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海省海南州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青海省海南州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样是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不同时期的小说序跋强调小说社会功能的动因是有所不同的。
明代中期以前,包括明代中期,主要是为了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
而明末及清代,经过晚明进步思想的洗礼,甚至统治阶级成员也加入了阅读小说的行列。
明末清初以来,代表俗文学的小说和代表雅文学的诗文几乎形成了半分天下的格局,序跋作者为了争取提高小说地位而强调其社会功能的用意也随之大大缩减,它更多的是对“文以载道”思想的一种客观继承与坚守。
而与此同时
撰写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阅读小说作为一种欣赏活动,均具有鲜明的消遣娱乐功能,清代以前的历代小说序跋中更是鲜有提及。
而消遣娱乐功能,可以追溯至孔子“游于艺”的思想,玩物适情之谓。
”“游于艺”的价值内涵在历代的小说序跋中很少有体现,而这一情形在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有了根本的改变——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这一方面与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性质有关——这类题材本身富含娱乐色彩。
另一方面也与清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有着重要关联:清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是建立在对晚明“革故鼎新”思想的继承、反思和解构的基础上的。
受李贽等晚明思想家的影响,清代的文学思想既有从“礼”;又有主“情”,即情感释放的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对“情”的关注与释放,体现了“志于道”和“游于艺”两种价值观的对立融合
对小说功能的认识往往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大多是科举落第的寒士,他们在思想上继承了明末思想解放的余绪,在精神世界中追求自我实现。
他们在作品中呈现自己的想象,在对作品情节的驾驭中获取精神自由。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突出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实际上表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可以说,“志于道”与“游于艺”在此实现了对立统一,小说的功能定位也由传统的社会教化走向了教化与娱乐的融合统一。
(摘编自孙玮志《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对小说功能认识的新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小说的序跋主要强调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
B.清代社会对小说的包容和认同大大增加,是因为经过进步思想的洗礼。
C.在明朝末年之前,小说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属于不入流的文学形式。
D.撰写小说的艺术创作和阅读小说的欣赏活动,都具有消遣娱乐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重点论述了明末及清代的小说序跋在写作上的特点以及其形成原因。
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历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志于道”和“游于艺”两种价值观的对立统一。
C.文章采用由表及里的方式展开论证,开篇提出观点,然后深入分析
D.文章末段论述了清代小说的功能定位由传统的社会教化走向了教化与娱乐的融合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末清初以来,俗小说和雅诗文已经形成了半分天下的格局。
B.历代的小说序跋鲜有提及小说具有鲜明的消遣娱乐功能。
C.孔子“游于艺”的价值内涵在历代小说的序跋中没有体现过。
D.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大多在精神世界中追求自我的实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2万美元,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特征,旅游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消费方式由线下单一渠道拓宽为“线上+线下”融合渠道,一是年货消费火爆。
年货节订单同比增长近七成,全国范围内异地订单同比增长了170%。
二是预制菜销量大幅增加。
“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体,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来享受假日时光。
数据显示,腊月以来,其中超过一半用户是“00后”群体。
三是中长线旅游升温。
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春节出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六成,精品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倍;跨省游订单占比已超八成;出境游预订量创下近3年峰值,游客的出游范围显著扩大,结伴人数显著增加。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节日消费需求,政府部门要针对市场供求情况,积极调控供给,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过个满意的春节。
具体来看,及时解决因市场供求严重失衡而引发的价格大幅波动,对哄抬物价等行为给予严厉打击,促进餐饮等领域行业规范的设立,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和行业默认标准。
三是丰富节日文娱休闲活动内容。
包括增加影院春节档影片数量,动态调整排片量,释放大众文娱消费潜力;引导城市商圈推出主题展览、艺人演出等体验活动,打造老字号、电影等主题式消费场景,支持社区生活服务企业“不打
烊”,为居民生活服务提供基本保障,共同迎接兔年的到来。
(摘编自依绍华《春节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光明日报》2023年1月17日)材料二:
过大年,备年货,烟火气十足的农村集市是观察乡村消费趋势的窗口。
钱包鼓了,农村消费环境日益改善,老乡们的消费意愿被不断激发。
眼下,还追求吃得健康、穿得舒服、用得方便。
专家测算,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亿元左右消费需求,对有效扩大内需的作用日益凸显。
乡村消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国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可以大有作为。
要拿出更多实招硬招,不断释放乡村消费巨大潜力
释放乡村消费潜力,要对强农、惠农、富农不松动,让农民“能消费”。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首先要让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价值链,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结构的“大头”,促进外出务工,鼓励返乡创业,还应加大惠农补贴力度,加强兜底保障,深化改革,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提升。
释放乡村消费潜力,要不断优化供给,让农民“愿消费”。
在产品和服务供给上,深耕乡村大市场,瞄准农民需求,乡村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应继续打通。
对于偏远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改造升级传统小卖部,让农民消费更便捷。
释放乡村消费潜力,要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让农民“敢消费”。
农村市场点多面广,流动商贩多,基层监管力量比较薄弱,特别是针对庙会、节假日等消费集中时段,强化巡查监督,不给不法商贩可乘之机。
针对一些农民维权意识较弱、农村维权成本较高的情况,各地可结合网格化治理、开设流动维权窗口等方式
总之,瞄准痛点、难点、堵点,精准发力,就能不断释放乡村消费巨大潜力,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
(摘编自王浩《不断释放乡村消费潜力》,《人民日报》2023年1月20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这直接关联着2023年年货消费比春节出游更为火爆的局面。
B.根据相关统计,兔年春节预制菜及“家宴”外卖的消费群体主要是“00后”群体。
C.作者认为,为满足居民节日生活需求,应鼓励超市、快递及社区生活服务企业春节“不
打烊”。
D.通过乡村消费情况可看出国计民生状况,而观察乡村消费状况的窗口是充满烟火气的乡村集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统计,2023年春节出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六成,游客高星酒店预订量约是去年的130%
B.据统计,2023年春节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出年货消费火爆、预制菜销量大幅增加和中长线旅游升温三大特点。
C.消费、过上好日子的基础是百姓钱包有钱,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乡村消费加快升级是扩大内需作用的突出体现。
D.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强兜底保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农民财产性收入才能稳步提升。
(3)两则材料同样是针对消费进行剖析,但在写作重点和行文思路上不一致,请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
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
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
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
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
于是我又想开了去,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
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
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
于是我立刻感觉到,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
来了。
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天还没亮,我就起来,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
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光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
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
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
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
那么,母亲毕竟是来过哥廷根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
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
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母亲了。
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一缕清光透进来。
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
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有删改)文本二:
一把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卞毓方
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
在季羡林的认识里,北京是既古典又新潮的,他说:“如果我们改一个计算办法的话,那么,而是几千年。
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这也是受存在决定意识这个规律影响而成的,与其他国家的大学不太一样。
在中国这样的大学中,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的。
这是历史事实,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
提倡科学与民主只能是手段,其目的仍然是振兴中华
在谈到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时,季羡林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
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在双方的风范方面,却并不相同。
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
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
这是我个人的印象,但
是我自认是准确的。
至于为什么说是准确的,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揣摩吧。
”一个“清新
俊逸”,一个“沉郁顿挫”,突然悟到,季羡林清华毕业,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掺和在一起的。
当初读大学,一脚不能踩清华、北大两只船;如今论风格,涵融荟萃。
简而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作者却远涉重洋
B.作者在德国哥廷根的一间屋里梦见去世的母亲,这个梦境很沉重,作者和母亲都在哭,是一些零星碎片。
C.作者以对母亲和家乡的怀念为线索,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借助梦境
D.“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不仅说明了母亲去世的事实,还使痛苦心情表达得更内敛。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文本二指出,季羡林“清新俊逸”“沉郁顿挫”的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掺和在一起的,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
..而喜主怨者孤.。
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
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
成者寡矣。
今虽干将
..、莫邪
..,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
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卫国城割平,卫八门土而二门堕矣,告溯于魏。
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
邯郸之中骛,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
赵氏惧,战于州西,出梁门,马饮于大河。
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
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
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
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
兵弱而好敌强,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事败而好长诈。
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
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
如此,则兵不费,地可广,欲可成也。
昔者,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
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越专用其兵。
此十国者,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常以王人为意也;夫弱小之殃.,常以谋人为利也。
是以大国危,小
国灭也。
大国之计,莫若后起而重伐不义。
夫后起之藉与多而兵劲,兵必立也。
事不塞天下之心,则利必附矣。
大国行此,伯王不为而立矣。
”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五》)(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A得是B藉也C亦袭魏D之河北E烧棘沟F坠黄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结而喜主怨者孤”中,“约结”即结盟,订约,即陷于孤立。
B.“倍时势”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倍”字含义不同。
C.干将,文中指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铸剑师,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
D.“夫弱小之殃”中,“殃”即遭到灾祸,它与“祸国殃民”中的“殃”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欢带头发动战争的人有后患,合伙攻打别国的人遭众怨而陷于孤立,而圣人则不然。
B.锐利的弓箭和坚硬的箭头只要有弓弦、弩机的配合,就能发挥作用,射杀远方的敌人。
C.苏秦认为,当今那些治理国家的君主偏要去做与强国为敌等事,建立霸业的目的就不可实现。
D.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顺应民心办事情,不为他国出兵去抵抗强敌,结盟不招来众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
②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①东南十五州②,万重恩怨属③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④。
避席⑤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⑥。
田横⑦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⑧。
【注】①金粉:这里指景象繁华。
②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苏、浙、皖一带。
③属(zhǔ):结交。
④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权贵、幕僚把持着大权,田横与田儋、田荣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
刘邦统一天下后假意派人招抚,王子封侯称
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名流”既指手握大权、铜气熏天的“牢盆狎客”,亦指百无一能的轻薄文人。
B.“名流”把金粉江南搞得乌烟瘴气,诗人对此深恶痛绝,“操”“踞”二字极富鞭挞之意。
C.诗人对清政府利用文字狱镇压士人的行为愤恨不满,对那些醉心于个人名利的士人表示同情。
D.本诗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相统一,政治思想表达与艺术概括相统一,笔锋犀利
(2)本诗借用“田横抗汉”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样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月亮从东方升起而且似在缓缓移动,生动形象,如在目前。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代诗人面对滔滔逝水,亦常常感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或表达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阴沉沉的,仿佛要下雨。
我沿羚牛谷而上,一路相伴的正是这溪水,或高歌,仿佛让我置身浪漫的少年时代。
在有水潭的地方,用漩涡逗着小鱼小虾玩耍。
它亲吻河里的石头,那石头上的绿苔,仿佛聆听着溪水的优美旋律。
水在跳下陡峭的悬壁的那一刻,绽放的是浪花,表现出的是勇敢。
此刻的水,仿佛千丝万缕的玉带,是瀑布了。
有的地方瀑布连瀑布,①_______,凸显的是生命的蓬勃。
水流到平缓的沙滩上,和石头上的山花共话世间之美。
牛背梁的水,一年四季有着它不同的风姿,不同的气质。
春天,让人怜惜;夏天,耍脾气时,一口气能把一块巨石从山腰推到山脚,它像一位②_______的少妇,不急不缓地流动;冬天,溪流的一部分沉静成白玉般的冰
每走一次羚牛谷,都能与这里的水③_______,可每次见到的都不是同一个它。
它见到的我也从青丝到了白发。
“逝者如斯夫”
(1)下列各句中的“仿佛”,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天阴沉沉的,仿佛要下雨。
②它或潺湲,或高歌,仿佛让我置身浪漫的少年时代。
③沙子静静地伏在水的身下,仿佛聆听着溪水的优美旋律。
④此刻的水,仿佛千丝万缕的玉带,是瀑布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仿照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写一个句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聋威胁各年龄人群,危害更是贯穿人的一生。
平常,个人可以采用一种测试听力的简便方法:(1)那就是在听音乐之前,先将音量调到自己勉强听得到的最小音量,当听了一段时间歌曲后,①_______,那就说明当事者的听力已处于暂时性损害的状态。
但如果出现和他人说话时听不清楚,或与他人交流时,总是漏掉部分谈话内容的窘况,对噪声性耳聋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噪声性耳聋则主要落实在“防护”二字。
平时应尽可能躲开噪声环境,(2)少去KTV等高分贝噪音场所,避免不要接触过强的声音;不可长时间戴耳机或用较高的音量听歌曲;(3)每次打电话不要超过三五分钟。
另外,夏季临街的房屋尽量少开窗;居室内电视机、录放机、收音机音量不宜过大;烧菜、煮饭开启油烟机时,尽量佩戴好耳罩。
做好这些细节防护
(1)材料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均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增删少量词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地山曾应邀到汉文中学演讲,面对这些学生,他具体解释了“奖品”的意义:“(一),如春播种,秋冬自然收成;(二),如商鞅立木,信赏必罚;(三),以己为奖品之所寄而已。
”
许地山告诉他们:“更大的奖品在前头,不是在后面。
”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的成长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年青海省海南州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样是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不同时期的小说序跋强调小说社会功能的动因是有所不同的。
明代中期以前,包括明代中期,主要是为了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
而明末及清代,经过晚明进步思想的洗礼,甚至统治阶级成员也加入了阅读小说的行列。
明末清初以来,代表俗文学的小说和代表雅文学的诗文几乎形成了半分天下的格局,序跋作者为了争取提高小说地位而强调其社会功能的用意也随之大大缩减,它更多的是对“文以载道”思想的一种客观继承与坚守。
而与此同时
撰写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阅读小说作为一种欣赏活动,均具有鲜明的消遣娱乐功能,清代以前的历代小说序跋中更是鲜有提及。
而消遣娱乐功能,可以追溯至孔子“游于艺”的思想,玩物适情之谓。
”“游于艺”的价值内涵在历代的小说序跋中很少有体现,而这一情形在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有了根本的改变——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这一方面与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性质有关——这类题材本身富含娱乐色彩。
另一方面也与清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有着重要关联:清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是建立在对晚明“革故鼎新”思想的继承、反思和解构的基础上的。
受李贽等晚明思想家的影响,清代的文学思想既有从“礼”;又有主“情”,即情感释放的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对“情”的关注与释放,体现了“志于道”和“游于艺”两种价值观的对立融合
对小说功能的认识往往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大多是科举落第的寒士,他们在思想上继承了明末思想解放的余绪,在精神世界中追求自我实现。
他们在作品中呈现自己的想象,在对作品情节的驾驭中获取精神自由。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突出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实际上表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可以说,“志于道”与“游于艺”在此实现了对立统一,小说的功能定位也由传统的社会教化走向了教化与娱乐的融合统一。
(摘编自孙玮志《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对小说功能认识的新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为了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小说的序跋主要强调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