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方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地方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丝绸之路
亦称丝路,是横贯亚洲、沟通欧、亚、非的陆上古道。
东自我国古都长安,穿越河西走廊与塔里木盆地,翻越帕米尔,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国,直达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欧洲与北非等地。
自公元前2世纪以后,中国大量生丝与丝织品通过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
这条古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北非及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2、《福乐智慧》
喀拉汗王朝时代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作者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福乐智慧》是用回鹘文创作的一部劝戒性长诗。
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哲学、逻辑学、伦理道德、美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等,是维吾尔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维吾尔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国内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3、“海防”与“塞防”之争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拟筹兵收复新疆,时日本出兵侵犯台湾,东南海防出现危机。
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主张移西征粮饷作东南海防费用,这实际上是放弃新疆的论调。
以左宗棠为首的部分朝臣大员认为“我退寸而敌进尺”,坚持原定西征收复新疆的方案,主张迅速出兵,驱逐外寇。
这就是关系到新疆命运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在“塞防”一派的坚持下,清政府最终决定全力西征。
4、六大政策
1933年4月,盛世才窃取新疆政权后,为获得苏联支持援助,打出了“亲苏、反帝”的口号。
其后,他的政策不断充实完善,1934年4月提出“八大宣言”,1935年4月提出“九项任务”。
到1936年,在苏联的影响和新疆进步势力的帮助下,盛世才明确地提出了“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和平(团结友爱)、建设、清廉(廉洁奉
公)”六大政策,作为当时新疆省政府的施政纲领。
六大政策是进步的,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5、鸠摩罗什
东晋时期后秦著名的佛教学家,中国佛教大乘空宗奠基人。
西域龟兹人,父鸠摩炎,西域高僧,母耆婆,龟兹王妹。
罗什随前秦吕光入关,后秦主姚兴迎入长安,收弟子八百,率僧众三千,开创规模空前译经活动,共译出佛典74部,384卷,以其译著《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法华》、《纸摩》等经论,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空宗学说。
语意准确,文美意足,成为后世译经的楷模。
后人以其与真谛、玄奘并称,尊为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
6、羁縻政策
唐朝统一西域后,在西突厥和其他民族聚居的一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
即保留原来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按部落或地区大小,列置羁縻府、州、县。
任命本民族大小首领担任都护或都督、刺史、县令等官职。
这些官职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官员们作为唐朝命官,享受国家固定俸禄,肩负朝廷使命,行使对辖区部民的管理权。
7、《突厥语词典》
喀拉汗王朝时代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作者为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072—1074年用阿拉伯文在巴格达城编成。
此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研究喀拉汗王朝及其中亚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起源、地理名词和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我国已出版可维吾尔文版。
8、《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是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的。
内容共17条。
这个条约是近代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单方面设立领事;免
税贸易权;片面领事裁判权;设立贸易圈(实为租界地)。
这个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发生性质变化的重要标志。
通过这个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
9、安西都护府
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之一。
始设于640年,府治在西州,648年迁至龟兹,后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
其辖地是安西四镇(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和葱岭以西、波斯以东、阿姆河以南的共计20个都督府。
10、《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10月,由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等与俄方代表签定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主要内容:划定从沙宾达巴哈到浩罕的中俄西段边界;划归俄国的中国卡伦,限一月之内移空;人随地归;条约签定后240天建立界牌鄂博(俄博);增添交涉机构。
1869年和1870年,又订立了《中俄科布多界志》、《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及《塔尔巴哈台界约》。
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及三个子约,沙俄鲸吞了中国西北从沙宾达巴哈到帕米尔的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1、七〃七政变
刺杀杨增新事件。
1928年7月7日,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举行第一届毕业典礼,在仪式完后的学校招待会上,主张改良新疆政治的官员樊耀南等指使刺客刺杀了前来参加典礼的新疆省长杨增新。
事后樊耀南等占领了省府衙署,但很快又被政务厅长金树仁召集的军队所平息,樊耀南等20多人被处死。
政变平息后,金树仁掌握了新疆的军政大权。
12、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匈奴统治集团发生政权交替,内部王位争夺激烈。
右贤王在老单于的阏氏(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夺取了单于位。
日逐王先贤掸因与新单于争夺权位而处境危机,遂率众归属汉朝。
汉宣帝令郑吉率龟兹、渠犁兵5万人去迎接先贤掸,封他为归德侯,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
这样,西域就正式并入了中国中原汉朝的版图。
13、策勒村抗俄斗争
于阗县策勒村俄商色依提依仗俄国领事庇护,在策勒村横行霸道,强占水源,殴打村民,还私自非法发展侨民,并从俄国领事馆领来武器,武装起100多名“俄侨”,成立所谓司令部,悬挂俄国国旗,践
踏中国主权。
1912年6月,策勒村人民在苏普尔格的领导下,在南疆哥老会支援下,奋起斗争,捣毁并焚烧了色依提盘踞的“司令部”。
烧死29名歹徒,色依提逃脱。
在沙俄的军事外交压力下,1913年在喀什开庭审判此案,苏普尔格等被判刑,中国并向“俄侨”赔偿6.9万两白银。
14、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8月26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兰州,消灭马步芳主力。
紧接着,解放军向新疆挺进。
在此严重的军事形势面前,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在中共和张治中将军策动下,排除了种种阻力,于9月25日率国民党驻新部队近10万人通电起义。
9月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等也通电起义,与国民党政府脱离一切关系,归向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和平解放。
15、新疆善后局
是在清军迅速收复新疆,各地百废待兴的特定形势下,于1877年前后建立的一种应急性的临时政权机构。
其基本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生产,同时代行地方政权的各种职责,为新疆改建行省及各道府厅州县的建立奠定基础。
16、四〃一二政变
新疆军政官员推翻金树仁统治的事件。
金树仁上台后,措置不当,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1931年春爆发了哈密农民起义,不久马仲英入新,全疆陷入战乱之中。
1933年春,迪化被马仲英军队围困,城内饥寒交加。
一些军政人士认为,金树仁的反动统治是造成这场战乱的根源。
于是在陈中、李笑天、陶明樾等人策
划下,于1933年4月12日发动兵变,归化军(指入疆的俄国白卫军,后加入中国国籍)、迪化驻军、来新的东北抗日救国军都参与了兵变。
金树仁乘乱逃出迪化,图谋反攻未成,经塔城取道苏联西伯利亚返回内地。
政变结束后,新疆的军政大权被握有军权的盛世才窃取。
17、火烧贸易圈
沙俄为侵占我国塔城西南境的雅尔葛图山金矿,进行外交恐吓,
不准华民挖金。
1855年,俄军又制造了残杀中国矿工200多人的血案。
矿工控告沙俄的暴行,在沙俄的淫威下,负责通商贸易的中国官员拒绝受理。
1855年8月26日深夜,忍无可忍的约600名群众,在安玉贤等人的领导下,包围了沙俄在塔城的贸易圈,火烧了贸易圈的房屋,沙俄侵略者逃回了俄国。
火烧贸易圈事件是新疆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18、回鹘西迁
839年,鄂尔浑回纥汗国由于上层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加剧,加之瘟疫流行,暴风雪的袭击,汗国急剧衰落。
840年,回鹘将军句莫贺引黠戛斯人攻破回鹘汗国牙帐,回纥汗国灭亡;部众分别南迁与西下。
西迁部众共三支:一支达到今河西走廊,史称“甘州回鹘”;一支到达今新疆东部,以西州(高昌)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政权;一支进入中亚草原,史称“葱岭西回鹘”,后来建立喀啦汗王朝,后二支长期与当地各族人民生活,融合,发展成为近现代的维吾尔族。
19、北庭都护府
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之一。
658年唐朝政府设金山都护府,治所在庭州,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金山以西、中亚河中地区以东的广大地区,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702年,设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711年才升格为北庭大都护府,与安西大都护府分治西域。
辖地是昆陵、蒙池两都护府所管辖的天山以北、楚河以西至里海以北的广大地区。
20、刘锦棠
1876年,清廷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军出关收复新疆。
刘锦棠任总理行营营务,前敌总指挥。
自1876年8月在古牧地(今米泉)打响驱逐阿古柏的第一仗,至1878年初,刘锦棠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南北疆各城。
其后,节制新疆善后局,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生产,参与筹建新疆行省。
1884年新疆建省,刘锦棠任第一任巡抚。
21、辛亥迪化起义
辛亥迪化起义: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刘先俊于1911年12月28日晚领导发动了反对清朝在新疆统治的武装起义。
起义的参加者主要是迪化清军中的革命分子和哥老会众,共有100多人。
在新疆巡抚袁大化的镇压下,起义于次日即失败,刘先俊被俘就义,数十名起义者被处死,与起义有牵连的200多名士兵被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