离心不行能分别的很完全。

答案: D
4.如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

能充足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余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含 R 型活菌的培育基
①+ S— DNA 长出
持续培育
―――――――――→―――――――――→ S型菌
S型菌
②+ S— RNA 只长出持续培育
―――――――――――→
R型菌
――――――――――→R型菌
③+ S—蛋白质只长出持续培育
―――――――――――→
R型菌
―――――――――――→ R型菌
④+ S—荚膜多糖只长出持续培育
――――――――――――→―――――――――――→R型菌
R型菌
A .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分析:能真实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但为了清除其余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还要设计一系列的比较实验,② 、③、④ 均分别与① 构成比较。

在此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加入到含R 型活菌的培育基中的物质(DNA 、 RNA 、蛋白质、多糖 )。

答案: D
5.对于病毒遗传物质的表达,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分析:本题考察生物控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

绝大多半生物在性状遗传上,DNA 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但RNA在遗传上也起作用。

但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许RNA。

含有 DNA 的病毒以DNA 为遗传物质,含有RNA 的病毒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

熟知不一样
生物核酸的种类是解决这种题目的重点。

答案: D
6.以下相关“ 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全部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多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除此之外的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分析: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由是:生物界中绝大多半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
只有很少量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答案: B
7.格里菲思 (F.Griffith) 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长进行了有名的转变实验,此实验结果
()
A .证了然 DNA 是遗传物质
B.证了然RNA 是遗传物质
C.证了然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详细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分析: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长进行的转变实验,没有将死的S 型菌的构成
成分进行分别,没法确立究竟是蛋白质、DNA 或多糖哪一种物质使R 型菌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8.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证明了()
① DNA 是遗传物质② RNA是遗传物质③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A .①④⑤
B .②④⑤
C.②③⑤ D .③④⑤
分析: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A
9.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尽过程,你以为应怎样选择同位素标志的方案()
A .用14C 和3H 培育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 和15N 培育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志
D.一组用32P标志DNA,另一组用35S标志蛋白质外壳
分析: DNA 与蛋白质的构成元素中,都有C、H 、O、N ,二者的差别元素是蛋白质中
一般含有S,而不含 P,DNA 中必定含有P 而不含 S,所以分别用32P和35S来标志DNA和蛋白质。

为了检测方便,应用两种同位素分别标志两组噬菌体,而后检测放射性状况。

答案: D
10.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细菌相混淆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 型、 R 型细菌含量变化状况最可能是以下哪个选项()
分析:跟着 R 型细菌转变成S 型细菌, S 型细菌的数目变化体现S 型曲线的变化。

R 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多半会被免疫系统消灭,跟着小鼠免疫系统的损坏,R 型细菌数目又开始增添。

答案: B
1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最能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步骤是()
A.子代噬菌体的组装、开释
B.细菌供给条件,合成噬菌体DNA 、蛋白质
C.亲代噬菌体DNA 在细菌内多次复制
D.亲代噬菌体将DNA 注入细菌细胞内,形成好多完整同样的噬菌体
分析:子代只获取了亲代的DNA 即表现出与亲代同样的性状, D 项最能说明生物亲代和子代的关系。

答案: D
1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单证了然DNA 是遗传物质,同时还可以证明() A.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
B.DNA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RNA 也是遗传物质
D.糖类也是遗传物质
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其自己的DNA 的指导下合成的。

答案: B
13.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考证了然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得出这
一结论的重点是()
A .用 S 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 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比较
B.用杀死的S 型菌与无毒的R 型菌混淆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别获取了S 型菌
D.将 S 型菌的各样因子分别并分别加入各培育基中,培育R型菌,察看能否发生转变分析:证明遗传物质的思路都是想法把DNA 、蛋白质和多糖分开,分别察看它们的作用,还要按照单调变量原则、比较原则和等量原则。

答案: D
14.以下对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表达,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正确的()
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除部分病毒之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绝大多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生物细胞内DNA 许多,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由不是含量的多少,而是大多半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答案: D
A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志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 分子构造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运用同位素标志法证了然噬菌体的遗
传物质是 DNA 。

答案: C
二、简答题 (共 20 分)
16. (7 分 )有人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用15N 标志,并使该菌被噬菌体侵染,而后把该大
肠杆菌移入含有32P 和32S 的培育基培育。

(1)由实验得悉,一旦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快速合成一种RNA 。

这种 RNA 含32P 并且其碱基能反应出噬菌体DNA 的碱基比,而不是大肠杆菌DNA 的碱基比,这个实验表明32P 标志的 RNA 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一部分32P标志的RNA和稍后合成的带32S标志的蛋白质,均与15N标志的核糖体连在一同,这种连结关系表示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3)32S 标志的蛋白质来自____________。

(4)整个实考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可用于 ____________ 。

答案:(1) 以噬菌体DNA 为模板的转录过程(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噬菌
体蛋白质(3)以32P 标志的 RNA 为模板的翻译过程(4)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7.(6 分 )为考证“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第一步: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 。

第二步:用提取的DNA 培育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

预期结果: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变成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

实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相关专家以为,上述实验步骤欠谨慎,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请回答:
(1)上述实验步骤设计的不谨慎的地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达到该实验目的,你对上述实验步骤的增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该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② 该实验只好推断无荚膜肺炎双球
菌转变成有荚膜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因为DNA 的作用(2) ①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中提取蛋白质,用提取的蛋白质培育无荚膜肺炎双球菌。

展望结果:无荚膜肺炎双球菌并没
有转变成有荚膜肺炎双球菌②第二步:让转变成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持续生殖。

展望结果:发现有荚膜的特征代代相传
18. (7 分) 以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的图解。

请回答:
(1)剖析图 A 能够看出,加热杀死有毒的S 型细菌与活的R 型无毒细菌混淆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用同位素标志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 进行标志,可采用以下哪一组________。

A.14C 和18O B.35S 和32P
C.14C 和32P D .35S 和18O
(3)剖析图 B 能够看出,该实验获取成功的最重点设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 (1)本题考察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和结论。

剖析图 A 能够看出,加热杀死有毒
的 S 型细菌与活的R 型无毒细菌混淆后,可转变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小鼠将死亡。

(2) 蛋白质含有S,不含 P 元素,核酸含有P 而不含 S 元素,所以可用35S和32P分别对蛋白质
和 DNA 进行标志。

(3) 剖析图 B 可知,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R 型无毒的细菌发生转变,表现了
S 型细菌的性状,这说明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 R 型细菌的细胞中,实现了对其性状
的控制,也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获取成功的最重点设计是想法将DNA 与蛋白质分开,独自地、直接地去察看它们的作用。

答案: (1)死亡S 型细菌的 DNA 将 R 型细菌转变成活的有毒的S 型细菌,使小鼠死亡
(2)B (3) 想法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独自地、直接地去察看它们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