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版(附2套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和CO2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 C和CO2反应要放出热量
C. 为保护环境,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要少使用碳单质制成的物品
D.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该反应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能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防止气体逃逸
B. 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 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 碘酒的溶质是碘单质
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不锈钢物品永远不会生锈
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进行温室种植时,可向温室内通人适量CO2,这主要是因为()
A. 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 CO2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 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D. CO2能灭火,施用后可以防止火灾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CO2用作光合作用的原料
B. CO2用于灭火
C. 干冰用于人工降
雨 D. CO2用来制取Na2CO3
6.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A. 氮气
B. 氧
气 C. 二氧化
碳 D. 稀有气体
7.“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组成: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但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元素
B. 性质:都能溶于水,但是CO能燃烧而CO2不能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
D. 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8.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
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
碳 C. 臭
氧 D. 一氧化碳
9.“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8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
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A. 尼古丁
B. 一氧化
碳 C. 焦
油 D. 甲醛
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属于酸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试验,因为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B. 点燃H2前,必须先检验H2的纯度
C. 用H2还原CuO,应该选通H2,然后再加热
D. 用H2还原CuO结束时,应该先停止通H2,然后再停止加热
二、填空题
12.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冲凉,都可能发生煤气中毒的悲剧,请回答:
(1)煤气的有毒成份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煤燃烧时产生煤气的条件是.________
(3)煤气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13.如图所示:在木块上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开口的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然后用导管(先伸至石灰水后提到木块表面)向钟罩内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现象①和②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 。
14.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试管内加入氧化铜固体10克,通入氢气一会儿后再给氧化铜加热,反应完全后撤去酒精灯并停止通入氢气,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发现部分红色团体又变回黑色.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8.32克.
(1)“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会导致________ ,使“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
(2)按此实验操作及获得的数据,可知试管剩余固体中有氧化铜________克.
15.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 的性质(答出两条).从灭火的原理分析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________
16.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节约用水、用电②废物分类回收、利用③坚持每天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④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2)工业上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纯碱.请写出检验纯碱中CO32一的方法:________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能生成氧气,请写出一个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________
17.如下图A所示,取一个大烧杯,在里面装入约1/2的细沙;烧杯一边的细沙中,插入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将截取瓶底的大口饮料瓶做成简易漏斗,取三张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条,将一张干燥的和一张润湿后的纸条(润湿后仍为紫色)粘在简易漏斗的内壁,将另一张纸条润湿后,粘在简易漏斗的外壁,将漏斗插入细沙的另一边。
按下列各步骤继续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用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集气瓶的容积与简易漏斗内容积相当)向漏斗内慢慢倒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填字母);
A.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B.漏斗外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及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C.漏斗内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和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由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2)如图B所示,快速点燃两支蜡烛。
(3)如图C所示,将漏斗向上慢慢提起至下端高于烧杯口,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根据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哪些气体发生反应产生氧气?
【信息提示】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未被利用的氧气等。
②二氧化碳能与氮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
③氮气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提出猜想】
①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
②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一:验证过氧化钠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
(如图1)
小组成员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1)其中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装置B干燥管的右侧管口,观察到小木条复燃。
(2)实验结论:过氧化钠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
请补充完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Na2O2=________+O2。
(3)实验二: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如图
2)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并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分别反应生成氧气。
(4)【实验反思】
某同学对实验二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19.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
Ⅰ.制取CO的方法:加热碳酸镁和锌粉的混合物,反应原理为:
MgCO3+Zn MgO+ZnO+CO↑
Ⅱ.处理尾气的方法:用氯化亚铜的氨水溶液吸收一氧化碳,溶液中会出现红色固体。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步:打开弹簧夹,通入一会儿氮气;
第二步:关闭弹簧夹,点燃两个酒精灯;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熄灭两个酒精灯;
第四步:打开弹簧夹,再通一会儿氮气。
【实验分析】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B处黑色粉末变红,此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D处溶液中出现红色固体。
②上述实验步骤中,第一步和第四步的操作相同但是目的不同。
其中第一步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
③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随着反应的进行,B处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 b.D处的实验现象可证明A、B处发生了反应c.实验过程中应在E处点燃尾气以防污染空气 d.停止加热后,应持续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④若A处有n1 mol的 MgCO3参加反应,C处生成n2 mol CaCO3,能证明n1>n2的一个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0.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种类、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S+O2SO2给你提供的信息是:反应物是________;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 .
(2)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对人类有利,也可能对人类不利.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21.请选择序号填空: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金刚石④甲烷.
(1)有剧毒的是________;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
(3)将________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
(4)“西气东输”中的“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D
二、填空题
12.【答案】CO;氧气不足;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载氧能力
13.【答案】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跟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或 CO2 + Ca(OH)2 = CaCO3↓+ H2O),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不能支持燃烧
14.【答案】铜被氧化;1.6
15.【答案】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隔绝了氧气达到了灭火的目的
16.【答案】③;取少量纯碱,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含有CO32﹣;2H2O22H2O+O2↑.
17.【答案】C;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低蜡烛先熄灭,随后高处的蜡烛熄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三、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提供水蒸气
(2)4NaOH
(3)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CaCO3+2HCl═CaCl2+H2O+CO2↑;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
(4)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19.【答案】CO+CuO 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排尽空气,防止爆炸;a、d;D处溶液中出现红色固体
四、综合题
20.【答案】(1)硫和氧气;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2)作燃料;有毒;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能引起温室效应
21.【答案】(1)②
(2)③
(3)①
(4)④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 )
A.浓盐酸 B.生石灰 C.石灰石 D.浓硫酸
2.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2HCl—两个氯化氢分子
B.4S—4个硫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3.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CO中毒
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D.“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是绿色的食品
4.下列元素属于金属的是()
A.硅B.溴C.钙D.氦
5.“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以降低汽车尾气污染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生成物中和的质量比是7:11
D.和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益,如用洗过菜的水浇花
C .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如废旧报纸回收利用
D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提高产量,如喷洒过量农药杀虫 7.下列图形对应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1/5
B .图中含有3种分子
C .试管1、2中得到2H 、2O ,实验说明水是由2H 和2O 组成
D .表示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 .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C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 .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 9.下列关于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离子的是①②
B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①③
C .③④能化合形成XY 2型化合物
D .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1价
10.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1.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使用太阳能电池路灯 B.大力推广燃煤发电
C.在开阔地燃放鞭炮 D.露天焚烧秸秆
12.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的是()
A.炉具清洁剂去除厕所坐便器的污垢
B.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
C.菜刀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不容易生锈
D.用钢刷擦洗铝制品表面,使其变得光亮如初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b可能是单质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14.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和势能属于交叉关系B.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酸和碱属于包含关系D.单质和金属单质属于包含关系1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二、多选题
16.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B.铁、铜都是金属单质,都能够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点燃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会熄灭,证明该无色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17.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CO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B.CO和2
C.金属钠和铝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C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刚石、石墨和
60
18.芬太奴是一种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
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芬太奴中含有47个原子
B.芬太奴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芬太奴是有C、H、O、N四种元素组成
D.芬太奴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24:1:2
19.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关于 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 C60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 CO
20.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镆元素的“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其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A.镆原子的质量为288g B.原子核内有115个质子
C.是金属元素 D.镆原子的核内有171个中子
三、填空题
21.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内。
甲、乙、内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l)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______。
(2)已知物质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现有的甲和的乙混合反应制取内,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剩余甲的质量为,则剩余乙的质量为______g。
22.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②二氧化碳③氢气④二胡化硫⑤氧气
(1)可用于医疗上抢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
(2)用来制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_;
(4)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
(5)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
四、推断题
23.如下框图所示,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有碳和氧2种元素,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4.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
过程如下:
(1)该过程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
(2)反应Ⅰ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
(3)反应Ⅱ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4)反应Ⅲ是在点燃条件下完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六、实验题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与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组合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利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______端(填“c”或“d)通入。
七、计算题
26.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
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
求:
(1)制取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八、科学探究题
27.某学习小组发现,保健品市场上有一种维C片(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柠檬酸(C6H8O7))溶于水时,有许多气泡冒出。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N2。
乙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
丙同学认为:不可能含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
该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1)由步骤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有______,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多选题
三、填空题
21.(1)丙;(2)-3价;(3)3:1:2;(4)32
22.⑤①③④②
四、推断题
23.CaCO3 Cu CO2 CuO+CO Δ
Cu+CO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五、流程题
24.电能分解 S(或硫) S+O2 SO2
六、实验题
25.试管 BD CaCO3+2HCl=CaCl2+CO2↑+H2O 2H2O22H2O+O2↑ c
七、计算题
26.(1)9.6g;(2)24.5g
八、科学探究题
27.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有毒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不能含有较少氧气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小凡的OK手势,竖直手指上标识的物质燃烧可生成水(如图中的CH4、H2),则物质X是
A.CO B.C2H5OH C.H2CO3D.C
2.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璀璨夺目的钻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B.长期未用难以开启的铁锁可以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末作润滑剂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古代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
3.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C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B .变化后待测物A 的质量为35g
C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 .C 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 、B 、D 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相似 B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C .CO 和C 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D .初中实验室制取O 2和CO 2可以使用相同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5.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不同原子团的是 A .FeSO 4和CuSO 4 B .NaNO 3和KNO 3 C .Na 2SO 3和Na 2CO 3
D .NaOH 和Ca (OH )2
6.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其中有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9:8
7.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a 表示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2H 和2O 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B .图b 表示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C .图c 表示向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产生2O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D .图d 表示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8.现有①液态氧 ②加碘食盐 ③食盐水 ④大理石 ⑤高锰酸钾 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 .单质﹣﹣①④ B .混合物﹣﹣②③④⑥ C .纯净物﹣﹣④⑤⑥
D .化合物﹣﹣③⑤
9.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 3COOH ),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产生H+
D.可用铁制容器长期盛装食醋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石灰水B.空气C.铁D.干冰
11.在军事博物馆中保存着许多抗战时期的枪支大炮等铁质文物。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好这些铁质文物的是
A.提醒观众不要用手接触文物B.保持文物储存室内空气的干燥
C.定期用湿布擦拭铁质文物D.在铁质文物的表面涂抹一层保护物质
1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下列正确的是( )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B.自来水厂常用C1O2 消毒,C1O2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水中所有杂质与水分离来来
D.利用煮沸水或过滤的方法都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1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反应的快慢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试剂B.滴加试剂
C.液体加热D.量筒读数
15.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
①FeTiO3+H2=Fe+TiO2+H2;②TiO2+2C+2Cl2=X+2CO:
③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的H2被氧化 B.反应②Cl2中的氯元素为-1价
C.反应②中x为TiCl4 D.反应③说明Mg的金属诱动性比Ti强
二、多选题
16.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不法厂商制售劣质汽油的事件,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3H8O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缩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缩醛中的C、H元素的质量比为3:8
B.甲缩醛中含有氧分子
C.甲缩醛由3种元素组成。